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庄村位于莱城东南19公里、里辛镇东北2公里处。位于棋山河,王庄河交汇处。全村总户数715户,总人口2230口人,均为汉族,耕地面积3451亩。农历逢二、七为集日。
据《郑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初年建村。传说春秋时这里曾是鲁国的一个边关小村,鲁国国君嫉贤妒能怕篡夺王位,将一姓郑的大臣贬到鲁国最北边的这个小村。一年之后,鲁国国君亲自到边关视察,见郑臣一心治理边关小村,无篡夺王位之意,于是,封郑臣为“大王”。他死后,百姓为了纪念他,将此边关村取名为“大王庄”。元末因战乱,村落时有时无。明洪武初年,河北枣强县移民来此建村,仍称此村为“大王庄”。后改成“郑大王庄”,简称郑王庄。
民国时期,郑王庄属颜庄区(四区),郑王庄为镇,辖郑王庄、石头湾、大庙、小庙、后朱山等五个自然村;1939年4月建成抗日民主政府,颜庄区分为9个乡,郑王庄为乡,辖郑王庄、东田庄、西田庄、北田庄、双口峪、双龙峪、黄金篮、黄崖、东峪、桃行、孙家岭等行政村;1940年,原颜庄区一带划为南冶、清泥、棋山、黄花四个小区,郑王庄属棋山区管辖;1945年10月撤销南冶区、清泥区、棋山区、黄花区,恢复四区原建制;1950年5月改为七区;同年底建立15个乡,其中郑王庄乡辖郑王庄、大庙、小庙、黄家洼;1955年10月七区改为颜庄区;1956年11月由原15个乡并为8个乡,郑王庄乡辖郑王庄、大庙、小庙、黄家洼、北田庄、西田庄、东田庄、双口峪、小官庄、潘家沟等村;1958年3月撤区并乡,将原郑王庄乡、棋山乡、里辛乡三乡并为郑王庄乡;同年10月,郑王庄乡改称郑王庄人民公社;1959年2月郑王庄、颜庄两个人民公社并为颜庄人民公社;1962年建立管理区,即郑王庄管理区;1964年5月将9个管理区合并为7个管理区,郑王庄管理区辖郑王庄、潘家沟、小官庄、北田庄、西田庄、东田庄、上口峪、黄金兰、双龙峪、黄崖、石头湾、孙家岭、桃行、陈家山等行政村;1984年改为颜庄力、事处,郑王庄划为小乡;1985年10月撤处并乡划归里辛乡,1995年10月13日里辛乡改为里辛镇,郑王庄隶属里辛镇至今。
郑王庄自古以来为战略重地。在战争年代,经历了革命战斗的洗礼,也受到了敌顽反动派的搔扰和破坏。1938年6月中旬,-军石友三率部万余人驻郑王庄,其军部设在郑王庄,至同年农历十月二十一日,日军从新泰侵入,石友三率部北撤。1939年春,为抑制-军队秦部(秦启荣部)、吴部(吴化文部)的横征暴敛,0员李万都组织里辛、郑王庄、棋山一带的红旗会、黄旗会、黑旗会3000余人,在里辛---。7月9日拂晓,鲁中军区一支队、四支队3000余人攻击驻郑王庄的吴化文部队。1938年12月秦启荣部第三梯队司令丁惠民率300人驻郑王庄村,1939年8月9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撤走。该部队驻防时,当地人民深受其害。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于1942年6月18日(农历五月五日)在郑王庄北岭设据点,占地26亩,围墙高7米,宽3米,炮楼5座,周有壕沟,深3米,宽5米。沟外设有铁蒺藜、鹿砦。
该据点常驻日军1个小队30人,队长加滕。武器有小炮1门,重机枪l挺,掷弹筒1门,步枪20支,短枪1支。围墙外民宅内,常驻伪队1个小队25人,步枪22支。日、伪军于1944年3月22日(农历二月二十八日)撤走。在郑王庄村东东沟村,日、伪军设调堡1个,驻伪县大队1个班,步枪10支。驻守伪军于1944年3月撤走。
郑王庄有吴化文据点。1944年3月22日(农历二月二十八日),伪军撤走后,吴化文率部4000余人(包括八大处军政人员),进驻郑王庄日军原驻据点,又增设1个据点,占地30亩,围墙方形,高6米,宽3米,4座炮楼,周设暗堡4座,中间修三层大楼一座。总部、军部分别驻据点内,大部士兵驻民宅。同年八月中旬之夜,八路军一支队400余人,棋山区民工千余人支援,攻打吴部。八路军用拉雷轰炸围墙,攻入三处防点,打死打伤敌人近百人,俘敌近千人,击溃千余人,缴获0、弹药大宗。
莱芜战役中的郑王庄人民支前受奖。莱芜战役前夕,为保存粮食,保证战时军需,郑王庄民工受命挖窑藏粮20万斤。按照部队需要,连夜拆除郑王庄东大桥,切断敌人东去要道。
莱芜战役中,郑王庄民工踊跃支前。出担架20副,小车20辆,向导40人次,挑夫50人,军粮3000斤,军鞋400双,柴草30000斤。战后解放军兵站安在该村,该村民工仍连日为部队运送物资。因支前有功,上级奖给马两匹,步枪12支,匣枪1支,谷子1300斤。这更加激起了郑王庄人的抗敌斗志。
战争年代的郑王庄人,为抵抗日军侵略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抗日战争中,为了捍卫祖国,保护人民,郑希堂、郑孝明、郑保吉等人为国英勇捐躯;在解放战争中,郑学兰等10人为祖国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将永载史册,永垂千古,激励后人。
如今,郑王庄村呈现出新的面貌,沿公路两侧盖了林立的楼房。村南商业带,商贾云集,一派生意兴隆的繁荣景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郑王庄人如鱼得水,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畅游。自古就有做买卖传统的郑王庄人,个个身手不凡。每天清晨,几百辆摩托车,三轮车满载着货物涌向四面八方,流通渠道畅通,人民增加了收入。
该村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背靠莱钢,交通便利,发展市场经济如虎添翼。现在该村已从过去的小打小闹烙烧饼,发展到现在的面粉加工、机电维修、钢球铸造、牲畜产屠宰、红砖烧制、粮油加工、饮食服务……从生产到销售一条龙服务。现在该村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人已达500人,每年可创产值300多万元。
郑王庄村的新发展、新变化是与村委负责人的良好作风分不开的。2000年为了彻底治理全村用电难的问题,筹集资金,村干部从自己筹起,书记3万,主任2万,副书记、副主任1万,其他成员5000元或3000元。在村干部们的带动下,许多本村籍在外工作人员、个体户、种养殖户及许多村民也都纷纷捐款,12万元资金很快筹集到位。利用这些钱,把变电压设备全部进行了增容改换,线路重新架设,工业电改为农电。2001年结合农电整网,全村又投资200多万元对全村电力网进行了彻底更换,实现了一户一表和规范化管理,电价随之而降。解决了长期以来用工业电不可靠的问题,村干部威信大大提高。趁热打铁,村两委又从治水和改土人手,投资100多万元,对马虎岭进行了综合治理,高标准开发土地1000亩。并按照地成、水成、林成、主导产业成的标准,全部栽植了中华寿桃、凯特杏、冬枣、板栗等优质新品种苗木6万余株。同时,新打大口井3眼,并实现了水利配套,埋设地下管道1200米,扩大灌溉面积600亩。接管了里辛镇科技示范园,推行规模化承包,完成了示范园的调水工程。为了繁荣市场经济,投资6000多元新扩集贸市场固定摊位120多个,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郑王庄由于存在地多、土质好、水浇条件优越等自然优势,是闻名方圆百里的米粮之仓。该村除农业外,工副生产发展较快,经济基础较好。特别是人民公社时郑王庄村达到鼎盛时期,集体项目有油坊、煤窑、砖厂、供销社,集体经济收入每年都在10万元以上,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改革开放以来,郑王庄以花生油过去牌子好,销路畅为优势,成功注册了“十八湾“牌花生油。在传统榨油的基础上,增设了现代工艺设备,使郑王庄花生油更加浓香、可口。目前,产品已推向市场。
“壮大集体经济,村干部靠劳动拿工资报酬”,不随便向村民伸手,村干部的威信越来越高。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