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旅游

苏州市十大祠堂

1、先蚕祠 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蚕祠
  时代:清地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五龙路口在古代,蚕神有着重要的地位,汉族劳动人民为了向蚕神表示敬仰,并表达蚕农对来年丰收的美好希冀,所以蚕农们对蚕神进行祭祀,并衍生出许多风俗。先蚕祠是汉族古典庙堂式建筑,正面门楼飞檐斗拱,气势轩昂。旁侧是八字形清水砖壁,朴素雅洁,再前过栅门是小广场,原是香客集散处。三座拱门正中竖匾为祠名,两侧上方分别书写“织云”和“绣锦”是为当年盛泽丝绸业繁荣的写照。过门楼不远就是戏楼,戏楼两侧与厢楼相通,戏台朝北,下面的石板广场延至正殿前,场地开阔,可容万人。正殿雄伟高敞,供奉中中华民族人方始祖轩辕、神农和嫘祖三座塑像,各位都知道轩辕就是黄帝,神农是我国的农业祖先,又称炎帝,通常所说的炎黄子孙就是他们两人的后代了。至于那位远古女子嫘祖是黄帝的妻子,是她教会百姓养蚕缫丝,可以说她是我国丝绸行业的祖师爷了。这在殿上“先蚕遗泽”、“衣被苍生”的匾额上表述得最清楚不过了。以往养蚕之前或养蚕期间,乡民到祠里去拜一拜,祈求神灵保佑,取得蚕茧丰收,实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所……[详细]
唐少傅白公祠
  苏州为纪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修筑七里山塘,清嘉庆年间山塘街上就修建有唐少傅白公祠,后毁于太平天国年间。2006年修建的白居易纪念馆位于渡僧桥附近,成为游客走进山塘的第一个景点。为了方便游客了解白居易与山塘乃至苏州的渊源,扩大白居易纪念馆的旅游价值,有关部门对馆内原有陈设重新布置:增添白居易生平介绍,又把白居易在山塘、苏州的生活场景以石雕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沿用唐少傅白公祠的旧名,更能完整体现白居易的一生,对慕名而来的游客来说,更值得一看”。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巩县(今河南巩义),祖籍山西太原,有史学家考证其祖上是龟兹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卒于武宗会昌六年。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和百姓疾苦有较多接触和了解。贞元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赞善大夫,后因上表严缉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而得罪权贵,贬江州司马。长庆年间(821年-824年)任杭州刺史,宝历二年(825年),调任苏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详细]
苏州况公祠
  况公祠位于道前街西美巷。清道光六年(1826年)建况公祠(原址为五显庙,况钟曾于丁忧期间在此读书会客),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建,1933年重修,祠内有享堂、戏台等建筑。况公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沧浪区投资了300万元对况公祠进行了整体修缮,并作为文化活动中心对外开放。况公祠是纪念况钟的专祠,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况公祠祠门东向,砖细门楼上有况公祠横额。入内,硬山式享堂坐北朝南,扁作梁架,有前翻轩,面阔三间13米,进深11米。堂南有戏台相对,前台5米见方,高出地面约08米,三面敞开,顶作歇山式,南与三间后台相连,前后台总平面作凸字形。享堂西有院落两重,内有楼两进和船厅一座,南部尚有东向房屋三进。况公祠享堂、戏台、船厅、两进楼已先后于1993年、1994年大修。况钟(1383--1443),字伯律,江西靖安县人。初为小吏,明永乐间荐授礼部郎中。宣德五年(1430年)出任苏州知府,在巡抚周忱支持下,大力改革弊政,削减重赋,减免苛徭,设仓济农,兴修水利。任期满时……[详细]
伍相祠
  伍相祠相祠紧挨城河,与城楼为邻,于1988年翻建,是纪念一代忠臣伍子胥的庙宇。伍相祠分东西两院。东院由厅堂、廊亭和花园组成,庭院内点缀花木湖石,四周曲廊,翠竹石笋掩映于漏窗之外。西院庄重肃穆。正殿三间为伍相祠,“气壮山河”的横匾下,高约4米的伍子胥彩绘塑像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坐像前有一抱柱联:“古城如旧,来登杰阁可凭高;遗建重新,到此狂澜皆下拜。”另一联云:“往事昭昭,亿万世长传宇内;精忠耿耿,千百年犹在人间。”伍相祠内有一千年夹石,实为古时庙宇的旗杆石。古人在此庙做佛事,白天必在夹石中立杆挂幡旗,晚上则挂起长明灯,“凡入城者必敬礼之”,夹石逾千年,表达了苏州人对对伍子胥不朽功勋的崇敬,抒发了对伍子胥“忠而见谤,信而见疑”的不平和惋惜。……[详细]
金庭徐家祠堂
  徐家祠堂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东村街西,该堂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原有门屋、轿厅、大殿、后楼四进。其间以两座门楼,三个天井间隔,占地甚广,分布面积为1252.6平方米。宗祠祭典代表着中国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前厅顶部,布满了精美的木雕与彩绘,有人物戏文、花草动物、喜庆吉祥等多种图案,雕刻手法有透雕、高浮雕、平雕等。在轩梁和前轩檩上,绘满了施沥粉金线聚锦苏式彩画,色彩艳丽明快,图案简洁清秀。2008年,金庭镇政府对徐家祠堂进行保护性维修。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徐家祠堂整座建筑装饰华丽精致,其梁、枋、斗、替木、棹木、垫板等木构件均满施雕刻,其内容有人物戏文、花草动物、喜庆吉祥等图案,雕刻手法采用透雕、高浮雕、平雕等。轩梁及前轩檩上均满施沥粉金线聚锦苏式彩画,颜色金、红、白、蓝各异,色彩艳丽明快,图案简洁清秀,是江南地区彩绘保存较多的清代民居建筑之一,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2009年7月,徐……[详细]
唐寅祠
  唐寅祠原名唐解元祠,位于阊门内桃花坞廖家巷前新街10号准提庵(又名七子庵),明万历十年(1582年)僧旭小在此构禅房数楹,天启六年(1626年)杨大潆创精舍于此,供奉准提佛像,名为准提庵。清康熙时,江苏巡抚宋荦重修。嘉庆五年(1800年)吴县知县唐仲冕又修,并拓庵东别室为唐解元祠,祀唐寅、祝允明、文徵明三君像,署其室曰“桃花仙馆”。同治年间复修,1923年再修。准提庵坐北朝南,现占地约2000平方米。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七界,硬山造。梢间向北构东西两廊各六间两架,贯通大殿,中为广庭。大殿面阔五间计18.2米,进深13界计14米,高10.2米,单檐硬山顶,左右梢间双层。山墙作观音兜,两侧延伸为波浪形坡,墙中央塑“佛”字。大殿构筑高敞,前为鹤胫轩廊,后作船篷轩廊。前廊梁枋木构几乎无处不加雕饰,雕工甚精,有浙派风格。庵中曾附祀明苏州知府金迥、复社中坚杨廷枢,今殿前东廊尚存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王琰题赞的《杨忠节公遗像》石刻,西廊有同治八年(1869年)胡伯仁所撰《金公祠记》碑石。大殿后有楼……[详细]
常熟言子祠
  常熟言子祠为明代建筑,占地总面积为1008平方米,是祭祀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子的专祠,该建筑是常熟保存最早的古代官式祠庙建筑,也是全国唯一一处在文庙范围内,单独设祠祭祀孔子学生言偃的建筑。常熟言子祠,初名吴公子游祠,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知县孙应时建。端平三年(1236年),知县王爚迁建言子祠于文庙之后,是为将言子祠纳入文庙建筑序列之始。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重建言子祠于文庙(大成殿)东,弘治十三年(1500年)重修。清康熙间(1662-1722年)圣祖南巡御书“文开吴会”额,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南巡御书“道启东南”额,曾俱榜祠中。同治十一年(1872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再修。常熟言子祠今存三进:第一进祠门、第二进仪门与西厢房、第三进享殿,均为明代建筑。其中享殿外形为方三间单檐歇山顶,面阔和进深均约10米,构架为四架梁接前后乳栿四柱八架椽,圆作月梁造,柱为楠木,粗犷而不失精致。现在常熟城中,现存的言子遗迹有言子旧宅、言子墓、言子故里亭等。它们零星散落在常熟市区的各……[详细]
义庄祠堂
  在平江历史街区保留下来的古旧建筑中,除了大量的民居、深宅大院、寺观外,义庄祠堂占有相当的数量,可见古人十分重视义庄祠堂的建设。义庄创自宋代名臣范仲淹。北宋皇右元年(1049),在杭州任知州的范仲淹回归乡里时认为“俸赐之余宜以周宗族”,因取平时之积蓄购买良田千亩,捐赠给范氏宗族,作为族人公产,名为义田。还在城中灵芝坊(今范庄前)祖宅设立义宅、义学,以济养群族,并亲手制定义庄的管理规矩。义庄的主要任务是春秋祭祀祖先,维修坟墓,纂辑族谱,以义田收租赡养族人之贫困者。族中有鳏寡孤独,及读书无膏火之资,年长无婚嫁之费者,义庄皆予资助。一般立庄正一人,庄副一人,司其出纳。两宋及元代,由于朝廷提倡儒学,器重士人,因此对兴办义庄予以鼓励。0不仅在道义上给以褒奖,而且在田赋上给予优惠。义庄除向国家缴纳租赋外,其余如差役、科折一律免除。官僚地主纷纷效仿兴办,明朝嘉靖、万历以后义庄渐多。内阁首辅申时行与子申用懋在苏州建申氏义庄,置田一千一百余亩。清康熙时开始对设义庄者正式加以旌表,有的赐以“敦本表俗”匾额,并……[详细]
同里庞氏宗祠
  同里庞氏宗祠位于吴江区同里镇,年代为1924年。庞氏宗祠在同里镇珍珠塔景区内,原大门在船舫浜,后门临街面河。庞氏先世由吴江庞山分支大光乡,清初始卜居同里。族人庞庆麟系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自任上倦退,斥资兴建庞氏宗祠。民国十九年(1930),庞元润将宗祠从同里下乡移迁于此。解放前夕,地下党领导的农民自卫工作队,曾驻扎在庞氏宗祠内,作据点监视同里的地方反动武装,直至同里区人民政府成立,该支农民自卫武装奉命编组为区大队,才从庞氏宗祠撤离。解放后,宗祠改粮库屯谷之处。2003年后,成为珍珠塔景点的一部分。祠堂前后四进,依次是墙门、穿堂、享堂、寝堂,共四十余间,建筑面积871.64平方米,占地2357平方米,是同里镇最大的祠堂。享堂面宽12.23米,进深12.14米,高7.82米,庞氏宗族供奉祖宗牌位和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同里庞氏宗祠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0、巫公祠
巫公祠
  巫公祠位于雅集亭之右,旧时祀商相巫咸及其子巫贤。据邑志载,宋庆元间邑人在虞山之青龙岗掘土得一古碑,-“商相巫咸冢”五个古字,县令孙应时遂建其祠于言子祠之夹室。明嘉靖八年(1529年),知县胡凤请于巡抚、都御史陈祥,提学章衮,始正式檄文建殿及飨堂各四楹于虞山致道观西侧,立石门,表曰:“商贤相巫公祠”,并置司春秋致祭。国子监祭酒、邑人陈寰撰记。明季,被练兵官占为公署。清顺治十年(1653年),王梦鼎、邵灯等将祠改建于昭明太子读书台之左侧,钱谦益撰记,旋废。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知县杨振藻以宾汤门外东庄废庙改祠,迁巫咸木主祀之,后亦废。乾隆九年(1744年),储粮道觉罗雅尔哈善重建于游文书院旁,并撰记,同祀巫咸巫贤父子。陶贞一亦撰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移祀于游文书院之西厅。咸丰十年(1860年)毁。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复建于院后山麓。建国后又毁,1985年市园林管理处斥资5.6万元重建于今址,现辟为公园茶室。……[详细]


全部苏州市景点>>>

全部苏州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