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山东省 > 泰安市 > 东平县 > 梯门镇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梯门镇文化旅游景点

[移动版]

泉灵农场

东平县泉灵农场位于泰安市东平县梯门乡,背靠靈泉寺,面朝神鹭山,这里三面环山,平原与山坡紧紧相连,依山而建的泉灵农场根据地势发展独具特色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农场占地面积1000余亩,樱桃种植面积约800亩,樱桃主要品种以红灯、萨米脱、早大果为主,种植果树有15000多棵,山羊、生猪养殖面积200余亩,山羊主要以波尔山羊为主,大小山羊饲养总数有500多头,是乡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景区类型:乡村旅游地址:泰安市东平县梯门镇西沟流村营业时间:8:00—17:00游览时间:大约2小时价格:免费

东王林(王宪墓)

东王林(王宪墓)位于梯门镇梯门村西荆山前山坡上,居于东王林西北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前有墓碑一方,墓前神道上有残石门一架(原三架),向南依次有石人、石马、石羊、石虎各一对,均形象高大,雕刻精美。其中石人高近3米,仅头冠就高1米,为文官武将,仪态威严。这些石像是研究明代官宦丧葬制度的珍贵史料。南端还有华表一对,高近5米,上置石猴。据光绪版《东平州志》载,王宪墓是在嘉靖19年修建的,今存封土堆高1.5米,宽6.5米。有“神道碑”,原高大的神道碑和林墙惜在“文革”中被毁。王宪,字维刚,东平梯门人,《明史》有传,是东平一带有名的“东平四尚书”之一。他于明弘治3年(1490年)中进士,历阜平、滑县知县、大理寺丞、右佥都御史、右副都御史。他

沟坝遗址

沟坝遗址位于梯门镇沟坝村西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东接村庄,北临大山,其范围南北长70米,东西宽90米,遗址高出四周3至6米,形成台形地。1994年3月18日,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未进行科学发掘,但从南部山水冲刷断面上观察,地表20厘米下即文化层,深度在5米左右。文化层为灰褐色土质,内包含物比较丰富,主要有烧土块、兽骨和各种陶器残片,红、灰、黑色陶片均有,但以灰陶为多。1973年,文物复查,曾在此遗址发现粗柄豆、袋足鬲、夹砂罐等陶器。县文物管理部门从群众手中征集到从遗址出土的陶豆和陶罐,并发现有青铜剑等。根据文物工作者现场考察和征集到的出土器物标本分析,应为商周时期一处文化遗址。

尚书林

尚书林位于东平县梯门镇。年代为明。明代兵部尚书王宪及其家族的林地,有东西两处林地,相距500余米,俗称“东王林”“西王林”。东王林是皇帝敕谕为王宪修建,以安葬王宪建茔,现存王宪神道石像生、神门、华表及王宪墓碑等石刻文物。西王林是王宪的祖茔,有王宪祖父王海、父亲王智的墓葬,有王智神道石像生、谕祭文墓碑、诰命墓碑等石刻文物遗物。附属文物王氏祠堂位于梯门镇梯门村内,是祭祀王氏家族先人的一处明代建筑。座北朝南,面阔3间,起脊、灰瓦顶,立山建筑。2013年,尚书林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灵泉寺石刻

灵泉寺石刻位于东平县梯门镇东沟流村,年代为宋、明。灵泉寺石刻为泰安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曜墓

刘曜墓位于东平县梯门镇芦泉村,年代为汉。刘曜墓为泰安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芦泉尧陵禅寺

芦泉尧陵禅寺位于东平县梯门镇汤庄村,年代为明、清。芦泉尧陵禅寺为泰安市第六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尧陵禅寺

尧陵禅寺位于梯门镇芦泉村东,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尧陵禅寺原名崇圣寺,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现存大殿3间,面阔14米,进深8.7米,高9米。墙为砖石结构,内有8根石柱支撑,7架梁,木结构,立山灰瓦顶。石柱上刻有明代嘉靖七年重修崇圣寺题记及后魏村杨氏族人等捐资人姓名,在嘉靖十六年重修时更名为尧陵禅寺。寺内现存嘉靖十六年重修残碑,此碑仍能看出是由3位进士分别篆额,撰文和书丹。有清雍正十三年御制祭文碑,另有许多碑刻被打断后垒砌于墙上。院内还有银杏树1株,树围3.2米,夏日硕果累累,枝叶茂盛。寺北芦泉山,又称尧陵山,“环列如屏,下有泉,珍珠喷涌,水尤清冽,夏不浊,冬不冰”,与尧陵禅寺一起形成了东平古八景之一的“尧陵览胜”美丽景观。

东平双塔

双塔位于梯门镇双塔村西北的双塔山顶,东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上原有两座古塔,故称双塔,山亦名双塔山。自古民间传为东平州城的镇城塔,又称“风水塔”。两塔皆为两层全石建筑,东西排列,塔门南向,高2丈有余。始建年代不详,清代曾多次维修。“文革”时东一塔被炸掉,仅存残石堆。现西塔残存,顶已被破坏。原塔门有刻字题额,上层为“玉皇阁”,下层为“娘娘殿”。塔外有石阶可登至塔顶。塔前现存清代碑刻4方: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玉皇阁碑记”,碑高220厘米,宽85厘米;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修碑记”,碑高178厘米,宽70厘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修双塔山玉皇阁碑记”,碑高197厘米,宽72厘米;嘉庆十五年(1810年)“重修

华岩洞石窟造像

华岩洞石窟造像位于梯门镇西沟流村西北凤凰山之阳,是山东地区较为有名的一处佛教造像石窟,现为泰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石窟系自然石洞稍作加工而成,一进一处两洞口,呈“凹”形,俗称“牛鼻子洞”。洞宽3米,高3.5米,洞长近50米,造像分布在洞内两边石壁上,共有浮雕造像大小近百尊。造像内容有三佛像、西方三圣像、菩萨像、天王像、十王像和罗汉像等。佛像穿着双领下垂式袈裟,施不同手印,菩萨像衣着华丽,缨络繁缛,面部丰圆饱满,雕刻细腻。其中位于洞口南壁的关羽像,身着盔甲,一脚下踏,一脚横置,双手握披巾抚于膝部,长鬓垂至胸前,仪态威严,豪气冲天,右边周仓持青龙偃月刀侍立。十八罗汉像,或站或坐,或卧或侧,有的手持兵器,有的双手扪天,肚腹凸圆,姿态各异栩

孙复墓

孙复墓位于梯门镇东瓦庄村东南1000米处的山峪内,墓北、东、南三面环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孙复墓现存封土堆高6米,直径约30米,因周边筑坝修堤对封土有所破坏,但未接触到墓室。从自然断面上观察,封土层不很明显。孙复(992年-1057年),宋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字明复。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学《春秋》,也称泰山先生,石介等皆师事之。为范仲淹、富弼等推重,除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仁宗亲临太学,面为迩英阁祗候说书,讲说多异先儒。罢出为州县佐官。后复入,迁殿中丞。他研治《春秋》,强调明诸侯大夫之功罪,以考时之盛衰,而推见帝王之治乱,著作有《春秋尊王发微》《孙明复小集》等。

前山西屯大队部

前山西屯大队部位于东平县梯门镇,年代为1975年。2013年10月10日,前山西屯大队部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