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介绍
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是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是首批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十大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和ISO14000国家示范区。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由七星岩和鼎湖山两大景区组成,总面积20.61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天溪十景、云溪十景、宝鼎园。早在唐代,继智常禅师开山创建白云寺之后,环山修起三十六招提,鼎湖山即成为游览胜地,至今尚有龙潭飞瀑、涅槃台、三味潭、圣僧桥、罗汉市等古迹。清顺治年间庆云寺被定为岭南名刹,康熙年间定鼎湖十景为湖山鼎峙、峡水朝宗、憩庵环翠、小歇群峰、方池月印、曲径云封、龙潭飞瀑、凤岭疏钟、菩提花雨、塔院香风等。光绪年间,获得“敕赐万寿庆云寺”匾额,并获御赐《龙藏经》和《释迦应化事迹图》,于是,庆云寺名盛一时,来山游览的旅客每天多达300人,来做功德法事的香……
[详细] 阅江楼又名嵩台书院。位于肇庆市正东路尾,江滨堤内的石头岗上。此地原建有石头庵(年代不详),明宣德六年至十年间(1431~1435年),将庵改建为嵩台书院。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增建北楼以及东西两廊和号舍。崇祯十四年(1641年)命名阅江楼。明末清初之际,该楼一度塌毁。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至此,阅江楼基本形成现有格局。此后曾多次修缮。民国期间,该楼屡遭日机轰炸,后楼、西楼破坏尤为严重,1959年按原貌重修。1971年大修,将楼面改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楼筑于高约8米的山岗上。坐北向南,为四合院式古建筑。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其中院庭面积248平方米。楼高两层,分南、北、东、西4座。其中北(后)楼比南(前)楼高,东、西两楼等高。4座楼通过4座耳楼衔接通连。南北两楼为歇山顶,屋……
[详细] 四会江头乡农会旧址位于现四会市黄田镇江头村委会上寨村南端(民国时期,黄田属广宁县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划归四会县)。该建筑建于清代,砖木结构,深两进。主体建筑为四合院式布局,面积375平方米。左侧有厨房等附属建筑,面积。1993年12月进行了维修,次年2月18日修葺竣工。四会市人民政府在祠门右侧嵌设云石阴刻碑文志之,并以旧址建筑外墙边为起点,正门由门口至晒场空地30米,左侧至村道10米,右侧和后面各延3米为该旧址保护范围,再向外各延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1924年8月21日,陈伯忠在第一届农-动讲习所学习毕业后,被委任为中央农民部驻广宁特派员,回广宁开展农-动。经过陈伯忠的深入宣传发动,江头乡农民觉醒了,纷纷要求组织农会。报名加入农会的占全乡农民总数的80%以上。9月12日,江头乡农会举行成立庆……
[详细]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位于肇庆市正东路尾,江滨堤内的石头岗上。此地原建有石头庵,明宣德年间,将庵改建为嵩台书院。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增建北楼以及东西两廊和号舍。崇祯十四年(1641年)改名阅江楼。楼筑于高约8米的山岗上,坐北向南,为四合院式建筑,占地约2000平方米,其中庭院面积248平方米;楼高2层,分南、北、东、西4座。4座楼通过4座耳楼衔接通连。南北两楼为歇山顶,屋脊上均有鳌鱼宝珠,东西两楼为券篷顶。院内植米兰、葵树,设水池、假山,清幽雅静。南门前置宽阔石阶,阶下置石狮1对。北楼地下大厅有清康熙时两广总督郭世隆所建的康熙御书碑5块;南楼檐下,悬挂两广总督劳崇光所书的“阅江楼”木匾。阅江楼历为书院和文人墨客的吟咏之所,又曾为军事重地。南明永历帝,中法战争主战派彭玉麟、大革命时期的高……
[详细] 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位于广宁县南街镇环城西路广宁县博物馆内,陈列厅面积600平方米。馆内设有《粤桂湘边纵队史迹陈列》。《粤桂湘边纵队史迹陈列》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局势与自卫斗争”“粤桂湘边区武装斗争的恢复和发展”“坚持艰苦的反‘清剿’斗争”“展开战略进攻,粤桂湘边战略基地的形成”“配合南下野战军解放粤桂湘边区”等七个部分,通过历史照片、文物、雕塑、绘画、模型、场景和多媒体演示、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粤桂湘边纵队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和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创立的光辉业绩。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是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肇庆市国防教育基地、肇庆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肇庆市社会科学示范基地,是广宁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是红色旅游的新亮点。……
[详细] 广宁县第二十五区农民协会旧址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坑口镇上林村。始建于清代,2007年重修。坐东向西。原为逵三冯公祠。三间两进,总面阔13.5米,总进深21.85米,建筑占地面积293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平脊,青砖墙。1925年10月,广宁县第二十五区农民协会在此成立。1926年2月,该协会会所迁至汶水圩。解放战争期间,旧址曾为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机关驻地,解放后曾作小学校舍、乡政府办公场所之用。2007年在旧址内布置了《上林革命斗争史陈列》并免费对外开放。现是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革命纪念意义。……
[详细] 大造宫 位于封开县平凤镇平岗村马埌,始建于唐,明重建。大造宫原为两进院落式布局,前座及左右两边廊道被拆除,现仅存门楼、后殿和两侧围墙。后殿为单檐硬山顶。面宽三间12.64米,进深五间11.68米。梁架为穿斗与抬梁相结合形式。梁枋砍杀成月梁。驼墩造型风格不一。月梁下皮雕有卷草花纹。柱头隐刻成圆盘形枦斗承托屋檩。柱础形制简朴,为覆盆式,在柱础上再立一短柱,高0.49米,短柱置一厚为15.5厘米的木櫍。民国15年(1926年)封川县第二区农民协会和区农民自卫军总部设在此处。 1979年封开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彭泽民故居位于肇庆市四会市城中街道白沙村委白沙村 。故居始建于清末,为普通民居,是砖瓦结构,建筑面积139平方米。故居于1987年由四会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1991年,农工民主党广东省委提供了彭泽民先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彭泽民先生的女儿提供了彭泽民铜像在故居大厅陈列。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碑角革命烈士墓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坑口镇赤水村。始建于解放初,1988年烈士后人出资捐建墓碑。坐北向南。墓地由陈芳烈士墓和一座烈士纪念碑组成,占地面积25平方米。陈芳烈士墓在前,水泥批荡抄手墓,黑色花岗岩墓碑,高0.7米。宽0.35米。烈士纪念碑为砖牌单间,歇山顶,龙船脊,黄色琉璃瓦顶,宽0.4米,长3.45米,高3.06米。两边砖柱铺马赛克,正面镶嵌黑色云石。碑上刻有碑记及伍学桢、蒙茵、陈芳、张菁四位烈士的生平。1948年9月中旬,国民党粤西桂东当局调集两省十一县的兵力围剿广宁四雍游击根据地。在与数十倍于己的顽敌斗争中,反围剿失利。由于四雍区常备民兵中队长陈鸿芬叛变投敌,造成伍学桢、陈芳、蒙茵、张菁等20多人先后被捕并牺牲。烈士遇害后,当地群众收葬了烈士遗体。碑角革命烈士墓富有革命纪念意……
[详细]
闂備胶枪缁诲牓宕濈仦鐭懓螖閸涱厽宓嶉梺鍝勵槹鐎笛囧磹閹惰姤鐓欓柛蹇氬亹閻矂鏌涘畝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