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陕西省 > 咸阳市 > 兴平市 > 南位镇 > 道王村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南位镇道王村概况

[移动版]

第一章  成村历史

2017年4月16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接管南位镇,将道常、井王两个自然村合为一村,称道王村。2021年7月,又随同南位镇划归兴平市管辖。

道常村位于兴平市东北方12公里,南位镇东南7公里处,茂陵博物馆在该村土地辖区之内。道常村西邻博物馆,北倚井王村,东接陈仟南村,南与兴平市西吴镇豆马村连畔。全村8条街道,4个村民小组358户,1367口人,占地2147亩。

道常村,近村人叫道张村(因张姓人多),因村地处北坡塬最高点,原下人称显霍村。相传,该村原规模宏大,雄伟壮观,汉武帝刘彻之母王太后常来该村庙堂烧香敬神,待王太后百年之后,汉武帝王将做道念经超度的常设机构设在这里,因这里曾设过“道场”,后人便称之为“道场村”,久而久之演绎成了“道常村”。

道常村一直以姓张、王、宇文三姓为大户,宇文姓原为鲜俾族,后同汉族一家。张、王两姓因年代久远,无法考证。其他姓氏为外来人分布,只占全村人数15%。解放后,基本以婚嫁而入。道常村先归兴平县原东边跃进人民公社,辖店张、南位、西吴、田阜。道常村归三韩乡管辖(包括南位、南市、店张),1956年归豆马乡(辖道常、豆马、齐家坡三个自然村)成立高级社。1958年以后,又并入茂陵大队(辖区包括道常、井王、策村、史村、宇家庄、陈仟村)。1966年从茂陵大队分出,单列为道常生产大队,属南位人民公社所管辖。1984年政社分设,道常村成立村民委员会,属南位人民政府管辖,1996年撤乡建镇,归南位镇管辖。

    该村自1966年以来历任村党支部书记、大队长、村主任。

    历任党支部书记:

宇文让、宇文通、边志敬(公社由留位调任职)、宇文玉琦、张宽新、宇文玺、张恒杰、姬结实

历任大队长、村主任:

    张志忠、宇文孝、张海飞、张志荣、张云龙、姬结实、张超会

井王村位于汉武帝茂陵东北2公里处,东接陈阡村,西与策村相邻,南与道常村,北与宇家庄村相邻。一个自然村辖5个村民小组。224户,人口1207人,总面积1840亩。经济收入主要以果业生产,商贸运输业,养殖业为主。

传说,汉武帝即位2年(公元前139年),选择茂陵这块风水宝地为自己修建陵园,在陵园开工时就选定一位王姓人任水官,专门负责建造陵园的供水工作。这位水官就选择在陵园东北2公里处挖掘几十眼水井,然后汲取数十口井水注入五角形圆状陶管水道,大量井水就源源不断输送到各个需要的地方,由于这里的水旺而且甘甜,这位王姓水官就选择在此居住,后代延续下来,故得名井王村。

王姓出于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固直言进谏,惹怒灵王,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近山东省胶南一代),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为“王家”就延用“王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商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今西安)、河间一带,因其为王族,故自称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井王村的祖先既是从京兆迁居至此的王姓人。

井王村自汉武帝建茂陵以来属茂陵邑,后茂陵邑改为槐里邑。民国时期,该村归第五区店张镇管辖。1949年全国解放后成立初级社,井王村属于茂陵乡(其中包含陈阡村、宇家庄、史村、策村、井王五个村)管辖;1952年归茂陵乡管辖;1958年撤乡成立人民公社,该村隶属三韩公社管辖;1961-1983年划归南位人民公社管辖。茂陵大队管辖的有陈阡村、宇家庄、史村、策村、井王、道常几个自然村。1984年政乡分设,归南位乡管辖。1996年撤乡并镇,井王村民委员会归南位镇人民政府管辖。

    自1949年以来历任党支部书记:

王克俊、王武斌、王怀仁、王勤、王克建、王修库

历任村主任(大队长)

王克俊、王勤、王克建、王孝祥、王兴文、王修库(兼村长)

第二章  自然环境

    道王村位于关中平原,地势平坦,黄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均降水量约为680毫升,降水主要集中在8、9、10月份。自然灾害较小,野生动物品类繁多,常见的野生动物有麻雀、錐鸡、猫头鹰、黄鼠等,常见的野生植物有;刺苋、车前草、苦蕨菜、狼尾草等。

第三章  村落风貌

道常村处于莽山塬之巅,南靠渭高干渠潺潺流水,身后有汉帝刘彻之墓和武帝时期几位大臣(卫青、霍去病、金蝉、阳平公主之陵墓)的陪葬墓。随着时代的发展,道常村村庄风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世纪60年代的两条正街道已发展成为现在的8条街道。村民住房由过去的土木结构变为现在的砖混结构。

自2009年开始,全村对8条街道全部进行了硬化;

2018年,安全饮水工程进村入户;

2019年,街道全部安装上了路灯;

2019年,完成户厕改造407户;

2018年,开始进行煤改洁工程,

    2020年天然气全部通气。

井王村位于汉武帝茂陵东北2公里处。上世纪60年代的两条正街道已发展成为现在的4条街道。村民住房也由过去的土木结构变为现在的砖混结构。

自2002年开始,全村对4条街道全部进行了硬化;

2014年,街道全部安装上了路灯;

2018年,安全饮水工程进村入户;

2019年,完成户厕改造232户;

2018年,开始进行煤改洁工程,2020年天然气全部通气。

第四章  人口变迁

道常村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在册人口1367人,336户。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时,户籍人口1585人,共358户。井王村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在册人口986人,201户。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时,户籍人口1207人,共224户。

第五章  生产与生活

道常村主导产业以粮食种植、果业生产、交通运输、劳务输出为主,2014年人均纯收入8700元。其中苹果1175亩,樱桃80亩,粮食832亩。近年来,村委会在苹果和樱桃种植上下大力气,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和有技术经验的果农授课,传授果树栽植知识,使果农掌握了基本技术要领。现在,生产的苹果色亮、个大、味甜,深受客商喜爱,销售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后,依托茂陵博物馆的旅游资源,努力发展农家乐,烧烤园等富有农村特色的饮食产业,现已初具规模。2011年,招商引资成立陕西省华荣园林集团茂陵植物园,占地700余亩;2012年,招商引资成立陕西省咸阳市秦耀园艺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成立道常股份经济合作社。

近年来,道常村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建筑业、建材业、饮食服务业、运输业,村民收入大幅提高。村两委会真抓实干,领导村民发家致富热情高,方式灵活多样,村子和谐平安。村领导班子还计划将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向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发展。准备在每年春夏之交举办樱桃节,将道常村打造成集体休闲娱乐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家度假村,让西汉时期茂陵邑的繁荣景象再现道常村。

   井王村主导产业以果业为主,兼有商贸运输业,养殖业。果业主要以优质红富士苹果为主,人均栽植面积1亩以上,果业收入每亩在5000元以上。运输车辆八十余台,养猪大户十余户(规模在50-100头左右)。因该村距咸阳市很近,富余劳动力在咸阳市打工,人数逐年上升,劳务输出已成为村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如今村民收入逐年上升,人均年收入9500元以上。

  该村注重新农村建设中,1992年在党支部书记王克建的带领下自筹资金30多万元,修建水泥路面1200多米,打机井解决村民饮水问题,为全村村民铺设饮水管道3.5公里,解决了村名饮水难的问题。在咸阳市新农村建设评比中,该村荣获咸阳市“文明村”称号。2014年,新任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各方筹措资金150余万元,修建村级文化活动广场600多平米,村级办公用房220多平米,修建高压水塔1座,重新铺设自来水水管4公里,修建生产道路5公里。解决了群众吃水、生产、文化娱乐等诸多问题。

目前,道王村街道全部实现水泥硬化,自来水改造到户,道路两旁栽花种草,生活垃圾每天清运,实现了村内干净整洁,村貌焕然一新。

第六章  文化教育

道常村西茂陵博物馆后原是茂陵学校所在地,是解放前张记老人为兴平创办15所学校之一。道常村人都在此学校上过学,所以该村文化程度比较高,走出农门跨入高等学校的学子年年都有,他们经过深造都成了社会有用人才。

该村1967年,建成道常村小学,有教师10人,学生170人左右,到2006年,学校撤并,学生分流到市区各学校。1992年,建成面积8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1个,执业医生一名,配有常用医疗器械。村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新农保投保率98%。道常村自乐班已有近百年历史,一直在关中地区很活跃,深受广大村民喜爱。2009年以后,因社会的发展,自乐班已不在适应人们的需求,再加成员年龄偏大、老人已故而解散。随着村民文化娱乐的需要,村民自发组建舞蹈队3个,并有舞蹈老师教授。

解放以来,在外工作,对国家贡献突出的人才有:

王建晨,男,1928年生,西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兽医系主任,全国兽医产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畜牧兽医》杂志副主编、主编、合编《羊病防治》、《家畜产科学》等8部,曾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1篇,综述和译校文章发表250篇。先后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21名。被评为省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

姬寅伯,男,1930年出生,曾任兴平兽医所主任、省农牧研究所副调研员。1955年。为解放军青海省骑兵师20匹军骡治愈癀症疫病,获骑兵师赠“保护军骡有功”锦旗。撰写成《中医脉色新论》、《牧畜百病良方集》等著作。

张会生,男,1955年生,西北工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92名,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撰写科技论文120余篇,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20余项。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教学名师。

    宇文喆,男,1961年生,现任新疆塔城地伍军分区政委。

张铜,男,1950年,留美,现居住美国,博士生导师。

张守信,男,生卒年不详,原宁夏自治区,银川市市委办公室主任。

宇文学,男,生卒年不详,原西安市城建办公室主任。

刘小羊,男,1960年,现任陕西省公路研究院,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张超,男,1955年,原任西安庆安公司副总,高级工程师。

张库,男,1971年生,现任陕西航天建设工程公司项目经历,高级工程师,全国鲁班奖获得者。

井王村村民历来遵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熏陶,百善孝为先则位居首条,但凡村中老人去世则是子女孝,村民帮,一家事视为家家事,家家事更是村中事。井王村锣鼓队历史渊远流长,在锣鼓传统文化百花齐放的三秦大地上,井王村锣鼓也独树一帜,以独特的鼓点、鼓韵、节拍书写着属于井王村的独特乐章。

该村名人辈出:

王志刚,男,生卒年月不详,中共党员,毕业于黄河水利学院,解放前为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初期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后任陕西省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王克明,男,1940年11月生,中共党员,茂陵学校校长,桃李满天下。后在兴平市老干局工作。

王克建,男,1942年12月生,中共党员,自1983年任井王村村委会主任和支部书记王勤建立与西安种子公司的联系。在村子的1500亩地里培育出了大量的优质玉米种子,远销河南、山东、江苏。

王世其,男,生卒年月不详,解放前积极向党靠拢,为习仲勋等革命前辈在商讨革命事宜时站岗放哨,跑前跑后,为革命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中恒,男,生卒年月不详,中共党员,曾任榆林煤矿党委书记,咸阳钟表厂,红旗砖瓦厂党委书记及厂长。

王景丰,男,生卒年月不详,1958年6月生,一身好武艺,在“二虎”围长安时将其家中存粮主动提供给军队和饥民。在1949年将其家中已成熟的小麦80余亩全部分送给井王村贫困村民。

王小平,男,1958年6月生,中共党员,咸阳市发改委投资科科长。

王航行,男,1959年6月生,中共党员,咸阳市公路局副局长。

王晓鸥,男,1957年9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大学毕业,致力于教育事业。

王默,男,1986年12月生,中共党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毕业,毕业后就职于西安华为研究所,并致力电子信息研究。

第七章  民俗风情

道王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有一个方圆百里文明的老王古会,此会由兴平北塬上的13个村轮流承办。老王古会历史悠久,相传是因王姓兄弟五人率领大量饥民抗粮,被封建统治阶级极刑处死,后人为纪念五兄弟而立此古会。因五兄弟姓王而得名为老王会。因道常、井王两村较小,自古每轮只有一村承办,两村25年才逢一次古会。两村人一生在本村难逢4次古会。

老王会每年农历十月十五起会,二十号结束,共五天时间。十月十七是全会最热闹的一天,十三村的所有代表带上鞭炮礼品前来祝贺,承办村通常杀猪一头,敲锣打鼓迎接五位王姓兄弟的塑像,在大会会场游行表达对王姓五兄弟的敬意,接受十三村所有民众的贺仪。十月二十号的这一天,由下一年的承办村带上锣鼓队、秧歌队、颂经队将王姓五兄弟的塑像接回他们村准备来年办会。在旧社会往往承办村和下一个承办村因接爷(爷就是五兄弟的塑像)常常会发生大规模的械斗,现在文明社会此现象已经消失,十三村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