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旅游

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介绍

临邑革命烈士陵园
  临邑县属鲁西北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是冀南七专署、冀鲁边二地委领导抗日的中心和渤海二军分区的后方基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曾发生过王楼、于信庄、苏家庙、盘河等战斗,肖华、何郝炬、龙书金、曾旭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临邑留下了战斗足迹,2000多名优秀共产党员、仁人志士、热血青年将生命奉献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褒扬革命先烈,激励教育后人,保护和传承好这一宝贵的红色历史文化,2012年3月,临邑县委、县政府启动实施慰烈工程,投资1600余万元,将原林子官道烈士陵园、临南王楼烈士陵园、临盘菅寺烈士陵园等3处烈士陵园进行整合搬迁,依托原林子官道烈士陵园新建了临邑革命烈士陵园和革命纪念馆,并将全县所有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全部迁入陵园实行集……[详细]
时传祥纪念馆
  时传祥为山东省齐河县人,50年代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是北京市环卫工人。时传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光辉业绩,他那“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曾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作为老一代英模人物所体现的高尚职业道德,“时传祥精神”犹如璀璨的星座,光照后世,永载史册,为全国各行各业所尊重和奉行。为大力弘扬时传祥精神,经0中央办公厅批准,在时传祥家乡建立了时传祥纪念馆。纪念馆所在地齐河县位于鲁西北平原,虽然行政区划隶属于德州市,但隔黄河与省会济南相望,距济南市区仅11公里,距济南国际机场36公里。……[详细]
东营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
  东营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简介垦利县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有着发展“红色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其前身垦区是当时山东六大战略区之一清河区(后改为渤海区)党政机关所在地,其政治中心“八大组”就设在现在的永安镇政府所在地。这里无边无际的芦苇荡和荆棘丛林成为当时垦区人民抗日杀敌的大战场,永安镇是当时渤海军区兵工厂、印钞厂、被服厂、《渤海日报》、子弟学校、抗日剧团所在地,是革命前辈马耀南、杨国夫、-战斗过的地方,是小说《海啸》的主要发生地,被美誉为清河区的“小延安”。为铭记历史,教育后人,发展红色旅游,垦利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永安镇(原八大组所在地)建设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建筑面积2460㎡,原军委副主席-同志题写了馆名。纪念馆共设九个展厅,报告厅中展出了部分在垦区战斗过的老领导、老战士……[详细]
日照烈士陵园
  日照烈士陵园坐落在海曲西路136号,始建于1945年,现占地面积42亩,是省政府批准确定的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曾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先进单位”、“全省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民政系统先进单位”、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山东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现陵园主要纪念建筑有抗日烈士纪念塔、日照革命史纪念馆、日照暴-动纪念馆及烈士墓区等。抗日烈士纪念塔是烈士陵园核心纪念建筑,1945年冬,抗战胜利后不久着手筹建,翌年夏建成,整个烈士陵园的以此为中心进行布局。纪念塔以青石为体,白石为座,呈长方体,结构严谨,雄伟壮观。塔高12米,塔顶是一尊八路军战士戎装石刻雕像,高达2.5米,手持步枪,遥望远方。塔顶四面石匾上是领导题词:东面由刘民生(时任山东省参议会副参议长)……[详细]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开放于1985年3月21日,1992年4月25日,报请国家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将威海市北洋海军提督署文物管理所更名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2009年6月,更名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现名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院址设在刘公岛北洋海军提督署及其附属建筑内, 是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内容的近代纪念遗址类博物馆,负责管理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所属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28处文物遗址,以及征集典藏、科技保护、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等。馆内珍-史照片1000多幅,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文物资料200多件,打捞舰船文物标本300多件,一级品共70余件。建院以来,在威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省、市文物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指导、支持和帮助下,我院始终坚持“保护为……[详细]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位于嘉祥县纸纺镇武宅山村北,为汉代祠堂和墓地,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巧,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汉代石刻艺术珍品。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石。武氏墓地最早见于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南宋洪适将题字与图像,集于《隶释》、《隶续》中。1964年将处于深坑中的石阙、石狮,按原位置提升到现在的地坪以上,并建立了宽敞的保护室。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群石刻为东汉晚期武氏家族墓地石刻建筑。又称武梁祠、武氏祠。在山东省嘉祥县武宅山村北。现存双石阙、1对石狮、2通武氏碑和4组零散的祠堂画像石,雕刻精美,刻技娴熟,系珍贵的历史资料。武氏墓相当于东汉桓、灵帝时期(147~189)。除石阙外,诸石祠于宋代……[详细]
德州革命烈士陵园
  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88年,前身为原德州市(现德城区)烈士陵园,1995年德州地改市后划归德州市民政局管理,2004年迁于现址(德城区虎仓路8号)。园内共安葬着83位有名烈士和350余位无名烈士。199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2007年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山东省党员教育基地”。市烈士陵园占地160亩,栽有100余种数万株花卉树木,绿化面积达60%以上。主要设施有:可容纳近万人的5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海拔46米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意含德州1946年解放);面积1200平方米的人民英雄纪念馆;安葬着83位有名烈士的烈士墓区;镌刻着全市19525位各个时期牺牲的英……[详细]
68、召文台
召文台
  文登市区东北一缓缓小山,葱珑芳郁,虎虎生机,为闹市区平添了无限风光,这就是有名的文山,古称文登山。山高不足百米,然灵秀卓尔,更有召文台在此,自然位居一邑之冠。史、志对文山多有记述,“秦始皇东巡,召集文人登此山,-颂德,因名。”为纪念始皇帝登临,齐、宋时即在此建台,以“召文”名之。清乾隆年间,又大兴土木,“扩其旧制”,盛况空前,约定俗成了“不临召文台,未览登州府”之说。1940年,召文台及其他古建筑群尽毁于日本侵略军之手,惜哉.1992年,斥巨资于原址尽量按原貌重建,包括召文台前后门、石坊、钟楼、文星石亭等,新增了“文登学”陈列馆、秦始皇蜡像馆等宏伟建筑,重现昔日古韵雄风,游人终年如织,无不尽兴开心,又生出“不到召文台,虚此文登行”的感奋。……[详细]
范筑先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光岳楼北大街南首路东,座北面南,南北长59.7米,东西宽34米,占地2040平方米,四周绕以花墙,大门壁于西墙南端,门前有一对雕刻精美的石狮。进门后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处松柏翠绿、冬青繁茂的庭院。沿甬道东行,迎面有一通高2.3米、宽0.9米、厚0.3米的石碑,上面刻载着1947年聊城解放前夕,八路军某部政治机关为保护聊城固有文化免于战争损害,向入城部队颁布的三项命令:(一)向民族英雄范筑先墓立正敬礼;(二)保护中国四大书库之一海源阁藏书楼;(三)保护中国史学家傅斯年先生在聊城北街的住宅。碑石墙壁上,画有一幅表现范筑先将军冒着炮火硝烟亲临城头指挥御敌的大型油画,画长5.2米,高2.6米。庭院中心,有一通用黑色大理石雕成的石碑,镶嵌在红色花岗岩石座之上,碑高3.18米,宽1.46米,厚0.……[详细]
即墨市革命烈士纪念馆
  即墨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即墨城北烟青路158号,始建于1955年11月,原为“即墨县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占地面积60+-余亩,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纪念馆内建有纪念堂一处,建筑面积513平方米;纪念广场一处,位于纪念堂前方,广场南北长120米、东西宽60米;纪念亭一座,位于大门内北侧;大型革命烈士英名录纪念墙一处,位于广场东侧,纪念墙长110米、高10米;纪念广场东侧是有名烈士墓区、西侧是无名烈士墓。1955年,中共即墨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修建即墨县革命烈士陵园。3月,山东省民政厅、财政厅拨款4.4万元修建即墨县革命烈士陵园。烈士陵园最初征地20余亩,陵园的园址选在即墨县城北的烟台岭南坡,西邻烟青公路,是县城的近郊,方便群众及中小学生前往……[详细]
鲁西南战役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鲁西南战役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创建于2009年5月,是以鲁西南战役为历史背景兴建的一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亲笔题写馆名。纪念馆座落在郓城县城东区宋江河东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纪念馆占地面积56000平方米,规划投资4134万元,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7000平方米的主展厅、800平方米副展厅、30米高革命烈士纪念塔、5000平方米纪念广场、6000平方米景观区、国防教育区和烈士墓区等。目前纪念馆院内陈列有一架强5战机,一辆59式坦克,两门122mm口径火炮。主展厅藏有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和战争遗物,陈列文物为鲁西南战役和中共郓城党史有关文物,藏品共256件,其中珍贵文物4件。通过艺术展示,再现了炮火连天的战斗场景,展示了刘邓大军不畏艰险、不怕牺……[详细]
泰安革命烈士陵园
  泰安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泰山南麓、金山之阳,始建于一九五三年,有特色青砖墓500座,大型花岗岩墓14座,占地80余亩,一九八九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九年泰安市人民自愿捐资127万元对烈士陵园进行了改扩建。改扩建后的主革命烈士陵园主要建筑物有牌坊、悼念广场、纪念碑、尾碑、烈士墓群、烈士骨灰堂、革命史展览馆,分别于一九九五年、一九九八年被国家民政部、山东省委宣传部、泰安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评为全省民政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2001年获泰安市市级文明单位,2002年一月命名为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2006年命名为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几十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泰安革命烈士陵园的建设和管理,一九九八年列人泰安市委、市政……[详细]
胶东革命烈士陵园
  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45年,占地面积760亩,收录20850名烈士英名,现存烈士骨灰39个,陈列烈士遗物119件,建有烈士墓279座。其中,著名烈士墓14座,安葬着胶东特委书记理琪、胶东行署主任王文、山东军区一级战斗英雄任常伦、胶东十三团团长夏侯苏民等革命烈士。陵园内现有各种纪念建筑物311处,主要有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堂、烈士名录永垂千古塔、烈士芳名塔等。陵园1977年11月23日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5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89年8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陵园园容园貌在近几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先后被山东省民……[详细]
烟台抗日烈士纪念碑
  1945年8月24日,烟台解放。1946年,为纪念在解放烟台战斗中光荣牺牲的八路军89位烈士,中共烟台市委、烟台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在烟台山上建立烟台抗日烈士纪念碑,它是烟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族解放斗争的一座历史丰碑。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碑碑高8米,呈五棱形。碑顶端雕有五角星,象征着革命先烈的精神永放光芒。碑身由2米高的基座托起,碑体镶嵌着汉白玉,正面刻有“民族英雄垂名千古”8个隶书大字,其余四面自左至右分别镌刻着中共烟台市委、烟台市政府和全市各界的挽词以及89位烈士的英名。碑文由时任烟台市政府副市长徐中夫撰写。左侧碑文刻有市委、市政府挽词“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继续为祖国的和平民主独立而奋斗”,并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打内战进行了严厉声讨。碑身右侧是烟……[详细]
百年义和历史文化展馆
  为丰富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水平,义和镇于2012年7月筹建历史文化展馆,2013年6月免费向市民开放。因义和镇自1910年有人居住以来已有一百年的历史,故取名为百年义和历史文化展馆。义和大地是黄河在流徙中淤出的一片神奇的新淤地,自1900年开始有人居住,经过百年的发展变迁,义和大地由当初的系统繁荣富庶到日寇、顽军、土匪的血腥-和掠夺,到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的建立,特别是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以后义和大地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发展乐章。如何展现义和百年发展的变迁史,如何全方位展示勤劳的义和人民保家卫国、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创建一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打造义和文化品牌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百年义和展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广大干部群众铭记历史、不忘国……[详细]
肥城烈士陵园
  抗战时期,著名的陆房突围战曾发生在这里。为纪念陆房突围胜利,肥城县于1972年在安临站镇东陆房村凤凰山南麓的陆房战斗遗址上建立了肥城烈士陵园。肥城烈士陵园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烈士纪念设施,2015年8月份被命名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肥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挥烈士陵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1990年设立了肥城县烈士陵园管理所(1992年肥城撤县建市后称肥城市烈士陵园管理所),为股级事业单位,由财政列支专项工作经费。肥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发挥烈士陵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在每年清明节、建军节、国庆节、烈士纪念日等节日和重要纪念日期间,我市大班子领导都要到肥城烈士陵园进行开展祭奠烈士、缅怀英烈活动。陵园本着“缅怀先烈,教育群众”的目的,面向社会各界和普……[详细]
王渔洋纪念馆(王士禛纪念馆)
  王渔洋,字子真,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县人(今桓台),清初著名诗人,累官至刑部尚书。他在公务之余致力于诗文著述,主持诗坛50年之久,康熙帝曾征其诗三百首定为《御览集》,其诗,文,词共数十种560多卷,被誉为一代诗宗。王渔洋纪念馆又名王士禛纪念馆,座落在桓台县新城镇。馆址忠勤祠原是明万历十六年(1588)为纪念王渔洋的高祖王重光而建,距今400余年。整组建筑系砖木结构,分东西主跨两院,保持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馆内设7个展室和石刻园。其中石刻展室展出国家三级以上刻石185块;王渔洋生平展室,详细介绍了王渔洋历仕及吟咏不缀的一生。石刻园是在忠勤祠东跨院的基础上与古代园林建筑相结合修建的。元代礼部尚书,散曲家张养浩的“苍云”“振玉”两巨型太湖石和国家一级石刻“水月松风”亦在园陈列,供游人观……[详细]
前保驾山党支部旧址纪念馆
  在姜山镇前保驾山村,坐落着一幢青砖小瓦、古朴典雅的传统民居建筑,这就是胶东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前保驾山村支部委员会旧址所在地。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党的组织和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会后派出许多干部到各地指导工作和传达八七会议决议。根据党中央指示,在上海暨南大学上学的莱阳籍共产党员李伯颜于1927年11月30日启程返回山东。李伯颜,原名李树信,山东莱阳(现莱西)东双山村人,1905年出生,1925年考入上海暨南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当时的上海工人运动非常活跃,李伯颜受到革命气氛影响,参加了进步师生组织的革命活动。在1925年5月发生的五卅运动中,他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参加-斗争,党组织认为他思……[详细]
招远西山革命历史陈列馆
  招远西山革命历史陈列馆包括齐山“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广场和烈士纪念亭。齐山“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塔”位于招远市东南部的齐山主峰,始建于1945年,烈士纪念建筑物3处,塔前及两侧的墓区安葬招南抗日阵亡烈士386名。塔高15米,共分五层,呈六角形,座北向南。正面书:“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塔”。 三层的“革命先锋、血债血还、英名永垂、人民榜样、民族之光”大字伟岸挺拔,四层的五角星和“为正义而战”五个大字熠熠生辉,塔背面的碑文记载了招远英雄儿女拯救民族危难、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2014年8月,市委市政府又投资40余万元用于齐山烈士塔修缮,新铺塔前火烧板五百多平方米,烈士墓前火烧板二百余平方米,能同时容纳千余人参观瞻仰烈士。2015年5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详细]
北海银行地下印刷所
  北海银行清河分行地下印刷所现位于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许家村,为地下洞室建筑。在地下10米深处,分两室,一为印刷车间,长7米,宽4米,高3米;二是休息室,在印刷车间西北,长6米,宽3米,高2.5米,与印刷车间相通。两室四周墙壁用砖石砌成,水泥填缝;室顶呈拱形,用水泥密封。设有两个出口,其一在离印刷车间东南40米处的许绍先家旧楼的西墙下;另一处位于休息室西北15米处的许同芳空院内的西屋里。另外还设有两个通气孔,分别通向村外的水井内。当时的北海银行地下印刷所有8位工作人员,总负责人商志卿,技术负责人王伯和。工作人员用两盏汽灯照明,轮流工作。工种有人工裁纸。刻字、印刷和封包等。印刷钞票之名称为“益寿临广流通辅币”,用64开道林纸双面印刷而成。票面金额为五角、二角、一角、五分4种,共印刷和发行50万元。……[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