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河源市 > 东源县旅游

东源县旅游景点介绍

  登云书院遗址位于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文化遗址。登云书院遗址为第四批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九连地委及粤赣边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东源县上莞镇新南村,年代为清统二年(1910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中共九连地委及粤赣边支队司令部旧址为第四批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文秀塘中共后东特委驻地旧址位于东源县黄村镇永新村,年代为清初。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文秀塘中共后东特委驻地旧址为第四批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河源县委员会成立旧址位于东源县叶潭镇叶潭村,年代为近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中共河源县委员会成立旧址为第四批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曲龙党支部成立旧址位于东源县康禾镇曲龙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曲龙党支部成立旧址为第四批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萝溪书院位于东源县船塘镇老围赤岭村,年代为清道光十年(1830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萝溪书院为第四批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花树下屋-大坪战斗前线指挥部旧址位于东源县骆湖镇红花村,年代为清初。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花树下屋-大坪战斗前线指挥部旧址为第四批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半埔村下新屋位于东源县叶潭镇半埔畲族村,年代为清道光六年(1826年)。类别为古建筑。半埔村下新屋为第四批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礼洞村四角楼位于东源县黄田镇礼洞村,年代为清道光七年(1827年)。类别为古建筑。礼洞村四角楼为第四批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车头山村双庆堂位于东源县蓝口镇车头山村,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建筑。车头山村双庆堂为第四批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咸水塘谈判旧址,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蓝口镇长江头村。主体是一座建于清末的客家围屋,总占地面积1471平方米。咸水塘谈判是解放战争时期广东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一场影响华南地区解放的秘密谈判。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争取北平方式和平解放的要求,由香港分局(华南分局)指示,粤赣湘边区党委部署,粤赣湘边纵队按照要求策动国民党广东军政官员起义的秘密谈判。2022年7月,入选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山下村八角楼
  河源市东源县叶潭镇山下村八角楼,建于1843年,建成于1860年,耗时17年才竣工,至今已有16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6308平方米,是河源少有的一座带护城河的八角楼。……[详细]
广东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
  广东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于1993年5月成立,公园内建设打造以生态游憩为主的镜花缘、桂山、万绿谷、绿丛溪鸣景区(尚在建设中,未对外开放)及相关访客中心、停车场、步行道、游玩等配套设施,其中游客中心1520平方米、步行道12.5公里、车行道9.5公里,旅游从业人员3000余人。……[详细]
  文阁塔位于东源县黄村镇下七村水口蓝溪河边。走进村口,远远可看到,此塔属“风水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阁塔始建于同治四年(1865),塔八角五层,用石灰、沙、石混合砌墙,塔高约二十二米。塔身每层高度是自下而上递减,面廓逐层收敛,塔身略成抛物线形,塔身除每层伸出三层线砖、二层牙砖外,均为石灰批荡,正门高二点二米,门上有一长形横匾,写“文阁”两个大字,牌匾字目清晰保存完整,并刻联“文塔辉煌,光腾万丈;笔花吐艳,阵扫千军”。“文阁”字样据考为当地秀才程梅阁笔迹,故得名文阁塔。第二层以上八面设有真假窗口,其中第二层南面、第三层北面、第四层西面、第五层东面为真窗,其余各层为假窗。这些窗口供防范外人入侵,作防御之事使用。塔内各层有楼板,从里面从右往左沿楼梯可登上顶层,楼顶可俯视黄村镇半个镇以上面貌。塔刹……[详细]
  八角楼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仙坑村,260多年前,一位叫叶本菘的长者在乾隆年间从政,告老还乡后耗费数万两白银,历时16年建成了一座四方型城堡式的建筑、房角各设一碉楼俗称四角楼,为确保万无一失抵御敌人又在-增设双保险的护城墙,四个角再各设一座高10米的碉楼,从此方圆百里便诞生了第一座八角楼。护城墙墙体厚约1.7米,由于全用坚硬的条形麻石砌成,当地人称其为石楼。八角楼城墙用条形麻石砌成,里面机关暗道繁多,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堡垒,为叶氏族人一次次遮风挡雨、庇护灾祸。如今经历百年风雨的八角楼肯定不是河源最大的角楼,但肯定是最坚固的。2008年仙坑村乡亲开始自发捐款修缮八角楼,这次修缮与其说是纪念先祖,不如说是共筑家园的精神堡垒。2015年12月10日,仙坑村八角楼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详细]
河源县工委旧址
  河源县工委旧址位于东源县黄村镇梅龙村坳头小组李作新屋。1939年8月,中共河源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县工委”)在河源县城成立,这是河源县第一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党组织。时仼县工委书记李光中,组织部长黄英,宣传部部长林耀族,委员吴逸民、黄淑仪(女)。隶属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辖蓝能区委和城镇支部。中共蓝能区委书记刘成章,组织委员刘瑞廷,宣传委员张华基;中共城镇支部书记卢浩根。1940年1月县工委驻地由县城迁设在黄村镇梅龙村。李作新屋坐西北向东南,为围屋式建筑,建于清代早期,墙身下半部为夯土,上半部青砖砌筑,属砖木结构。总面阔34.9米,总进深27.5米,占地面积960平方米。……[详细]
儒步村抗日先锋队旧址
  儒步村抗日先锋队旧址——陶口店位于东源县叶潭镇儒步村。1938年,由中共广东省委组织和领导的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抗先队”)。东江区队60多人,在队长谭家驹,副队长林耀族、刘汝琛率领下,于1939年3月到达河源城,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抗先队”到河源城后,派黄若潮、吴逸民、李光中、陈伯昌、黄可夫等到黄村、叶潭等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发展“抗先”队员。在第九区队的帮助下,儒步村成立了抗日青年先锋队。先锋队成立后,利用张贴宣传标语,开办农民识字班等形式,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儒步村的抗先队队部设在陶口店,队员100多人,村队长欧阳裕。该旧址原是砖瓦房结构的民宅,2002年改建成占地约80平方米的混凝土结构门店。……[详细]
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船塘老围活动旧址
  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船塘老围活动旧址位于东源县船塘镇老围村。1939年1月,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简称“东团”)在惠阳淡水成立,团长叶锋、副团长刘宣。“东团”第五分团(即河源团)30多人,在分团长朱公拔、副团长邹清容带领下,于1939年3月来到河源城,先住在上城江家祠堂,当年夏迁到太平路1号和“广东抗先”合署办公。4月,五分--叶茂、黄凤珍(女)、张育民、卓扬(余明光)、李奎(女)、张敬业、梁秋云(女)组成活动小组到船塘,住在老围焕文小学(原为祠堂,土改时分给农民,后被拆,改建为民房)。“东团”成员以船塘为据点,在船塘、三河、上莞等圩镇农村,演出话剧、发送传单、书写标语、演(教)唱抗日歌曲、办夜校,组织兄弟会、姐妹会、老人会、青年会、儿童团等组织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详细]
中共河源县委成立旧址
  国共产党河源县委员会成立旧址位于东源县叶潭镇叶潭村麦畲排和合屋。1940年6月,根据中共东江特委指示,正式成立中共河源县委员会,书记黄慈宽,组织部长张华基,宣传部长蔡子培,青年部长欧阳源,--部长丘国章,妇女部长关绮清。县委所在地就设在麦畲村中,属中共龙川中心县委领导,下辖能溪区委、蓝溪区委和崇伊中学支部。该旧址原是麦畲村民房屋,建于清代,坐北向南,通面宽14米,进深13米,占地面积182平方米。土木砖瓦结构,砖石墙,表面批搪石灰,悬山顶。2005年,中共东源县委将和合屋改建成“中共河源县委员会成立旧址纪念馆”……[详细]
中共河源县委旧址
  中国共产党河源县委员会旧址位于东源县叶潭镇儒步村村委会。1940年6月,中共河源县委在叶潭麦畲和合屋成立后,于1940年9月至1941年8月迁至现旧址进行办公。该旧址建于民国期间(1930年),坐西北向东南。建筑原为儒步村缵修小学,原建筑在2000年被拆建重修为儒步村委会办公楼,现仅存斗门及部分围墙,原形不详。总面阔12.5米,总进深28.2米,建筑占地面积353平方米。……[详细]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