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介绍
冀南烈士陵园座落在南宫市城区,占地22万余平方米,是河北省建园最早,占地面积最大,葬埋烈士较多的陵园之一。1989年8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5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冀南区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5万余名革命先烈,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人,1946年3月1日,冀南行署做出了在南宫城内修建冀南烈士陵园的决定,并成立了以王任重、宋任穷、马国瑞等为主要成员的建园筹委会。陵园正门是一座坐西朝东的高大牌坊,在一条宽广的柏油路和两行参天翠柏映衬下,给人以庄严、静谧之感。进入陵园往西,柏油路北侧,是耸立于陵园中心的主体建筑——冀南烈士纪念塔,塔高29.5米,塔盘用……
[详细] 唐山抗震纪念馆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中心的抗震纪念碑广场,始建于1986年,原名“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1996年进行了改扩建,更名为“唐山抗震纪念馆”,2006年纪念唐山地震三十周年之际又进行了大规模的调展改造,现有固定陈列为《唐山成就展览》。唐山抗震纪念馆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700平方米,展陈面积4000平方米,展线长度620延米,采用图片、实物、景观、多媒体等多种高科技的展出形式,声、光、电相结合,体现了新型展馆的现代化气息。展览共设置景观模型及艺术品21个,等离子电视6台,电子触摸屏4台,实物展品共3大类50余件套,照片400余张,静态图表12个,光电图表14个,文字版31个。三组巨幅铜制浮雕展示了唐山的过去、现在、未来;大型地台模型直观地展示了唐山的地形、地貌及行政区划;地……
[详细] 平泉市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国家三级博物馆,河北省最美特色建筑,位于河北省平泉市国家“AAA”景区、河北省“十佳公园”泽州园内。1981年3月正式成立,2009年10月新馆落成并迁于现址,2010年1月正式面向观众免费开放。总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分为就日馆和苏颂碑林两个部分,平泉市博物馆现已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河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藏品馆藏文物1452件/套(实有数量18,548件),其中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45件、三级文物352件/套。全市共有田野不可移动文物69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李少春纪念馆是一个集“名人纪念,艺术研究,旅游休闲”等为主要功能的文化设施。李少春纪念馆由著名的戏曲评论家策划和主笔的,在建造的过程中征求了李少春家属的建议,以及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的指导。该纪念馆由贵宾厅、古典小戏楼以及展厅等三部分组成。其中,贵宾厅内陈列了参加专家研讨会的专家题词等,充分表达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李少春京剧艺术的支持和厚爱。李少春纪念馆内的序厅位于纪念馆前厅南侧,之后通过一批珍贵的史料介绍了李少春父亲的艺术生平和人生足迹。而且还展示了李氏父子与“燕赵梨园”这块沃土的渊源。李少春纪念馆内的小戏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小戏楼是纪念馆内的配套设施,是戏曲研究、演出实践、休闲娱乐以及戏曲研究等场所。而且,小戏楼内的宫廷还有民间戏楼为基本风格,看上去古朴大方、格调优雅。此外,小戏楼内还设有舞台……
[详细]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位于太行山南麓鼓山脚下,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义井镇山底村。山底抗日地道是由该村早期数名共产党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全村村民为抵御日寇侵略,有利歼灭敌人,于一九四二年在原有“躲金洞”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挖掘而成的。现存地道主巷1626米,复巷304米,支巷13666米,大峒室2个,小藏身洞关口6个,陷井4个,直通枯井的地道2条,通往距山底村1000余米太行山脚下的地道1条,另外还有辐射邻村王看村、宿凤村等地的地道。地道主巷分上下复洞,洞口设有多种多样的开关盖、开关门,既能防水、防毒、防火,又能防破坏、防-,每个转角处都留有抢眼、陷井、暗洞。地面上村民家中的灶底、树洞、水井、碾盘底,野外崖旁都有伪装的地道和射击孔,其地道洞洞相连,户户相通,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下战斗……
[详细]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2000年10月,中国史学会、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山东大学和威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纪念义和团运动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威县树立了“义和团运动一百周年纪念碑”,认定义和团领袖、威县沙柳寨村人赵三多1898年在威县蒋庄马场树“助清灭洋”旗帜宣布起义,为义和团运动正式开端,确立了威县是义和团运动发源地。为充分发挥义和团运动的纪念和教育两大功能,威县投资800多万元动工修建义和团纪念馆,它位于威县县城的义和广场南端,2003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纪念馆融地方特色、民族风格和现代建筑格调于一体。馆内陈列着全面反映“义和团运动”的大型展览,陈列面积2000平方米。共有三个展厅,序厅迎面为“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巨幅油画,第一展厅陈列有“列强侵略,国门洞开……
[详细] 邯郸市博物馆坐落在市区中心中华大街中段,与“赵武灵王丛台”相望,气势雄伟壮观。1999年10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1月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邯郸市博物馆建筑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馆内现有大小展厅20个,展厅使用面积5500平方米,可举办大型基本陈列和各种临时展览。邯郸市博物馆现举办有《磁山文化》、《赵文化》、《中国磁州窑瓷器陈列》、《中国历代钱币陈列》、《邯郸古代石刻艺术》等五大专题基本陈列。1、总序厅博物馆一楼大厅北、东、南三面墙壁装饰有三幅大型锻铜壁画,由河北省原美协主席、省美院院长王怀骐教授设计,是目前国内较大的室内锻铜壁画。大厅正面(东壁)一幅为气势磅礴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图:北侧壁画反映磁山文化……
[详细]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位于保定市金台驿街51号(原育德中学旧址),该馆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时期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形式。保定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祥地。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李石曾先生是保定高阳县人,原保定育德中学率先附设了留法预备班,现在还保留着一部分育德中学旧址,有关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文物史料多已收集到保定。为此,0中央于1983年批准在河北省保定市育德中学旧址建立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1992年6月,0中央总书记-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1994年9月,纪念馆被0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五四时期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0和新中国建立与发展,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以及西方先进科学技……
[详细] 1941年1月25日,日本侵略者在潘家峪制造了惨绝人寰的血案,全村1700口人中有1230名惨死于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潘家峪人民没有被-吓倒,他们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亲人的尸体,拿起武器,继续斗争。为了纪念发生在1941年1月25日潘家峪村的大惨案死难的同胞,解放后,有关部门对潘家峪惨案遗址的保护和利用,1952年唐山专署拨款,修建了村南陵园,陵园内有四座坟茔,一座纪念碑,一座祠堂。1972年原丰润县人民政府投资建馆,当时叫潘家峪革命纪念馆,建有展室8间,文物库房和办公用房6间,总计430平方米。1995年潘家峪惨案遗址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名更定为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并开始新馆的建设。新馆从1997年开始筹建,历经一年半时间,总投资412.8万元,其中省拨123万元……
[详细] 毛主席视察纪念馆位于东方药城北侧,是一座规模宏大,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园林式仿古建筑群体。占地面积5527.8平方米,建筑面积2900多平方米。始建于1959年夏,1970年扩建为5间平房。1993年为庆祝毛主席诞辰100周年,全市人民集资97万元,进行第三次扩建。2003年10月,再次进行维修,扩建和改陈,在牌楼两侧兴建仿古两层楼2栋,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内设展室、售票室、接待室、纪念品门市。新建成的纪念馆主楼高14.5米,庑殿顶,黄琉璃瓦面,脊饰鸱吻。上部绘清式旋子彩画,下部朱红色墙,高大的牌楼迎面而立。穿过牌楼,是一段铺就斧剁石的通道,两旁植青松翠柏。通道直通展厅,展厅高15.5米,建筑面积891平方米,顶部设有高低两层琉璃瓦护墙,四周均有合角吻连接,水泥浇筑框架结构,红色木制仿古门……
[详细] 马本斋纪念馆民族英雄马本斋纪念馆始建于2001年,它的前身是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2002年8月竣工。2005年马本斋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省十大红色旅游重点景区,2006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天的马本斋纪念馆分南、北两院,北院为纪念馆主体部分,南院是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进入北院后是一方形广场,靠北侧矗立着马本斋骑马雕像。纪念馆入口处为马本斋石雕立像。雕像后面是一座巨大的屏风,上面有毛主席题写的“马本斋同志不死”七个大字。展厅以多种形式,再现了马本斋烈士忧国忧民、英勇奋斗的一生,马母宁死不屈的高风亮节,以及英勇善战、被毛主席赞为“战无不胜的回民支队”的风采。南院与北院隔路相望,南院总体布局为钟形,取“警钟长鸣”之意。高大的汉白玉石纪念碑直插云宵,正反面镌刻着毛泽……
[详细] 泥河湾博物馆位于阳原县城新区泥河湾文化广场,占地20亩,主体二层,局部三层,长91米,宽53米,高17米,建筑面积4623平方米,总投资4100万元,属国家中型展馆,是我省目前唯一,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旧石器专题博物馆,可满足5万余件出土文物的陈列展示。博物馆平面呈半圆弧形,面向东北,30米高的“人”字型标志柱高高矗立,象征着东方人类从泥河湾走来,在外墙墙面上分布着的条带花岗岩,代表泥河湾标准地层。泥河湾博物馆展厅面积2145平方米,展厅的500余米长展线分序言厅、四个主展厅、一个临时展厅,主要展现泥河湾标准地层、泥河湾古湖、马圈沟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餐食大象、侯家窑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猎马、虎头梁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器制造工厂及于家沟旧石器时代晚期采集业与农业萌芽等部分场景。同时采用绘画、雕塑及声……
[详细] 荣高棠纪念馆位于霸州市西环路东侧,黄河道北侧,龙江道南侧,座落于市体育中心的中轴线上。该馆占地面积39220平方米,建筑面积6338平方米,布展面积5000平方米。荣高棠纪念馆主体为一个下大上小的圆柱“基座”形建筑,喻意荣高棠先生作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拓者,起到了“奠基人”的重要作用。纪念馆外墙以实体为主,开窗式的格局,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体育比赛项目,形体意化为简洁明快的造型,充分展现中国体育发展、壮大、辉煌的内涵。凝固于“基座”之上的“旗帜”型设计和端部镌刻的五角星状图案,象征了荣高棠作为中国杰出的共产党人,一生忠诚于党和国家的体育事业,呕心沥血、图强国志、立于世界体育之林的信心、决心和勇气,充分展示出荣老在祖国体育事业上努力创新、构筑辉煌的奋斗历程和率真、实干的拼搏精神。整体建筑建成后……
[详细] 韩东征故居位于迁西县东荒峪镇前韩庄村。韩东征(1902——1976年),原名韩福东,曾用名韩成,迁西县前韩庄村人,幼年家贫,仅读了三年私塾。大革命失败后,在韩文华的启迪下,韩东征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2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25日,迁安县第一个党小组在前韩庄村诞生,韩东征任小组长,不久,前韩庄建立了党支部,韩东征任书记。他入党后,积极发展组织,培养革命力量。他领导党员组织了“赤农会”,建立了“民众会”,发动群众抗捐抗税,开展反“旗地变民”的斗争。同年冬, 中共迁安县委成立。韩东征任县委书记。1930年,中共蓟县县委领导成员李子光因遭敌通缉追捕,秘密来到境内活动。韩东征热情招待,妥善安置,为其接上组织关系,和他一道开展工作。长城抗战爆发后,韩东征和高机先一同组建起……
[详细] 丰宁满族博物馆位于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镇宁丰路333号。丰宁满族自治县满族博物馆于2000年10月开工,2002年9月30日竣工,建筑面积4695平方米,楼身全长73.3米,宽12.3米,高23米,砖混结构,主体建筑五层(局部造型六层)。建筑整体风格民族特色突出,典雅朴素。展厅面积3295平方米,库房面积300平方米,办公面积900平方米,多功能报告厅面积200平方米。建设资金投入526.8万元,投入布展经费160余万元。馆藏文物1万余件,珍贵文物1213件(含一至三级文物111件)。丰宁满族博物馆于2005年12月被承德市委宣传部命名为“承德市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10月被中共河北省委员会、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在宣传丰宁历史文化的同时,我馆……
[详细] 129师陈列馆坐落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赤岸村附近的将军岭上,与司令部旧址一里之遥。陈列馆建筑面积2252平方米,共分5个展室、一个序厅、一个《挺进太行》的半景壁画室。从涉县这走出了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和2位元帅、3位大将、18名上将、48名中将、295名少将,近百名一二九师领导担任国家重要职务,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的摇篮。在邯郸召开了华北财经会议,刘邓大军南征会议。这里还是《人民日报》《人民画报》《新华日报太行版》诞生地和《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印刷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涉县开播,中国人民银行前身之一的冀南银行总行在邯郸涉县诞生。左权、徐向前、刘伯承夫妇都安葬在邯郸。一二九师陈列馆记录、传承着这一抗战史和精神,由最初的几座四合小院,发展成为一处集参观、瞻仰、学习为一……
[详细] 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位于涉县辽城乡石门村莲花山下,占地面积200余亩,因安葬有抗日战争中为国殉难的著名抗日烈士而得名,又因安葬有我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当地人称它为“左权将军墓”。整个墓地分三层陈列:第1层为圆形莲花池,第2层是左权将军纪念塔,纪念塔四周刻有朱德“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及彭德怀、罗瑞卿、杨秀峰、薄一波、戎武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笔题词。第3层是左权将军墓。以左权墓为中心,左侧岭上是冀南银行第一任行长高捷成烈士和第二任行长赖勤夫妇的墓地。左侧前方岭上是范筑先将军和杨裕民先生纪念塔。左后方洼地是《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政权工作部秘书长张衡宇的墓地。右侧为朝鲜义勇军烈士纪念馆,右侧岭上是朝鲜……
[详细] 沙石峪纪念馆占地面积3647平方米,建筑面积894平方米,展陈面积1962平方米。(一)展陈情况沙石峪纪念馆主展览由和组成,辅助展览有纪念馆广场长40米,宽80米,广场中间为-总理汉白玉雕像,雕像建成于2008年8月1日,以缅怀敬爱的周总理诞辰110周年。雕像高4.29米,前后台阶跨度分别为1.966米和1.967米,分别为纪念周总理1966年2月5日和1967年4月29日两次来沙石峪视察。沙石峪纪念馆是在原沙石峪村史馆的基础上改造扩建的,由遵化市纪委、监察局牵头组织实施,清华美院雕塑系艺术研究所所长王洪亮主持设计,唐山中实建筑有限公司负责承建。纪念馆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坚持勤俭节约的精神和尊重历史、资政育人的原则,在广泛搜集资料、精心谋划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于2009年3月15日开工建设,……
[详细] 潘家戴庄位于滦南县的北部,距县城8公里。1942年12月4日,路南八路军基干队在程庄一带活动。驻张各庄日本骑兵队长铃木信得密报后,立即集合日军、特务、伪警备队250余人,当夜12点向程庄进发,企图将八路军基干队一网打尽。然而,八路军基干队闻讯转移到潘家戴庄,并袭击了前来围剿的日军马队后,又迅速转移。铃木信围剿扑空,又遭袭击,气急败坏,遂命令全部人马杀进潘家戴庄,进行报复。他们端枪、持棍挨门挨户喝令男女老少统统到村南的大场里听“后军”训话,慢者棍棒打,违者杀头。在日军的威逼之下,全村男女老少都被驱赶到庄东南的“会场”上。这里,刀枪林立,戒备森严,东北两面的房顶上站满了端着枪的伪警备队士兵,场南的围墙上和路中间,架着好几挺机关枪。日军和特务头目齐聚“会场”中央。铃木信对群众虎视眈眈,发出阵阵狂笑……
[详细] 河北省双凤山陵园于1974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投资修建,系河北省民政厅直属事业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建立初期主要用于安葬革命烈士、省内已故高级知识分子、劳动模范、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80年代向社会开放,现安葬社会各界人士3万余人,其中革命烈士200余位,地市级以上劳动模范100余位,抗战前参加工作的老同志100余位,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知识分子300余位。河北省双凤山陵园位于省会石家庄市西郊,坐落在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双凤山风景区)内,距石家庄火车站7公里,市内25路、旅游7路公交车直达,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历经40年的开发建设,已形成华北地区久负盛名的大型园林化陵园。双凤山那形似凤凰的南北两山和一池波光粼粼的湖水,构成了特有的地貌景观。据获鹿县……
[详细]
闂傚倷鑳舵灙缂佽鐗撳畷婵堜沪閻偆鎳撹灃闁告侗鍘藉畵宥夋⒑閸濆嫷妲归悗绗涘洤纾归柟鎯板Г閻撴瑩鏌涜箛姘汗闁活厼鐭傞弻娑樼暆鐎n偄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