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山西省 > 朔州市 > 朔城区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历史沿革

[移动版]

两万八千年前,“峙峪人”在此生息繁衍。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蒙恬在此筑城养马,此筑之城故名马邑(今朔城区,包括古城墙在内),不久置马邑县,属雁门郡。

秦末在今城南又置楼烦县。

西汉袭秦制,称马邑县。

新朝王莽改马邑为章昭。

东汉复为马邑,属雁门郡。

东汉末年郡县荒废。

三国西晋均称马邑县,俱属并州雁门郡。

永嘉六年(312),马邑地属代国。

东晋十六国时期,太元元年(376)代国亡,马邑先属前秦,不久归后燕。

北魏初,马邑为京畿内地。

太和十七年(493)隶属恒州。

北齐天保八年(557),朔州治所移马邑故城。

同年置招远县,隶属朔州广安郡。

北周仍称招远县,为广安郡治。

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升至朔州总管府。

隋大业初,废朔州总管府,置朔州,置代郡,后改为马邑郡,辖鄯阳(今朔城区)、云内(今大同市口泉附近)、神武(今朔城区神武村)、开阳(今神池县境)四县。

唐代称鄯阳县,为朔州治,属河东道。

武德四年(621)改马邑郡为朔州,辖鄯阳、长宁两县。

开元五年(717),于鄯阳县城东三十里的大同军城(贞观年间置)另置马邑县(故治即今朔城区神头镇马邑村),隶属于朔州。

天宝元年(742),复改朔州为马邑郡。

乾元元年(758)又改马邑郡置朔州。

五代后唐称鄯阳县,为朔州治。

同光元年(923),设在金河县的振武军被契丹军占领,徙至朔州。

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把包括朔州、寰州在内的十六个州割让给契丹。

辽代称鄯阳县,为朔州治,属西京道。

辽圣宗统和年间(983-1012),升朔州为顺义军,领鄯阳、马邑、广武三县。

宋宣和五年(1123)金曾将朔州归宋,改为朔宁府。

金天会三年(1125)又为金国占领,仍称鄯阳县。

元代称鄯阳县,为朔州治,属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大同路。

明代称朔州。

洪武二年(1369)废鄯阳县并入朔州,朔州领马邑一县,属山西布政司大同府。

清代称朔州,初属山西省大同府。

顺治十六年(1659)置朔平府(治右玉),辖右玉县、左云县、平鲁县、宁远清、朔州和马邑县。

嘉庆元年(1796),马邑撤县为乡并入朔州。

民国元年(1912)改朔州为朔县,属山西省行政公署。

民国三年(1914)设雁门道,朔县隶属雁门道。

民国六年(1917)废道,朔县直属山西省政府。

1937年属山西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署。

1940年朔县抗日民主成立,属晋西北行政公署第十一专员公署。

次年朔县属第五专署,由绥察行署代管。

1946年朔县解放,属晋绥边区行政公署第五专员公署。

1949年朔县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员公署。

1952年朔县属山西省雁北专员公署。

1958年朔县改属晋北专区。

1961年属山西省雁北地区。

1989年朔州建市,朔县改称朔城区,至今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