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原鲁班镇、幸福镇境域属三台县4路28乡之南路心月乡辖地,乡驻地古井坝(今古井镇)。
明天启元年(1621),柏树垭建场,初称“双合场’’、“三合场”,此地原系三台与中江二县共管,是川北通往成都的必经之道,后因此地山垭古柏茂盛而得名“柏树垭”(今中江县柏树乡)。
清雍正八年(1730),鲁班桥兴场,场以桥名。
民国9年,川战迭起,各地加强团练组织,心月乡分设上、中、下乡团练,上乡驻古井坝,中乡驻柏树垭,下乡驻鲁班桥。
民国14年,改团练为团甲,分别设古井坝、柏树垭、鲁班桥为团甲公所。
民国19年,增设双龙桥(今幸福乡)、菊河场(今菊河镇)为团甲公所。
民国24年,团改设联保。
调整合并双龙桥团甲,心月乡设古井、柏树、鲁班、菊河4个联保。
民国27年,增设垭口店联保(今太林乡)。
民国29年,奉行“新县制”。
设古井、柏树、垭口、鲁班、菊河5乡。
民国36年,垭口乡更名为泰林乡,因驻地太林寺而得名。
1951年,土地改革完成,进行民主建政。
新设龙桥、方井、白店(现并入幸福乡)等乡,属第十二区(鲁班区)管辖。
1952年,又增设太安(今三柏乡)、菊坪(现并入菊河)2乡。
1956年,撤销合并白店、菊坪、太安3乡,将柏树乡划出归中江县管辖,龙桥乡更名为幸福乡。
1958年,成立鲁班公社、太林公社、幸福公社,恢复太安公社。
1967年,文革初期改鲁班公社为燎原公社。
1981年,地名普查时,燎原公社复名鲁班公社、太安公社改为三柏公社。
1984年,撤销公社建制,复设鲁班乡、太林乡、三柏乡、幸福乡。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
鲁班乡、太林乡、三柏乡合并成立鲁班镇。
幸福乡单设为乡。
2017年,幸福镇撤乡设为幸福镇。
2019年,鲁班、幸福合并成立新的鲁班镇,镇驻地鲁班水库主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