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辉,字祖德,别号路得士,广东封川人,南洋教士。1908年,赴广州读书,曾远渡重洋,到达大霹雳埠(今马来西亚)入教会学校学习英语,后在革命党人肖锦兰介绍加入同盟会。从此,他到处宣传革命,不少华侨在他的鼓动下走上了革命道路。1911年1月(宣统3年),李炳辉得知同盟会决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即与其它革命志士一起取道香港回国。4月27日(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李炳辉随黄兴率领的“先锋队”(敢死队)攻进两广督署衙门,与清军激战一夜,英勇顽强,冲锋在前,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和其它革命军人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岁。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潘达微通过广仁善堂收殓烈士遗体72具,营葬于广州东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详细] |
叶卓故居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登云镇东山村东苏。建于清代,坐南向北。三进三横(左一横)二围陇,正屋上三下三布局。面宽39米,深51米,建筑面积1989平方米。叶卓(1891~1930),原名卓庆,龙川县登云镇东山村人。1922年加入广州石行工会,投身工人运动。1925年春加入中国0。1926年积极参与省港大-斗争,同年10月回家乡协助整顿双桥乡农会组织,开展“二五”减租斗争。后回广州担任石行工会主席。1927年10月回龙川开展工农运动,19528年2月,当选为龙川县革命委员会委员,参与筹划鹤市武装大-。同年4月上旬在霍山成立0五兴龙县临时委员会,并被选举为书记。翌年1月兼任0龙川县临时委员会书……[详细] |
林修明故居位于蕉岭县新铺镇下南山村。建于清末。坐南向北。由外大门、围墙、内禾坪、堂屋、横屋、枕屋等组成,为两堂一横一枕屋布局,通一进五间,总面阔23.5米,总进深29.7米,共计房屋31间,占地面积697.95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32.95平方米。下堂阳刻镏金花鸟、喜、寿等图案木质屏风,屏风上部彩绘“双凤求凰”、“加官进爵”等图案。东、西敞廊抬梁式木质梁架、龙头挑。上堂屋檐下悬挂“五福如意”等图案的木质横屏。枕屋为两层结构,木质楼板、护栏。左、右横屋廊厅抬梁式木质梁架。故居木构件彩绘艺术性高、雕件精美。林修明(1885~191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奉命赴……[详细] |
民国广宁周其鉴故居位于广宁县东乡镇新楼村。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三间两廊式,通面宽11.6、通进深10.1米,建筑面积117.16平方米。砖木结构,两坡瓦面,两侧山墙三隅青砖到0,两隅青砖到顶。侧开横门。周其鉴(1893━1928年),广东农民运动著名领袖之一。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广东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曾任广东省农会西江办事处主任、广东省农民协会执委会常务委员、北江工农革命军副总指挥、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委员等职。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转移到清远,因当地反动地主告密而遭逮捕牺牲。1992年故居进行全面修缮。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详细] |
陈垣故居位于新会县棠下镇石头村坑塘。建于清代。坐东南向西北,前有晒地,后有山岗。是一座砖木结构平房,一厅四房,有天井和伙房、杂物房。建筑面积124平方米。陈垣(1880━1971年),字授庵,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十四岁中秀才。后入博济医学院学习,曾与友人创办光华医学校、《时事画报》、《震旦日报》。1912年当选为众议院议员。次年定居北京。致力教育和著述。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中央研究院院士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有《史讳举例》、《元西域人华化教》、《通鉴胡注表微》等著作传世。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详细] |
陈伯忠故居位于黄田镇江头上寨村,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三间两廊,面阔11.6米,长10.4米,建筑占地面积121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灰塑龙舟脊,镬耳封火山墙,素胎瓦当,青砖墙,花岗岩墙脚。檐板雕花,雕刻精美。外墙楣灰塑,塑花鸟吉祥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陈伯忠故居整体保存较好,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陈伯忠(1900年—1926年),黄田镇江头村委上寨村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广宁县农民协会副委员长、中共四会支部书记,曾在江头乡成立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军,组织领导江头乡农-动。1926年10月,在迳口龙撞口被暗杀,后被追认为烈士。2008年,……[详细] |
谭平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建树、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他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五四运动后,他在陈独秀的帮助下建立广东中共支部。谭平山故居,位于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岗头村委会七社村。谭平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建树、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他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五四运动后,他在陈独秀的帮助下建立广东中共支部。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在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在著名的南昌起义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他不屈不挠,组建中华革命党、创建-同志联合会、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参加新政协,为追求民族独立和祖国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特别是在响应中共“五一口号”、开展新政协运动中,他的主张和影响为民……[详细] |
民国广州白云楼鲁迅故居位于广州市白云路白云楼。该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3层楼房。面向东南,长度因地形关系,前后不同,前约93米、后约74米、深约28米。西南和北面墙壁上刻有多处用水泥制作的“白云楼”匾额,建于1924年。原为邮政部门职工宿舍,鲁迅租赁了西侧第一道门2楼的1厅3房,于1927年3月29日从中山大学钟楼迁到这里居住。当年,鲁迅和他的好友许寿裳各住一房,许寿裳的女儿许广平和女工合住一房,会客厅在入门处。室内陈设简朴,椅子是竹制的。鲁迅的房子,窗户正对马路,房间摆满书籍。楼下西侧是走廊,面对东濠涌,以螺旋式楼梯通上二、三楼。1927年初鲁迅到广州,住在中山大学钟楼二楼。不久,广州国民党-……[详细] |
林召棠故居位于吴川市吴阳镇霞街村拱门巷。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砖木结构的平房,由于年久失修,现仅存两房和一小厅,现为状无第六代孙居住。林召棠(1786━1872年),吴川吴阳霞街人。乾隆五十一年出生于此,道光三年(1823年)的癸末科殿试被钦定一甲第一名。传林应试写字时,因运笔过快,不慎使“本”字竖笔带起小钩。按例试卷错字要作废。而道光皇帝审阅林的试卷时御笔朱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误笔,无关学问。”点林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道光十一年出任陕西、甘肃两省正主考,誉满陕甘。次年托病辞官还乡,在广东肇庆端溪书院讲学15年之后,回家乡吴阳,寄庐于金莲庵,终老泉林。1983年吴川县人民政府……[详细] |
李威光故居位于五华县华城镇黄埔村。李威光是广东历史上六名武状元之一,历任御前待卫、广西提标左营游击、浙江黄岩镇压镇标水师中军游击、福建烽火门参将、闽安协副将、南澳总兵等职,晚年因病归乡。李威光一生精于海战,屡平海寇,抗倭保台,战功显赫,诰封四世武功将军。该屋为三堂、四横、一围龙,是典型客家民居。屋门前有禾坪、照墙、转斗门和月池。整座建筑为灰、砂夯筑墙体,木桁桷悬山瓦顶,建筑保存完好。堂屋内仍保留李状元练武用过的长2.5米、重64公斤的铁关刀和武石,以及御赐或名家馈赠的《状元及第》、《御前侍卫》、《会元》、《进士》、《世爱国恩》、《世受恩伦》等金木雕匾额。1994年9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清 开平 司徒美堂故居 位于开平赤坎镇中股村牛路里。建于清末,是一座三廊二房一厅的青砖墙、瓦顶建筑,面阔三间,建筑面积86.78平方米。保存较好。司徙美堂(1868 ━1955年),开平赤坎中股村人。为著名爱国侨领,洪门致公党的创始人之一。14岁赴美,17岁加入洪门致公堂。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帮助筹款。组织安良堂,担任总理长达30年,致力保护华侨在居住国的权利,深得美洲华侨爱戴。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发动华侨筹资捐款,支持祖国抗战。建国后回国,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林风眠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阁公岭村,建于清代。林氏七世祖在此开基。林风眠故居在林氏祖祠左面。门楣署:敦裕居。由林风眠的父亲二十世祖伯恩公亲书,黑字行书体,字迹乃依稀可辨。门联曰:“敦崇礼义,裕荫裔孙”。林风眠故居,坐南向北,前拥池塘,后枕山梁,依地势高筑石台基,主体建筑为四合院式客家民居。平面布局沿南北中轴线设门楼,东西轴线西端设厅堂。厅堂后墙左右辟一小门通往附属建筑左侧外横屋。夯筑土木石结构、灰瓦面平房,悬山式。尤其台基、天井地板的建筑材料采用大量的鹅卵石而显得自然古朴。右厢房倒数第一间房为林风眠在家时起居的房间。2012年10月,林风眠故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详细] |
张子玉故居位于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山子背。张子玉(1899~1928年),1923年由他发起成立紫金县第一个农会——炮子乡农会,并任会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组织紫金南路农民自卫军参加“四二六”暴-动-。1928年3月在陆丰罗畲突围中与部队失去联系,回炮子召集人员,迅速恢复苏区革命斗争,指挥赤卫队员坚持游击活动;8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受尽严刑酷打,始终不泄露共产党秘密;10月被杀害,时年29岁。该房屋建于民国,坐西向东,三间二进,两头横屋(左路改为拖舍),面阔24.8米,进深12.8米,檩条山墙结构,硬山顶,灰瓦。第一进架11檩,第二进架15檩,中路明间毁于大革命时期。……[详细] |
邓仲元故居位于淡水街道红星社区猪行街,建于清朝末年,为二进四合院粘土结构瓦房,是惠阳区文物保护单位。他先后在崇雅学堂、广州将弁学堂学习。1910年筹划广州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后,与陈炯明等在东江举事攻占惠州城,并任东江第一参谋长,后改编为陆军第一混成协,任协统。1914年,邓仲元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任军务部副部长,广东讨袁军总司令。1921年,邓仲元任广州军政府第一师师长兼总司令部,随孙中山率兵北伐。1922年3月21日,在广九车站下车时遭枪击,伤重不治,于23日去世,24日被孙中山追赠为陆军上将。在追随孙中山期间,他积极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2015年广东……[详细] |
冯达飞故居位于连州市东陂镇豆地坪(现名达飞巷)。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砖木结构平房,三开间,硬山顶。面宽10.24米,进深14米,高7.5米。大门与大厅之间辟天井,左右是厢房,大厅中悬挂1950年连县人民政府授予的“光荣之家”横匾。冯达飞(1899~1941年),连县东陂(今属连州市)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官学校学生,曾留学苏联。1929年回国后到广西工作,同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二纵队司令,湘赣军区红军四分校校长,红八军代理军长等职。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牺牲。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红线女旧居位于广州市华侨新村友爱路20号。红线女是德艺双馨的艺术楷模,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她所创红派艺术代表着粤剧旦角艺术的最高成就。红线女毕生以艺术扎根人民,为人民放歌,是人们喜爱的人民艺术家、一代粤剧宗师,粤剧的旗帜和代名词。旧居以原貌展示为主,多媒体设施演示为辅,让游客多侧面地了解一代艺术大师的艺术人生。整栋红线女旧居由一栋两层半楼房和花园组成,红线女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回国之后,这里便成为她创作、练唱、书画,与友人畅谈艺术、与学生探讨唱腔、与家人柴米油盐的地方。走进故居,每一处细节都能让人体会到红线女细腻的情感,和捕捉到其生活中的精彩与感悟。……[详细] |
陈瑞琮故居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排沙镇木塝村委会三角村北面村边。陈瑞琮(1908年—1962年),今排沙镇三角村人。192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根据党组织决定,打入国民党内部,利用合法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1945年2月20日,广宁、四会两县武装起义起义取得成功,成立“西江人民抗日义勇队”,任广宁大队长。1949年9月3日,广宁县解放,任县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1950年,任县委书记兼县长。该故居建于清末民初,为单间泥砖屋,坐东向西,面宽4.7米,进深5.75米,占地面积27平方米。该故居的发现,对研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广宁的政治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详细] |
周文雍故居位于江门市开平市百合镇茅冈村。周文雍烈士故居为面阔三间砖木结构,面积73.15平方米,是清代建筑,90年代初期维修后,被列入开平市文物保护单位。陈弢同志强调:一要做好故居的修复、保护工作,加强故居的日常管理维护,加大对该革命遗址的开发力度,收集整理好相关的党史资料,充分发掘烈士英雄事迹故事,制作成文字资料,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充分利用好该革命遗址,将其打造成为弘扬革命传统教育的展示点,面向社会开放,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二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把红色资源与生态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促进红色旅游发展,惠及当地百姓。……[详细] |
伍宪子故居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古朗竹林二巷2号。清代建筑。坐西南向东北,三间两廊式民居。总面宽10.80米,总深8米。硬山顶,平脊,灰碌筒瓦,青砖墙。故居主人伍宪子(1881—1959),原名庄,又名文琛,号梦蝶。近代报业名人。早年随康有为受业,加入保皇会,历任《香港商报》、《南洋总汇报》、《国事报》主笔。民国初年,任广东、湖北内务司司长,并与徐佛苏合办《国民公报》。其后创办《唯一日报》、《共和日报》、《平民周刊》和《丙寅》杂志、《世界日报》、《纽约公报》等报刊杂志。其故居有保留的价值。2006年10月25日,伍宪子故居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梁一柱烈士故居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怀城镇永安居委会红旗路东巷25—27号。始建于清代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坐北向南,砖木结构,悬山顶,青砖墙,三间三进四廊,总面阔17.35米,进深24.1米,建筑面积418.14平方米。檐下有壁画,绘有山水、花草和诗词等图案。梁一柱(1901年—1929年),又名飘渺,怀集县怀城镇永安村人,教师出身,是怀集早期的共产党员之一。1928年,成立中共怀集县委员会,任县委书记。1929年初,不幸被捕。同年3月,在广西省被国民党-派杀害。梁一柱烈士故居总体布局和结构比较完整,建筑具有清朝建筑特色,是研究当地建筑有参考价值。……[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