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岩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岩篇

乾县龙岩寺
  龙岩古寺位于乾县临平镇西北6.5公里处,座北向南,依山傍水,松石幽秀,境地颇佳。相传该寺为唐德宗所建,寺里仍然保存着唐代的庙洞及旧址。寺西北和沟坡相连,东北有耧山环绕,东临陡峭的龙塘口,南面横跨漆水河的大渡槽。寺脚下漆水河细流之旁,明万历年间已涸的温泉,今又复流。温泉水质富有矿物质,水温34度左右,可沐浴、可疗疾病。近年寺中香火甚旺,来者络绎不绝,是修心养性,治疗疾病,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详细]
晋城龙岩寺
  龙岩寺位于山西省陵川县梁泉村,原名龙泉寺,金大定二年(1162年)改为现名。为金、明时期建筑。寺有前后两院,主要建筑有过殿、正殿、配殿、廊庑等30余间。过殿位于前院中轴线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单檐歌山顶,灰布瓦。两山墙内壁有壁画,外镶有金大定三年《龙岩寺记》石碑一通。正殿在后院,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平面长方形,单檐悬山顶。正殿和寺内其他建筑为明代建筑。龙岩寺具有较高的建筑历史价值。…[详细]
毕齐格图岩画
  毕齐格图,蒙语即有字的地方,坐落在乌兰哈达苏木东南部丘陵地带一条小峡谷中。峡谷自西向东延伸,峡谷一带清泉常流,怪石瞬峋,石壁多系黑色花岗岩,坚硬光滑。岩画在小峡谷的尽头,由于南壁坡度低缓,且受西北风的剥蚀,石质松散,而北壁陡峭,岩画多凿刻在北壁岩石上。岩画有牛、马、猪、狗、人像等,线条粗犷、形象,反映了当时游牧民族的生活特征。岩画中也有不同时期凿刻的薰文、藏文、印度文佛号“阿弥陀佛”等。…[详细]
阳阿克比西艾格勒岩画
  阳阿克比西艾格勒岩画。位于棋盘乡阿孜岗沙勒村东南处约3公里的山体断面上,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坐标为:西北角:东经76°43′27.1″;北纬37°26′42.5″东南角:东经76°43′27″;北纬37°26′42.4″西南角:东经76°43′27″;北纬37°26′42.4″东北角:东经76°43′27.1″;北纬37°26′42.5″海拔2820米…[详细]
七峰岩
  位于皂头盆地端的丰溪河畔。有七座山峰拔地而起,主峰下有一岩洞,因七峰相围得名。岩内宽敞、明亮,可容千人。岩外七峰各异,曲径通幽,翠竹古树,遮天蔽日,可谓福洞天。明大学士郑以伟来此览胜,有“…丘壑川原,去往低迥,妙在一石补天”、“…风去雪月,吞吐浮沉,廓然三千世界”等包刻石。植于宋时的铁树,1949年开花,至今枝挺叶茂,英姿勃发。青峰、绿水、奇岩、古树,构成玲珑一景,游人络绎不绝。…[详细]
慈云岩
  慈云岩在春湾中山公园内。该岩是阳春著名的古迹之一。从公园门口牌坊进园,便可见到其屹立于右前方,浑穆端庄,卓拨挺秀。岩前高台上建有慈云寺,寺中立“三圣”塑像。殿后崖壁上的石刻题字有20余帧,高低错落,大都是清朝中叶至民国时所刻。与铜石、崆峒两岩石刻同属阳春摩崖石刻艺术的珍宝。从寺左面的阁门进去,沿石阶上十多级,有一石窟叫观音阁,内有数尊观音塑像。从慈云岩末侧的磴道上去,可以直到100多米高的山顶。…[详细]
拉比亚岩洞
  简介 化石学家彼德·伦基在1834年发现这处岩洞时,还没有意识到其涵蕴的历史价值。专家学者已在洞内发现史前动物和人类化石,如“圣湖人”的头骨,证实了距今一万年前,该地区已有人类聚居。 岩洞内有多处天然厅堂,依其钟乳石的形成,而被命名为“新娘纱”、“瀑布”、“布帘”、“金字塔”、“耶稣降世图”、“塔钟”等。拉比亚岩洞内部凹深,使用人工照明突显出钟乳石的形成。 巴西巴西利亚…[详细]
马头岩
  武夷山马头岩,因岩石形似马头而得名,海拔425米,相对高度83米。旁有磊石岩,像五匹奔驰的骏马,又叫“五马奔槽”。北有三花峰,似三朵盛开的巨花。附近还有马鞍岩、铁郎寨、悟源涧等景致和磊石庵、凝云观等建筑。北可至天心,南可达天游,东则可穿马子坑至游览干线或可至武夷宫、兰汤。东起大王峰,南起天游峰,西起三仰峰,北起大红袍景区(九龍窠)。在上世纪70年代末,在茶科所老所长的带领下,由于肉桂的亩产量高,政府又给予农户一定的补贴鼓励种植肉桂,所以很多茶农砍去其它名丛而种上肉桂。马头岩区域内的土壤含砂砾量较多,土层较厚却疏松,通气性好,有利于排水,且岩谷陡崖,岩岗上开阔,夏季日照适中,冬挡冷风,谷底渗水细…[详细]
文羊岩
   又称文羊洞。在崇左县城东6.7公里,靠近左江南岸。 岩中有六洞府。洞中有洞,穿越7座山腹。岩内多石钟乳、石柱、石笋、石幔、石花,多彩多姿,琳琅满目。农家丰收时,宫灯高悬、游龙迎宾、寿星骑象、左江石塔、万寿灵芝、云雾山中、八仙过海、壮乡歌圩、通天洞等景点,形象逼真,令人赞赏。…[详细]
阿垄沟岩画
  阿垄沟岩画该岩画位于日土县日土村南侧,海拔4370米。岩画发现地为古老的沟口洪积扇地貌,岩画刻在地表较大的石块上,石块多呈不规则状,一般都在岩石朝上的一面凿刻图像,画面面积多在1平方米以上。阿垄沟地点岩画为旷野露天的地面岩石岩画,共发现有20余组画面。岩画的制作方式与鲁日朗卡岩画基本一致,用尖利的工具在石面上敲琢出形象,其造型方式亦有用线条和通体敲琢的剪影式两种,以线造型的图像较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