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球王故里文化旅游区AAAA 五华县球王故里文化旅游区位于县城琴江新城内,规划用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约284.97亩。其中五华奥林匹克体育文化片区规划用地面积约17.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33万平方米,球王旧居片区位于横陂,用地面积约为1.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498平方米。景区内有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正门广场、球王李惠堂雕像、“工匠之乡,宜居五华”石碑、“五华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赋”石碑、惠堂体育场、五华“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体验馆、足球科技馆、威光体育馆、广东状元堂,周边配套建设户外小型足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自行车骑行赛道等体育设施,是集市民健身、娱乐、文化交流和足球竞技等为一体的体育文化旅游综合体。2……[详细] |
![]() | 张弼士故居AAAA ![]() 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张弼士故居位于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距大埔县城17公里。是集民俗与自然、观赏与游玩于一体的旅游景区。中国葡萄酒之父、张裕酿酒公司创始人张弼士的故居——光禄第、云禄第。“光禄第”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整座建筑坐东向西、土木结构、粗犷严谨、堂皇大观,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是典型的三堂四横一围的客家围龙屋,也是一座美伦美奂的典型中国园林式豪宅,代表清代(十八及十九世纪)的中国革丽建筑。整栋建筑雕梁画栋,不论寝室、书房、正厅、厚重木门、庭院或花园,一概气派非凡。屋内也珍藏许多稀奇的瓷器、雕像、雕刻、挂毯、刺绣及古董。对街五栋蓝屋,原为和主……[详细] |
![]() | 叶剑英故居AAAA ![]() ![]() 叶剑英故居在梅县雁洋镇雁上村。建于清代,故居是泥砖砌筑的农舍,属粤东地区客家围屋。坐东朝西偏南。整座围屋共有15间房屋,进故居左侧后角边两间是-少年时的卧房。院内整洁清静,远处青山含黛,四野田园青翠,环境优美。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诞生在此,并度过童年。叶剑英元帅故居位于梅县雁洋镇雁上村,距梅州市区33公里,是一幢普通农舍,属于典型的客家围屋。故居室内陈设简朴,有叶剑英当年用过的床板台凳等-用品,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缅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叶剑英元帅的光辉业绩,海内外乡亲捐资在故居旁兴建了“叶剑英元帅纪念馆”。纪念馆设有五个陈列室,展出叶帅珍贵照片200幅和生前用……[详细] |
![]() | 丘逢甲故居,别名心泰平草庐,又名培远堂,位于广东省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今逢甲村)。丘逢甲故居是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丘逢甲从台湾回到蕉岭时建造,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四横一围客家围屋,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共有房屋55间2堂。丘逢甲故居每个堂、室均有清代名人、书法家题写的堂名、楹联,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故居内陈列有珍贵文物、照片、手稿、文献,向人们展示民族英雄、抗日志士、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的一生。丘逢甲故居为沙灰瓦木结构,丘逢甲故居是一幢坐西朝东两堂四行,中轴对称,后面半圆形围屋与前面的5个门楼形成封闭整体的客家围屋。丘逢甲故……[详细] |
![]() | 何如璋故居—人境庐建筑群位于大埔县,年代为清,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人境庐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双坑村,是晚清维新思想家、外交家何如璋的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何如璋故居为世人了解和研究大埔文化史、客家人物史乃至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史料标本。2005年4月,何如璋故居被大埔县政府列为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并被梅州市文化旅游部门推选为市主线旅游点。2007年被广东和浙江两省数家大型旅游公司评定为广东省四十大旅游点。人境庐建筑群依山傍水,坐西向东,恰处于大埔县双坑村田心之中。旧为私塾书斋的“日新书屋”和“耕经别墅”,与祖居“太史第”(茂塘公祠)和故居“人境庐”……[详细] |
![]() | 谢晋元是我国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其故居位于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园墩子下芳塘子,由谢晋元曾祖父在清代咸丰年间建造。房屋坐西向东,为沙灰瓦木结构、三幢合面两门楼平房,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建筑面积675平方米,两座大门分别命名为“儒林第”和“荆树居”。为弘扬将军的爱国精神,蕉岭县政府于1998年拨专款赎回已散失的故居房屋,整修后批准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又拨专款兴建了谢晋元纪念馆,与故居原有建筑相连互映,并珍藏了大量展现将军生平事迹的图片实物。谢晋元故居每年吸引了大量海内外华裔子孙及国际友人前来参观。石寨土楼亦称方楼,坐落在北礤村,建于明末嘉靖年间,为当地郭姓五世祖所建。整座建筑为土木……[详细] |
![]() | 程旼,生于东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元(即公元419年)的一个官宦世家。面对国家危难、百姓疾苦,他毅然上 书-宋孝武帝刘骏,建言“对外应以和,对内应以仁”。不料,皇上认为其干扰朝政,要将其一家赶尽杀绝。无奈之下,程旼只得辞官避祸,率族人南迁平远。在平远,他以德化人、以义化人,以文化人、以教育人,开拓创新、崇文重教、公平正义、爱国爱乡,影响着粤东广袤大地,使愚昧落后的民风为之大变,别誉为“南粤先贤”,客家人文鼻祖,名列广东古八贤之首。“当年程旼一匹夫,不抄三尺制群愚。片言能使争心息,万古江山与姓俱”这是宋人对程旼的吟诵。始建于2007年9月底的程旼故居地址在平远县大柘镇东片村官窝里,按照“小建筑、大花……[详细] |
![]() | 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1900年出生在广东梅县,6岁学画,中学毕业赴法留学。1928年创立国立艺术学院(现中国美院前身),1991年逝世。林风眠故居,名曰敦裕居,位于梅江区西阳镇阁公岭村,建于清代。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155平方米,建筑面积现存约700平方米。前拥池塘,后枕山梁。依地势筑高台基。悬山式主体建筑为四合院式的客家传统民居。平面布局为双轴线,其中主轴线为南北轴,前大门设于轴线北端,轴线南端右侧辟一小门作庭院后门。东西轴线西端设厅堂,厅堂后墙左右对称辟一小斗门与外侧横屋相通。大门门楣署:敦裕居。是林风眠之父二十世祖伯恩公亲书,黑字行书体,字迹乃依稀可辩。门联曰:“敦崇礼……[详细] |
![]() | 罗福星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蓝坊镇大地村罗屋,由罗福星祖父罗耀南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坐东南向西北。由禾坪、堂屋、横屋等组成,为四横杠式围屋布局,总面阔35.20米,总进深34.20米,共计房屋66间,占地面积约120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56平方米。硬山顶、灰瓦面、三合土夯墙。正堂的设置方式采用在四杠横屋其中三杠的一层穿杠而成三堂,有别其它杠式围屋的正堂与横屋同向设置的方式。2012年11月按原貌对故居进行全面修缮。故居内陈展有图片、文字等内容,展示抗日复台爱国志士罗福星光辉的一生。2011年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增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李坚真故居坐落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黄金镇径双村蕉头窝,李坚真故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并曾在2005年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点”。李坚真故居是我国著名的妇女运动先驱、华夏女杰李坚真成长成才、参加和开展革命工作的策源地,她曾在蕉头窝居住长达20余年,现已成为广东省境内尚未开发的一个非常具有人文价值和自然景观价值的处女地,是一个未开发的“小九寨沟”。故居坐西向东,是泥砖结构的平房,面积约500多平方米,由“独脚门楼”和左右两边的“锁头屋”组成,内存放有李坚真部分生活用品和两封家书。故居的门坪下面有一口古井,井水清甜可口,泉水终年不断。古井旁边有一棵由李坚真亲……[详细] |
![]() | 罗明故居“兰瑞传芳”位于广东省大埔县,始建于清同治九年即公元1807年,为上下堂布局,土木结构,占地面积552平方米,建筑面积432平方米,是大埔县重点保护的特色民居之一。2010年初,大埔县多方筹资30多万元,按照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对罗明故居进行全面修缮,使之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特色民居建筑的旅游景点。罗明故居坐南向北,门前小溪流水淙淙、果林从立,屋后风围林茂密,是一处恬静的住所。门楼联曰百忍传家无别法,一经教子有余荣,门楼内侧用釉下彩青瓷片贴画公忍两字,厨房联曰养亲宜视膳,教子要攻书,这些都体现了客家先人诗礼传家的精神。屋内两旁厢房屏风雕饰缠枝莲、牡丹花、梅竹等图案,屋内穿梁斗拱,屋……[详细] |
![]() | 黄香铁宅(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陂角村,称“识字耕田之舍”,又名“铁耕楼”。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西南向东北。为四横两层走马楼杠式布局,总面阔29.8米,总进深32.5米,占地面积约96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64平方米。沙灰夹石垒墙、拱劵式通廊。大门正面上方题“识字耕田之舍”,两侧楹联:“广厦万间初成此屋;汪波千顷长绕吾庐”。第一横为硬山顶,第二、三横为悬山顶。第一、二横屋之间左边开一侧大门;第二、三横屋之间左边同样开有侧大门,上方题“榖诒”,两侧楹联“汲井添炊梧子饭;联云重起稻孙楼”。第四横屋为杂屋。二层结构形同一层,内容有所不同,青砖柱多柱支撑形成通廊,抬梁式木质梁架,木质挑、楼……[详细] |
![]() | 张民达故居位于梅县桃尧镇石螺岗村。故居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平面为“凸”字形。混凝土框架结构,底层及二层均有阳台式回廊,正面为券廊。大厅正面设置木楼梯,靠后壁处上三分一高后分左右梯登楼。大厅两侧为房间,左右对称,布局相同。故居依山而建,环境幽雅。1979年11月维修。张民达(1885━1925年)早年参加同盟会,马来西亚归国华侨,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国粤军的杰出将领。战功显赫。1924年擢升建国第二师师长。1925年2月率部参加第一次东征,4月25日乘船往汕头开会,在潮州湘子桥附近翻船,被洪水溺死,葬于广州。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1……[详细] |
![]() | 林修明故居位于蕉岭县新铺镇下南山村。建于清末。坐南向北。由外大门、围墙、内禾坪、堂屋、横屋、枕屋等组成,为两堂一横一枕屋布局,通一进五间,总面阔23.5米,总进深29.7米,共计房屋31间,占地面积697.95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32.95平方米。下堂阳刻镏金花鸟、喜、寿等图案木质屏风,屏风上部彩绘“双凤求凰”、“加官进爵”等图案。东、西敞廊抬梁式木质梁架、龙头挑。上堂屋檐下悬挂“五福如意”等图案的木质横屏。枕屋为两层结构,木质楼板、护栏。左、右横屋廊厅抬梁式木质梁架。故居木构件彩绘艺术性高、雕件精美。林修明(1885~191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奉命赴……[详细] |
![]() | 李威光故居位于五华县华城镇黄埔村。李威光是广东历史上六名武状元之一,历任御前待卫、广西提标左营游击、浙江黄岩镇压镇标水师中军游击、福建烽火门参将、闽安协副将、南澳总兵等职,晚年因病归乡。李威光一生精于海战,屡平海寇,抗倭保台,战功显赫,诰封四世武功将军。该屋为三堂、四横、一围龙,是典型客家民居。屋门前有禾坪、照墙、转斗门和月池。整座建筑为灰、砂夯筑墙体,木桁桷悬山瓦顶,建筑保存完好。堂屋内仍保留李状元练武用过的长2.5米、重64公斤的铁关刀和武石,以及御赐或名家馈赠的《状元及第》、《御前侍卫》、《会元》、《进士》、《世爱国恩》、《世受恩伦》等金木雕匾额。1994年9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林风眠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阁公岭村,建于清代。林氏七世祖在此开基。林风眠故居在林氏祖祠左面。门楣署:敦裕居。由林风眠的父亲二十世祖伯恩公亲书,黑字行书体,字迹乃依稀可辨。门联曰:“敦崇礼义,裕荫裔孙”。林风眠故居,坐南向北,前拥池塘,后枕山梁,依地势高筑石台基,主体建筑为四合院式客家民居。平面布局沿南北中轴线设门楼,东西轴线西端设厅堂。厅堂后墙左右辟一小门通往附属建筑左侧外横屋。夯筑土木石结构、灰瓦面平房,悬山式。尤其台基、天井地板的建筑材料采用大量的鹅卵石而显得自然古朴。右厢房倒数第一间房为林风眠在家时起居的房间。2012年10月,林风眠故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详细] |
![]() | 丘哲故居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大黄村,以丘哲的“号”而被称为“喆庐”。“喆庐”建成于1925年,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为四面坡式中西合璧的二层民居建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记载,丘哲曾在松口与谢逸桥等开办松口体育学堂,把学堂办成为宣传同盟会政治主张、训练骨干人才的场所。他还利用松口任教的机会,在松口镇开设“公裕源”米店,作为同盟会秘密联系的据点。在大黄村的乡贤馆中设有丘哲的纪念堂“思喆堂”。“思喆堂”是由丘哲的子女捐资兴建的,里面展有丘哲铜像及其生平事迹的介绍,以此来纪念丘哲。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敬爱堂,系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的祖居。位于广东省大埔县茶阳镇长治仁厚村,建于清代。坐西向东,背靠蜈蚣山,面向仁厚村。敬爱堂的构筑为一正四横,为土木结构。正屋有房间18个,两旁横屋共有房间24个,建筑面积1352平方米,占地面积1584平方米。正门前方20米竖有5支石华表,为清道光年间和民国年间所竖,这些石华表记载着邹氏祖先光辉的历史功绩。敬爱堂三奇邹鲁祖居有三奇,一是在季节的更换里,每年都有几天初升的太阳直射正厅中央,形成“蜈蚣吐珠”的图案。二是屋后花台坎边有郁郁葱葱的风景林,但数百年来竟没有一片叶子落到屋顶的瓦面上。三是每当深夜,从祖居上空远望有一道非常亮的白色光环。正是这三奇使整个建筑披上……[详细] |
![]() | 七贤居(刘复之故居)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年代为民国,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刘复之故居七贤居建筑工整美观,功能齐全,布局紧凑,体现了客家人和谐生活形态,对研究传统客家民居建筑形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对缅怀革命先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为弘扬刘复之同志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梅州市委、市政府于2016年底开始组织实施七贤居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综合整治后七贤居周边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并成功申报成为第五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3月24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七贤居(刘复之故居)为第五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民族英雄蔡蒙吉故居建于公元1185年,距今有800多年历史,1987年被列为梅县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资料显示,蔡蒙吉故居是梅州最古老的民居。蔡蒙吉,宋末民族英雄、诗人,八岁通经,十二岁中进士,被誉为梅州第一神童,与其祖父蔡若霖、父亲蔡定夫号称为“一门三进士”。宋末,蔡蒙吉在松源等地散家财,助兵饷,举义旗,组义军,开义仓,济灾民,特别在改学制、办义学方面开先河,威振梅州。因其忠烈,就任“梅州签书事、义务总督”,统兵六千勤王,与元兵浴血奋战,被俘后不受利诱,尽忠报国。文天祥感其忠节,特前往吊念,并在屋内写下“忠孝廉节”四个大字。2014年1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