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河源市 > 龙川县旅游

龙川县旅游景点介绍

中共赤龙铁区委旧址
  中共赤(岗)龙(母)铁(场)区委旧址位于龙川县田心镇东友村小东坑下围。旧址建筑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三进四横一围龙,正屋上五下五布局,总占地建筑面积1875平方米。1929年春,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在回龙大塘肚成立,同时设立赤龙铁,龙(县城)老(隆)鹤(市),岗(罗岗)马(石马)坪(大坪),罗(罗浮)黄(陂)区等4个联区政府及其中共区委,骆均光(后曾彪)、崔兰、蔡梅祥(后罗宝良)、刘汉(后刘卓中)分别任4个区的区委书记。1932年,为适应斗争需要,中共赤龙铁区委从回龙园田迁至田心东友村,继续领导赤光、龙母、铁场人民坚持游击战争。……[详细]
龙川重建党后的第一次全县党代会旧址(读书坝余进文屋)
  龙川重建党后的第一次全县党代会旧址位于龙川县老隆镇读书坝余进文屋。1938年12月下旬,广东省委常委、军委书记尹林平抵老隆指导工作,尹在听取县临工委组织部长李健行的龙川工作汇报后,在莲塘小学主持召开县临工委会议,传达广东省委指示,将县临工委改为县委,李健行任县委书记。次年2月间,李代表龙川县委参加在紫金古竹举行的东江党代表会议,回到老隆后,于2月24日在莲塘读书坝余进文家楼上,主持召开龙川重建党组织后第一次党员代表会。参加会议的有全县各地党员代表12人。主要议程是选举龙川县委成员,黄慈宽当选为县委书记,张凤楼为组织部长、魏南金为宣传部长、刘汝琛为青运部长、张克明为--部长,刘春乾、余进文为县委委员。会议作了三项决定:一、加强党对抗日群众团体的领导。二、举办党员培训班,学习党章,加强党的纪律教……[详细]
下围文昌阁
  中共粤北省委、后东特委地下交通联络站旧址位于龙川县老隆镇水贝村下围文昌阁。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广东省委机关迁址韶关(1940年11月撤销省委、设立中共粤北省委和粤南省委)。为加强对龙川地方党的领导,省委派李建行、张凤楼抵老隆工作,同时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同年11月下旬,省委宣传部长饶彰风抵老隆传达省委指示,指导龙川党组织工作。在饶的主持下,于龙川老隆虾公岭头小山上的“贞节牌坊”下召开会议,成立龙川县临时工作委员会,黄慈宽任县临委工委书记,李建行、张凤楼分别任组织和宣传部长。为掀起龙川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在“临工委”领导下以莲塘小学(文昌庙)为据点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以龙川民众抗敌后援会名义出版《龙川日报》。12月下旬,广东省委常委、军委书记尹林平抵老隆指导工作。在尹的主持下,在莲……[详细]
龙川县青年抗日先锋队总队旧址
  龙川县青年抗日先锋队总队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中心小学。1938年底,刘汝深率“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东江区队”抵老隆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在龙川县党组织和抗日东江区队的宣传发动下,龙川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热忱日渐高涨,建立了许多抗日救亡机构与团体,如龙川县抗敌后援会、龙川县民众抗日战时动员委员会及其政工队、龙川抗日自卫团等,各区、各乡抗日救亡组织亦相继诞生,如抗日自卫队、农救会、民众抗日自卫协会、青年救亡先锋队、青年工作团等。为统一领导全县各抗日组织和抗日团体,形成更强大的民众抗日力量,龙川当局决定于1939年2月28日在县城小学(今佗城中心小学)礼堂召开大会,成立全县青年抗日统一组织——龙川青年抗日先锋队。决定县长刘鸿芹任总队长,张克明任秘书长,魏南金任组织部长。“抗先队”下设三个区队:一区队队长张其……[详细]
龙川党组织学习班与交通站旧址
  龙川党组织学习班与交通站旧址位于龙川县老隆镇涧洞村瓦口碉楼。1941年2月,后东特委在龙川县老隆镇成立。为贯彻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后东特委依据东江抗日后方国统区的实际情况,率先在龙川为各县党组织骨干举办各级各类学习训练班,以增强党员的组织纪律性,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开展秘密工作的能力。自1941年6月至1942年2月,在后东特委的指导下,龙川县委先后分别在龙母永和、紫市南客寮、老隆涧洞、通衢田心屯、涧洞刘国-、登云郑美林、郑风家中举办各级各类的学习班。学习班多为每期10天,训练的对象有各县区青运干部、妇女党员等。涧洞碉楼为当年学习班培训阵地之一,是中共龙川地下党的一个重要活动据点,梁威林、饶璜湘、钟俊贤等党的许多领导人曾住宿碉楼。同时,碉楼还担负储存党组织筹集的-支、弹药等物资的任务。……[详细]
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司令部旧址
  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龙川县老隆镇水贝大洋楼。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军级)成立。1月17日,原粤赣边支队改编为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5月14日,东二支队在边纵领导下解放老隆后,支队司令部曾一度迁驻水贝大洋楼,以大洋楼作为首脑机关,指挥围歼龙川北部残敌以及部署龙母战斗等。其间,边纵副政委梁威林,东二支司令郑群、钟俊贤(后),政委黄中强,东江人民行政委员会主任谭天度等人都曾先后居住在大洋楼。水贝大洋楼是一座两层的砖石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2700平方米,其建筑风格独特,融中西合璧。该楼原是当地一豪绅私宅,龙川解放后,该豪绅定居香港,私宅闲置。……[详细]
鹤市武装暴动旧址
  鹤市武装暴-动-旧址位于龙川县鹤市镇街道。1928年春,龙川县苏维埃政府和“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成立后,为配合东江地区“年关暴-动-”计划,决定于3月上旬进军鹤市,举行首次武装暴-动-。9日晚,工农革命军编队400多人在坪田分水坳誓师出发,黎明前抵鹤市墟镇附近埋伏。凌晨5时,工农革命军总指挥黄克下达进攻令。农军乘夜色涉水冲过桥头,于街内与敌展开-战,经激烈巷战,敌军败退,黄克率队冲入街内占据敌区署。但坐镇鹤市的县警大队长黄雨生在-战时趁夜色潜出墟镇。工农革命军胜利缴获敌军-25支、战马一匹,抓获俘虏一批。战斗结束后,农军张贴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的布告与标语,鼓励商店开门营业,将缴获的粮食分发给附近农民。上午10时,黄克获悉负责向鹤市周围地区各编队传达暴-动-命令的钟彪在暴-动-前被抓,并被……[详细]
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兵工厂
  五(华)兴(宁)龙(川)县苏维埃政府兵工厂旧址位于龙川县回龙镇大塘肚村。旧址原为一打铁铺,面宽8米,建筑面积64平方米。坐东向西,建于清代,灰沙夯墙基土砖墙体,灰瓦屋面,土泥地面。内有金字架屋架,西南角有一小房间。1929年春,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在大塘肚成立,为适应革命斗争需要,五、兴、龙县苏维埃在该铁铺设立兵工厂,修理和制造-械等兵器。20世纪50年代至今,该旧址为当地村民用作榨油坊。……[详细]
茶活苏区反“七县会剿”战斗遗址
  茶活苏区反“七县会剿”战斗遗址位于龙川县上坪镇茶活村。1932年8月,广东军阀陈济棠令一主力团,会同龙川、兴宁、五华、平远、寻乌、定南、和平等七县的地方武装共五千余人,配以多门火炮疯狂“围剿”五兴龙苏区上贝浮联区铁龙沙坪乡苏维埃政府(即茶活苏区)。上贝浮联区苏维埃政府区长黄清鼎和铁龙沙坪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黄正卿,率苏区军民奋起反击。一面令熟悉地形的游击中队长钟其(茶活村人)率队掩护群众撤离到企壁寨等山上隐蔽,一面率区乡干部、游击、赤卫队员及部分群众据守刘氏大屋独脚炮楼(茶活炮楼)奋勇抗敌。翌日,大雨倾盆,敌军四面围攻击炮楼,民兵们冒雨坚守炮楼。至第三日,炮楼遭敌击穿,楼内已弹尽粮绝,情况危急。最后,除10多名赤卫队员和群众成功突围后,余18名区乡干部、游击、赤卫队员,将楼内的煤油、松脂油,泼洒……[详细]
古柏牺牲地遗址
  古柏牺牲地遗址位于龙川县上坪镇土纸厂。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后,党中央指示闽粤赣边坚持开展游击武装斗争。1935年2月下旬,中央苏区留下坚持斗争的原苏区中央局秘书长古柏,以粤赣边区游击司令的身份来到龙川上坪青化鸳鸯坑土纸厂,召集龙川、兴宁边境的20多名苏区干部开会,传达上级指示精神(一说传达遵义会议精神),并设法与东江地区的古大存联系,开展游击武装斗争。会议期间,青化地下交通员叛变,向乡长兼自卫总队长王敬卿告密,王即串通驻上坪的国民党县警100多人,于3月6日包围了鸳鸯坑。古柏率20多人仓促应战突围,战斗中,古柏为掩护其他人员突围,与另两名领导中弹牺牲,其余人员冲出重围。……[详细]
抗日战争时期后东特委兵工厂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后东特委兵工厂旧址位于龙川县紫市镇嶂红村南客寮张屋。抗日战争爆发后,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在老隆成立。后东特委成立后,贯彻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依据东江抗日后方国统区的实际情况,在龙川为“后东”所辖的各县党组织骨干举办各级各类学习训练活动。期间,在紫市镇南客寮张屋举办多期培训班。1944年,为加强抗日武器装备,后东特委决定在南客寮建立兵工厂,制造兵器、-和维修-械。其时,南客寮设有情报交通站、电台,印刷《星火》等抗日宣传报刊。后东特委书记梁威林常住南客寮,带领东江上游各县党组织,开展宣传抗日和党组织活动。……[详细]
龙川游击武装活动旧址(南粤庵)
  南粤庵——龙川游击武装活动旧址位于龙川县铁场镇茅輋村南粤庵。1939年夏,茅輋村建立党支部,书记曾开明,曾观月、曾毅夫分别任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他们以茅前小学为党组织活动据点,并以“小学教员”公开合法身份,从事地下党的活动。抗战时期,党支部组织抗日先锋队,编印“茅锋”期刊、出墙报、演话剧、唱革命歌曲,积极宣传抗日。1941年至1942年春,先后在茅輋村的南粤庵和曾开明家中分别举办了3期党员学习培训班,学习毛泽东的《当前形势和任务》《论持久战》《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等文章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慕尼黑条约”等。1947年8月,河东分工委张其初奉上级指示来到茅輋村,收编“维护社”,在张其初的领导下,将冒充共产党领导的“龙和河人民武装维护社”50多人整编为“东江人民抗征队新生队”,张为特派员、吴海……[详细]
车田起义旧址
  车田起义旧址位于龙川县车田镇车田中心小学。1948年冬,在川北坚持斗争的同志,根据九连地委指示,分析了川北斗争形势,决定采取政治攻势,策动“车田起义”,重点攻破-堡垒。川北工委书记骆仰文一度被敌人威胁自首,但有决心改正的原飞虎队指导员邓镇邦,利用他做好车田策反工作,将功补过;同时派共产党员谢子陶、彭万钦协助邓镇邦做好车田乡颇有影响的进步人士邓渠青的工作,并通过他们策动当地有关人员起义。1949年2月,国民党车田乡军政人员迫于形势,接受我党提出的起义计划。我党派彭万钦直接参与,成立车田乡革命委员会,成员由邓镇邦、邓渠青、彭铨标、邓洪恩、陈德中及邓洪源等六人组成。革命委员会在车田第一中心小学举行秘密会议,具体研究部署起义前后的工作。1949年4月13日,东二支司令员郑群,六团团长林镜秋率部分主力……[详细]
解放老隆寨顶战斗旧址
  解放老隆寨顶战斗旧址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寨顶。老隆地处粤东北,是东江上游的重镇,其军事地位十分重要。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向全国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全国胜利形势以及九连地区“五战五捷”鼓舞与影响下,根据地逐渐由山区向城区发展。1949年5月13日夜,保十三团起义军进入老隆,将驻隆国民党保四师师部包围。边纵东江第二支队和起义部队通牒驻守老隆城寨顶的保四师副师长彭健龙,限令他于中午以前率部放下武器投降。彭凭寨顶的防御工事顽抗,同时向驻和平东水的副师长列应佳、驻河源城的196师以及国民党广东当局紧急救援。14日12时正,保十三团起义部队用一个营的兵力,向保四师师部发起猛烈的攻击,用多门迫击炮、平射炮向寨顶守敌轰击,在重机-、轻机-的配合下,起义部队团团围攻寨顶,激……[详细]
老隆战役乌石坝阻击战指挥部旧址(回霍庵)
  老隆战役乌石坝阻击战指挥部旧址位于龙川县丰稔镇回霍庵。1949年5月14日,老隆战役打响。为有效阻击驻和平东水的国民党广东保四师五团前来老隆援救,老隆战役总指挥部指示郑群率粤赣湘纵队东江第二支队主力,埋伏在距老隆数公里的东江上游河岸阻击援兵。东二支司令员郑群派出主力三团云南队及起义部队保十三团搜索连在乌石坝制高点设伏,三团其他连队及飞鹏队则在右侧埋伏。如同我军战前分析一样,老隆敌保四师师部被我军包围后,副师长彭建龙即向和平驻军求援。下午三时许,保四师副师长兼保五团团长列应佳率驻和平的两个营约一千多人的兵力,顺水路往老隆方向赶来,当援兵船只抵达乌石坝时,突遇我军的猛烈炮火阻击,敌军顿时乱了阵脚,溃败而退,军官用-口顶着士兵的脑袋要他们轮番冲锋,受到我阻击部队猛烈炮火打击。在正面对敌打击后,预先……[详细]
龙母战斗旧址(邓尾楼阁)
  龙母战斗旧址位于龙川县龙母镇双华村邓尾楼阁。老隆解放后,以老隆为中心的粤东北地区,除驻河源城的196师外,国民党军及地方政权或起义,或被歼,或投降。唯有谢鸿恩、黄道仁的县武装300多人,龟缩在龙川北部山区,蓄谋与胡琏残部联合反击。为彻底消灭这股土顽,边纵参谋长严尚民命令刚成立的独立四团第一营(原主力三团)600多人,以及县公安总队600多人,由县长魏南金负责部署指挥消灭这两股敌人。7月中旬,谢、黄两部窜回龙母镇时,被我部获悉,我部随即成立龙母战斗指挥部部署围歼谢、黄残部。24日凌晨,龙母战斗打响,驻守在藕塘村的黄道仁部被我部快速歼灭,黄乘夜色沿河逃走。谢鸿恩部死守在邓屋一炮楼内,负隅顽抗。第一营将炮楼团团包围,在我军喊话劝降无效后,一营在团参谋长陈苏、营长麦启华、副营长曾坤延(炎)、教导员陈……[详细]
歼灭胡琏残敌战斗旧址(下坪炮楼)
  歼灭胡琏残敌战斗旧址位于龙川县上坪镇下坪炮楼。胡琏兵团残部原系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集团第十二兵团所属。该兵团于1949年1月参加淮海战役被歼后,兵团司令胡琏率残部败退江西南昌。7月初,南路残敌经寻乌篁乡窜入龙川上坪地区,有一个重炮营和机-连的兵力。为迎击胡琏残兵,龙川县委指示县公安总队副总队长杨荣烈与独三大队部署歼敌。凌启培、陈德忠连队驻守下坪炮楼,倚炮楼迎击胡部;叶梓青连队配合公安总队向胡部侧面围攻;从狮子寨派部分兵力抢占下坪山坳山顶和双峰埂,占据击敌制高点。在我方三面交叉火力猛击下,逃窜的胡部散落龟缩在炮楼附近民房中负隅抵抗,经五个多小时激战,胡部残兵仓皇突围退出上坪,急向寻乌篁乡溃逃。是役击毙胡部30多人。7月中旬第二批胡琏残部退至定南的孔田、鹅公一带,欲取道上坪往兴宁溃逃。当时驻上……[详细]
黄觉群故居
  黄觉群(1879~1943),原名秉杰,别字俊平,化名日安,龙川县黄布欧江人,是龙川工农革命的先驱,龙川党组织的创建人。早年在广州从事-,先后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1925年10月随第二次东征军回龙川领导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与张重耳以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特派员身份,从事领导与开展龙川国民革命运动。同年11月,黄觉群与黄天泽发展黄日初、杨复生、黄鸿良、黄伯隆、邓国章、黄自强、陈增翼、罗一如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龙川县城戴家祠创立了中共龙川县特别支部委员会(简称中共龙川特支),黄觉群任特支书记,直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1926年5月龙川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县城(今佗城)召开,成立了县农民协会,黄觉群当选为县农协主席。1928年3月,组织鹤市武装暴-动-失败后,避难南洋以教书为职业。太平……[详细]
茅輋革命烈士纪念碑
  茅輋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龙川县铁场镇茅輋村南越山。始建于2002年。坐西南向东北。纪念碑方尖状,三级,青砖砌成,水泥沙浆批挡,总高约8米。碑台边长1.3米,高0.35米。第二级边长1米,高1.4米,正面嵌有中共铁场镇委员会、铁场镇人民政府2005年冬刻制的志略碑,右面嵌有铁场革命烈士英名录。碑第三级方尖状,正面阴刻“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碑顶镶嵌有一个红色五角星。纪念碑前是110平方米的水泥地坪,坪前面有九级台阶;后部有水泥护坡。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铁场建立基层组织,并先后设立11个秘密联络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茅輋建立铁群队90多人的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斗争。……[详细]
永安革命烈士纪念碑
  永安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细坳镇永安村一小山顶上。建于1957年12月,曾于1982年8月1日和2006年1月4日两次维修。坐北向南,碑方尖状,底座正方形,边长2.5米。上部分二段,下段方柱形,正面镶嵌刘建龙、刘锦香和吴维根等11位革命烈士生平简介碑刻。背面镶嵌细坳镇革命史志略。碑上段方尖形,正背灰塑阳书“革命烈士纪念碑”,左右面灰塑阳书“革命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周边有八角形砖砌围墙。整个纪念碑占地面积50.4平方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赣南挺进队队长李大添的主持下,细坳黄麻布乡(今永安)苏维埃政权建立,一批当地革命青年加入革命队伍,献身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和人民为纪念在土地革命战争英勇牺牲的刘建龙等烈士而兴建。……[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