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山,曾名覆船山,又名薛道山,位于重固镇中心地段。福泉山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94米,南北宽84米,高7.5米。考古发现证明,它是古代太湖地区在沼泽地带中的一种典型的高台墓地,完整地保留了6000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文化叠压遗存,内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与战国时代的遗存,考古界一致誉其为“东方的土筑金字塔”、“古上海的历史年表”、“上海的发祥地”等。福泉山曾进行多次发掘,共发现崧泽文化居址——墓葬20余座、良渚文化墓葬30余座以及战国墓4座、西汉墓96座、唐墓1座、宋墓1座,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其中有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玉琮。现福泉山遗址发掘资料和出土文物陈列于上海博物馆、青浦博物馆,部分珍品还远
兆昌桥位于重固镇章堰村东首,南北向,跨金泾河。清嘉庆五年(1800年)春始建,宣统二年(1910年)重修。该桥为单跨平梁桥,花岗石材质。桥长17.7米,宽2.6米,高3.8米,跨径5.25米。桥两堍各有12级石阶。两侧水泥砌就护栏,高0.76米。两岸桥墩块石砌筑,桥面用四块条石并铺。桥两侧有楹联,东联为:“澄波西流迎新旭,紫气东来启云端”,西联为:“人湮盛处香湮盛,德泽深时福泽深”。2011年公布为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
金泾桥位于重固镇章堰村,南北向,跨金泾河,又称“观月桥”。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始建,宣统时(1909-1911年)重修。该桥为单孔石拱桥,青石、花岗石材质。桥长18.8米,宽2.8米,高3.7米。横联分节并列式拱劵,拱跨5.7米,高3.15米。南堍石阶16级,北堍18级。桥西南一侧有护栏,拱券两侧刻桥名和建造年代,券上刻捐修人姓名及捐资数目。2011年公布为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
骆驼墩古文化遗址位于青浦县重固镇北约1.5公里的农田中,土墩近椭圆形,平顶,东西长35米,南北宽25米,离农田高约2.5米,其上有一水潭,长年积水不干,显示墩内有墓葬迹象,当地称为风水墩。骆驼墩遗址经1959年的第一次探掘到1962年的试掘基本探清了具体事函,在土墩表面下,深30--50厘米处有几何印纹陶片、夹沙陶、泥质会陶和釉陶片,也发现了石镞和灰屑,印陶纹以曲折纹、席纹、回字纹和米筛纹为主,米字纹和窗棂纹少见。在土墩西南角,距墩面深2米处,又发现一座汉墓,除7件陶器单件外,其他均为成双放置,鼎盒为釉陶,色黄绿,陶胎红褐色,盒圆球形。有子口,盖如复碗,平底,圆足高12.5厘米,鼎深腹矮足,足有兽形装饰,瓿为小口平底,肩部刻划双线弦
南塘桥是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的桥梁,始建于明代,为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昔为本地区西通青浦县城,东通上海的重要桥梁之一。南塘桥始建年代具体无考,原县、乡各志均载此桥“相传初建于明代”,但无物证,唯有桥上之“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重建”文字。2004年重固镇创建市一级卫生城镇,政府相关部门整理桥侧违章搭建,在桥身上第一次发现“建于明崇祯二年”文字(公元1629年)――,自始,相传建于明代之说有了实证。重建此桥时,重固镇河东街下塘还未成街,故此桥东堍桥坡一直延伸到河东街上塘的桥弄堂口。南塘桥重新修建以后,重固镇更趋繁荣,商家、乡绅争相在桥畔抢占位置,砌起石驳岸建造房屋、开设店铺,东街在光绪初年形成了上、下塘均有店铺的两面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