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洛庄村位于莱城北6公里处。南面与莱城发电厂紧连,东面与大洛庄村、尚家泉村相邻,北面是东王善村、管家河村,西靠嘶马河上游。全村耕地299亩,564口人,178户。
据明《嘉靖莱芜县志》记载:“洛庄村,县北15里。”据推算600余年前就有洛庄村。据《吴氏家谱》记载,始祖于明洪武年间从河北枣强迁来立村。因平安落脚定居,故名落庄,后演变成洛庄。因村位于大洛庄以西,村小人少,起名叫小洛庄村。村中刘、颜、卜三姓人多,占全村人口的80%以上,另有吴、吕、周姓等。
据《莱芜县志》记载:明朝初,莱芜县编为30里,天顺年间增为40里。正德后改为保,全县编为4乡42保,乡辖保,保辖村,小洛庄村属于口子乡王善保;1941年5月至1945年10月莱芜划为三县,即莱芜县(亦称莱北县)、博莱县(亦称莱东县)、新甫县(亦称莱南县),小洛庄村归博莱县矿山区;1948年仍属矿山区;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后,村改为生产大队,小洛庄村先后属王善、矿山人民公社所辖;1984年撤社划乡(镇),小洛庄村隶属张家洼镇;2001年张家洼镇改为张家洼街道办事处,小洛庄村隶属莱城区张家洼街道办事处至今。
昔日,嘶马河夏秋两季河水经常泛滥成灾。1975年10月,矿山公社调集2000余人搞会战,筑成河堤,河水得到根治。1999年10月,张家洼镇政府筹资300万元,其中小洛庄出资30万元,从青杨行水库至沈家庄村段砌起高标准石堰,建起拦河坝,根除水患。同时修筑20米宽沿河路,并进行了绿化。莱明路从村西南与电厂路相接,可通往济南、淄博、泰安、临沂等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招商引资很有发展潜力。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小洛庄村许多青年积级参军参战,有三位优秀青年为国捐躯。他们是小洛庄村的光荣和骄傲。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3年5月成立了以颜景文为首的第一个互助组。1954年,25户农民成立了第一个农业初级合作社,社长是颜家文,1957年全部入社。1958年加入高级社(大洛庄、小洛庄、尚家泉),社长颜士敬。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村民生活有所改善,20世纪60年代初大搞集体副业,编果筐,编竹筢,办馍馍房、粉皮房,发展林业等,工值达八角钱一个,年终余粮款全部兑现,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打大机井2眼,小井20眼。10米高的扬水站2座,深翻整平土地600余亩。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4个生产队分为4个管理小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积性大大提高,小洛庄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1997年成立了隶属凤凰建工集团的建筑公司,可承建较大工程。运输业不断壮大,大小拖拉机30多辆,运输汽车10余辆,面的轿车5辆。民营企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经营石灰窑、装饰、铝合金、建材、饭店、商店、布匹、安装等35户。莱城发电厂建厂以后,小洛庄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加突出。
小洛庄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崇尚礼义道德。建国初期就建起了文化小学,卜昭勺任过教师。1969年重修校舍。1980年投资15万元,迁址建起高标准学校。小洛庄村还建有幼儿园。尊师重教的风尚,促进了村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2001年,村中先后考取大专以上学生12名。刘玉敏现任莱芜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有十多项发明获国家专利,1995年被评为莱芜市首批拔尖人才。后起之秀,颜美博士2001年考入北京科学研究院。
小洛庄村1997年开始旧村改造后,富裕起来的村民盖起小康楼。村里投资20万元修了长1000米、宽15米的小康路一条。1999年安装了有线电视,全村吃上了自来水,2000年成为电话村。小洛庄村1995年至2001年连续被张家洼街道办事处评为计划生育红旗单位和农业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被评为莱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1年被评为市、区两级先进基层组织,1999年被评为市级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和市级蔬莱种植专业村。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