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国各地窑址资料介绍旅游

全国各地窑址资料介绍

怀安窑址
  怀安窑址(淮安窑址)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天马岭,1953年发现;1962年普查发现南朝遗物。窑址面积8万多平方米,主要分布在石岊山山南端。1982年发掘,发现两个厚1~3米的文化层堆积,年代分别为南朝和唐代。其0-土的南朝器物3000余件,有短流注子、钵、盘、杯、碗、盅缸、茶盏、茶托、菜坛、盘、壶、罐等日常生活用具和多足砚等文具、鐎斗、火盆等明器以及大量的窑具,一件支座上有“大同”纪年。瓷器均灰白胎施青釉。唐代斜坡式龙窑窑床遗迹,在南朝堆积南约5米处。窑床残长8.5米,宽2.4米,两壁残高0.1~0.15米,出土器物2000余件。除继承南朝遗制外,还有长流注子、瓜棱形注子、多咀塔式谷仓、五…[详细]
寺龙口青瓷窑遗址
  这座位于匡堰镇寺龙村钓竿山下的古窑址,经历了从晚唐到南宋长达近300年的烧造时间,其遗存之丰厚,品种之多样,实为越窑群体中之佼佼者。1998年至1999年,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先后两次联手考古发掘,终于使这座近千年无人知晓的窑址得以重见天日。窑址的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发现的龙窑窑址,反映了南宋时期的构造特点和装烧程序。除龙窑外,在旁边还发掘一座制作工场。更为重要的考古价值是,这座窑址的发掘,改变了考古学界以往一直认为越窑衰落于北宋的传统认识,使越窑的烧造时间又推迟了100多年。发掘成果公布以后,前来考察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使昔日冷清的寺龙村变成了游人竞相参观…[详细]
铜钹山高庄古窑址
  铜钹古窑,其实是散落在广丰县铜钹山区中的几个不起眼的小山包和几处存有一些碎片的废弃之地,一直没能引起人们多大的注意力,也没有相关文章对此记述和介绍。1982年文物普查工作队在广丰县铜钹山高阳村发现高庄、里高阳、外高阳和荒山等地八处古瓷窑遗址。1990年10月县文管所对古瓷窑进行复查,经专业人员实地考察认定,均属烧制青瓷的古瓷窑。出土标本有:青瓷罐、刻花小圈足碗、香蕉盖、擂钵、漏斗形陶制匣钵等。经当时上饶地区文物部门鉴定,为五代---宋代古瓷窑遗址。同属于龙泉青瓷系列中国古代南方非常有名的官窑。明代中期以后,由于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才衰落下来的。高庄古窑址四周山峦叠障,植被茂密;加之在高庄自然村…[详细]
山口瓷窑遗址
  在孤江河畔的潭头村山口村小组的东南侧,有一处较大的陶瓷遗址,据史料记载,早在元代这里的先民用智慧和烈焰铸就了陶瓷之乡,这里的瓷具温润如玉,素有江西陶瓷之父之美称,当地一直流传这么一句古谚:先有山口窑,后有吉州瓷,再有景德镇。 山口瓷窑遗址位于山口村南侧。该村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瓷土原料和燃料也很丰富。瓷器产品由水路顺流载入孤江,经吉水县驶至吉安县的张定渡进入赣江。据史料记载,山口瓷窑创烧于南宋,发展于元初,元末停烧。山口窑址堆积高大,形同山丘,瓷片堆积层厚达几米,露面瓷片和窑具俯拾皆是。该窑东南侧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的平坦地面,与窑堆物毗连,似为制瓷作坊。山口瓷窑所烧瓷器,彩色较多,酱褐、青釉…[详细]
苦寨坑窑遗址
  苦寨坑窑址位于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年代为青铜时代。简介:青铜时代斜坡式龙窑,出土物以原始瓷器为主,少量陶器。器型有尊、罐、钵、豆、纺轮等,器物胎呈灰色或黄白色。窑址分布面积约35000平方米,共揭露出9条龙窑遗迹,面积约300平方米。窑炉结构分层次建造,下层窑炉废弃后又在下层尾部建一个新窑炉,窑炉内壁宽约1.24米,残长约3.84米,呈斜坡状。窑址坐西北向东南,考古发掘共揭露出9条龙窑遗迹。窑址年代为距今3400-3700多年,即相当于中原的夏代晚期至商代中期,是目前全国发现最早的原始瓷窑址,将我国烧制原始瓷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年,对于研究我国原始瓷器的起源、发展具有着重大的意义。2017年…[详细]
繁昌窑遗址
  繁昌窑遗址位于繁昌县城南郊1公里的箬帽尖和锥子山北坡下的岗丘上,是五代――北宋时期一处专烧青白瓷的大型古窑遗址。柯家村遗址是繁昌窑的主要集中地,龙窑均依山坡而建,山坡下为废弃匣钵、瓷片堆积场,形成东西1公里、南北1公里的遗址分布区,总面积l平方公里。柯家村遗址创烧于五代,废烧于南宋初。遗址主要烧制青白瓷,次烧白瓷,采取龙窑一钵一器仰烧法,早期有过支钉烧造的过程。青白瓷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呈现出不同的白中泛青泛黄,青中显白的色调。产品有碗、盏、杯、碟、壶、盆、炉、孟、罐等,造型工整,制作精细。柯家村遗址青白瓷是五代时期南北方制瓷工艺交流而创烧出来的一种新的瓷种,是江南影青瓷的发源地。此外,柯…[详细]
呼和浩特大窑遗址
  大窑文化遗址发现于1973年10月,当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石核、石片,石斧等387件,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经1976年到1984年进一步的发掘和科学研究,经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裴文中和吕遵谔先生鉴定,肯定为旧石界时代早期的遗迹,是一石器制造场。这一遗址是国外罕见的旧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大窑村南山坡是横亘在内蒙古西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面的支脉,山下有溪涧流水,适宜于远古人类的居住。山上盛产燧石(通称做打火石),远古的居民就用它来打制各种石器。他们就地打制石器,使用过的石核和敲砸器等工具至今仍然随地可见,打击剥落下来的石片和石屑,以及未打制成功的半成品更是堆积如…[详细]
琉璃瓦窑址
  琉璃瓦窑址分南北两窑址,隔姑溪河相望,遗址面积约5000平方米。南窑位于青山东麓姑溪河南,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西侧有一座现代窑厂,西部有取土现象,南窑址原烧制琉璃制品,遗址上采集的标本有瓦当、筒瓦、屋脊兽等,釉色有红、黄、绿色等,筒瓦上有“万字一号”至“万字十九号”戳记,并有调官、上色、风火人的姓名。北窑位于姑溪河北吴马村内,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原烧制城砖,上有“太平”“当涂”楷体字。此窑址为建造中都凤阳皇陵用。该窑址对研究明代窑烧技术及中都皇陵建设提供了研究资料。(1)南窑。保护范围:本体外,南、西、北各50米,东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30米。(2)北…[详细]
小仙坛窑址(小仙坛青瓷窑址)
  小仙坛窑址位于上浦镇石浦村北200米曹娥江畔。小仙坛瓷窑遗址由小陆岙、小仙坛、大园坪三处窑址组成,是上虞东汉瓷窑分布的密集地,东西相距600米。遗址面积约800平方米,窑炉破坏严重。产品制作规整,质量甚高。器形以碗为主,兼有壶、洗、罐等。胎质致密,胎色灰白,釉色青绿。器表饰蓖纹、席纹、水波纹、弦纹等。窑具有垫饼、喇叭形支座等。小仙坛瓷窑遗址产品釉面具有较强的光泽感,经过科学测试,其瓷胎质量好,烧成温度高,吸水率低,胎体烧结好,抗弯强度大,已经达到了成熟青瓷的标准,小仙坛窑址被认定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青瓷窑址,是成熟青瓷的典型代表,曹娥江流域也因此被专家学者认为是我国青瓷的主要发源地。小…[详细]
汀溪窑址
  宋代瓷窑遗址址位于同安汀溪水库左侧,离县城约10公里。据考证,这个窑基遗址是宋代大型瓷器生产作坊之一,出产的珠光瓷远销日本。1956年在修建同安水库时发现的,窑基遗址有窑砖、匣钵、照子等窑具,出土的有碗、盘、碟、罐、壶等日用器皿。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宋代瓷业的繁荣,是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宋瓷艺术,文人气、书卷气十分突出,注重个性,呈现出幽雅秀丽,温润含蓄,精美绝伦的艺术魅力。此时的景德镇青白釉瓷,烧制日臻完善,胎质纯净洁白,釉面晶莹润泽。景德镇影青瓷的青幽氛围,是宋代“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审美观的突出展现。交通情况:宋窑在县城城南,繁昌汽车站5路公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