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陕西省 > 咸阳市 > 兴平市 > 南位镇 > 留位村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南位镇留位村概况

[移动版]

留位村位于南位镇政府南4公里处,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东连张里村,北靠董家村,西邻南韩村,南与马干东庄接壤。辖20个村民小组,1226户,5020人,分布在四个自然村,有党员67名,其中女党员3名。耕地6100亩,其中苹果面积2400亩。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出现了历史性的垮越。

相传,汉武帝刘彻在为自己选择墓地时,初选此地。有大臣提议说此地只能站观长安,若陵地东移,则可坐观长安。汉武帝采纳其建议东移墓地至现茂陵处,将此位留下,在此居住的人就起村名为留位村。

留位村历史悠久,边姓人可追寻到明代,村中原有的石碑坊上的字是明皇赐给的,据传,边姓人本是咸阳石村迁来的,一部分迁到西吴边家,一部分迁到留位。留位村的原来姓氏有孙、翟等姓。其中边姓占95%以上,其它还有冯、张、胡等姓。

留位村民国隶属多马乡(乡所在地西吴)。十四保时一直和董家组成一个村,是兴平的一个大村。该村解放前属三区定周乡管辖,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跃进人民公社管辖,1959年属三韩人民公社定周管区管辖,1961年留位与董家分离,成立留位村,归南位人民公社管辖,1968年归南位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管辖,1980年归南位人民公社生产管理委员会管辖,1989年政社分设,归南位乡管辖,1996年撤乡建镇,归南位镇政府管辖至今。

解放前,留位村西有一大寺庙,名为药王洞,大殿内供奉神医华佗座像。寺庙前竖立4根铁铸旗杆,高约7米,大门两侧横卧两只铁狮子,当时村民中流传着“一对铁狮卧两边,四个旗杆戳破天”的话语,表示对药王洞的赞誉。村庄四周建有城墙,黄土夯筑,高5米,厚3米,东西南三方留有城门,城门楼为土木二层结构,东门有牌楼,晚上有专人负责把守。村南1000米处有一大冢,名曰“青冢”,高约7米,周长约35米,有部分封土已被村民取土挪用,现仍保留三分之二土堆,是目前茂陵陵园无名冢里唯一没有被毁坏的古冢,所葬之人无从考证。

留位墓地位于留位村西南1公里处,墓碑时代从西汉晚期延续到明代,其中汉墓14座,南北朝墓5座,唐墓2座。汉墓往往成组分布,一般由墓道,甬道、墓室,侧室组成,部分墓室为前后室。墓道口部留有2-3级内收台阶,底部为斜坡状,甬道口部有砖封门,墓室多为砖室,由于盗扰及自然坍塌,顶部多已破坏,出土器物有陶罐、壶、盘、案、井、灶及动物俑等,南北朝墓葬分布在发掘区中部,分布密集,排列有序,一般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有些规模较大,带有过洞,天井,墓室均为草室,有些使用西汉中晚期的空心砖封门,墓室葬有不少陪葬品陶人。唐墓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形制较小,随葬品较少。陶窑由斜坡通道,操作间、火膛、窑室、烟囱等组成,时代为宋元时期烧制产品为砖、瓦等。道路为茂陵西司马道,发掘部分为东距茂陵陵园陶灶1.8公里,道路长63米,宽度8.5米。

留位村每年农历二月二、七月十五、十月一各有庙会。据村中老人讲庙会是为了纪念神医华佗所立,十月一日是为了纪念战死在回回乱中牺牲的英雄好汉。庙会期间,什做生意的人排满大街小巷,有卖猪、牛、羊的;有卖小吃的;有卖衣服布匹的;还有演杂技歌舞的。村民敲锣打鼓,扭秧歌为庙会增添气氛,也体现了后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解放前的留位村因大部分士地集中在地主手中,人们靠扛长工,打短工为生。大多数人为文盲。使用落后的生产工具。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两委会带领村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发展优质高郊农业,1986年,村委会引导群众种植苹果,引进了秦冠和红富士两个品种。由于当时群众不懂作务技术,红富士苹果树根本不挂果,只有少部分秦冠苹果树有收获,全村三分之二的秦冠果树被挖掉,更没有客商来收购秦冠苹果,严重打击了果农的积极性。2000年来,村两委会结合本村实际,组织群众参观学习,聘请专家讲课,使村民逐步掌握了果树的作务技术,果树的产量和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为进一步增加苹果的收入,村委会一班人率先引导早熟品种红嘎啦,红富士、礼富苹果,积极给其他村民传授自己的经验,亲临果园解决问题,帮助果农剪树、使纸袋技术大力推广。在科技的带动下,套袋技术不断扩大,已带动20户果农实现亩产过万的收入。村委会为发展苹果产业,组织村民定期进行技术培训,以科学技术带动果业快速发展。村中,现有苹果面积2400亩,苹果种植每年为村民增加收入达900万元,已成为留位村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多种经营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郊显著,全村成立了秦腔自乐班和78人的锣鼓队、150人的秧歌队,极大的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村中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对村民家的结婚、丧葬等提倡勤俭节约,减轻了农民负担;还成立了民主评议会,每年评出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公婆,树立留位村精神文明楷模,让村民们效仿。村内管理日益民主化、规范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