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介绍

中共和平县第一个支部旧址
  中共和平县第一个支部旧址位于和平县热水镇中兴村罗氏祠堂。1934年夏,罗响(方华)、张觉青在热水创办了东华小学,该校就设在罗氏祠堂内,罗响任校长,张觉青任教导主任,聘请罗镜清、王守中等先进青年为教员。1938年初,中共广东省委派遣麦任(麦文,东莞人)到东江上游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同年5月,麦任在老隆经黄用舒(建党对象)介绍认识了罗响,并与罗响同赴和平热水,对罗响、张觉青进行深入考察。麦任深感罗、张已经成熟,决定先发展罗响入党,再由罗响发展张觉青入党。罗响、张觉青入党后,又发展了叶镜芬入党,并于1938年6月成立了中共和平县党小组,罗响任小组长,上属中共龙川支部领导。1938年6月至8月,党小组先后发展了黄惊白、罗宝萱、陈仁、罗维之(罗镜清)、章平(张祥镇)、王守中、朱理从、罗儒科、黄佛光、罗北……[详细]
大亚湾核电站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位于深圳市东部大亚湾畔面临大亚湾,背靠排牙山,占地2平方千米;1985年由广东省电力总公司与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合资兴建。这里山青水秀、景色宜人,距深圳市直线距离约45公里,距香港约50公里。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和香港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成,负责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和营运。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引进国外资金、设备和技术建设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立的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总投资40亿美元。核电站安装有两台单机容量为984MWe压水堆反应堆机组。1987年8月7日工程正式开工,1994年2月1日和5月6日两台机组先后投入商业营运。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每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度,其中七成电力供应香港,三成电力供应广东电网。通……[详细]
高潭苏维埃政府旧址
  高潭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惠东县高潭镇黄洲村黄坑,原为高潭罗氏宗祠。上三间下三间两头横屋的砖瓦结构。祠内8条石柱顶两架梁把上三间连成一体,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位于惠东县高潭镇黄洲村黄坑,原为高潭罗氏宗祠。上三间下三间两头横屋的砖瓦结构。祠内8条石柱顶两架梁把上三间连成一体,建筑面积200平方米。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南下进入东江地区后,于10月12日到达中洞,后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后称红二师)。与此同时,中共东江特委也在中洞进行组织机构调整,设立党政军领导机关。随后,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东江人民和工农武装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先后推翻了国民党海陆丰等县反动政权。为巩固取得的革命成果,高潭人民在中共东江特委和东江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迅速进行苏维埃政权的创建工作。11月11日,高潭圩召开近……[详细]
莱芜古炮台
  大莱芜炮台位于澄海凤翔街道莱芜岛上,与南澳岛隔海相望。大莱芜炮台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与南澳长山尾炮台相望,称之“姐妹炮台”,是粤东地区古建筑方型炮台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处遗址。外围宽四十二丈,高一丈五尺,设大炮八位,营房二十三间,操巡兵四十名,另有战马一匹,坐马三匹,外海艍船二只,配兵四十名,属南澳镇澄海协左营。现大莱芜炮台四周围墙仍基本完好。墙体均用灰沙夯成,虽几经风雨,仍坚固结实。围墙高6.7米,长51米,宽25.8米,呈长方形。墙厚2.5米,上有人行道宽1.8米。炮台内原有营房昔毁。东南角有一方台,与炮台围墙连成正方形,边长12米,墙厚1.7米,中间填土,与围墙齐平。原设有瞭望哨和炮座。一道石级倚东南墙壁,缘阶而登方台和人行道。东向一侧开一门,门高2.5米,宽1.5米……[详细]
龙川县革命烈士陵园
  龙川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龙川县老隆镇铁场坑。龙川地处东、韩江上游,革命斗争历史悠久。早在大革命时期,龙川邑人受“五四”--影响,为寻求革命真理,或远洋勤工俭学,或在穗参加“宣讲员养成所”学习,学习并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1925年,随二次东征抵龙川的共产党人黄觉群等人,在家乡建立了党组织,成立县农民协会、总工会、共青团等革命群团组织,积极开展工农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川党组织奉上级党组织指示,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开展系列的工农武装斗争,领导苏区军民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省委派麦文到龙川重建党组织,在重建的中共组织领导下,利用合法名义创办《龙川日报》,举办“青年自我教育训练班”,成立龙川青年抗日先锋队等群团组织,全县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详细]
太邱小学——特呈岛革命活动据点遗址
  太邱小学——特呈岛革命活动据点遗址位于湛江市霞山区爱国街道特呈村委会里村陈氏宗祠,东经110°24′26″,北纬21°11′15″。1939年秋,特呈岛以乡绅陈振业为董事长,陈振瑞、陈振新、陈受应、陈希廉、陈安鼎、陈庆仁等人组成学校董事会,聘请参加张炎抗日学生军的进步青年吴礼泰(又名吴里泰)为校长,陈生、王邦才、黄萝兰等为教师,在里村陈氏宗祠创办太邱小学。随后,中共党组织先后通过校董会安排林韬剑、岑绵彭、陈少卿、陈华镇、江田、陈耀等一批党员和进步青年到太邱小学,以教书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陈克、吴福田、吴礼泰、陈生、陈志明等先后在特呈岛陈氏宗祠和里村冼太庙开办抗日民众夜校,安排进步青年陈光、陈奇夫、陈淑祯等人任教,以遂溪青抗会编印的课本为教材,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宣传中共团结抗日主张……[详细]
龙川游击武装活动旧址(南粤庵)
  南粤庵——龙川游击武装活动旧址位于龙川县铁场镇茅輋村南粤庵。1939年夏,茅輋村建立党支部,书记曾开明,曾观月、曾毅夫分别任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他们以茅前小学为党组织活动据点,并以“小学教员”公开合法身份,从事地下党的活动。抗战时期,党支部组织抗日先锋队,编印“茅锋”期刊、出墙报、演话剧、唱革命歌曲,积极宣传抗日。1941年至1942年春,先后在茅輋村的南粤庵和曾开明家中分别举办了3期党员学习培训班,学习毛泽东的《当前形势和任务》《论持久战》《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等文章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慕尼黑条约”等。1947年8月,河东分工委张其初奉上级指示来到茅輋村,收编“维护社”,在张其初的领导下,将冒充共产党领导的“龙和河人民武装维护社”50多人整编为“东江人民抗征队新生队”,张为特派员、吴海……[详细]
柘陂华南小学党组织活动旧址
  柘陂华南小学党组织活动旧址位于连平县忠信圩镇东南约8公里的柘陂村吴氏四世祖祖祠。该祠建于1930年,1931年在此开办华南小学(现学校已搬迁,仍为吴氏祖祠)。1941年春,中共地下党员钟明(五华县人)到该校任教,并以此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1943年,共产党员邓基(五华县人)来华南小学接管钟明的工作。邓基在华南小学以教书为掩护,进行地下活动。在与忠信、大湖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之后,主要在柘陂开展了两方面的抗日救亡教育工作。一是举办农民识字夜校和青年救亡读书会。邓基通过举办农民识字夜校的机会,发现和接近进步人士,通过传授文化知识,宣传唯物辩证法和无神论,还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在此基础上,邓基发现了一批进步学生,组织他们成立了青年救亡读书会,向他们宣讲敌后游击战争的故事,对他们进行革命与前途的教育。……[详细]
东莞县青年抗敌同志会遗址
  东莞县青年抗敌同志会遗址位于莞城街道东莞人民公园内东莞县博物图书馆旧址,GPS坐标:北纬23°0229.9,东经113°4509.9,海拔高程24米。东莞县博物图书馆由东莞知名人士邓纪望创建,于1931年落成。该馆坐西北向东南,两层砖瓦水泥结构,建筑面积686平方米。1959年,东莞县人民政府对该馆进行修葺,改名为东莞县博物馆。1994年1月,在人民公园正门旁边的东莞博物馆新馆启用,旧馆则一直闲置。抗日战争时期,东莞县青年抗敌同志会于此地成立。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莞各界纷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2月,中共东莞中心支部通过广泛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国民党东莞当局的支持,发动群众,建立了东莞县青年抗敌同志会和东莞县妇女抗敌同志会等抗日群众组织。其中这两个抗日团体会员共有1000多人,活……[详细]
塔岭烈士墓园
  塔岭烈士墓园位于连平县绣缎镇塔岭村大地墩山上,距大湖圩镇约3.5公里。大湖、绣缎是连平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在革命斗争中,涌现了许多为人民群众得自由、得解放而甘心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原桂林队钢铁连连长曾坤延同志为了纪念在塔岭、狮脑山等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顺应烈士遗属和老区人民的愿望、要求,提议建立塔岭烈士墓园。他的提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以及原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领导特别是原东二支队司令员郑群的重视和支持。曾坤延、郑群等老同志带头捐款,社会各界纷纷鼎力相助,共筹集资金46万多元。塔岭烈士墓园工程1993年开始动工兴建,1999年竣工。塔岭烈士墓园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墓园分三部,前部是墓园直道,长73米,有仪门,门上有“魂壮九连”4字,两侧书对联“钢铁旌旗红映日,丹心碧……[详细]
虎门林则徐销烟池旧址
  虎门销烟池在东莞县太平镇口,南临珠江,北靠牛背山,西为镇口关隘.19世纪30年代英国、葡萄牙等武装0鸦片进入我国南方边陲。大量鸦片运入,危害我国人民健康,无数金银流出国外,害得国弱民穷。清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禁烟奏折,特派林则徐赴广州查办,迫使外国鸦片商在虎门交出了鸦片2万多箱,共重1175吨。为了销毁这些害人的-,特意筑了两个大池子,长宽各45米。池底平铺石板,四周栏桩钉板,池旁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销毁鸦片烟时,先将池内蓄水,撒盐成浓盐卤水,将鸦片分批投入池内,用浓卤水溶化。然后再投入生石灰搅拌,马上引起反应。0开了,使其分解销蚀。最后把这些混合废品残渣用江水冲走,涓滴不留。三个星期后,终于销毁殆尽。当时(1839年6月3日到25日)销烟池中的池板、木桩等遗物现陈列在池旁的鸦片战争博物馆里……[详细]
中山革命烈士陵园
  中山烈士陵园位于南朗镇长沙埔村,依山而建,于1960年3月落成。坐西向东,面临珠江口,总面积166675平方米。陵园门口建有牌坊,上 书-“中山革命烈士陵园”八个大字,为刘田夫题字。沿宽阔的墓道,右方建有光荣亭,左方建有花棚架。顺小径直通革命史迹陈列馆,主道正中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呈四角形,高10米,底周长20米,林锵云题写“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字,还写了碑志;欧初题写“永垂不朽”;谭桂明题写“浩气长存”,陵墓呈大圆顶,直径15米,埋葬365具烈士遗骸,谢立全为陵墓题写“革命烈士之墓”。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和党史教育基地,中山市“红-旅”的重点。位于伟人孙中山故居纪念博物馆东南面约1千米,从市区出发沿京港澳高速公路和广珠东线可直达,旅程25公里,……[详细]
梅州市革命历史纪念馆
  梅州市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梅州城区剑英公园内。为了纪念梅州人民的革命斗争历史,纪念为民族和人民解放事业而光荣牺牲的先烈,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兴建了梅州市革命历史纪念馆。梅州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是具有革命光荣传统的老区。在漫长的革命历程中,梅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奋战,走过了一条光荣而又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道路。在这块光荣的土地上,周恩来、朱德、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革命活动的足迹;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八一南昌起义军、朱毛红四军等都曾在这里战斗过,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梅州市革命历史纪念馆占地面积45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为琉璃瓦面平房,现代园林式建筑。馆内共设5个展室,展线总长252米。分党的创建与大革命时期……[详细]
冯如纪念馆
  冯如纪念馆位于广东省恩平市区北部鳌峰山顶。建于1985年。2000年4月被命名为首批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有馆舍1栋,馆舍为现代建筑,馆舍前壁高8.4米,后壁高6.9米,成斜面平顶形,建筑面积303平方米。馆内陈列冯如航空史料及有关图片。馆舍前有面积500平方米的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高1.95米的冯如全身铜像,并陈列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赠送的歼五型退役战斗机一架。冯如(1883-1912)原名九如,号鼎三,祖籍广东恩平,旅美华侨,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冯如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受美国莱特兄弟飞行成功的影响,冯如在侨胞的资助下,决心制造飞机。1908年5月,冯如在美国奥克兰开办了中国人首个民办飞机制造企业——“广东制造机器厂”,开……[详细]
广州刘氏家庙
  刘永福沙河故居———刘氏家庙,位于广州市沙河大州地2号(现为广州大道北2号),刘氏家庙是民族英雄刘永福在广州做官时的住所。刘氏家庙建于1900年,为青砖石脚、两进三间南方祖祠式建筑,左右有衬祠,与主体建筑连成一体。通进深约38米,通宽约36.7米。头门面阔三间,宽15米;进深三间;博古脊上有凤凰牡丹灰雕;硬山顶,碌灰筒瓦;挡檐板有精致木雕花卉。墀头有4重花卉砖雕,下有蝙蝠兽面。头门花岗岩石额上镌刻阳文“刘氏家庙”4个楷书大字,无上下款。门口三级花岗岩石台阶,两边有包台,台基正面有百合花石雕。包台各有2条每边长30厘米的四方花岗石檐柱,虾公梁下有梁衬,梁上有石麒麟口叼云状书简梁托;4檐柱均有柱衬,上刻帝王将相,门框为1米宽花岗岩。门狮趸有石雕花卉盆景、松树、鹿。梁架有龙、麒麟、花果等木雕,十分……[详细]
深圳赤湾左炮台
  左炮台,又称赤湾左炮台、深圳左炮台。位于深圳市赤湾鹰嘴山,是深圳市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深圳赤湾古炮台位于“临海山梁扼三面之险”的蛇口半岛顶端,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原分左、右炮台,共有生铁炮12门,现只剩下左炮台保存完好。1985年修复。现在还能看见遗留的两座房屋地基,是从前守炮台士兵的营房。赤湾炮台踞山面海,左右炮台成犄角之势,钳制赤湾港口,雄视伶仃海面,是鸦片战争时期主要的海上屏障。1893年湖广总督林则徐布防珠江口时,曾重修赤湾炮台,为禁烟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利用炮台,在伶仃洋、穿鼻洋大败英军。这里现在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赤湾地理位置重要,据史书记载,古代船舶往来广州与南洋诸国,皆经此地。从明代起,官府已在附近的南山设置墩台以防海盗,清康熙年间(1662——172……[详细]
137、罗湖桥
罗湖桥
  广(州)深(圳)铁路的东端,有一条沿山脚弯曲、驰名中外的深圳河,宽不过50米,水深不足5米,河上静静地卧着一座秀丽庄严的钢铁桥梁——罗湖桥。它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联结着深圳站与香港九龙站,广(州)九(龙)、佛(山)九(龙)、肇(庆)九(龙)直通列车每天往返于桥上,这座桥成为我国内地与香港、台湾同胞及世界各国侨胞和国际友人往来的纽带。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末,广东候补知府易学灏具呈两广总督李瀚章,拟凑集商股方式,修建广州至香港九龙的铁路。因粤汉铁路尚未修通,计划没被批准。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清政府与英国议定修建广州至英租借地九龙的铁路。后又因英国发动南非殖民战争而搁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正月,《广九铁路借款合同》共计20条在北京签订,当年上半年完成设计,7月分……[详细]
中共广东省委驻地旧址
  瑶坑旧址位于南雄市黎口镇瑶坑村。1938年广州沦陷,中共广东省委为了便于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于1939年冬由韶关迁到南雄县承庆乡第六保瑶坑村(即现址),省委书记张文彬、组织部长李大林、宣传部长涂振农(后叛变)都先后到过瑶坑开展工作。中共广东省委在这里领导全省人民进行抗日武装斗争,南雄成为当时广东人民抗日的大后方。1940年7月,省委机关迁往始兴红围。旧址由大小共5间房屋组成,均属土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房屋高4米左右。从道路侧进入第一间房就是原来的办公室,面积约50多平方米;其余四间是休息、秘密会客室。近10多年来,当地人民为保护这一革命旧址,原居住在这些房屋的人家相继迁出这几间房子,一直空着让人参观。房屋已损坏严重。2009年1月,省委书记汪洋在韶关市进行专题调研时指……[详细]
广州陈李济中药博物馆
  陈李济中药博物馆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大道南1688号,是目前广州唯一一家由老字号开办的、也是岭南地区首家中药行业博物馆。在这里,有大量栩栩如生的蜡像,模拟再现制药加工过程。作为中医药400年的活化石,陈李济中药博物馆以场景复原为主,向参观者展现中药传统工艺。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在陈李济制药厂里,进入博物馆老式木门,一位坐堂老医生和梳辫子姑娘就在门口欢迎你了,开药方的桌子上放置一架老式风扇。前方的“老掌柜”,右手拿着处方,左手拨着算盘,神态和姿势逼真。登上二楼,站在炒姜锅旁翻炒生姜和鼓起腮帮吹火的“伙计”,都是博物馆花高价,采用高科技高分子聚酯做成的。忍不住好奇地触摸如同真人的“伙计”,无论外表、身材、神态、手感都逼近真人。博物馆内,煮蜡、溶蜡、串原子、蘸蜡、入丸、封口、剪蒂、盖印八项工序展现了陈……[详细]
飞来峡水利枢纽
  广东省飞来峡水利枢纽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位于清远市清城区飞来峡镇,距广州仅65公里,距清远市区仅35公里,交通便利,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高峡平湖,碧波荡漾,风景迷人。飞来峡水利枢纽风景区是依托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发展起来的,集工程景观、人文景观、水利科普知识、旅游休闲、文化娱乐、运动健身、水上运动为一体的水利风景区,总规划面积为3万多公顷,其中水域面积70平方公里。主要由库区风光及周边自然景观、枢纽工程景观和人文景观组成。整个景区地势平坦,雄健秀美、凝重而飘逸,水面开阔,江中有岛屿,水光倒影,辉映成景,既有秀美的北江风光,又有丰富的历史遗存与淳厚的乡土风情。景区以著名的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依托,以古老的北江文化为底蕴,以多情的北江湖畔为背影,以独特的花卉园艺为景观,使人们在现代、……[详细]

缂傚倷绶¢崳顔嘉涚粙顢跺┑鐘灱椤旀劙骞忛敓锟�1300193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缂傚倷绶¢崰鎾诲磹閺囥垹鐭楅柡鍥╁Х绾鹃箖鏌熺€涙ḿ绠橀柡鍡樻煥椤法鎷嬬憴鍕伓 44010602000422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㈤弽顐ュС妞ゆ帒瀚粻锝夋煙鐎涙ḿ鐭嬬紒顕嗘嫹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胶鎳撻悺銊╁垂婵傛悶鈧懘鏁傞悾宀€鎳濆┑鐐村灦椤曆囨晸閿燂拷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