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山西省 > 大同市

山西省大同市历史沿革

[移动版]

大同春秋时为北狄所居。

战国时,初为代国,后并入赵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筑长城,置云中、雁门、代郡。

其地为雁门郡,东属代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为雁门、代郡之地。

拓跋珪于公元398年自盛乐迁都平城,改号皇帝,改元天兴,并置司州代尹,治代都平城。

北魏在平城建都长达97年,历经六帝七世。

北齐天保七年(556)改北恒州为恒安镇(今大同),天宝元年(742)改云州为云中郡。

咸通十年(869)置大同军节度。

辽重熙十三年(1044)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

重熙十七年(1048)析云中,置大同县,为辽之陪都。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西京道大同府为大同路。

明洪武二年(1369)改大同路为大同府。

永乐七年(1471)置大同镇。

雍正三年(1725)置朔平府,右玉、朔州、左云、平鲁划归。

大同府治大同县,辖浑源州、应州、大同、怀仁、山阴、阳高、天镇、广灵、灵丘7县和丰镇厅。

1912年大同废府留县。

1914年置雁门道,道尹公署驻大同县。

1927年废道后,大同县直属山西省,县辖5个行政区。

1937年10月15日成立伪“晋北自治政府”,隶属伪“蒙疆联合委员会”,统辖雁北13县;1940年7月,晋东北设两个专区。

1943年2月又改为伪“大同省公署”,隶属伪“蒙疆自治邦政府""。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同年11月成立察哈尔、热河两省,县级政权恢复抗日战争前䢖制。

1947年秋,冀晋区和察哈尔省合并为北岳区。

1948年晋绥边区五专区:辖大同、怀仁、山阴、朔县、左云、右玉、平鲁7县(另辖绥南3县)。

1948年12月,五专区改为雁北专区。

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析大同城、郊置大同市,隶属察哈尔省,大同市分5个区。

1949年10月,东、西雁北合并,划归察哈尔省,设雁北专署,属县有:灵丘、广灵、浑源、应县、山阴、大同、怀仁、朔县、平鲁、右玉、左云。

1952年12月大同市辖一、二、三区和口泉矿区。

1954年7月大同县与怀仁县合并为大仁县。

1958年6月市隶属雁北专区。

1959年1月23日雁北与忻县合并为晋北专区,大同市隶属晋北专区。

雁北合并为6个县:阳高、浑源、灵丘、左云、山阴、朔县。

1961年7月24日晋北专区撤销,大同市复归雁北专区领导,辖城区、口泉区、古城区、怀仁区。

同年11月复归山西省直辖。

1962年雁北又恢复13个县的设置,1964年11月撤销古城区、怀仁区,恢复大同县、怀仁县。

市辖两区、两县。

1965年7月将大同、怀仁二县划归雁北专区。

1966年2月将城区、口泉区所辖农业区划出,成立郊区,大同市辖三个区。

1970年4月,大同市划归雁北领导,9月建立矿区,10月成立南郊区、北郊区和口泉镇。

1971年北郊区改为新荣区。

1972年3月复为省辖市,辖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4个区。

1989年1月,朔州市成立,雁北管辖的平鲁、朔县、山阴划归朔州市。

1993年7月10日雁北地区撤销,地市合并,怀仁、应县、右玉三县划归朔州市,将天镇、阳高、广灵、灵丘、浑源、左云、大同7县划规大同市,实行市管县。

大同市辖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4区7县。

2018年2月9日国务院同意山西省调整大同市部分行政区划,同意撤销大同市城区、南郊区、矿区,设立大同市平城区、云冈区;同意撤销大同县,设立云州区。

至今大同市管辖四区六县,平城区、云冈区、新荣区、云州区、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阳高县、天镇县、左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