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旅游

广州市名人故居景点介绍

  瀛洲堂,位于木棉村侧的木棉小学(原蔚南小学)内。瀛洲堂是一座用近代建筑材料构建,欧洲风格糅合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近代建筑。瀛洲堂是谢瀛洲在法国留学回国后修建,其时他参照西欧 近现代建筑风格,亲自设计,并从法国运回所需的建筑材料营造。现存的瀛洲堂除了主体两层半建筑外,还有楼前一四柱中式廊亭,为四柱歇山顶形制,柱上身和梁架雕饰瑞图案,屋顶铺素瓦。过廊亭,及其右侧一两层盖瓦顶小楼。铺绿色琉璃瓦的中式亭台在主体建筑大门之后,并与主体建筑相连,主体建筑大门上挂“瀛洲堂”石匾。建筑外观为八根粗大且高壮的柱子骨架,内四根高伸过了二楼楼顶,既稳重,又典雅,呈左右对称。一层中间为厅堂,堂前设神堂,两侧房间有道廊,……[详细]
  陈济棠别墅,位于温泉镇河东荔园路50号。从化温泉不但山水绮丽,风景优美,而且神话传说、古迹繁多,素有“神仙洞府”之称,是著名的风景区,流溪河由北至南蜿蜒其间,河两岸山清谷翠,高山天湖银波荡漾。各具特色的三级瀑布雄伟壮观,自然美景绚丽多姿。加上有祛病健身的天然温泉水,令中外宾客络绎不绝,陈济棠早已心驰神往。传说、古迹繁多,素有“神仙洞府”之称,是著名的风景区,流溪河由北至南蜿蜒其间,河两岸山清谷翠,高山天湖银波荡漾。各具特色的三级瀑布雄伟壮观,自然美景绚丽多姿。加上有祛病健身的天然温泉水,令中外宾客络绎不绝,陈济棠早已心驰神往。1936年,正值从化温泉大规模开发,陈济棠选址荔林丛中的青龙头山,在……[详细]
  刘永福沙河故居———刘氏家庙,位于广州市沙河大州地2号(现为广州大道北2号),刘氏家庙是民族英雄刘永福在广州做官时的住所。刘氏家庙建于1900年,为青砖石脚、两进三间南方祖祠式建筑,左右有衬祠,与主体建筑连成一体。通进深约38米,通宽约36.7米。头门面阔三间,宽15米;进深三间;博古脊上有凤凰牡丹灰雕;硬山顶,碌灰筒瓦;挡檐板有精致木雕花卉。墀头有4重花卉砖雕,下有蝙蝠兽面。头门花岗岩石额上镌刻阳文“刘氏家庙”4个楷书大字,无上下款。门口三级花岗岩石台阶,两边有包台,台基正面有百合花石雕。包台各有2条每边长30厘米的四方花岗石檐柱,虾公梁下有梁衬,梁上有石麒麟口叼云状书简梁托;4檐柱均有柱衬……[详细]
  陈宗南故居位于石滩镇三江四丰白岭村,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是一栋小洋房,通宽39.19米,通深26.9米,面积1054.2平方米。由主楼、次楼、平间和小院组成。其中小院面积290.94平方米。主楼用青砖筑成,是为“青楼”;次楼是红砖材料,故称“红楼”。二楼呈点式错置,中由平间连楼。青楼居右,高三层,面宽15.2米,深16.36米。大门口设七级台阶,门框用水磨青砖砌筑,侧有水坭边框装饰,直通二层顶,顶立正中塑斗大的圆形“宗南”二字,字下方有陆地、海洋的示意符号图案,均为红色。进入大门为会客厅,客厅内有三色水磨石圆柱,内宅中间又设有天井,通顶层采光,其他略似单元房间布局。房之墙体厚0.38米……[详细]
  萧蓬云故居德香书室,位于温泉镇桃源龙桥村蛟龙围中。书室由萧蓬云于民国七年(1918年)创建。三间两廊,面积200多平方米的青砖建筑里,一切皆简朴清新,大门联“德薄疏才惭礼简,香茶淡酒答隆情”是书室主人立意之所在,因而吸引了县内及附近增城、龙门、清远、花县等地的学子达250多人到书室来读书治学。萧亲授国文课,萧沛珍、陈寿玲等承担其他课程。德香书室面阔三间20米,深两进10米,是一座砖、木、石结构建筑,其内厅堂开间甚广,以适应授业之需,天井较宽,为方便采光之用。萧蓬云故居鸾隐楼位于温泉镇龙桥村蛟龙围。此楼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萧所建,是一座石、木、灰沙结构碉楼建筑。在抗战期间曾遭遇战事。……[详细]
  杨匏安故居位于越秀区越华路116号,省轻工业厅大院内广东制糖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办事处的巷里,原为香山县今属南屏北山杨氏家族在广州设立的宗族祠,亦是杨氏子弟到广州读书的邸舍,该祠原为一座二进的坐北朝南建筑,面宽约13米,上挂有“泗儒书室”横匾,前座与后座中间的天井两旁均有厢房,厢房上有0,右侧厢房外有附祠,但现仅存前座,还增加了临时建筑,与其原貌相去甚远。杨匏安民国七年(1918)举家迁至广州,住进杨家祠,开始在广州宣传唯物论和社会主义。杨匏安的著作介绍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政治经济学,在社会上很受欢迎。杨家祠就成为杨匏安活动的主要场所。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刘尔崧、冯菊坡、杨殷、苏兆征等人……[详细]
  何柱彬故居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南村汇源大街12号,建于20世纪40年代,为庭院式青砖混凝土洋房建筑,背北朝南,面宽25.2米,深16.5米,高3层约12米,为使建筑内部通风、采光良好,由东西两幢双层建筑合而为一,中间开一条宽3.4米的纵向走廊相间,第二层天台平铺而过,继于北面一半建第三层。南面,前为深1.4米飘廊,后为厅房,内设楼梯;廊前及整座建筑的大型窗户均安装直径16毫米钢筋作防盗之用,并安装木框玻璃窗门。院门东向,门上有大理石阴刻“仁宝”楷书匾额,下款署:“孙科题”字样(孙科为孙中山先生长子,历任广州市市长,国民党行政院院长等要职);门内为广阔花园,主建筑位于院的西部偏北。20世纪60……[详细]
  民国广州白云楼鲁迅故居位于广州市白云路白云楼。该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3层楼房。面向东南,长度因地形关系,前后不同,前约93米、后约74米、深约28米。西南和北面墙壁上刻有多处用水泥制作的“白云楼”匾额,建于1924年。原为邮政部门职工宿舍,鲁迅租赁了西侧第一道门2楼的1厅3房,于1927年3月29日从中山大学钟楼迁到这里居住。当年,鲁迅和他的好友许寿裳各住一房,许寿裳的女儿许广平和女工合住一房,会客厅在入门处。室内陈设简朴,椅子是竹制的。鲁迅的房子,窗户正对马路,房间摆满书籍。楼下西侧是走廊,面对东濠涌,以螺旋式楼梯通上二、三楼。1927年初鲁迅到广州,住在中山大学钟楼二楼。不久,广州国民党-……[详细]
  红线女旧居位于广州市华侨新村友爱路20号。红线女是德艺双馨的艺术楷模,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她所创红派艺术代表着粤剧旦角艺术的最高成就。红线女毕生以艺术扎根人民,为人民放歌,是人们喜爱的人民艺术家、一代粤剧宗师,粤剧的旗帜和代名词。旧居以原貌展示为主,多媒体设施演示为辅,让游客多侧面地了解一代艺术大师的艺术人生。整栋红线女旧居由一栋两层半楼房和花园组成,红线女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回国之后,这里便成为她创作、练唱、书画,与友人畅谈艺术、与学生探讨唱腔、与家人柴米油盐的地方。走进故居,每一处细节都能让人体会到红线女细腻的情感,和捕捉到其生活中的精彩与感悟。……[详细]
  陈寅恪故居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校区内东北区309号2楼。此楼楼高两层,坐北朝南,为美国麻金墨夫人1911年所捐健,故名“麻金墨屋”。原是岭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葛理佩住宅,其后王季思、杨国荣、容庚、商承祚等知名教授也曾在此居住过。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陈寅恪教授一直居于此楼的二楼。《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著作就是在此写就。现里面陈设为陈寅恪居住时的摆设以及所使用的书籍等。1911年,美国芝加哥的麻金墨夫人(Mrs.McCormick)绝不会想到,她为纪念丈夫而捐建的两层红楼会成为一方学术朝圣地。现编号为东北区309号的“麻金墨屋一号”原为岭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葛理佩(H.……[详细]
  蒋光鼐故居位于龙津西路逢源北街87号。整栋建筑属民国风格,青砖墙,三层高,建筑面积达833平方米。故居原是陈廉仲的物业。后来,女眷出嫁了,陈廉仲便把它卖给蒋光鼐。蒋光鼐故居为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建筑风格兼具西关大屋及西式楼房的形式,是近代典型的岭南大宅民居。蒋光鼐故居建于民国初年,民国期间曾用作广州私立莞旅中学,1993年被市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蒋家后人将其捐赠给荔湾区。蒋光鼐故居在2010年亚运前已修复完毕,经过一段时间对蒋光鼐生前文物的收集,荔湾区文化部门用声光电影、实物以及图片等在故居内再现了这位抗日爱国名将的生平。蒋光鼐故居从一栋濒临倒塌的危破房,到今天可以完整稳固地保存……[详细]
  吴秀峰故居坐落增城市新塘镇雅瑶官道村官道中五巷,是他父亲(澳洲华侨)寄钱回来建造的,距今约100年。吴秀峰少年时代在这里居住,他结婚时用的大床现在还放在房间里。该屋是一栋本地村平房,宽6.5米,深13米,约85平方米。花岗石脚,青砖砌墙。门楼后面是天井,天井左面是厅,厅的左右各有房一间;天井后面是厨房,厨房后面是拖廊,拖廊左边还有房一间。……[详细]
  何少霞故居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北村车陂街惠岩巷7号,建于清代。属硬山顶两层青砖楼房,底层青砖石脚三间两廊,建筑面积约105平方米,面宽10.2米,进深10.3米,墙基和门槛以花岗岩石砌筑,石门额上有砖雕。故居现由其后人居住,保存完好,由何少霞外甥朱伟森居住。2005年9月,何少霞故居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详细]
  卫国尧故居在广州市海珠区南洲街沥滘东街七巷6号,为一间建于1915年的三间两廊式砖木结构房屋,墙脚为花岗岩石,上砌水磨青砖,天井铺白条石。房屋坐西朝东,面积约80平方米,东西北三面为花园,距房舍数米筑有围墙。屋的正厅正面今悬挂有镜框,镶嵌着烈士的传略,陈设简洁美观。大门口还悬挂着“卫国尧烈士故居”横匾和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光荣烈属”牌匾。故居由广东省民政厅负责保护,不少爱国人士前来参观瞻仰。卫国尧烈士纪念馆设于他生前战斗过的村中小学内(现小学称卫国尧纪念小学)。馆内陈列了卫国尧烈士的事迹和生前遗物,以教育后人缅怀先烈。……[详细]
  黄世仲故居在芳村区西塱大桥村,是一幢砖木结构的古老岭南民居大院。20世纪90年代初,其后人在原地改建成楼房建筑。1999年5月,在芳村区西塱村兴建“黄世仲事迹陈列馆”。……[详细]
  王道夫故里的“尚书王公祠”,为纪念南宋兵部尚书、抗元名将王道夫而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车陂街第十五社。王道夫在南宋祥兴二年(1279)新会崖门海战为国殉难。官至南宋县尹的长子王应孙肝胆欲裂,誓不降元,不久便抱恨而卒。其孙王龙溪遵守祖训“不仕于元”,并秘密组织民兵抗元,事泄后举家回乡隐居今车陂村。于元朝至正六年(1346)为纪念祖父王道夫而建家庙,明永乐元年(1403)其后人扩建家庙,改名为“尚书王公祠”,清乾隆六十年(1795)、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2002年维修。“尚书王公祠”为中国传统的庭院式砖木结构,布局严谨,轩昂雄伟,总面积1048.8平方米,深三进,通面宽28.5米,通深36……[详细]
  周汝钧故居坐落在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南岗村南岗东路东周8巷2号,坐西向东,为三间两廊建筑。长11.30米、宽10.10米、高7.50米。青砖墙,红砂岩石脚(红砂岩石脚高1.80米),硬山顶,锅耳封火山墙,灰砂硬脊、碌筒瓦,陶瓦剪边。周汝钧故居,是周汝钧太公周日新进士的祖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由此推算,已有近500年历史。故居两廊有门口通街巷。从东周8巷2号街门进入故居,映入眼帘的是头门壁画,落款“贰品高冠图”,绘于光绪庚子年(1900)。首先是左边廊占地面积3.05米×3.8米(11.59平方米),方砖铺地;第二是天井4米×2.4米(9.6平方米),红砂岩石板铺地;之后是右边廊3.05米×3.8……[详细]
  “双清楼”是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于1897年10月底婚后不久,迁到廖兄廖恩焘家中居住时之居所,位于广州市同福西路龙溪新街42号,是一座三开间旧式民房,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廖仲恺夫妇先住在楼下神厅后面的房子,后迁到在天台自搭的0,因取“人月双清”之意,将居所命名为“双清楼”。现此楼仍在,基本保存完好。1982年8月,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于其正门上作记,上 书:“双清楼,1897-1920年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双清楼故居”。……[详细]
  陈少白广州故居位于沿江西路的原西堤联兴码头事务所兼住宅的塔影楼。该楼为四层半建筑,融中西建筑特色于一体,四层为西式洋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天台上有一四檐滴水、绿色琉璃瓦的中式遮阴与观光凉亭。外墙批荡成仿大石砌筑结构,与马路对面的粤海关大楼风格保持协调。由于紧贴珠江边而建,建筑整体似塔,倒影水中,故名塔影楼。1928年,陈少白在外海家乡题诗《忆塔影楼》:“日日凝妆珠海岸,经年憔悴深闭门,风光如许人何处,厌记江潮涨落痕。”该楼首层建筑面积70平方米,建筑因夹在路与珠江边的地块略呈梯形状,因而东窄西宽。天台凉亭面积36平方米。每层东、西、北三面均有多个大窗采光,二、三、四层北侧中间有西式小阳台以观……[详细]
  古氏故居位于越秀区仓边路56号。这处故居即为古应芬在广州的家庭居所。故居很有中西合璧民国建筑特色,外墙曾翻新过,现前门面为酒家。传说陈炯明叛变时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夫妇被迫撤到白鹅潭兵舰上,后由何香凝、古应芬等协助,将其接到这里暂住。该屋面积约900平方米,内建筑构件并未有大改变,曾为古氏家祠,1987年发还古家。据其子古滂先生所述,由于古应芬先生在广州任财政厅厅长时较廉洁,这是由当时政府购下给其居住的,死后没有遗产留下。故国民政府遂建此楼送给其家属居住。现前门面为红苑酒家,经营中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