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旅游景点介绍
 | 苏氏大宗祠位于顺德区杏坛大街。为明代建筑(约1500年),清代有重修。坐北向南,进深三进,总面阔15.25米,总进深29.38米。硬山顶,青砖木结构,红砂岩石地脚。第一进面阔五间。前后包台共4个。前两包台有八角石柱6条,龙凤抱鼓石一对。后包台坤甸木柱4条,两边石台阶。明间设上、下两门。檐柱为八棱型石柱、六棱型石柱,覆盆…… [详细] |
 | 刘氏大宗祠位于杏坛镇逢简村,堂号“追远堂”。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天启年间扩建。清嘉庆年间及2002年多次重修。刘氏供奉至今已有二十二世了。当时称“影堂”,后改为:“追远堂”。是目前珠三角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明代祠堂。是逢简最大的祠堂,也是顺德五大祠堂之一。据传,逢简刘氏是中山靖王之后,与刘备同宗,是汉高…… [详细] |
 | 觉妙净院始建于1852年(即咸丰二年)。原为李姓祖屋,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之民房。该院原名“胜乐庵”,到解放时听说已经历六任住持,由于60年代因残破而毁坏。后由于1986年至1990年间有港澳华侨及内地善信鼎力集资在原地重建。又由于1997年经上级批准扩建了讲经堂,释家殿堂,观音阁、地藏殿、祖堂、功德堂等。至今建筑占…… [详细] |
 | 和之梁公祠,堂号“世昌堂”。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历时30年才建成。中堂前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体量较大。后堂前后三步廊。祠堂规模较大,完整的保留了清后期的建筑风格。祠堂的砖、木、石雕工艺精致。是逢简村保留最好的祠堂之一。和之梁公祠位于逢简嘉厚街,占地接近900平方米。祠堂大气而不失精致,高耸的人字封…… [详细] |
 | 古朗村位于顺德杏坛镇,离镇中心西北5.5公里,面临甘竹滩,面积5.4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800余人。古朗村素有“西江水先到古朗”的说法,村内水道纵横,古桥座座。和顺德很多古村一样,古朗也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古朗开村于宋末元初,鼎盛时期有万余人口。数百年过去,古朗八景——青云起凤、西河洗浴、沙溪分流、飞舟引龙、二角孖…… [详细] |
 | 龙眼村位于顺德区勒流街道东南部,连接佛山一环出口,辖区面积4.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00多人,以梁、吕姓人数居多,龙眼古称“龙渚”,“渚”为小洲,西汉时期以蚕岗和演水间的村落为中心称“瓮城堡”(后称石涌堡),龙眼属石涌堡所辖,后以“龙眼”代替“龙渚”,龙眼也因龙舟点睛民俗活动名闻远近,至今,传承了六百多年历史。村内…… [详细] |
 | 沙头村位于均安镇府南2公里,面积2.38平方公里,本地人口约4500人,沙头村早在宋代由新会杜院的文倚公迁入开村,是沙头黄氏开族始祖。亦有区姓、麦姓、梁姓等姓氏人居住,因村旁有一小溪,水清见底,黄沙晶莹,取名沙溪。后来人口逐渐增多,村落范围扩大,村人觉得“溪”字狭小,遂改名为沙头。沙头黄氏大宗祠:建于三百多年前,立体墙…… [详细] |
 | 鹤峰位于均安镇中西部,背山面海,面积3.98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4千多人。“鹤峰”之名则取自在豸浦、上村交界的鹤鹤山,有一百七十多年历史,白鹤绕峰吟,青山伴鹤舞。鹤峰是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依山傍水,具有浓厚的岭南水乡特色、这里有宜人的绿脉、纯朴的民风以及多姿多彩的习俗和纯洁的信仰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鹤峰具有典型的岭…… [详细] |
 |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沙滘村是广府地区的农村聚落,村落肌理清晰、自然环境优良、建造技术精良、建筑功能完整,集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是难得的乡土建筑标本。目前古村落完整地保持了历史建筑的传统印记和原始格局,在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村落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陈氏大宗祠当地人称“陈家祠”,位于顺德区乐从镇沙滘村,坐西…… [详细] |
 | 大通桥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林头村桂林路39号前。嘉庆二十五年(1820)重修。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跨越村中小涌,连接拱桥直街。桥长23米,宽4米。麻石横联式砌筑桥拱,麻石桥身上存石匾,阴刻“大通桥”楷书大字,落款为“嘉庆庚辰岁重修”。桥身两侧石条间以铅块相接,可窥见其建筑工艺的讲究。桥面由七块麻石并排砌筑而成,无…… [详细] |
 | 华生园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伦教霞石华阳大街细桥直街8号,是何卓生、何藻云以及近代药行巨商何华生的产业。面积约3549.2平方米。园外青砖围墙上嵌有石刻,落款为“何裕后堂建,光绪戊申十月立”。园内保留有房屋七栋及花园三个。房屋包括中国传统风格和民国中西结合两类风格,以“华屋”、“竹林”、“棣圃”小巷相隔。其中植兴堂为中西风格…… [详细] |
 | 钟楼位于大良镇环城路。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原建在梯云山麓,明隆庆四年(1570年)迁建于现址。楼为木石结构,结石为台,下阙为门,可通车,上架16楹为楼,重檐四柱。清康熙二十九年(1890年)重修钟楼。现楼上有康熙年的木匾记事:“洪宣圣铎,铜钟千斤,朝暮扣击,声闻十里”。原钟已毁,现存铜钟是乾隆年间重铸。钟…… [详细] |
 | 均安镇上村李氏宗祠始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光绪八年建成。1988年定为顺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家古老建筑三进两廊,砖石结构,镬耳山墙,屋脊灰雕禽鸟吉祥花饰,门前台阶,石狮昂着两旁。悬挂于正门的“李氏宗祠”匾额为李文田嫡孙、现代知名书画家李曲斋集李文田遗墨而成。大殿堂上,高悬同治三年(1864年)慈禧太后御笔赐南…… [详细] |
 | 顺德陈家祠位于顺德市沙窖镇。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为三进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木料采用酸枝、坤甸、柚木、花梨等良材,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木雕的槅扇、屏风、裙板等,或镂空雕刻,或嵌彩色玻璃,均极讲究精美。石雕栏板工艺精堪,灰塑瓦脊精细传神。堂柱高6米以上,两人合抱。长逾5米的木雕祭桌,兽首…… [详细] |
 | 朱氏始祖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仙涌村委会左侧。明万历十三年(1585)朱氏族人为祀奉始祖朱坚而建,历有重修,祠堂坐西南向东北,广三路,中路面阔三间14.5米,进深三进带后花园,共55.8米。硬山顶,灰塑龙舟脊,青砖石脚。中路头门面阔三间14.3米,进深七架7.7米,前后三步廊。四根石檐柱,两根石角柱支承。中堂“…… [详细] |
 | 左滩麻祖岗遗址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左滩龙田村。推测遗址约南北长100米,东西长70米,面积约7000平方米,其中约5000平方米被鱼塘占用和破坏。遗址勘探中发掘和清理了一部分商周时期的文化层,出土了一批商周时期的陶器残片和石器,出土有少量的宋代至明清时期的瓷器残片。根据初步观察,这批遗物与佛山河宕遗址的年代相近…… [详细] |
 | 明顺德青云塔位于顺德市大良镇神步岗,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原名神步塔。因岗下有青云路直抵县城东门,故俗称青云塔。塔平面为八角形,外观七级,楼阁式砖塔,高45.4米。塔底层边长3.3米。县志载:“塔高十有二丈,七级,级有扶梯,可登临,八角皆铁凤衔钟,风来声闻十里”。塔基转角处砌托塔力士,为粗面砂岩雕刻,线条粗犷…… [详细] |
 | 明顺德何氏大宗祠位于顺德市乐从镇。是何姓厚本堂。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面阔三间,深三进,面积600平方米。头门是歇山式,莲花斗栱,四柱、底梁、华板所用石料均为砺石,木横梁雕瑞兽、花草,华板饰龙、马、麒麟浮雕,具有晚明雕刻特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91年顺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 [详细] |
 | 顺德糖厂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顺峰居委沙头村。1934年陈济棠兴办地方实业时,投资330万元建成。捷克斯可达工厂连工包料承建,制糖设备来自捷克。尚存四栋早期厂房:制糖车间、压榨车间和成品糖仓库两间。制糖车间长35米,宽20米。钢框架结构,共用32根工字钢柱,把厂房分成宽4开间,长7开间。钢柱上有圆头铆钉。大跨度…… [详细] |
 | 林氏大宗祠位于顺德区杏坛镇昌教村,1276年宋景炎年间由新会大江乡开族到顺德昌教乡,祠堂最初建于元、明朝之间,早期规模比较小,于清朝乾隆年间进行大规模扩建,最大建筑面积清同治年间达十亩地之大,现存建筑实体也有5亩之多。林氏算是昌教村比较大的宗族之一,其宗祠也是保留得比较完整。好多都系清中期遗留下来的古物。横梁上的精细的…… [详细] |
闂傚倷鑳舵灙缂佽鐗撳畷婵堜沪閻偆鎳撹灃闁告侗鍘藉畵宥夋⒑閸濆嫷妲归悗绗涘洤纾归柟鎯板Г閻撴瑩鏌涜箛姘汗闁活厼鐭傞弻娑樼暆鐎n偄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