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旅游

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介绍

九岭岗起义指挥部旧址
  中共松滋县委、松滋县苏维埃政府、九岭岗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荆州市松滋市洈水镇北闸村2组。1928年2月下旬,中共松滋县委正式建立,县委成立以后,武装暴-动-被提上议事日程,并被作为县委主要任务进行了反复酝酿和积极准备。松滋县委机关原设街河市,为了更好地领导武装斗争,1928年5月,县委将机关迁驻九岭岗,这里便成为县委机关驻地。不久,鄂西特委在此召开松滋、枝江、宜都三县联合暴-动-会议,制定了暴-动-的具体计划。会议决定三县继续分头准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9月28日)同时行动,镇压土豪劣绅,夺取团防武装,然后开往湘鄂边,与贺龙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合。6月17日,由于共产党员、交通员王长永不慎泄密,起义被迫提前爆发,县委立即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设立起义指挥部,张波臣任总指挥。这里便成为了松滋县苏维……[详细]
董必武故居
  董必武故居位于黄冈市红安县城关镇民主街24号。董必武(1886—1975),湖北红安人,原名董贤琮,曾用名董用威,1920年参与筹建武汉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加入同盟会。1920年参与筹备建立武汉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参加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起任中共湖北武汉区执委会委员。1924年任中共湖北汉口地方执委会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1926年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同年秋任中共湖北区执委会委员。1927年任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常委兼农工厅厅长。大革命失败后,1928年赴苏联。1932年回国。1933年起任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长、副校长。1934年起任中共中央审查委员会书记。1934……[详细]
枣阳市革命烈士陵园
  枣阳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襄阳市枣阳市园林路3号。枣阳市是湖北省重点革命苏区县(市),被誉为“鄂西北革命的曙光”。1925年组建枣阳中共党组织,1926年正式建立中共枣阳县委员会,这里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26师的发祥地,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枣阳军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牺牲干部群众3万多人,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有1852人,其中县团级以上的有86人。烈士陵园于1976年开始兴建,1980年竣工。现主要建筑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馆等。纪念馆陈列着枣阳著名的85位革命烈士和四位革命同志的遗像及生平简介,169件革命烈士的遗物、遗著等,记录了枣阳革命斗争、革命烈士的悲壮英雄历史。枣阳市革命烈士陵园于199……[详细]
麻池苏区革命旧址群
  麻池革命旧址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麻池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边根据地之一。1931年2月24日,中共长阳县委根据湘鄂西特委的指示,成立“长阳县苏维埃政府”,地点设麻池,主席李金畲。长阳县苏维埃政府下设军事、肃反、土地、财粮、经济等办事机构,现存中共长阳县委旧址、长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长阳县军事委员会旧址、长阳县妇女协会旧址。中共长阳县委会旧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97.8平方米,为两层土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硬山顶。长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366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顶。长阳县军事委员会旧址,为两层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楼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硬山顶。长阳县妇女协会旧址,坐北朝南,为两层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13……[详细]
襄西革命烈士纪念碑、馆
  襄西革命烈士纪念碑、馆位于宜昌市当阳市当阳城区西北部的关公文化园内。襄西即指湖北省汉水以西、长江以北地区,主要有荆门、当阳、远安、钟祥、宜昌、枝江、宜都、江陵、南漳、宜城、保康等县(市)。早在大革命时期,襄西共产党人为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联合各种进步力量,举行了当阳城关起义,连克当阳、远安、荆门、钟祥等县城,沉重打击了襄西豪绅地主和军阀势力。1927年9月,震惊鄂西的瓦仓起义爆发。襄西各县相继举行农民起义,组建工农革命武装和政权,创建了大小不等的苏区,成为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襄西人民相继在敌后建立了新四军襄西独立团襄西支队、独立33团和各县区地方武装,开辟了襄西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襄西人民牵制了国民党军队的大量兵力,完成了坚持襄西、掩护中原突围部分部队,隐蔽和转……[详细]
北伐战役遗址
  北伐战役遗址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遗址位于咸宁市汀泗桥镇京广铁路西侧西山头上,距汀泗桥镇500余米,为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东靠群山,西临大湖,一桥飞架,构成天险,素为兵家必争之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6年8月25日至26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铁军叶挺独立团等将士同吴佩孚的北洋军在此展开了一场空前的激战,北伐军大败吴佩孚的北洋军,使反动军阀吴佩孚从此一蹶不振,为北伐军进军武昌开辟了道路,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为纪念此战役中牺牲的英雄们,在此兴建烈士墓、纪念碑、纪念亭等。墓为长方形券顶,庄重大方,周环以短墙与松柏;碑呈方锥形,巍峨挺举,正面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大字;亭呈六角,方圆顶,俏丽挺拔,颇为壮观。占地2500平方米,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湖北省爱……[详细]
八七会议旧址
  八七会议旧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139号。会址为一栋三层的西式楼房,建于1920年,原是英国人建造的公寓,名为怡和新房,一楼是外商开办的商店,二、三楼为住房。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占领武汉后,二楼是苏联援华农业顾问洛卓莫夫的住处,八七会议就在洛卓莫夫的住房内召开。现旧址保存完好,已按当年举行会议的原样进行复原陈列。一楼辟为陈列室,展出会议通过的《告全体党员书》等重要文件的复印件和全部会议参加者的照片及其生平简介。1980年,邓小平为纪念馆题写了八七会议会址的门匾。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处在危急关头,为了审查和纠正党在大革命后期的严重错误,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现为鄱阳街139号)召……[详细]
鄂州贺龙军部旧址
  贺龙军部旧址,是贺龙从任师长驻防鄂城到任军长期间的指挥机关。1927年3月,贺龙进驻鄂城;同年7月,贺龙从该处出发,赴南昌参加并指挥了南昌起义。其间,贺龙在鄂城开展工农革命运动。该旧址是贺龙任军长时唯一保存完整、有据可查的北伐战争时期的军部旧址。2008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鄂州市划拨200万元对旧址进行了全面保护维修。2014年底,维修项目通过省文物局专家组验收。为将该处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去年底,贺龙军部旧址布展工作开始。陈列展分五个部分:乡村少年,胸怀大志;投身革命,威震湘鄂;北伐名将,所向披靡;驻军鄂城,革故鼎新;受命指挥,南昌起义,讲述了贺龙从桑植举义到南昌起义这一时期重要的革命活动,还特别展示了贺龙在鄂城期间革命活动的历……[详细]
龙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港镇位于湖北省阳新县西南部,106国道纵贯穿全境,镇区距黄石市60公里。龙港革命旧址群位于湖北省阳新县西南部的龙港镇,地处湖北的阳新、通山和江西的武宁、瑞昌4县交界处。龙港是一个历史古镇,明代称龙川市,晚清称龙港市,现为龙港镇。龙港革命旧址群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遗产。1927年9月,党在龙港领导秋收暴-动,实行工农武装割据。1929年至1930年,李灿、何长工、彭德怀率红五军先后进驻龙港,开创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嗣后,直属中央的鄂东特委、隶属中共湘鄂赣省委的鄂东南特(道)委先后在龙港设立,领导湘鄂赣边境地区21个县(市)的革命斗争。是时,龙港成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云集党、政、军、工厂、学校、医院、银行、商店等48大机关……[详细]
杨守敬故居
  杨守敬故居位于宜都市陆城邻苏巷30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道光20年(1840年),同治二年(1863年)续修,1986年根据0宜部、湖北省委宣传部意见,经湖北省文化厅批准,宜都市人民政府将故居维修后在故居内举办纪念陈列并对外开放。杨守敬故居占地3121平方米,建筑面积1633.3平方米,木结构建筑,大门面对清江,中轴线对称布局,二进八开间,三天井将前后二进分开,前一幢一层,有客厅、厢房,后一栋二层,有卧室、书房、藏书楼。外围风格为白色斗墙和青灰色小瓦,与四邻相接处均为高大的风火墙,整个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古朴、庄重、典雅,是本地区土汉民族杂居地带仅存的典型建筑。故居内保存有杨守敬生活原状并设有陈列展览。199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宜昌市人民政府将……[详细]
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湖北省洪湖市西部的瞿家湾镇,距洪湖市区55公里,距武汉市140公里。洪湖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共有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9处,它们大部分集中于瞿家湾镇红军街(老街)和沿河路街道南北两边,其余散布在附近村湾。旧址群现存建筑最早建造年代为公元1496年,传统建筑规模18000平方米,完好程度95%。古建筑多为清末民初以民居建筑,具有典型的江汉平原水乡小镇特色,穿斗式土木结构、单檐硬山、灰墙玄瓦、高垛翘脊,装饰精巧,形成了独有的古朴韵味,具有朴素的美感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洪湖市瞿家湾是有着重要纪念意义的革命旧址群。自1951年洪湖建县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瞿家湾革命旧址群非常关心和重视。1965年5月,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偕夫人何莲芝视察……[详细]
襄阳革命烈士纪念馆
  襄阳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羊祜山下、烈士陵园广场东南侧。纪念馆为两层全框架弧形结构,总建筑面积3230平方米。纪念馆通过大量珍贵的照片、实物、灯箱及电动图展示了解放襄樊战役的经过。据介绍,纪念馆每周三、周六、周日免费开放。襄樊战役于1948年7月2日打响,历时14天,共有719名战士献出了生命,被朱德总司令赞誉为“小的模范战役”。7月16日,襄樊解放。为缅怀先烈,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2001年起,襄樊市投资650多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襄樊革命烈士纪念馆。今年4月起,又投资450万元进行了布展。襄阳革命烈士纪念馆共展出照片120余幅,文字资料30余万字,文物20余件,全面展示了襄樊战役的历史背景和战役经过。……[详细]
赵家棚抗日烈士陵园
  赵家棚抗日烈士陵园位于安陆市赵棚镇赵棚集镇薛家山。1939年5月,李先念-率新四军豫鄂游击大队,从河南竹沟南下达到赵家棚后,将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和鄂中区党委候补委员杨焕民在应山发展的两个中队武装合编成立为鄂豫边地区第一个主力团——新四军独立支队挺进团。同年6月,陈少敏奉中央和中原局之命,率部队和干部200余人来到赵家棚与李先念-会师,其部队亦编入挺进团,开创了以赵家棚为中心的安陆、应山、孝感三县接壤区的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连接平汉铁路东西向的枢纽,是新四军第5师(包括其前身鄂豫挺进支队、纵队)和鄂豫边区的重要战略指挥基地和后勤保障基地。在这里5师和边区的许多部队得到修整和补充;边区党政领导机关共召开重大会议7次;在根据地及边区同敌进行大的战斗达44次;5师和边区军械厂……[详细]
武汉江汉关大楼(江汉关博物馆)
  江汉关大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沿江大道与江汉路交汇处。汉口开埠以后,清政府于1862年在汉口设立海关,名江汉关。现存江汉关大楼落成于1924年。大楼总高40米,占地面积1,499平方米,建筑面积4,009平方米。大楼由主楼和钟楼两部分组成,塔式钟楼位于楼顶。主楼、钟楼均为四层。楼的外观造型仿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结合英国钟楼式样,四周立柱,外墙、柱全部用大件花岗岩构造,石作精细。楼顶钟楼四面装有直径4米的时钟,按时奏乐,声传三镇。为汉口的标志建筑。江汉关大楼既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又是武汉近代建筑的一大标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江汉关:位于汉口沿江大道江汉路口,1924年落成。占地1400平方米,高约40米,钟楼顶端高出地面83.8米。是一座具有希腊古典式和欧洲文艺……[详细]
荆州烈士陵园
  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红门路东侧。是荆州市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全园面积182.5亩,1959年建于太师渊古豫章台遗址上。陵园大门建有4个花岗岩方柱,黑色大理石上镌刻着由原国家副主席-提写的“烈士陵园”四个大字。陵园以古豫章台为中心,轴线对称总体布局。主干道长约300米,两旁雪松婷立。除革命烈士纪念碑外,还建有纪念塔,塔高36米,象征建塔时沙市解放36周年。塔基座占地2000多平方米,塔身呈粉红色。塔分九层,意指“直上重霄九”。塔顶座置一半圆红球,象征喷薄欲出的红日,基座上4个台阶意指中国革命经历4个时期。纪念塔四周松柏挺拔,300多名烈士的遗骨安卧其间。园内还辟有烈士骨灰陈列室、烈士事迹纪念馆等,陈列着革命烈士的遗照和遗物。……[详细]
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
  中原军区旧址位于湖北省大悟县东北部的宣化店镇,它是大别山区鄂豫两省边陲的一个山乡重镇,与河南省罗山县、新县接壤,东近天台山,与红安为邻,西靠京广线、京珠高速公路。开武公路贯通全境,南出浩浩长江,北依大别山,四周群山环抱,峰峦起伏,烟树苍苍。宣化店地区是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发生地,周恩来同志1946年5月同美蒋代表举行了宣化店谈判;又是全国著名老根据地之一,从1925年起这里的革命火种未灭,革命红旗未倒,革命政权未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董必武、徐向前、李先念、郑位三等曾在此战斗过,留下了许多革命史迹;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在宣化店诞生;解放战争第一枪在宣化店打响。抗日战争胜利后,由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王树声、王首道、陈少敏、任质斌等领导的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解放区行政公署、中原军……[详细]
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北5公里处黄陂县滠口镇叶店村。是一处相当于二里冈下层晚期的商代大型文化遗址。1954年防汛取土时发现。遗址东西横距约1100米,南北纵距约1000米。考古发现城内有保存完好的大型宫殿基址。城外分布有居民住地、手工作坊、小型墓地、贵族墓地。出土了一批精美的商代铜兵器、酒器、食器和礼器等。其中一件大钺长达41厘米,刃宽26厘米,为军事统帅权的象征物;一件玉戈,长94厘米,为目前出土的最大的商代玉戈;一只高55厘米的大铜鼎,为目前出土的最大的圆腹鼎。该遗址是武汉地区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古城遗址,距今约3500年。1954年文物调查时发现,1963年试掘,1974、1976年发掘。盘龙城城址在遗址群的东南部,为商代文化中心区。坐落在府河北岸的台地上,其东面和东北面为盘龙……[详细]
屈原纪念馆
  屈原纪念馆位于武汉市东湖听涛景区内,从濒湖画廊后面有金桂夹道的水泥路直走即可到达。通往纪念馆的道路两侧都是屈原的生平介绍和主要作品介绍,馆前竖有屈原的半身像。纪念馆建于1958年,是一组民族传统形式的建筑,共两层,白墙、红门、绿瓦,显得古色古香。门上的“屈原纪念馆”几个大字为董必武所题。馆内展示了许多与屈原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书画艺术作品。一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徐悲鸿,日本书法泰斗泰云之德及其弟子都为屈原纪念馆捐过字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黄鹂路88号东湖听涛景区内类型:纪念馆游玩时间: 建议20-30分钟开放时间:8:30-18:30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丹江口市烈士陵园
  丹江口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57年,因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1961年由均县城静乐宫迁移到现址。多年来,丹江口市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陵园功能发挥的主旋律,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加大纪念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陵园环境,积极充实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活动,强化社会服务,在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人们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是我市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1989年列为市级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2010年确定为丹江口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4年确定为十堰市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
  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总投资6500万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和烈士纪念馆所在的陵园进行了改扩建,工程总投资逾1亿元人民币,规划占地面积507亩,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干部教育的重要阵地。今天开馆的历史纪念馆为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的主体工程,展示文物645件,照片766张,艺术品33件(组)等。展示分为《大别雄风》、《黄麻惊雷》、《将军摇篮》等七个部分,运用了情景互动式幻影成像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和半景画、大型沙盘模型等艺术手段,全景再现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程,立体复原了烈士就义等悲壮场景,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感染力。……[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