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旅游

泉州市十大祠堂

开先县令詹公祠
  开先县令詹公祠,古时在县衙鼓楼东,今迁建于凤冠山南麓大石垵,安溪一中体育场北侧,内祀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詹敦仁(914—979年),字君泽,号清隐,开先县令,敕封靖惠侯。祖籍河南光州固始人。祖父詹缵随王审知入闽,后隐居仙游县植德山下。敦仁自幼家学严谨,勤奋好学,尤善于诗,时称“闽中三绝”之一。敦仁少年时曾-劝闽王王昶入贡朝廷,其文才受王昶赏识。王昶请他参决军机大事,他鄙薄王昶杀父夺位,坚决辞绝,并作诗《劝王氏入贡,宠予以官,作辞命篇》,以明其志。南唐保大十三年(945年),留从效出任清源军节度使,知泉州,邀詹敦仁当属官,敦仁力辞不获,于是求监小溪场。上任后,他看到这里山川雄壮,人物夥繁,便向上奏文称“土沃人稠,舟航可通,若益以邻界,因今之地,可以置县”。果得批准。后周显德二年(955年),詹敦仁受命首任清溪(今称安溪)县令。詹敦仁欣赏小溪场场址“三峰玉峙,一水环回,黄龙内顾以骧腾,朱凤后翔而飞翥”的美丽风光,便选为县治。在任一年多,詹敦仁便推荐王直道继任县令。卸任后,他钟爱安溪西部佛耳山……[详细]
泉州郭氏宗祠
  郭厝村隶属峰尾镇,东临湄洲湾,北接福炼生活区,是泉港著名的回族人民居住地,迄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郭氏始祖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时值唐末闽王王审知开发福建,郭斌、郭质兄弟二人避难入闽,初居长乐,至五代后梁迁居仙游。后来,郭斌娶戴氏女,迁居泉州,另分一脉;郭质迁居仙游碧溪旗峰下,娶苏氏女,繁衍生息。至宋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郭质后裔郭霖到泉州惠安荻州(今郭厝)定居立业,成为如今郭厝郭姓回族的始祖。现宗祠中厅一对清代留存下来的石柱镌刻的对联“系起汾阳世代源流由固始,支分荻水故家文献壮莲山”,即言明郭氏渊源。郭霖之母林氏,教子极严,虽然家境贫寒,仍含辛茹苦供儿子求学。郭霖自幼聪敏,能诗善文,丞相极赏识其才,逢铨叙选拔,郭霖被赐为进士出身,官调仙游县尉。因仙游乃郭霖祖籍地,郭霖避亲不就,再调任建安主簿。郭霖淡泊明志,晚年杜口不谈时事,惟闭门读书,著书五部,各有集解藏于家。郭氏耕读传家的美德自此代代流传。今郭氏宗祠是当时郭霖至郭厝村定居建宅原址。郭霖虽系出回族,但因先民久居中原,深受中华文化熏陶……[详细]
陈埭丁氏宗祠
  陈埭丁氏宗祠位于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岸兜村。宗祠始建于明代初年,历经修葺、重建、扩筑,是福建省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回族祠堂。丁氏原系阿拉伯人,其先祖赛典赤瞻思丁(1222-1279)仕元,官拜平章政事。其后裔的一支于元代行商入泉。元明易朝,裔族避居陈埭,取其祖尾音“丁”字为姓。尽管陈埭丁氏回族在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已经汉化,但在其生活空间里,至今还不难看到伊斯兰教习俗的遗迹和民族意识的反映。这种既显现闽南汉文化的共性,又蕴涵伊斯兰教之遗俗而构成的文化特点,在其宗祠及其祖先崇拜的表征中,可以有助于我们作较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宗祠坐北朝南,建筑群体以廊院式组织,采用闽南传统民居的建筑技术,以砖、石、木构造,中轴线自南至北为泮池、门埕、前厅、前庭院、中堂(主殿)、0院、后殿,除泮池外,南北长49.24米、东西宽21.38米,总占地面积1052.75平方米。红底金字“丁氏宗祠”匾额,高悬于前厅正门门楣上方,字迹苍劲,熠熠生辉。中堂是宗祠建筑群的中心建筑,神龛供奉丁氏列祖列宗考……[详细]
李光地宅和祠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湖头镇湖头镇古时为闽南、闽中主要商品交流集散地之一,古代海上丝绸茶叶陶瓷之路东端起点之源头,明清时期尤为繁荣。“全镇有二三百处明清古建筑,仅镇区片区就有190多处,其中较完整的明清古民居有68座,座座都是凝固的诗篇。”贤良祠,始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内康熙御书《太极图说》、《巡子牙河建坝诗》等诗文,雍正《谕祭文》碑刻,是研究康熙书法和清初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新衙、旧衙,均建于清初,新衙建筑面积3120平方米,挂有康熙皇帝题写的匾额3块,对联两副,旧衙纵深五进,两边护厝。问房大厝,规模宏大,有100多个房间。贤良祠、新衙、旧衙和问房,合称“李光地宅和祠”,其历史悠久,承载李光地生平、事迹的历史记忆,更有清朝两代君王御赐的匾额、对联、碑刻,融历史、科学、艺术为一体。相关专家指出:“李光地宅和祠可谓是湖头镇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群。”如今三百多年过去,李光地宅和祠经过几次修葺,现问房大厝仍住李光地的二伯李日燝一系后裔,旧衙住着李光地长子李钟伦的后裔,而新衙……[详细]
施琅宅、祠和墓
  施琅宅、祠在施琅出生地晋江市南龙湖衙口村。施故里宅、祠明末清初已毁无存,康熙二十六年(1687)冬复建,次年秋告成。祠建东、西、中和都爷衙、小宗、侯府等宅院,以靖海侯府最宏大,位在祠西,朝南,为三落双扩厝大型建筑,穿斗式木结构,硬山顶,三进五开间,有房屋大小66间,建筑面积2175平方米,占地3560平方米。为泉州典型传统明居建筑,俗称宫式大厝,有明代建筑简朴大方之风。施氏大宗祠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清初迁界时毁,施琅复台有功,封靖海侯,于康熙二十六年重建宗祠,历代重修,于今保存较为完整。祠宇三进,砖木结构,黑柱红檐,庄重而又大方。前、中、后三殿在中轴线上序列排开,严整肃穆,两侧以长廊相连通,组成了一个封闭式的建筑群体。前殿作山门,硬山顶,面阔5间,启一扇巨扉,两侧立石狮2尊,严整中又见华丽,大门上赫然悬挂有“施氏大宗”匾额。中殿又称“树德堂”,五开间,硬山顶。殿堂宽敞明亮,旧为族内议事的地方。殿前又有为清扬州知府施世纶所立的“天下第一清官”匾额。……[详细]
清源山南少林寺
  坐落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之东岳山麓,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是泉州最早的佛教寺庙、全国历史上有名的“七大少林丛林”之一。相传为唐初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方圆500亩,依山而起,规模庞大,殿宇宏伟,香火旺盛,武风淳朴,寺因武显。南少林寺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禅武合一而博大精深,历代高僧名师辈出,声名远播海内外。千百年来,古寺历尽沧桑,虽历经几番兴衰荣辱,其恢宏气势犹存,宏伟的大雄宝殿前的石埕上,两株数百年的古榕参天,犹如立定的罗汉巍然不动;凭栏而立,心绪宁静,泉州城区尽眺眼帘。……[详细]
延平王祠
  延平郡王祠位于南安市石井镇。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诏令迁郑成功灵柩归葬故里南安郑氏祖茔,并建祠祀之。祠坐西南面东北,前临海,后靠鳌石山,沿中轴线自北而南,依次为照壁、山门、大殿,边有附属建筑,门前置旗杆石。大殿面阔3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燕尾形屋脊。殿中悬“三世五爵”、“威风雄烈”等匾额,柱镌历朝题赞楹联,中有康熙诏赐郑成功父子迁葬时所撰联对,文曰:“诸王无寸土,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四镇多二心,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民国16年(1927年)重建,1949年被国民党飞机炸坏,1987年重修。199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蔡襄祠(蔡襄纪念馆)
  蔡襄祠蔡忠惠祠(蔡襄祠)位于洛阳桥桥南街南侧,为纪念蔡襄的功绩而建。祠自北宋肇建以来,历代有修葺。现存蔡忠惠祠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三开间三进殿堂。首进为大门,门顶匾额大书“宋郡守蔡忠惠公祠”。门廊石柱上,有晚清大臣、两广总督黄宗汉之子探花黄贻揖书题对联,联文云:筑桥天地老,留笔鬼神惊。正殿中央,原有蔡忠惠公雕像,右手高举毛笔,案上铺开纸张,作举笔挥题状。造型洒脱端肃,颇有一代文士、名宦风姿,其前为举世闻名之《万安桥记》丰碑二方(其中一方仿刻),其文章、书法、刻工被誉为“三绝”分竖左右两旁。其他碑刻,依次分立廊下两侧。总计蔡忠惠祠,现存巨细石碑共11方之多。地址:泉州洛江区万安街道洛阳桥南联系电话:0595-22656540……[详细]
玉斗康氏宗祠
  玉斗康氏宗祠位于玉斗镇玉斗村,“始建于明万历乙未年(1595),历代有重修。悬山顶,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为砖石木混合结构,正厅为悬山顶,穿斗抬梁式混合构架”。这里的康氏人是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由安溪感化里迁徙入永春的。迄今已600年,成为当地的一个旺族。玉斗康氏宗祠经“永集建(96)字第0110101416号”认证,宗祠总建筑面积为1965.51O。2001年泉州历史研究会授予永春玉斗康氏宗祠“泉州名祠”之誉。……[详细]
李贽纪念祠
  李贽纪念祠位于柳城街道榕桥片区祥堂村及西坪村交界,年代为近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祀李贽等先贤先祖。家庙坐东向西,二落三开间布局,硬山顶,燕尾脊,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2020年1月21日,南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后檐墙外延伸5米,南至建筑南侧墙外延伸5米,西至李氏家庙埕外沿水泥路边,北至建筑北侧墙外延5米。……[详细]


全部泉州市景点>>>

全部泉州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