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家峪村位于莱城东北36公里、和庄乡政府驻地东南10公里处。村东靠张家台村,村西南、西北分别与啬泉村、马杓湾村相邻,东北与淄博市石马镇芦家台村接壤。现有人口1258人,耕地1181亩。
左家峪村,原名兴隆庄,明朝中期由左姓从蒙阴县迁此建村,因村庄坐落在山峪之中,村庄三面环山,故以姓氏和环境为名,改称左家峪村。左、焦为村中两大姓氏,另有张、王、李、徐4姓居于此。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常庄保•左家峪”;民国后左家峪村属于莱芜县石马区(亦称第六区)啬泉镇;1939年归属博山县。后又复归莱东县常庄区啬泉镇辖;1959年3月,和庄与常庄两乡合并为常庄公社,左家峪村即归属常庄公社;1984年3月归常庄办事处辖;1985年11月撤处并乡,归和庄乡管辖至今。
左家峪村村中、村南各有一古庙,古传为关老爷庙与观音奶奶庙,两庙合称“镇村庙”。庙宇黑瓦红檐,颇为古朴。二月十九日庙会,其时村人多聚于此,祈祷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村东原有一棵古槐,相传明朝时建村栽植,故有“明朝槐”之称,可惜在抗日战争毁于战乱,至今高台仍在。村中、村东各有一口人工开凿的古井,建国前人畜用水皆源于此。
村子处于山区,也就铸就了村人勤劳的天性。山区缺水,因此村人就修建方塘蓄水。1954年,村人在村南建大方塘一个,1974至1977年.又在村南、村东南陆续建成2号、3号方塘,三方塘均靠自然蓄水,蓄水量多时可达3万方,冬春能灌溉400余亩耕地。
1974年,村人在建方塘的同时,开始了治河造地。现在村子的中心街,原为一条旧河道,每次雨季到来,便有水流经过,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此,村民开沟挖渠,经过近百个日夜的奋战,终于建成了一条渠上大街。夏季山水流入路下沟渠,村民再不用“脱鞋过河”了。随后,村人又在村南平坟造地近百亩,并配合造地治水,修建涵洞600余米,改造洼地近百亩。
1974年至1976年,莱芜县水利局打井队先后在村南、村北、村东南钻出深度在200米以上的深水机井3口。彻底解决了村民生活及生产用水问题。村民还配合打井在两年之内修建了灌溉主干水渠近6000米。使全村60%的耕地得到了灌溉,到现在,这些水渠依然发挥着作用。
左家峪村治水造地的成就,尤其是“打深井,开采地下水,修方塘,储存地表水”,时称“机井带铃铛”的做法,在莱芜全县较为有名。1977年县委曾组织各村支部书记分两批进驻村中调研学习,推广该村经验,村支部书记左华堂也被推选为县政协委员。
1965年起,村中陆续办起木器厂、条编厂、铁业加工厂、建筑队等集体经济组织。村庄的经济不断发展,尤其是建筑队,是当时常庄公社辖区中最早成立的建筑企业,自建立以来,修建和修筑了莱芜市工会大楼,淄博市一级公路,张博路张店路段等大型工程,现在它已正式成为四级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1980年,村中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焦方甲是村中第一个搞蔬菜大棚的人,村民左致祥开了第一家经销点,年收入达万元……此后运输业、服务业、养殖业也都有发展。1995年,村中有人开始经营建筑装饰业。截至2002年6月,全村有机动车150余辆,养鸡场2个,木器场2个,建筑分公司4家,个体装饰老板8个……
左家峪村地杰人灵,人才颇多。建国后,李春安曾任国务院建设部机关工委书记;焦干青曾任惠民地委书记;焦玉润现任贵州省司法干部管理学院书记兼院长(此前为贵州省司法厅厅长);焦玉聪现任山东省公安厅纪委副书记;左彩堂曾任泰安军分区参谋长、济宁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左致庆曾任安徽省滁县军分区副司令员;左溪温曾任山东省劳动厅厅长;左瑞卿曾任中央军科委西北办事处保卫处处长;焦华楠曾任四川省林业厅厅长……村民左以顺,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多年来潜心钻研,创制出根治牛皮癣的妙方,前来求医的人络绎不绝,现在其正在筹建牛皮癣医院。
左家峪村人,在开拓经济的同时,也不忘对教育的支持。1967年,村人在东寨山脚下创建新学校l处,村中学子开始由旧学堂转入新学校学习。后来学校不断改建、扩建,成为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实施合班并校后,村中学生自2002年春起,开始在张家台村小学就读。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今,村0考取大中专学生49名,其中有13名本科大学生,一名硕士研究生。
1969年,村中开始通电,最初用博山电。2000年电网改造后,伴随莱城电厂建成投产,改用莱芜电。
1994年,村中居民安上了自来水;2000年佛羊村至老姑峪村8公里水泥路硬化,带动村人把村南进村之公路硬化进村,交通非常方便。随着近几年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中60%的居民家中安装了电话。更有十几户居民添置了洗衣机、电冰箱。支部村委也审时度势,开始了新一轮村庄规划,建成5座高标准居民楼,现有3座居民楼用户已入住。左家峪村人坚信:用他们勤劳的双手,会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美好。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