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台山市旅游

台山市旅游景点介绍

  台城东风旅店位于台山市台城街道南塘社区西荣街53号,年代为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2002年7月17日,被公布为江门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台城天桥大厦位于台山市台城街道南塘社区台西路40-49号,年代为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2002年7月17日,被公布为江门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台城谭宅位于台山市台城街道南塘社区台西路132号,年代为中华民国七年 (1918)。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2002年7月17日,被公布为江门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台城人民电影院位于台山市台城街道环南社区人民路10号,年代为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2002年7月17日,被公布为江门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台山溯源学校纪念堂位于台山市台城街道东云社区中山路24号,年代为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2002年7月17日,被公布为江门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香头坟(伍隆起墓)位于台山市台城街道香雁湖村委会香头坟村黄牛拉车山,年代为宋祥兴元年 (1278)。类别为墓葬。1989年4月28日,被公布为江门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凌云古塔位于台山市台城新桥社区塔山顶,年代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类别为古建筑。1989年4月28日,被公布为江门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花山摩崖石刻位于台山市台城东北郊的石花山。计有15题,有史料记载的3题。以“石花山”三字为最早,每字0.75×0.75米,楷书阴刻,是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兵备王大用镇压农民起义后游此而刻。最晚的是“仙人椅”三字,刻于民国。其中以清道光三年(1823年)新宁知县谢崇俊书刻的“含辉四照”最著名,每字0.76×0.76米,楷书阴刻。同年,还有县尉汪瑚携子游览此地的纪游题名:“县尉钱塘汪瑚携子立常来游,萧山王纲、嘉应廖纪、德清沈师让、平阳仪克中同至。道光癸未七月廿二日。”字为正楷阴刻,分四行竖排。此外还有以形似意深的“一帆风顺”、“仙人洞”、“仙人床”等石刻。1989年台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台山市博物馆
  台山博物馆是由旅港乡亲黄炳礼先生捐资300万港元兴建的。1987年1月12日奠基,1988年3月竣工。座落在台城镇环北大道诗山上。占地面积10066平方米,建筑面积2586平方米。主楼三层,副楼两层,馆内配套齐备,设有纪念堂、序厅、展览陈列室、文献资料室和文物库房,展线261米长,有效展览面积1200平方米。馆区绿草如茵、环境幽雅、对称布局、传统造型,是一座具有侨乡特色的、中西合璧的园林式建筑。台山博物馆是综合性地方博物馆,它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和形式设计,举办具有侨乡特色的《台山华侨文物史料陈列》和各种专题展览,17年来,共举办过各种陈列展览50多个,接待国内外观众50多万人次,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职能作用。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台山博物馆重新设计……[详细]
方济各·沙勿略墓园
  从飞沙滩旅游中心往心往上川北行至象山西麓。一座西班牙古建筑墓堂跃人眼帘,此为欧洲天主教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的墓园,园内建有方济各·沙勿略墓堂和墓塔。墓堂为两班牙古式建筑,墓堂两侧黄花翠柏肃穆井然,蔚为壮观。方济各·沙勿略为来华传教第一人,他于公元1552年到达上川岛,同年病逝于上川,基塔建于1869年,用花岗岩雕塑方济各半身像,该墓塔屡经破坏,屡次重修。澳门首任和末任总督均来此处朝拜过。日前每年都有外国游人和港澳同胞前来凭吊旅游。2015年12月10日,方济各·沙勿略墓园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宜禧纪念亭位于江门市台山市台城街道南塘社区,年代为1920年。2019年4月19日,陈宜禧纪念亭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台山县政府大楼
  台山县政府大楼,位于中国广东省台山市台城街道中山路三巷,1933年建成,为民国时期台山县政府所在地。台山县政府大楼为中国保存至今的民国时期县署建筑之一。2002年7月17日,公布为广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台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地。……[详细]
浮月洋楼
  浮月楼位于斗山镇墩头村委会浮月村,包括中山阁、贤安庐、安雅庐、兰芳居、觉庐、蓁华居、恒安居、仕庐、英庐、源庐、炯庐、鋈庐、晃庐、惠华居和陈国旗楼。浮月洋楼多以楼主的名字冠名。“十五个“兄弟”中,“老大”惠华居建于1917年,最“年轻”的觉庐1936年完工,至今也有68岁了。这些高低不一,错落有致的碉楼,散落在红花绿树之中,从远看去,十分美丽壮观。它们以西式为主,只在局部和部分材料上还保留着中国南方农村的特色;同时,它们又有着防御的功能,是洋楼和碉楼的结合体。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浮月洋楼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台山县立中学
  台山县立中学位于台山市台城镇纱帽山。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台山县立中学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庙边学校旧址
  庙边学校旧址位于台山市端芬镇。建于1922年的庙边学校,主体是一座主楼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西方古典式建筑物,它装饰精美,手工精致,代表近代乡村华侨建筑的较高水平。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广海卫城城墙遗址
  广海卫城城墙遗址是台山境内仅存的明代城墙建筑,城墙遗址建筑结构坚固,墙体厚实,建筑年代久远,规模较大,为台山境内仅存的明代城墙建筑,对研究台山的历史以及明清时期我过的海防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守护者,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重要物证。2015年12月10日,广海卫城城墙遗址被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地村天主堂遗址
  新地村天主堂遗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川岛镇上川岛大洲村委会新地村,修建年代为1897年,损毁年代为1941—1942年期间。教堂遗址坐东向西,面朝大海,平面近长方形,长62.2米,宽42.8米,现存有山门、围墙、教堂墙基、柱础、水井及教堂附属建筑一座。拱形的山门和围墙基本保存原貌,在山门外以条石筑八级阶梯,围墙底部使用较规整的石块叠筑,上部为青砖砌筑花岗岩条石压顶。礼拜堂已被毁,仅存墙基和半月形圣坛。墙基及柱础石等建筑构件均为白色花岗岩石打制,质地较好。礼拜堂墙基平面近正方形,主殿东侧突出有一半圆形圣坛,直径4.56米,墙基残宽16.42米,深20.08米。教堂遗址内有柱础石8个,全部被移到墙基北侧成排摆放,基本保存较好,个别稍残。旁边有一口水井,呈圆形,井口直径1.2米,井壁用青砖和较……[详细]
共和碉楼
  俗称石楼,位于江门市台山市水步镇新塘村委会新塘村。建于民国时期,坐东北向西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41.6平方米,高21米,其中主楼6层,瞭望亭2层。主楼由条石砌筑而成,设有窄小的铁门窗,铁门已丢失,每个窗口均设有窗檐,第6层的外墙设有长方形枪眼。顶部四周是条石城跺,正面阳刻“共和碉楼”四个字。碉楼顶部的瞭望亭是混凝土结构,下层开有小铁窗,上层四面设有拱形窗口,平顶。碉楼室内有木梁、木柱支撑,有水泥楼梯通往上层,2层至6层每层设6个房间。据悉,共和碉楼始建之时,每一块条石都是由村民从远处石山开采再运回来的。碉楼的初期的作用是防土匪盗贼,在抗日争战时也发挥过防御抵抗作用。碉楼原有两条避雷针,由于时间久远和历经多次雷击,避雷针已断掉。共和碉楼的条石建筑结构在五邑地区碉楼中实属罕见,其整体结构仍保……[详细]
紫花岗摩崖石刻
  紫花岗摩崖石刻位于台山市广海镇紫花岗。“海永无波”四字刻于高8米、阔9米的花岗岩石斜面,字高3米、宽2.2米,直书两行,双钩楷书,字迹清晰,笔力雄浑。是明代钦差总督张通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在广海大胜倭寇后书,巡视海道副使徐海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刻此记功。此外,在“海永无波”石刻前面南侧约50米处大石上刻有“波恬万顷”四字,字高0.9米、阔0.75米,阴刻楷书,是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知新宁县同守尤诗英和知县熊文华至此观光而刻。1989年台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巫公岩摩崖石刻
  巫公岩摩崖石刻位于台山市海宴镇通亨村西面的巫公岩(又称西岩)。巫公岩由三块巨石相倚而成。洞高5米、宽6米、深3米。岩洞上盖刻“巫公岩”三字,每字径0.15米,字的四周刻有方框,字横书在方框内。洞右侧一块横卧巨石上刻有《西岩行》(共308字)和《西岩诗》(共56字)两首诗,字迹清楚。《西岩行》、《西岩诗》为岫云书镌。在巫公岩南边大石刻有“洞天”二字,左旁有“岫云书”三字。岫云即巫岫云,字正得,海宴通亨村人,生卒年月不详,曾任南宋州级官吏,宋德祐二年(即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元兵入粤时弃官隐居于巫公岩。在岩北边群石上刻有“回顾”、“渐入”、“眠云”、“泽有”、“自酌”、“棋局”等字,无书写年月及书写人姓名。宋景炎元年刻。……[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