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介绍
江西矿冶博物馆处于江西省德兴市凤凰湖风景区。德兴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金银铜三金并立,矿业采冶千年,遗存丰富,现代规模宏大的采冶景观与古代采冶遗迹交相辉映,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铜都”。德兴,是中国乃至世界矿业史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一个屹立千年而不倒的矿业巨人,她为中国的文明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用史料、图片、图表、数据说话,真实反映今日江西矿业无愧于先人的业绩,突出“世界钨都”、“亚洲铜都”、“稀土王国”、“亚洲锂都”,以及金矿之最、钽铌矿之最、铀矿之最、磷矿之最等称雄于世的领先行业——于是,江西矿冶博物馆应运而生。江西矿冶博物馆,是江西唯一一座以江西矿冶史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它,依山傍水,风情迷人。它将以容量大、特色明、系列全、品位高的陈列,雄辩地展示江西辉……
[详细] 鹰潭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2000年8月市政府报请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中国道教协会同意建立新馆,位于鹰潭市湖西路-,又名“中国道教文物收藏馆”。鹰潭市博物馆是中国道教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更是中国目前唯一的道教文物收藏馆。主要职能之一为收集、修复流散民间的道教文物,同时承担鹰潭地区出土、发掘、移交文物的保管、修复、展览和研究工作,现有业务人员10人。建筑总面积:3856平方米,框架结构大楼,共四层,主管部门为鹰潭市文化局,2006年被确立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鹰潭市博物馆主要库存文物29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20件,三级文物195件。共设置有四个展厅,一展厅集中展示鹰潭地区春秋战国时期越族崖墓群出土文物;二展厅主要展示鹰潭道教精品文物;三展厅集中展览距今3400多年前殷……
[详细] 八角楼位于茅坪村,距茨坪36公里,两地有公路相通,是茅坪村的一栋土砖结构两层楼房,因装饰八角天窗而得名。八角楼是茅坪景区主要景点之一,毛泽东、陈毅等重要红军领导都曾在此居住。这里也曾是红军第四军的指挥中心,在此举行过很多关于革命前途和我军建设的重要会议。此处景点包括:八角楼毛泽东同志旧居、-同志旧居、中国红军第四军士兵委员会旧址与陈毅同志旧居、0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袁文才生平陈列展览、茅坪红军烈士墓等景点。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0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1928年4月底,-、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在宁冈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4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任军……
[详细] 萍乡是秋收起义策源地。1927年初,毛泽东在安源主持召开秋收起义军事会议,并于9月9日亲自发动和领导了震撼全国的秋收起义,第一次高举起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为纪念这一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伟大历史事件,1998年6月21日,0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在萍乡市建立秋收起义纪念碑;2000年8月27日落成。 秋收起义纪念碑矗立在秋收起义广场中心广场的主轴带上,紧临城市主干道建设路。秋收起义广场是为纪念秋收起义而建设的纪念性广场,位于萍乡城北新区,占地300多亩,以新建的昭萍桥为中心,萍水河为纽带,四个块面组合而成。广场以秋收起义纪念碑为重点,南向中轴线上设置五彩缤纷的音乐喷泉和气势恢宏的秋收起义纪念馆,园林小品将广场装点成多处供活动、休闲的场所,使广场兼有娱乐、展览、购物和-等综合功能,……
[详细] 方志敏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弋阳县城北面峨眉嘴山顶。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级重点烈士纪念馆建筑保护单位。1977年9月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1978年9月落成,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2003年10月闭馆进行改建,2004年元月重新开放。馆内陈设布局合理,内容丰富,有四个陈列室和一个展厅,分别陈列介绍方志敏烈士参加江西地方党团组织创建、领导江西农民运动闹革命、创建闽浙赣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狱中斗争的事迹。纪念馆后为烈士陵园,林木葱郁,碧水回环。馆前广场上,大理石雕刻的方志敏塑像肃穆庄严。底座上刻有叶剑英挽方志敏的一首诗:“血战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方志敏烈士纪念馆对外又称“弋阳革命烈士纪念馆”,是省级重点烈士纪念馆建筑保护单……
[详细] 李腊石,原名“迎恩石”,是古代迎接朝廷圣旨的地方。古时曾有一李姓知县常在该处狩猎,后将该山改名为“李猎石”,因在石城白话中,“猎”与“腊”音相近,后人也称之为“李腊石”。李腊石山海拔398.9米。该山从北端看为一块完整的巨石,山体四周围悬崖绝壁。山体南端为连绵丘陵,与西华山风景区相连。山体植被良好,空气清新。李腊石山脚、山顶各有一座寺庙;山脚为中华庵,山顶为中华寺,香火旺盛。沿山体南侧另有一条通往山顶的步行栈道,为沿山壁开凿,现已失修,但仍保留栈道痕迹。李腊石是石城阻击战最后一道防线的主战场,现在山顶现仍保留有几百米长的旧战壕遗址。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一开始便陷入了被动。1934年8月30日,地处广昌、石城之间的战略要地---驿前(与石城小松毗邻)被敌占领……
[详细] 吉安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革命老区,在这块红色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等4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开国将军数量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二),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200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吉安县在县城东部庐陵大道与吉安大道交汇处兴建了一座集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县城景观于一体的主题公园——将军公园。将军公园占地面积80亩,2007年8月1日对外开放。主要内容为主题雕塑、将军塑像园、浮雕墙、碑林和革命英雄纪念碑等:主题雕塑以独具特色的“十万工农下吉安”历史事件为内容设计建设;将军塑像园树立了-、梁兴初、梁必业、刘西元、肖望东等46位功勋卓著的将军半身铜像,将军铜像个个栩栩如生,既透出了将军的威严与庄重,又富有亲和力,塑像基座用花岗岩建……
[详细]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经过长途跋涉、艰苦转战,于9月29日抵达永新三湾村。在这里,毛泽东亲自领导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在部队内实行党代表制度和民主主义,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铸造了我军的军魂,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是我党政治建军的开端。三湾改编纪念馆位于江西省永新县三湾乡三湾村,上世纪90年代,该馆利用简易的平房作为展馆,对外展出三湾改编图片展。2003年,永新县将原展馆拆除重建,并对基本陈列作了较大的调整和修改。2005年3月,三湾改编纪念馆新馆落成并全面对外开放。新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3平……
[详细] 万安暴-动-行动委员会旧址为一栋四扇六间民房式砖木结构的二层楼建筑。高约7米,宽13米,进深14米,总面积为345平方米。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列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列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世纪二十年代万安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万安暴-动-,建立了江西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万安暴-动-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五大农民暴-动-之一,与湖北黄安暴-动-、湖南醴陵暴-动-、广东海陆丰暴-动-、海南琼崖暴-动-齐名。1927年万安县委根据江西省委关于“赣西南暴-动-以万安为爆发点”的决定,成立了以曾天宇为书记,张世熙、刘光万、陈正人、余球、汪群、曾延生、肖素民等为委员的暴-动-领导机构“万安行动委员会”作为指挥暴-动-的军事机关。此后,一场……
[详细] “红色故都”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府,瑞金县境留内有诸多革命遗址,主要分布在叶坪村、沙洲坝、云石山等地。1931年9月28日,毛泽东和-指挥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敌人第一、二、三次“围剿”,在叶坪村建立、发展和巩固中央革0据地。1931年11月7-20日,在此召开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宪法大纲》、《劳动法》、《土地法》及经济政策等重要决议,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为主席。叶坪村的革命遗址有毛泽东和-旧居、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红军检阅台、红军战士纪念塔、公略亭、博生堡。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从叶坪迁到沙洲坝办公,现存的革命遗址有中央政府大礼堂、中央政治局旧址(沙洲坝下霄村)、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沙洲坝棘子排)、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
[详细] 兴国革命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兴国县潋江镇红军路5号,是县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筹建于1958年冬,1963年11月成立,并正式对外开放。1976年中宣部批准筹建毛泽东长冈乡调查纪念馆,1977年正式对外开放,隶属兴国革命纪念馆。为加强我县文物保护工作,2005年县政府批准成立了兴国县文物局与革命纪念馆合署办公,为二块牌子一套人马,且不增加人员和编制。兴国革命纪念馆为社会历史类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三级博物馆,负责全县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以及保护和管理全县不可移动文物,处理全县境内文物行政违法事件,组织开展文物行政执法巡查工作,并对发现的文物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现有党支部1个,党员8人,馆长兼书记1人,副馆长3人,全馆编制20人,现有在编人员19人,离退……
[详细] 龙江书院,建成于1840年(清道光庚子年)。是由原宁冈、酃县、茶陵三县的客籍绅民捐款集资修建的,当年也是三县客籍人的最高学府。整座书院,分中、前、后三进,面积2000余平方米,大小合计100多间,现存42间,系砖木结构。建国后,政府多次拨款按原貌维修。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会面旧址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部队和湘南暴-动农军来到砻市,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这就是著名的“井冈山会师”。当时,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是4月25日到达砻市。4月28日,指挥部队担任掩护任务的毛泽东也回到了砻市,他听说朱德等人住在龙江书院,立即带领几名干部赶来,在书院的门口和朱德同志第二次会见。接着大家一道登上 书院的最高层文星阁,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参加交谈的有毛泽东……
[详细] 余江血防纪念馆是1978年10月由余江县委、县政府兴建,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中国血防的一面旗帜——余江血防纪念馆。据《余江县血防志》记载:“血吸虫病在余江流行时间可能有三、四百年,而严重危害也有一、二百年,仅解放前30年间,全疫区被血吸虫病夺去生命的达29000人,毁灭村庄42个”。新中国诞生后,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灭螺运动,历经10余年的艰苦奋斗,1958年取得了抗击血吸虫病的伟大胜利,余江县在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战线上插上了第一面红旗——首先根除了血吸虫病,给祖国血吸虫病科学史上增添了新的一页,科学家们认为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1958年6月30日,毛泽东主席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欣然命笔提诗《送瘟神二首》,写下了……
[详细] 建于1953年。堂的前厅有毛泽东手迹:“共产主义是不可抗拒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士万岁!”。正厅祭坛上立有纪念碑,由朱德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北段,建于1953年。纪念堂前的广场中心有一座红军战士塑像。堂的前厅有毛泽东手迹:“共产主义是不可抗拒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士万岁!”。正厅祭坛上立有纪念碑,由-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陈列柜中,珍藏25万余革命烈士名册。两边厅陈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0个战斗史迹。二、三楼陈列300多位烈士生平斗争事迹、遗著和遗物等。位于八一大道北段,建于1953年。纪念堂前的广场中心有一座红军战士塑像。堂的前厅有毛泽东手迹:“共产主义是不可抗拒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士万岁!”正……
[详细] 赣东北特委、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旧址即市区乐平市政协所在地。乐平是赣东北苏区的门户,土地革命时期。为了扩大革0据地,1930年8月20日,在方志敏同志率领下,红军一举解放了乐平城,从此,乐平的革0据地迅速扩大,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实现全县一片红,县、区、乡、村苏维埃政府相继建立,革0据地得以壮大和巩固。 1930年9月,赣东北委在加紧巩固弋阳、横峰、德兴县苏区根据地的同时,为更好开辟景德镇、鄱阳等地革0据地,进而向都昌、彭泽、湖口等地挺进,于9月10日赣东北特委由弋阳经众埠街迁来乐平县城,驻扎在乐平镇东大街周家巷口左侧大豪绅汪老伍家,当时门口挂“赣东北革命委员会”的牌子,该屋是19世纪20年代初期建成的,为木石结构,1930年8-11月方志敏与爱人缪敏住楼上,并与邵式平、周建屏等领导经常……
[详细] 兴国烈士陵园位于兴国县汽车站旁,内有烈士纪念塔、纪念亭、英名碑、广场、飞机陈列馆等建筑群。烈士纪念塔建于1957年,高18米,三级四面,砖混结构,塔顶为2米高的五角星,巍峨雄伟。烈士纪念馆1957年建于鸡心岭,1977年迁入现烈士馆内,由门厅、灵堂和五个展堂组成,占地1401平方米,展出兴国23000多位著名烈士的生平、照片和部分遗物,并建有著名的马前托孤、宁死不屈、洗衣队员、江善忠跳崖、过雪山等艺术雕塑。1991年建成的“革命烈士英名碑”,呈五角回廊式,中间为英烈群雕,回廊镶满镌刻全县23179位烈士的英名的碑石。1995年1月,2001年7月先后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6年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详细] 赣南支队司令部驻地旧址位于大余县樟斗镇樟斗村蕉叶陂。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赣南支队于1949年5月在油山正式宣告成立,刘建华任司令员兼政委,邓国梁(即戴耀)任副司令员,全阳任副政委,云昌遇任政治部主任。原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在赣南活动的部队统一编入赣南支队。6月,赣南支队司令部从油山转移到大余樟斗地区,先驻牛岭,后驻樟斗村蕉叶陂。在司令员兼政委刘建华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开展政治宣传,分化瓦解敌人,在公路沿线阻击南逃敌军,配合南下解放军作战。8月下旬,解放了赣南全境。赣南支队司令部驻地旧址为四合院,建于19世纪70、80年代,座西向东,土木结构,一栋三间,分前后厅,前厅为厅堂,后厅为倒花池,青瓦盖顶,占地面积约为100平方米。……
[详细] 为再现贺子珍传奇的一生,江西永新县投资八百余万元人民币兴建了贺子珍纪念馆。贺子珍纪念馆位于永新县三湾公园旁,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617平方米,分上下两层,第一层为贺子珍生平事迹陈列,第二层为永新籍将军陈列。展厅运用图片、资料、文物、场景、蜡像以及声光电等现代化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立体地再现了贺子珍这位集“永新一支花”、“延安第一美女”、“双枪女将”、“神枪手”、“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等诸多美誉于一身的传奇女子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风采。贺子珍纪念馆是继“三湾改编”纪念馆之后又一大型红色纪念馆,将成为大井冈红色旅游圈的又一重要景点之一,和宣扬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红色基地。……
[详细] 红十军建军旧址位于江西省乐平市众埠镇界首村,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清代居民风格,旧址内陈列了有关红十军建军的照片、图表等珍贵的历史资料,反映了红十军为创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保卫中央苏区和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战略大转移,推动全民族的抗战和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光辉历程。众埠镇界首村是乐平马氏最大的一个村庄,共有近500户、2000人口,因其位于乐平与弋阳两县交界处而定村名,它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创建基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简称红十军),是由方志敏、邵式平、周建屏等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1930年7月22日在界首村举行建军典礼而建成,军部设在界首祠堂,主席台设在祠堂外右侧的古戏台上,方志敏同志主持并讲话,全军将士在台下广场参加严肃的盛典。全军指战员共有1700余人、……
[详细] 地点:江西省南昌市。简介:江西省地质博物馆隶属于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是江西省内唯一的地学博物馆,已有近八十年的历史。该馆馆藏标本1500余件,内设5个展区。以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展示了赣鄱大地地质变迁的历史、丰富的矿产资源、优美的地质环境,突出了江西地质工作者数十年辛勤工作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成为面向广大群众和青少年普及地学知识的科学园地和宣传江西地矿科技成果、了解江西矿产资源环境的重要窗口。先后被授予“江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
[详细]
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氱紓鍌欐祰椤曆囨偋閹惧磭鏆︽繝闈涚墔濞岊亪鏌i褍浜為柟铏崄閻忓啴姊洪崨濠佺繁闁告ǹ妫勯悾闈涱吋婢跺鎷洪梺鍛婄箓鐎氬嘲危瑜版帗鍊电紒妤佺☉濞层倗澹曡ぐ鎺撶厵闁诡垱婢樿闂佺粯鎸婚悷鈺呭蓟濞戞粎鐤€婵﹩鍏涘Ч妤呮⒑濞茶骞栭柣顓炲€垮璇测槈濡吋娈曢柣搴秵閸嬪嫰顢旈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