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介绍

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
  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93年,位于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左侧,占地60多亩,主体分为大门、碑标、碑廊、题词、纪念碑五个部分。萧宿铜灵边区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连接豫东、皖东北两大战略区的重要通道,亦是敌我必争的交通命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孙象涵为首的边区爱国青年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解放战争中萧铜边区人民抚育的第二十五团萧铜独立团和萧铜总队等子弟兵在解放战争中先后编入华东、中原野战军,参加了淮海战役、抗美援朝和入藏平叛,南征北战,屡建功勋。……[详细]
淮海战役魏沟口狙击战遗址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后,华野大军围住了国民党黄伯韬兵团,徐州国民党军队处在进退维谷之境。刘汝明、李延年兵团北上增援,被我军迎头淮海战阻止,蒋介石急令黄维兵团速从豫西赶往徐(州)蚌(埠)一线,计划南与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会师,北解徐州之围,东救黄伯韬之命。11月14日下午至18日,黄维兵团在阜阳颍河渡口一带遭遇解放军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编制的警备团(俗称老三团)二营某连的顽强阻击,发生激烈交战。直至11月18日凌晨全部撤退,我军完成了阻击任务,主动离开颍河东岸。阜阳渡囗阻击战的成功,迫使黄维兵团迟迟不能到达淮海地区,粉碎了蒋介石的计划,不仅11月22日黄伯韬兵团全军覆灭,11月22日黄维兵团的司令部、四个军、一个快速纵队的12万人马,也在蒙城双堆集遭到全歼。2008年4月4日,清明节当天,……[详细]
蒙城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蒙城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坐落在古老的万佛塔东侧,三面环水,占地3000多平方米,始建于1966年,重建于2007年,建筑面积440平方米,英明录719人,布展20名烈士事迹,陈烈46件遗物,骨灰存放15名,另外还有周元墓碑一座占地109平方米。馆内有3名管理人员,1名馆长,2名讲解员。 纪念馆展厅内布置古朴庄重。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东墙上方是会师场景,西墙是冲锋陷阵,有毛泽东题词及20位烈士的大幅照片和说明材料。彭雪枫、周元、罗会廉、过家和、宫坚、杨子仪、卢锡璜、尚志中、李季臣、蔡恩铭十位烈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烈士;张全贵、张迪东、无名小英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烈士;孙廷芳、马建军、候立廷、于晓辉、刘卫东、李继东、马连超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烈士。展厅内还布有曹圩……[详细]
上海航天局603试验站
  603试验站是我国最早的航天发射场之一,中国探空火箭的发祥地,地处安徽省广德县誓节镇,占地2300余亩。从1960年至1966年,603试验站共进行30多次各种类型和用途的探空、气象、生物火箭发射试验,第一次运用现代控制技术,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气象探空火箭;成功地发射和回收了我国第一枚高空生物试验火箭;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第一次电离层探测试验任务。另外,在成功回收的生物火箭试验中,“小豹”和“珊珊”两只小狗搭载回收成功,飞行高度为100多公里。开创了我国生物试验火箭的先河,为我国以后返回式卫星和载人航天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1年,在发射场旧址建成“中国探空火箭发祥地”纪念碑,先后被命名为航天精神教育基地、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详细]
桐城烈士陵园
  桐城烈士陵园,在市城区西门外求雨岭南麓。烈士塔前身为“桐城烈士墓”,原建于北门钓鱼台山顶。1962年,桐城县人民政府改“烈士墓”为“烈士塔”,并移建于今址。烈士陵园的整体布局,依山面城,坐北朝南,总面积为30000平方米,四周筑乱石围墙,其中一条4米宽林荫道,通向35级宽阔台阶,直登塔台。塔台呈长方形,面积1700平方米,周环水泥钢筋栏杆,边沿 植以翠柏。基台为正方形,面积130平方米,四周亦环以水泥钢筋栏杆。烈士塔高10米,方体梯形。正面镌刻“烈士精神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东侧镌“光荣归于为国家为人民为革命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西侧镌“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永远为人民所景仰”,系书法家愿安徽省委副书记张凯帆手迹,均行书阴刻。塔后身10米处,为塔台后壁,中嵌水泥质弧行塔碑一座,隶书阴刻碑文。烈士塔……[详细]
张治中故居
  张治中故居建于1927年,由故居和桂翁堂组成,位于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村,距巢湖市城区35公里,为巢湖地区典型的农村居民房舍。原有5间4进6厢共26间房屋,第4迸和后两厢抗战时期被日军烧毁,现存的有两进两厢、一侧室,19间房屋,由卧室、客厅、侍卫室、库房、厨房等组成,占地222平方米。故居为砖木结构,小瓦屋面,门首悬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张治中故居”花岗岩匾额,故居内现陈列张治中图片60多幅,并按当年的原样陈列着张治中将军的-用品、部分遗物等。1988年6月故居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为纪念张治中诞辰100周年之际对外开放,2007年,被确定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南约100米,是张治中先生创办的黄麓师范,与故居隔塘相望。校内有张治中先生为纪念其先父所建的桂翁堂,现开辟为展示张……[详细]
濮塘革命烈士陵园
  马鞍山市濮塘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马鞍山市东郊濮塘旅游度假区王公山上,占地面积约100亩,始建于1976年,为纪念39位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的无名烈士修建了纪念塔。1994、1998年先后进行了改扩建,兴建烈士墓区、红军墓区,重建革命烈士纪念碑,扩建纪念广场,新建革命历史纪念馆,刘一鸿纪念亭等。新建的革命历史纪念馆建筑面积约820平方米,主要展出马鞍山地区革命斗争史和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内部陈展的内容为:革命烈士英名录、烈士遗物、图片、革命斗争史及重大历史事件介绍等。其中革命烈士英名录部分收集了在马鞍山地区牺牲的解放、抗日战争时期烈士各120人,建国后牺牲烈士282人,共计522人。2011年,全国零散烈士墓普查迁移工作开展以来,陵园又扩建烈士墓区近1000平方米,新建烈士墓18座,新迁6座零散烈士墓……[详细]
冯玉祥故居
  冯玉祥旧居位于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为1936年—1937年冯玉祥两次回乡时的住所。主体建筑共有5幢22间房屋,有1936年冯玉祥回乡时的起居室(出资翻修的祖先老房)和添建的议事厅及侍卫室等。青砖小瓦木梁结构,占地面积469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江淮之间典型的民居建筑。室内陈列有毛泽东、朱德题赠的挽帐,周恩来题写的祝寿词及冯玉祥生平事迹照片、手迹、遗物等。冯玉祥(1882年—1948年),字焕章,出生在河北青县,祖籍巢县(巢湖市居巢区)人,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将领,民主斗士,中国共产党的挚友。12岁从军,由士兵升副目、哨长、队官、营长。1914年任第十六混成旅长。1921年任第十一师师长,旋任陕西督军。辛亥革命后,任北洋军旅长、师长等职。北伐时任国-军总司令。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任第三……[详细]
无为县烈士陵园
  无为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座落在无为县风景区绣溪公园南侧,1986年新建了无为县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塔以及纪念广场;2003年对原烈士陵园进行了改扩建,现烈士陵园面积达2万平方米。进大门迎面是“国歌墙”,背面镌刻烈士陵园简介,从两边迎台阶而上的是烈士墓群。广场正中巍然耸立着革命烈士纪念碑,四面汉白玉大理石上分别刻有《六洲暴-动》《七师成立》《渡江战役》以及无为县优秀儿女踊跃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大型场景浮雕,纪念碑周围广场面积达1200平方米。无为县革命史迹展览馆分为7个展厅,展出从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无为县特别支部成立至今,无为县各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新时期内无为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展厅通过现代化、声、光、电等手段共展出各个时期的历史图片500余幅……[详细]
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氏宗祠)
  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氏宗祠)建于清代中期,位于黟县柯村乡,是当年皖南苏维埃政府办公所在,总建筑面积367.5平方米,由仪门、享堂、寝堂组成。整个建筑结构严谨,端庄古朴。仪门重檐翘角,前檐下设有木栅栏,内设门坊,大门两旁有抱鼓石一对,前后三进,大门前有广场约160平方米。前厅、中厅四周布置有反映当年中共太平中心县委领导农民举行柯村暴-动、创建皖南红色苏区以及方志敏率领的北上抗日先遣队抵达柯村红色苏区休整和向群众发表革命形势演讲的过程。中厅堂上挂有柯村暴-动形势图和太平中心县委组织机构、皖南苏维埃政府组织机构简介图。后厅大堂悬挂有方志敏烈士巨幅画像。旧址对面300米处,有当年方志敏居住过并召集皖南苏区政府负责人开会的民居,民居正立面尚有当年红军留下的革命宣传口号“当红军光荣”五个大字,离旧址约……[详细]
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
  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位于合肥市长丰县造甲乡双河社区,是为纪念合肥地区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在当地诞生,由政府性投资建设的免费向社会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场馆。馆内以图文展板、实物展柜等传统元素为主,运用多媒体、触摸屏、影视、VR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展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馆内展品按组陈列展示,力求做到重点突出、内容精当、形式灵活、赋予创意。通过层次、造型、色彩、灯光、音效,乃至多媒体等手段,打造出独具风采的空间氛围。为创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主阵地作用,造甲乡在合肥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创建95周年之际,开发上线了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网上展馆”。当下,走进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可以边走边听,接受一次“线上线下同……[详细]
王稼祥故居纪念馆
  稼祥故居纪念馆是晚清时期的徽派建筑,位于泾县岸厚村,是晚清时期的徽派建筑,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纪念馆由序厅、展厅和游客中心3部分组成,宽敞的后庭院浑然与王稼祥故居连成一体。序厅迎面台座上矗立着王稼祥青年时代的纪念雕像,背景线刻浮雕揭示了革命家一生走过的风云变幻、艰难险阻的革命里程。左右列置的四块将军红石碑,镌刻了稼祥青少年时代给乡亲好友的书信原文节录,闪烁着革命家早期已有的进步思想。序厅右侧的陈列室,以《永远的稼祥》为陈列标题,展示王稼祥同志生平,分为:风华年代、革命岁月(上)、革命岁月(下)、杰出外交和永远缅怀5个部分,通过200余张历史照片和百余件珍贵文物,配合精致的模型、景观等辅助展品,全面展现和回顾了革命家辉煌的战斗一生。展厅出口庭院安置着王稼祥晚年平身铜像。静谧的庭院旁便是王稼……[详细]
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
  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位于市东郊曹山脚下,占地近50亩,山水相映,风景秀美,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已故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同志题写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碑名和“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馆名。革命历史纪念碑背枕曹山仰面龙湖,纪念碑高15.85m。陈列馆展陈自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蚌埠市革命发展的历史,通过大量图片、绘画、史料以及实物,形象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其中有辛亥革命时期牺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陈良、宋玉琳;大革命时期牺牲于蚌埠小南山麓的杨兆成烈士,他是在安徽殉难的第一位共产党员 ,牺牲时年仅24岁,以及朱务平、李文宗、周启帮、王昭烈士等。中央领导同志薄一波、张爱萍、张震、张灿明等为陈列馆题字留念。开馆至今,共接待参观观众近百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干部群众的好评。……[详细]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展示馆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展示馆成立于2003年,2011年3月新馆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是一座展示马鞍山综合市情及未来规划的地方详规性展示馆。规划展示馆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其中布展面积4400平方米,分为三层,一层展示城市综合内容,主要设城市足迹、城市风貌、城市规划演变历程等6个展厅;二层注重总体规划,集中展示重要建筑、重要城市设计等;三层着重突出马鞍山市“1255”城市发展战略及新马鞍山全域地图。整体空间注重将建筑元素、地域文化与空间艺术相结合,体现了马鞍山山水生态城的城市特征。规划展示馆的核心展区是全域马鞍山的模型,该模型按1:1300比例制作,模型池面积近700平方米,后方设置了91平方米LED显示屏播放时长10分钟的宣传片,加深参观人员对模型内容的了解。……[详细]
铜陵市新四军抗战史迹陈列馆
  铜陵市新四军抗战史迹陈列馆建成开馆于2009年9月,座落在西湖镇朝山村村部,与1943年7月17日范家湾抗日战斗新四军铜陵大队28烈士陵园相邻。陈列馆由主馆区和馆前广场两部分组成,展厅面积220平方米,展览主题分为新四军挺进铜陵抗日、皖南抗日的坚强堡垒、抗战胜利与铜陵解放3个部分。展馆内设置了抗日战争时期铜陵地形沙盘,设计、收集展出了图表、照片、宣传画百余幅,新四军臂章、军装、-子弹、干部战士宣传读本、《大江报》等遗物实物(部分复制)近50件。后又增设了“廉源长流——铜陵抗战史上的廉政典故”、“为铜陵解放作出突出贡献的20名人物”等新展览内容,集中展示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新四军及解放军在铜陵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陈列馆现对社会免费开放。……[详细]
华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华佗(约公元145年—208年),东汉末医学家,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为传颂神医华佗济世救人的丰功伟绩,让更多的华夏儿女了解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共亳州市委、亳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建设华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于2009年9月9日华佗诞辰日正式开馆。博物馆为浅凹字型两层仿古水榭式建筑,沿袭了华祖庵古朴厚重的建筑风格,展厅包括中医药起源、中医药五千年发展史、华佗和他的中医药成果、中医药资源和亳州现代中医药文化发展现状五大主题。每当观客步入华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仿佛穿越于千年时空,漫览于万古药香,静感中医博大精深,俯首药圣济世青囊。观原始于针砭,品神农于百草,道神医于妙术,体百姓于疾苦,使人有感而发。……[详细]
廖家湾革命纪念馆
  淮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廖家湾革命纪念馆坐落于淮南市田家庵区安成镇廖家湾村,占地4.6亩。革命纪念馆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临淮潘路西临合淮阜铁路,交通十分方便。廖家湾革命纪念馆隶属于淮南市田家庵区宣传部直接领导。纪念馆设管理委员会,并下设办公室。廖家湾纪念馆始创于2000年,纪念馆共分五个展厅:第一展厅:廖家湾村的由来。本展厅主要介绍自元朝末年廖氏家族辅佐朱元璋投入抗元战争,最后建立明朝,及九世祖于1521年迁居廖家湾的过程;革命先辈廖梓英、廖海粟等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28年初建立江淮党支部,参加北伐战争的情况;从廖家湾走出的37位黄埔军校毕业生及以后他们参与的“八一”南昌起义、武汉会战、太原保卫战、台儿庄战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情况。第二展厅:民主革命先驱廖梓英。本展厅主要介绍中国……[详细]
中共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
  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在休宁县汪村镇石屋坑村,原为农户张志周家,1924年建,长11米,宽9米,占地面积99平方米,共3层,整个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1936年4月,中共皖浙赣省委成立后,省委机关即在此房办公。屋内有暸望台2处,二楼为省委书记关英等人住处,三楼为省委小印刷厂。以石屋坑村为中心,皖浙赣省委、皖南红军独立团开展了三年的游击战争,在当地革命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给予国民党-派以沉重的打击。在附近的葛藤坞、野猪塘、螺丝宕、平鼻岭等密林中,至今还存留当年农民团和赤卫队建立的秘密棚、红军医院和红军开挖的战壕。与旧址相隔50米处的红军屋,是当年红军开会、休息和训练的地方。……[详细]
鄂豫皖红军纪念园
  鄂豫皖红军纪念园位于金寨县城新区南部,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园区由红军纪念馆、革命遗址群、25军军政机构旧址、红28军重建旧址、红军阁等组成,分为主入口广场区、革命传统教育区、国防教育体验区、农家生活体验区等。红25军军政机构旧址以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为内容,重点展示红25军在金寨的活动情况及辉煌历程。红28军重建旧址(胡氏祠)以红28军建立、重建、再建为主线,以人物、事件为线索,突出红28军重建及其战斗过程。红军阁为“八角五层”造型,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抗战时期安徽省政府办公地白公馆、李公馆、大礼堂、德邻图书馆、六英霍暴-动总指挥部(东岳庙)等革命遗址遗迹等也已复建完成。……[详细]
利辛县烈士陵园
  利辛县烈士陵园利辛烈士陵园原名路集烈士纪念碑,位于县城20公里处的路集。这里埋葬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祝聚民等七位烈士的遗骨。他们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1984年县人民0出资兴建,2003年12月县人民0出资重修扩建并命名为利辛县烈士陵园。整个陵园长110米,宽90米,纪念碑高10米,气势恢宏,古朴庄重,依“山”傍水,松柏掩翠,满园馨香。既有陵园之凝重肃穆,又有园林之秀丽清新,集瞻仰、游览两种功能于一体。原安徽省委副-、省人大主任王光宇为纪念碑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原省人大副主任郑锐为陵园题写了园名。是利辛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