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山东省 > 泰安市 > 东平县 > 东平街道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平街道文化旅游景点

[移动版]

青峰山摩崖造像

青峰山摩崖造像位于东平街道护驾村东青峰山西麓的摩崖上,泰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造像有两组,共24尊。第一组造像近于山巅,呈扇形分布在高十几米的3块巨岩上。有高浮雕造像21尊,中间为释迦牟尼高浮雕像,高近1.5米,结跏趺于金刚座上,两耳下垂,高肉髻,通肩式袈裟,手施无畏与愿印,神情庄重。其左右各一弟子像,亦为高浮雕,立式,脚踏圆形仰莲座,双掌合于胸前,著通肩式袈裟。其左右两崖各有9尊造像,合为十八罗汉。像高在40厘米-50厘米之间,各单身于佛龛内,姿态各异。这些造像多作跏趺状,千姿百态,勃发逼真,栩栩如生。有的手捻佛珠,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手握法器,有的合掌,有的搔首,有的抚胸。其中一尊罗汉双眉深皱,双手合十于胸前,口微微颤动,似在默

一担土汉墓群

一担土汉墓群位于东平街道一担土村西大皮山之前坡形地上。有墓两座,东西相对,距100米。封土堆高大。东墓封土堆直径70米,高15米;西墓直径40米,高10米。夯土层明显。1964年下大雨时两墓同时塌下深1米直径5米的大坑。两墓保存较好。在两墓周围,以前曾出土许多石结构汉画像石墓和砖室墓,出土有陶壶、灶和铜车马具、带钩、五铢币等。另在该村东有宋代“杨家林”,残存墓前石刻有石人、石羊。

簎山汉墓群

簎山汉墓群位于东平县东平街道,年代为汉。2015年6月23日,簎山汉墓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平国故城

东平国故城位于东平街道宿城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大体呈长方形,东西长1600米,南北宽1300米。城址的西北角、东南角和东北角还有残存的汉代城墙。特别是西北角的城墙,高度在3米以上,东西长180米,宽15米,现夯土层、柱洞十分明显,为研究汉代城池建筑工程提供了重要依据。城址内残砖碎瓦和石质、陶质建筑构件随处可见。表明当年城内曾有较大规模的建筑群落。历年来从群众动土的断面上考查,可知文化层厚度达2米以上,包含物十分丰富。文化层大致分三层,中层的为汉代文化层;底层为商周文化层;上层以隋唐文化层为主。汉代文化层包含物最为丰富,主要有灰陶路钉砖、简瓦板瓦、泥质五铢钱范、灰陶豆、罐、缸瓮和铁质的锄、犁等。1972年,遗址的北部也曾出土大

无盐故城

无盐故城位于东平街道无盐村南。西周、春秋时为宿国地,战国时置无盐邑;秦至北魏为无盐县治。历史上这里养育了著名的女政治家钟离春,而著名的汉代战争“无盐大捷”也发生在此地。故城遗址南北长350米,东西宽300米。钟离春是齐国无盐邑人,相貌丑陋,但她素有大志,胸有良谋。当时赵国入侵齐国,而齐国朝政腐败,国势日渐衰退,钟离春看在眼中,心里十分焦虑。为了拯国救民,她不顾自己出身低微,毅然去见齐宣王,并批评齐宣王政治上之失。齐宣王接受钟离春的批评并把钟离春迎进宫,拜为无盐君,立为后。以田婴为相,以孟轲为上宾,革除弊政,齐国从此富强起来。汉武帝元塑四年,封城阳共王子刘庆为东平王,也在此地,是当年政治、军事重镇,现仍留下了厚约0.5米-1米的土褐色

王村汉墓群

王村汉墓群位于东平街道王村。今存封土堆墓两座。村南1号墓封土堆直径40米,高14米,夯土层明显,墓室早年被盗开,从盗洞口看为大型石室墓,墓室结构不详,盗口内东壁上有汉代隶书题记。村北2号墓封土堆高12米,直径60米,夯土层明显。封土质为灰白淤积泥,较为少见。墓室不详。据当地群众反映,该村周围原有封土堆墓多座,有的为大型砖室墓,有的内有壁画。墓内葬品有玉衣、陶锺、红釉陶壶等。

李范村汉墓群

李范村汉墓群位于东平街道李范村东北青峰山山凹山坡地。现存封土堆墓3座,呈“△”形排列。三墓封土堆直径40米-80米,高3米-10米,夯土层明显,上植有柏树。墓室不详。在该墓区内“农建”时发现过许多石结构墓,葬品有陶罐、壶和陶动物模型等。另外,在3号墓南小桥上还有一块画像石,首端为双鱼图案,墓区内地堰上村庄附近还残置有不少画像石。

石马汉墓群

石马汉墓群在东平街道石马村北、村南,为东汉墓葬。村南“金牛农场开发区”施工时发现墓葬多座,距地表3米,其中一座被打开,为汉画像石墓。其东一墓内还设有“元始四年”题记石柱,为西汉晚期墓葬。此墓疑为原被平掉封土堆墓中的一座。在该画像石墓南还有几座小型墓,内出土葬品有汉代铁剑、陶罐、五铢币等。村北的一座,今存封土堆直径60米,高6米,夯土层明显,墓室不详。据当地群众反映,石马村北(王村村南)原有墓18座,封土堆大小不一,在“农田基本建设”时皆被毁掉。墓室多为砖、石结构的“四合房”式,出土有陶灶、釉陶壶、陶罐、铁剑、五铢币、陶质动物模型等,有的墓室内还散置有较多的玉衣片。据此分析,此类墓已早年被盗。另外,墓砖很大,有的重四、五十斤。1973

龙山摩崖造像

龙山摩崖造像位于东平街道龙山之阳龙山书院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造像居于悬崖上,高3.6米,高浮雕站立像。肉髻,宽圆脸,眼部呈凸起状,未刻眼线,厚唇,颈饰蚕节纹。胸部略鼓,左手下垂五指伸开贴于体侧,右手屈肘上举,掌中托一圆珠。身著双领下垂式袈裟,衣纹刻线较粗。身体丰满健壮,具有唐代造像的风格特点,应为唐代造像。像外有后人垒起的石屋,门上有一赞诗曰:“无始以来不记年,万代第一是龙山。诸君弃舍皇宫院,却奔深山作茅庵。好景致,有井泉,佛殿山门在中间。太子看了心中喜,松柏长得伴春天。”落款是“云峰道人题嘉靖二十二年岁次癸卯”。像右有两处呈碑状的题记,惜因风化已难读。

大井汉墓群

大井汉墓群位于东平街道大井村东500米,处于群山环抱之间台形地上。原有墓3座,均有封土堆。当地村民整地时扒掉。其中一墓为石室墓,有中室和左右耳室,顶,出土有陶壶、灶、仓和铁剑、铜镜、五铢币等。今残存一封土堆墓,直径8米,高2米,墓室不详。

虹桥汉墓

虹桥汉墓位于东平街道虹桥村南200米处,民间传为“皇姑坟”。封土今已无存,墓区内有汉代墓砖,1997年,在墓区内发现几座小型汉代石墓,被毁,出土有鹤纹铜镜、铜灯台和五铢币陶罐等。墓区内还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和商周遗址,曾采集到标本有磨光石镰和陶片等。

赵桥汉墓群

赵桥汉墓群位于东平街道赵桥村东北300米处,在白佛山前台形地上。现存汉墓1座,封土堆直径80米,高8米,夯土层明显,1997年初,在墓顶上发现有一深5米直径1米的盗洞,墓室已被盗,后复填土,墓室结构不详。在“文革”中,墓南曾出土中型石室墓,葬品有陶壶、陶灶和铜带钩、铜车马饰件以及涂洙陶耳杯等。

古台寺汉墓

古台寺汉墓位于宿城故城东南(今东平街道)古台寺村。没有封土,系当地群众于1982年整地时发现。墓口距地表0.4米,墓室有中、后及左右耳室,顶,全高1.9米,有盗口。墓内出土一些陶质车马具模型及陶壶、罐和其它陶器残件等。当时墓内积水较多,未全面清理。墓内有壁画,内容有狩猎图、车马出行图、花卉图案等。

护驾村汉墓群

护驾村汉墓群位于宿城故城东(今东平街道)护驾村西,属于平原地带。根据原来文物普查资料记载,原有封土堆墓10座,上植有柏树。封土最大者直径32米,最小者8米;最高者15米,最矮者1.5米。夯土层明显。“文革”中被扒掉。今有两墓残存一部分封土。其中一墓为砖室墓,穹隆顶,墓道向南,有前室、后室和左右耳室。葬品有陶壶、陶案、陶灶及铁剑、铜镜、铜带钩等,其他不详。据说村南也有封土堆墓,具体内容不详。

无盐汉墓群

无盐汉墓群位于东平街道无盐村东100米处,龙山之阴山坡上。原有墓两座,相距20米,封土堆高大,现已无封土,无发现墓室。但在“农建”时此处挖出了许多大型石室墓,有的为画像石墓,部分画像石在当时收入县文物馆。出土葬品有陶灶、陶仓、陶壶、陶罐等。另外,在无盐村西北处原有高5米直径6米的残存封土堆之墓,当地群众反映原有石人、石马等,皆被毁且被毁年代不详。据光绪版《东平州志》载:“汉东平思王墓,县治东故无盐城东北三里”。东平思王即西汉宣帝之子刘宇,当时被封为东平国思王,《资治通鉴》《前汉书》等史书中有记载。今无盐村南为周汉之际的无盐故城址,即战国“齐王后无盐钟离春之私邑”(该汉墓群和李范村、牌子等村汉墓群亦可属“无盐故城所属汉墓群”之列)。清

焦村汉墓群

焦村汉墓群位于东平街道焦村北白佛山前山坡地。现存有墓两座,皆有高大的封土堆,左右排列。西墓封土直径60米,高7米,上积满碎石、植有柏树;东墓封土直径110米,高19米,周围尽是乱石,植柏树,夯土层不甚明显,文物普查资料中定为汉墓。近几年,在其墓前曾发现20余座小型砖室或石室墓,葬品有陶罐、陶壶、五铢币、汉白玉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