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嘉谷旧居位于翠湖北路51号,建于1920年。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510平方米,建筑面积756平方米。北面正房五间,明间和次间为三层,单檐歇山顶。梢间和其他三面皆为两层,硬山顶。各层朝天井方向均设走廊,一二层构成回廊。东侧厢房下部明间为门厅,二楼外侧有走廊。除东厢房下层明间外,各楼层明间设隔扇门6道,两侧均为木槛窗槛墙,传统中式做法,仅有外墙二楼对外开窗为半圆拱顶,有西式韵味。袁嘉谷(1872~1937),字树圃、树五、号屏山居士。云南石屏人。16岁成为秀才。22岁中举。31岁中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是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袁嘉谷中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后,授职翰……[详细] |
翠湖北路3号王九龄旧居建盖于1925年。从前的门牌是翠湖东路25号。那时,王九龄刚从教育总长任上辞职归来。他买下了翠湖北岸上的一片沼泽地,填平后建盖了这幢住宅。王九龄旧居是一土木结构的传统四合五天井式宅院,占地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2平方米。座北向南。坡面青瓦悬山顶。为了借南面翠湖之景,便于观赏,南面仅建了平房,其他三面均为二层楼房。北面正房稍高,明三暗五(间),两侧耳房皆为三间。与众不同的是,三面楼房一、二楼间,建有回廊,而且两侧耳房二楼的回廊延至南面。站在二楼外走廊上,翠湖美景,尽收眼底。房屋虽然宽大,但木构件装饰则简朴大方。南面围墙转角为石嵌,大门两侧有边长1米许的外方内圆石砌作为装……[详细] |
胡志明旧居在华山南路南廊中段,现在的门牌是华山南路91、92号。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76平方米。砖木结构三层楼房,两面坡中式屋顶,面阔三间,临街外立面为西式做法,楼上每间均开条形窗,上层窗台底线连贯微凸,装饰简朴。下层为店铺,楼下设书店。二楼东面二间即为胡志明在昆明期间的居所之一。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在抗日战争期间多次来昆明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每次到时,少则二三个月,多则半年。由于当年政治风云莫测,斗争环境复杂,根据实际斗争的需要,在昆工作时住地有好几处,常住于金碧路香油巷、崇善街、三节桥村(今新桥村)、太和街咖啡馆等处,华山南路是他常住的地方之一。那时,他公开的身份是昆明金碧路南来盛餐厅的面……[详细] |
熊庆来故居座落于云南大学校本部会泽院和至公堂东侧,“考棚”前的一座二层楼房,故居占地面积308平方米,现由云南大学文物管理办公室管理。此故居始建于1937年,座北朝南,一楼为熊庆来先生的接待室,二楼为卧室或办公室。主体建筑为土木结构二层楼房。熊庆来故居是1937年建盖的,1957年至1968年,这里还居住过一位名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诗人、文学家,原云南大学校长李广田。李广田与原党委书记高治国密切合作,使六十年代的云南大学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也就是说,这里是云南大学历史上两个辉煌时期的两位校长的住所。1968年以后此楼一直作为办公室(原马列部办公楼)。1999年7月,学校决定拆除此楼,校……[详细] |
周钟岳旧居位于翠湖北路,为民国时期中西合壁风格的民居建筑,砖木结构瓦屋顶硬山建筑,共三层,高约12米。平面布局呈“凹”字形。中间三间带两柱外走廊,两侧突出部分正面为三面体,使得坡面悬山屋顶两侧前部形成半圆攒尖顶,美观而简洁。此房周钟岳购自张家,抗日战争以前,周钟岳一家已经在此居住多年。抗日战争期间,周到重庆任职,1939年底,西南联大物理系教授吴大猷和数学系教授程毓淮两家曾借住于一楼五间,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一楼便成为部分西南联大教授聚会的场所。1940年10月13日,周公馆便被日机-击中,抗战胜利后才重新作了较大的维修。周钟岳(1876~1955)字生甫,号惺庵,云南剑川人,白族。早年赴日留学……[详细] |
范石生旧居位于昆明西北王家桥红联小学旁,建于1917年,系范石生1916年底由驻川滇军第六师参谋长任上辞职回滇时所建。当时他与同事钱开甲共同合买了昆明西郊王家桥的八十多亩田地,并建屋居住,躬耕垄亩,自行劳作,在此隐居近三年,至1920年调任驻昭通的靖国军第十六团团长,方始离开。房为土木结构二层楼房,坐东朝西,占地325平方米,平面布局为“凹”型,正房五间,南北耳房各两间,悬山顶,外走回廊,建构简朴但举架尺度较大,几无装饰。西南联大教学楼和援华美军空军招待所旧址范石生(1887~1939),原名石僧,字小泉,号小翁。云南峨山县人。190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丙班,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参加重九起义和临安……[详细] |
1986年7月在殉难处建立纪念碑,质地墨石,高1.1米,宽0.6米,碑正面楷书“闻一多先生殉难处”八字,由原民盟云南省主任委员杨明题写,碑阴隶书闻一多先生殉难经过。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在附近学院坡上遭国民党特务杀害。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大学至公堂悼念李公朴大会上作了“最后的讲演”。下午闻一多和儿子闻立鹤相伴回家,就在离西仓坡6号家十来步之处,遭云南警备总司令部特务暗杀,年仅48岁。这便是震动全国的“李、闻惨案”。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浠水。1922年7月赴美留学,回国后,在北京、南京、武汉、青岛等地任教。1932年起,任清华大学中文……[详细] |
卢汉公馆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4号,翠湖公园东门对面,为前云南省主席卢汉的住宅。公馆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现今昆明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砖石结构法式建筑。整个建筑呈八角形,两层,砖墙、木屋架,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屋顶为陡坡影山平瓦,侧面皆为正三角形,具有明显哥特式的风格。石柱、门套、窗套等石构件多有浮雕装饰,室内配有壁炉,内装饰全部采用进口柚木,主次卧室及餐室皆有落地式门窗与阳台相通。东西侧为三面体里面凸窗。红瓦黄墙,配之以灰色边框线条。1949年12月9日昆明起义时,卢汉在此将国民党第八军军长李弥,第二十六军军长余程万,军统云南站站长沈醉等人扣押,当日午夜卢汉宣布起义。卢汉公馆是云南……[详细] |
闻一多殉难处遗址位于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钱局街西仓坡6号。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著名教授、诗人、文学家,年轻时留学美国,1938年4月28日到达昆明。云南西南联合大学成立,闻一多为联大著名教授。1946年7月11日,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被害圆通街,全国震动。7月15日,闻一多大步走进云南大学至公堂,在悼念李公朴大会上作了历史上著名的“最后的讲演”。下午4时许,闻一多和儿子闻立鹤相伴回家,就在离家十来步之处,被特务暗杀。1986年7月15日,李闻惨案40周年之际,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委员会在闻一多牺牲的西仓坡宿舍前,建立了“闻一多先生殉难处”纪念碑。闻一多殉难处先后被昆明市……[详细] |
昆明聂耳故居就坐落在原云贵总督府前的官道、现在的甬道街上73、74号。聂耳故居为穿斗结构二层民居建筑,原建筑面宽两间、进深两间,底层铺面原为药店。后因拓宽街面,原临街建筑部分被拆除,现存两间铺面,楼上楼下共四间,每间9平方米。2004年以来,省、市、区文物主管部门多次对聂耳故居的历史状况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与考证,制定了《聂耳故居修缮方案》,2007年5月省文物局同意《聂耳故居修缮方案》。修复后的聂耳故居复原了1912年时的原貌,被开辟成聂耳故居陈列馆,于2012年对广大市民游客开放。1986年7月,盘龙区人民政府将甬道街之73、74号临街铺面命名为“聂耳故居”,并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划归五华……[详细] |
潘朔端旧居位于昆明市滇缅大道艺院巷5号。建于1944年至1945年期间。据有关资料,抗战胜利前后为奖励抗战有功且无自有住房的滇军将领,省府主席龙云主持在麻园建盖了五幢住宅,潘朔端旧居即为其中之一。这座住房是多年戎马生涯的潘朔端与夫人--第一个拥有的属于自己的安稳居所,他们及女儿曾在此居住。该建筑是二幢砖木结构二层西式楼房。平面布局为十字型,转角处设有露台。2012年公布为五华区文物保护单位。潘朔端(1901~1978)原名孝源,字文孝,云南威信人。自幼求学于昆明省立第一中学。1925年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毕业后留校任六期入伍生队排长。1927年调江西第三军八师政治部任职并参加北伐战争。……[详细] |
华罗庚旧居位于普吉镇陈家营村114号,始建年代不详,为典型的土木结构“一颗印”民居建筑,原房主人姓杨,因此又叫杨家宅院。抗日战争时期,自1938年9月开始,日机对昆明开始狂轰滥炸,西南联大教职员与众多在昆居住和工作的人一样,选择到郊区农村租房居住。当时,清华大学在大普吉设有三个特种研究所,因此西南联大中的清华大学教职员大多选择到大普吉一带居住。位于普吉坝子中间的陈家营村就有闻一多、黄子卿、余冠英等居住。1940年初,华罗庚租住的黄土坡农舍被敌机-击中,无法居住,居住于陈家营的闻一多便邀请华罗庚到陈家营杨家宅院同住。当时,闻家住正房楼上3间,华家搬来后,闻一多腾出一间给华家。因为中间没有墙,只好……[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