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陕西省 > 商洛市

陕西省商洛市历史沿革

[移动版]

春秋时属晋。

战国时属秦。

秦属内史。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设商县,因商山得名,包括今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山阳4县地。

西汉时东北部属弘农郡,其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貌略镇北),西南部属汉中郡,今柞水县西北部属京兆尹。

东汉大部属京兆尹,南部属南阳郡,西南部属汉中郡。

三国魏时,大部属京兆郡,今镇安县、柞水县西北部属魏兴郡。

晋泰始二年(266年)分京兆南部于上洛县(今商州区)置上洛郡,辖上洛、商县、丰阳3县。

北魏时属洛州,太延五年(439年)于上洛城置荆州;太和十一年(487年)又迁往襄阳,撤上洛郡,设洛州;太河十三年(489年)改置洛州,分设上洛郡、上庸郡、魏兴郡、苌和郡等5郡;景明元年(500年)分上洛郡地于商南县,置苌和郡;永平四年(511年)置上庸郡。

西魏大统三年(537年)增设拒阳郡。

北周保定元年(561年)撤销苌和郡、魏兴郡,设立慎政郡。

宣政元年(578年)洛州更名商州,领上洛郡、拒阳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撤上洛、上庸、拒阳、慎政四郡,大业三年(607年)废商州复设上洛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废上洛郡复设商州,贞观元年(627年)划归山南道,开元二十五年(738年)归山南西道。

天宝元年(742年)再撤商州设上洛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撤上洛郡设商州,县治设上洛(今商州区),领上洛县(今商州区)、商洛县(今丹凤县、商南县)、洛南县(今洛南县)、丰阳县(今山阳县)、乾元县(今镇安县及柞水县东南部)、上津县(今湖北省境内)。

北宋初属陕西路,后属永兴军路,领5县。

金属京兆府路,元光二年(1223年)改属河南路。

南宋属利州路。

元先属安西路,后属奉元路。

明属西安府,时称商州,辖今商州区、丹凤县,明洪武七年(1374年)降商州为商县。

成化十三年(1477年)复升为商州,领洛南、商南、山阳、镇安4县。

天启元年(1621年)为避名讳,改“洛”为“雒”。

清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直隶州,直属陕西省,领商南、雒南、山阳、镇安4县。

1913年废州,商县(今商州区、丹凤县西南部)、雒南(今洛南及丹凤县东北部)、柞水(今柞水县西部及镇安县东北部)三县属关中道,山阳、商南、镇安三县属汉中道。

1928年废道属省。

1935年在商县城设第四行政督察区,辖商县、雒南、商南、山阳、镇安、柞水6县。

1949年5月设陕甘宁边区商雒分区,辖商县、雒南、商南、丹凤、山阳、镇安、柞水7县。

1950年5月,改设为商雒专区,仍辖7县。

1958年12月,撤销丹凤、柞水2县(丹凤县分属商南和商县,柞水与镇安县合并),辖商县、洛南、商南、山阳、镇安5县。

1961年10月复设丹凤、柞水2县,辖7县。

1964年9月,因“雒”字生僻,改“雒”为“洛”,名商洛专区,辖7县。

1969年,改为商洛地区,辖7县。

1988年6月改商县为商州市(县级)。

2001年8月撤销商洛地区,设立地级商洛市;原县级商州市改设商州区;共辖1区6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