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遗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遗址篇

伏俟城遗址
  伏俟城遗址位于共和县石乃亥乡政府所在地北部,是青海湖边一座规模较大的古城遗址。遗址略呈正方形,其东西长220米,南北宽200米,城墙高12米,宽17米,保存基本完好。南面城墙有一宽10米的城门,城内自城门起,向西有一中轴线,中轴线两旁各有隆起的两排长50米、宽35米的房屋基址。城内最西边有一小方城,东西长70米,南北宽68米,城门朝东。小方城与南城墙之间有一长15米、高9米的土台,台上有房屋遗址。城内有通街。古城外周曾有长方形的外廓,现仅有南墙外廓,长约1400多米,其高度仅隆起地表。其余三面外廓均遭河水冲刷而被破坏。伏俟城,相传为北魏时代的吐谷浑王伏连筹所建,距今约有1500多年历史。当时北…[详细]
洞头七七保卫战遗址
  1949年10月8日,洞头第一次解放,但周围的霓屿、南麂、北麂、披山、大陈诸岛仍为国民党军所占据。国民党军一面四处抓壮丁,一面窥视动向,伺机反扑。此时,我军主力正集中力量解放舟山群岛,原驻洞头二十一军一个团调防,洞头仅由浙江警备第一旅二团三营留守,另有少数区政府工作人员同群众一起在岛上开展活动。1950年7月6日夜,盘踞在南北麂的国民党江浙-救国军总指挥吕渭祥,从台湾运来一艘中型军舰、两艘汽艇、数十条机帆船和大批美式武器,并整编三个支队,共计2000多人,从东岙大山半屏、铁炉头、三盘等四面登陆包围洞头岛。7月7日晨,岛上驻军和区政府在北岙小学操场联合召开纪念抗战爆发十三周年大会。大会开始不久,…[详细]
海口海底村庄遗址
  海底村庄遗址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东寨港至文昌市铺前镇一带的海湾海底,是明万历年间(1605年)一次大地震造成的陆陷成海的灾难所致。这次大地震导致陆地沉陷成海的最大幅度在10米左右,整个沉陷板块垂直下降,这种情况在国内外地震史上罕见。原先一条陆上的小河沟,瞬间变成今日的东寨港;原先陆地上的72个村庄,永远陷落大海,成为举世罕见的“海底村庄”,400多年过去了,震后的“海底村庄”遗址已成为奇特的水下景观。海底村庄奇观是中国唯一的因地震导致陆地陷落成海的古文化遗址。如今在退潮时,从铺前湾至北创港东西长10公里、宽1公里的浅海地带可见平坦的古耕地阡陌纵横。从东寨港至铺前湾一带海滩上,古村庄废墟遗址隐约可见…[详细]
铜山铜矿遗址
  位于淳安县西南的洪铜山,距县城约75公里。属铜山乡,为淳安锡铁矿所在地。据清《遂安县志》载:“洪铜山,县南七十里,唐天宝八年尝置场采铜,民苦之,因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质部门曾在此探矿,并筹建地方国营铜山铁矿。1970年上半年至1971年12月,工人在施工中发现古矿洞及摩崖题记。1974年10月、1979年11月和1981年10月,省、市、县文物管理部门先后实地调查。遗址可分为老矿洞、摩崖题记、冶炼炉基和矿渣堆积4部分。老矿洞共发现4处,都在海拔600-700米的山腰,距洞口水平深度约七、八十米,有竖井、钭井、平巷等,采凿痕迹清晰可见。洞内遗物有坑木(木撑架)、蚂蝗拔+金铁钉、木轮、陶…[详细]
龙窖山遗址
  龙窖山遗址位于临湘市东部龙源乡,距市区37公里,是瑶族同胞称之为理想家园的“千家洞”。关于瑶胞居岳州境内,首见于唐代《元和郡县图志》:“潭州,春秋时黔中郡地,楚之南境……自汉至晋并属荆州,(晋)怀帝分荆湘中诸郡置湘州,南以五岭为界,北以洞庭湖为界。汉晋以来亦为重镇。今按其俗,杂有夷人名徭。自言先祖有功,免徭役也。”其次是范致明《岳阳风土记》:“龙窖山在(临湘)县东南,按鄂州崇阳县,雷家洞、石门洞,山极深远。其间居民谓之鸟乡,语言侏离,以耕畲为业。非市盐茶,不入城市,邑亦无贡赋,盖山徭人也。”再是宋马子严《岳阳甲志》:“龙窖山在巴陵北,山实峻极,上有雷洞,有石门之洞,山徭居之,自耕而食,自织而衣…[详细]
庹家岗遗址
  “庹家岗”顾名思义,就是庹姓人家居住的山岗,安乡的庹姓人家最初由外地迁入在此休养生息。而中国“庹”姓的人数不多,百家姓没有这个姓氏,在全国排序300名之后,因此,在这个地方开始命名遗址时还误称“度家岗”。庹家岗遗址位于安乡县安障乡遵保村三组,属古县城范围,与县城地望一致。附近一带有狮子山、会子岗、黄山岗、罗井岗等。主区堆积面积为2万平方米,呈不规则形状,遗址高出周围田地1-1.2米,文化堆积约2米厚,保护范围外延5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0’04.3”北纬29°25’58.3”,海拔高程36米。北连狮子山南端,南至南排水沟南150米,遗址东西向排水沟渠贯穿南部,沟北为旱地,沟南为村舍和农…[详细]
雁宿崖、黄土岭战斗遗址
  雁宿崖、黄土岭战斗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银坊镇黄土岭村。1939年(民国28年)11月,在抗日战争北岳区反扫荡战役中,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河北省涞源县三岔口、黄土岭地区对日军进行的伏击战。1939年10月下旬,日华北方面军第110、第26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第3、第8旅团各一部,共2万余人,分多路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进行冬季扫荡,企图摧毁抗日根据地,打通曲(阳)阜(平)间的交通。11月3日,由涞源出动的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独立步兵大队500多人,被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诱至雁崖村,将其歼灭。晋察冀军区第1、第3军分区针对日军每次遭到歼灭性打击,总要重整兵力前来报复的特点,命令部队…[详细]
信冲洞遗址
  信冲洞遗址位于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时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更世中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信冲洞坐落在混雅岭南部悬崖峭壁上,海拔高近60米。昌化江支流南阳溪自东向西流经洞口下方,西距昌化江仅约1公里。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信冲洞距南阳溪河面高约20米,其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因长年雨水侵蚀,石灰岩山体形成了洞中有洞的地貌特点。洞底斜着向上、向后延伸,洞的后壁和洞顶呈弧状连成一片,洞底上部和下部各形成一个小平台,洞的上部至洞顶则为一条很长的裂隙。此外,在洞内东壁还有3个小支洞。主洞口高约15米,小支洞口高约2—2.5米。信冲洞遗址是跨越数十万年的文化遗产,是珍稀资源、旅游资源和科学研…[详细]
大洋堆遗址
  大洋堆遗址位于西昌市区西南部的经久乡合营村境内,安宁河东岸的一级台地上。大洋堆遗址海拔1498米,遗址面积为9600平方米。1993年10月,西昌市文管所对大洋堆遗址进行发掘,大洋堆遗址主体部份的土台为人工堆砌而成,其文化层堆积可分为三层,代表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出土有石器、陶器和铜器。西昌大洋堆遗址地层分明,堆积清晰,延续时间跨度大,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是研究中国古代西昌地区历史文化的一处难得的遗迹,具有较高的科考价值。2012年12月,凉山州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西昌市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大兴横栏山遗址进行了调查试掘。根据泥土浮选结果,证明在距今4500年前,当地居民已经能种植稻谷和大麦,…[详细]
牧马城遗址
  【牧马城遗址】位于胶州市里岔镇政府驻地西北1.5公里处,是青岛地区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遗址。城郭呈正方形,总面积为48万平方米,城周四华里,每面一里,每面中间有一城门。东、北、西三面的城门已不见痕迹,南门遗址仍然可寻。围绕在南城门外的小城,又叫瓮城,保留有10米长的城墙遗址。其高度平均在2米以上,有的地方高达3米左右。从城墙被冲刷的坡度来看,原来城墙的高度应在7~8米间,宽约6米。城墙为夯土筑成,至今土层坚实,当年夯筑的柱洞仍清晰可辨。现城墙内外地面上仍残存汉代的砖瓦、陶片,还曾出土过铜箭头和铜洗,当地群众也经常发现有“货泉”与“五铢”字样的铜币。汉代,胶州湾一带是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