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山东省 > 济南市 > 钢城区 > 艾山街道 > 陈家庄社区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陈家庄社区概况

[移动版]

陈家庄村位于莱芜市东南22公里处。北依黄羊山,南邻莱钢运输部,东到莱钢焦化厂,西至205国道。全村327户,1023口人,耕地468亩。

据村碑记载:明朝末年,陈姓由北埠村迁此定居,以姓名村陈家庄。后分为东陈家庄和西陈家庄,1956年成立高级社时,两村合成一个村。陈家庄有9姓,其中侯、王姓居多。

陈家庄村,明清时期属莱芜县东乡黄山保;民国时期属颜庄区:1941年5月至1945年10月,莱芜划为三县时,属新甫县清泥区;1951年属莱芜县清泥沟乡;1958年属颜庄人民公社;1984年属颜庄办事处城子坡镇;1995年属城子坡街道办事处;2000年12月城子坡街道办事处改名为艾山街道办事处,属艾山街道办事处。

陈家庄人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人们纷纷加入游击队,抗击日寇。当时,县-便衣队队长侯继本就是突出的一位。他巧使妙计端掉了日本鬼子在葫芦山设的碉堡,他苦口婆心地说服汉0,使之改邪归正。1942年,敌人把他父亲抓起来做人质,叫他父亲写信,让其回来自首。他不屈不挠,手握钢枪,与敌人斗争到底,从未屈服。他的斗争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村里的一般群众给八路军送情报、运给养,就连小孩子也站岗、放哨、查路条。壮劳力抬单架、运弹药;妇女做军鞋、军袜,全体村民全力以赴支援前线。1946年“大动参”时,有48位青年报名参军。他们跟随部队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有11位英雄儿女为国捐躯,其中杨玉环、杨玉诚、杨玉祥,一门三兄弟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

全国解放后,1955年秋,村里组织起初级社。1956年,东陈家庄、西陈家庄合伙办起高级社,合并成一个村。村民依靠集体的力量,将两口半圆形的水井加深到12米,使井水增加到了3米深,解决了全村人的吃水问题。1958年,又修了水库一座,解决了牲畜饮水和养地瓜用水问题。后又打深水井8眼,1961年又修了杨柳湾水库一座,使村南300多亩洼地都变成了水浇地,使粮食亩产量由建国初的不足100公斤增长到900多公斤。

1970年,莱芜钢铁厂开始建设,莱钢总厂厂部和莱钢技校,就建在该村村南,占地200多亩。耕地少了,为了解决村民生活问题,村里也办起了建筑队、采石场、球团厂、锻造厂、化工厂等村办企业。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富民政策激发了村民的致富热情,村办企业、个体企业发展起来。原村建筑队发展成建筑公司,有职工100多人,2001年年创产值300万元,利税70万元。村民从事第二、三产业的私营企业、个体专业户发展到100多户,其中有建筑队3个、运输业个体专业户发展到100多户,其中有建筑队3个、运输专业户20家、餐饮部15家、杂货零售点8家、五金建材销售点6处、汽车维修3家。从事养殖的专业户有37家,其中王成彬、王佑堂的养猪场,每家年出栏肥猪五六百头,年收入二三十万元。

随着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村民逐渐富了起来。村里在黄羊山大街两侧盖起了商居楼,形成了一条繁华商业街。村里居民有多半户住上了砖混结构的新房,家家看上了闭路电视,2/3的户安上了电话,1/3的青年用上了手机全村有大小汽车21辆,大小拖拉机55台,陈家庄人实实在在地富了起来。

陈家庄人一向重视教育。1951年,利用4间民房建起了小学,一个班4个年级,有50多个学生。1954年,村里新盖5间草房,将学校从民房搬到集体盖的新校。1979年,又在黄羊山大街北盖起15间砖混结构的教室和办公室,学校建有院墙、大门、花坛,环境优美。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全村共有37名学生考上了大学专科和本科,王春堂是村里考取的第一个大学生,该生武汉大学毕业,又获得了博士学位,现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侯金伟在兰州大学攻读研究生。

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深入,陈家庄人一天比一天富了起来。陈家庄人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定会把陈家庄建设得更富足、更美丽。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