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山东省 > 济南市 > 钢城区 > 艾山街道 > 周家坡村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周家坡村概况

[移动版]

周家坡村位于钢城东北3公里,艾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约2公里处。东邻莱钢焦化厂,南靠莱钢铁路编组站,西挨莱钢运输部,北与陈家庄村接壤。“黄洋山大街”穿其北境而过,“双泉路”贴村东南行接钢都大街,莱钢的两条生产铁路线自村南西接磁莱线。村西2公里是二O五国道。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庄与厂区交织在一起,村庄占地面积1.24平方公里,200户,612口人。

1989年所立村碑记载,明朝初年周姓由河北枣强迁此建村,因址在山坡,冠以姓氏,故名周家坡。现村民有刘、周、赵、李、燕、张6姓。

《康熙莱芜县志》载,“黄山保•周家坡”;续修《莱芜县志》载,民国初年,周家坡属颜庄区•黄山保;1941年5月至1945年10月1日归新甫县清泥区;1951年属逯家庄乡;1956年并入清泥乡;1958年属颜庄人民公社;1984年属颜庄办事处;1985年10月属城子坡镇,改称周家坡居委会;1995年属城子坡街道办事处;2001年城子坡街道办事处改称艾山街道办事处,周家坡属艾山街道办事处管辖。

新中国成立前农业生产条件、技术落后,粮食产量不高,祖祖辈辈辛勤劳作,连吃饭问题都不能解决。解放后,村民重点在平整土地上下功夫,新增土地50余亩,建修8000立方米的小型水库2个,使过去的“靠天田”变成了“粮食囤”。由于莱钢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周家坡村大量的土地被征用。所剩土地不足60亩。1995年村民由农民转为城市居民。目前,少量土地的耕种、灌溉全由村委会负责,全体村民由农业向企业转型,村民的主要精力转向商品经济与第三产业。

境内地下贮藏着丰实的矿产资源,有着大量的无烟煤,周家坡人敢为人先,开个体私营企业之先河。20世纪30年代末,就创办周家坡煤炭公司,足见村民之经济意识。

周家坡自明初就在此开拓耕作,繁衍生息,现村中有刘、周、赵、李、栾、张六姓,村人大都儒雅诚实,和睦相处。

战乱年代,周家坡村屡遭匪患兵侵,民国十六年(1927年)春,土匪李方纲、翟方荣(驻地在莲花山附近袜子铺)、抢劫周家坡村,掳走周茂功、刘庆选、刘宪永、刘清田、周楦等当人质。为救人质共送给土匪五千块大洋,由于送得不及时,周茂功被残忍杀害。日寇入侵时期,驻清泥沟的阎团经常来周家坡拿钱拿粮,1940年5月20日汉0小头目外号叫郑线绳子、王沫子带人来村劫掠,烧毁房屋100多间,抓走周俊杰当人质,采取吊子、压杠子、灌辣椒水等酷刑,强令送去800块银元才放回。

周家坡人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9年村里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周茂松任支部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周家坡村许多热血青年踊跃参军参战,先后有20多人奔赴战场,周俊荣、刘佐周英勇牺牲。那时,男壮劳力为子弟兵抬单架、运弹药,妇女做军鞋军袜,全体村民全力以赴支援前线斗争。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周家坡人团结互助,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53年成立变工组、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社长为周俊星,1957年和张庄村联合建立高级社,社长为刘相禄。

周家坡人自古勤劳朴实,耕读传家,民风淳朴,安守本分,经济意识强。先前村里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要想富得快,种地加买卖”。早在解放前,刘清玉的粉坊,周茂山的孵鸡坊,刘宪福的抽丝厂,刘清田开设的染坊闻名遐迩。周家坡真正腾飞的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周家坡人高瞻远瞩,创办各项工副业项目,增强经济收入,人们凭紧靠莱钢的有利条件,创办了翻砂厂,利用大企业的边角料加工后增值,用以养活自己。村委为了提高工厂产品的质量,聘请了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和管理,工厂迅速发展起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村办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第三产业轰轰烈烈发展起来。改革开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壮志凌云,雄心勃勃,放下锄头,办起了企业,冲进了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建安公司、购销公司、钢铸厂、机械加工厂等村办企业雨后春笋般出现。庄稼汉当上了经理、厂长。改革的大潮给周家坡人增添了豪气,增添了胆气。有头脑善经营的一部分能人,率先过上了小康生活。西装革履,腰挂手机,坐上了小汽车,当上了大老板。个体私营企业最有成效的当属庆华机械加工厂。为了发展壮大经济实体,村委会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在黄羊山大街统一规划商住楼30栋,面积达8000平方米。截至2001年底在这里从事个体工商的户达50家,年创产值1400万元,实现利税达68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4180元。

周家坡人自古崇尚文明。解放前,村小、人贫办不起学校,请不起先生。20世纪20年代末,国民政府在逯家庄村创办逯家庄小学,学龄儿童前去该校就学。1955年成立周家坡小学。1994年城子坡中心小学成立,本村四五年级学生并入城子坡中心小学,2002年所有班级学生并入艾山中心小学。毕业于山东工学院的刘具德为本村第一个大学生。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2002年,周家坡村考入大专以上学生18名,学历最高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刘国明。

周家坡人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家底殷实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家家通自来水,户户安装电视闭路线,电话普及,手机百多部。1993年村民周宝涛第一个购买私家车。如今村里已有13辆豪华小轿车,昔日的庄稼汉舒舒服服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村委对70岁以上老人逢年过节赠送礼品,代交闭路电视收视费,使他们安度晚年。对残疾人作了妥善安置,能工作者安排了适当的工作,使他们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物质文明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旧时,周家坡人具有乐善好施,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相互帮助等许多传统美德。建国后传统美德进一步发扬光大。20世纪50年代人们渴望吃上饱饭,互助合作蔚成风气。60年代全民学雷锋,雷锋式人物不断涌现。80年代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村人尊老爱幼、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新人新事层出不穷。

勤劳善良的周家坡人开拓创业,不辱先人,将会谱写出比前人更加辉煌灿烂的历史新篇章。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