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许昌市 > 禹州市旅游

禹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神垕古民居
  神垕地处伏牛山余脉,山川秀美,境内名胜古迹众多,灵泉寺、花戏楼、祖师庙、邓禹寨、钧窑遗址等不胜枚举,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神后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早在1979年就被河南省确定为十八条旅游线路之一。古镇由东南西北四座古寨围成,走进望崇寨,墙高三丈有余,坚固厚实,设有瞭望口和射击口,易守难攻,寨门一关,固若金汤。进入寨门,便是有七里长街之称的神垕老街。过去,繁华的老街是古镇中心,炮楼、古民居、庙宇彼此相邻。而今,青石板铺就的老街,比较完好地保存了清末以前的格局。神垕有首明清时期民谣: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神垕老街有四大特色,古桥、古庙、古寨墙、古民居。老街的主要标志性建筑是伯灵翁庙,它也是神垕作为千年古镇的证明。在中国,每个老行当,都曾有……[详细]
禹州郭氏民居
  郭氏民居时代:清地址:禹州市火龙镇郭楼村……[详细]
清流社学故址
  清流社学位于禹州城东南9公里的范坡乡彭庄村村南。明嘉靖八年(1529年),由三官庙改称清流社学,它东靠颍河,西接柏山(《水经注》载:啟筮亭),南望靡山,北依钧台坡、门前古渿水(今谓小泥河,已干涸),跨有石板桥两座(现仅存一桥)俗谓“七步两桥和一步两井”。据载:明洪武七年(1370年)太祖朱元璋“诏令各郡县兴办社学”。《禹县志·古迹志》记载:“清流社学故址在柏山东麓,明嘉靖时知州刘魁建。”“钧州知州刘魁,字焕吾,号晴川,江西泰和人,正德中登乡荐,受业王守仁之门。嘉靖初谒选得宝庆府通判,历钧州知州,抵任讲道学。辟佛老,僧尼悉令还俗。其政先宽后严,丈地均粮俱有成法,废毁淫祠,建禹、汤庙,先贤祠,八蜡祠及书院社学之属,立社仓。历任七年,教化大行,儿童走卒咸以父母戴之。升潮州知府同知,历工部员外郎,发……[详细]
刘知远墓
  刘知远墓(五代):位于禹州市苌庄乡柏村柏嘴山右侧的大龙山之阳,海拔240米,东南距禹州市区25公里。……[详细]
禹州天宁万寿寺
  天宁万寿寺大殿:位于禹州市城内古钧台街西段路北,历史上在它的周围存在有众多的庙宇建筑,东侧有禹王庙、钧台、汤王庙(已毁)、节烈祠(已毁),西侧有十三帮会馆,北面有怀帮会馆,是城区北隅的古建筑群之一。2019年10月7日,禹州天宁万寿寺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明周定王墓
  明周定王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距禹州市城区25公里的具茨山东麓,海拔462米。墓区跨越无梁镇的申家和王家两个自然村。……[详细]
禹州文庙大成殿
  文庙大成殿:原是文庙的主体建筑物,该殿位于老城区中心位置,它南临广场,东为南北大街,文庙大成殿的前方原有东西两庑,在前为戟门、棂星门、泮池、牌坊、影壁、崇圣门等,是一组规模广大,气势恢弘的古建筑群。……[详细]
长春观大殿
  长春观大殿: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城区颍川办事处马府巷街,座北朝南,海拔116米。长春观大殿东临明代徽王府旧址,南临明代广通寺旧址,北为陈家坊街。……[详细]
伯灵翁庙戏楼
  伯灵翁庙戏楼:位于禹州市西南30公里的神垕镇西大街路北,是该庙的两用主体建筑,它有伯灵翁庙戏楼、关帝庙戏楼、木牌楼等组成一组布局完整的古建筑群。伯灵仙翁庙,也称“窑神庙”,位镇区老街中心。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宋代,据现存碑文记载,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即1496年),一九八六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是神后“钧都”、“瓷镇”的重要标志。庙内主要建筑物有窑神庙、花戏楼、道房、东西日月厅,正门为花戏楼,窑神殿供奉有三尊神像,第一位是窑神孙伯灵,相传为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因其随师鬼谷子学艺,曾烧过炭,既是烧炭的祖师也是瓷业的窑神;第二位是“土山大王”,即历史上的舜帝,据史载,舜曾“陶河于滨”,被窑民们奉为司土之神;第三位是“金火圣母”,相传是一位跃火祭钧的民间女子。……[详细]
义勇武安王大殿
  义勇武安王大殿:位于禹州市西北30公里的花石乡白北村,座北朝南,它东临颍河、西近五旗山、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开阔地,北靠白沙水库大坝。……[详细]
禹州杨氏民居
  杨氏民居,位于禹州城西北26.5公里的花石镇白北村,是一组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清代古村落,始建于明,2007年被评为省级古村落建筑,同年又被评为国家级古村落建筑。杨氏庄园是明清时期白沙望族杨氏家族历时三百余年,苦心经营起来的古民居群,它分布于白北村白沙街中段两侧,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均为砖石结构。每处大院或坐东向西,或坐西向东,大门一律朝街开。与中原其它民居有别的是,杨氏民居以东屋、西屋作为主房,其它民居则以堂屋作为主房。……[详细]
昆仑寺文殊堂
  昆仑寺文殊堂位于禹州市鸿畅镇张湾村,因屋内东西山墙上保存有两幅精美壁画而备受关注,2009年被许昌市政府核定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殊堂为清中期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带前廊,单檐硬山式,灰瓦覆顶。因历经风雨战乱,年久失修,维修前文殊堂建筑及室内壁画损毁非常严重,屋顶漏雨,墙体裂缝,前墙被改建,壁画粉化脱落。为抢救保护昆仑寺壁画及所属建筑,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市文物局科学规划了壁画原样临摹、壁画揭取保护、文殊堂维修、重新彩绘壁画等项目,并逐步推进实施。2011年临摹壁画已在许昌市博物馆展出;2013年12月2日至19日完成了壁画信息资料采集、现场揭取,揭取后的壁画已被安全运至河南古代壁画保护中心进行修复保护;近日顺利完成了文殊堂建筑维修,春节过后将在2014年4月份开始对文殊堂东西山墙彩绘……[详细]
十三帮会馆
  十三帮会馆位于禹州城区西北隅,居山西会馆南侧、怀帮会馆西侧。清同治十年(1871年),会首郭广德、连文中、潘升炎、阮耀祥、王凌云、常天福、高有帮、蔡汉文、胡乾之、王二元、范廷栋等,捐钱创修十三帮院墙及关帝庙。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六月,药行帮、药棚帮、甘草帮、党参帮、茯苓帮、江西帮、怀庆帮、祁州帮、陕西帮、四川帮、老河口帮、汉口帮、宁波帮等十三个药帮,集资购地1.33公顷(20亩),共建“十三帮会馆”。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会首徐长聚、武清、耿金镛集资创修十三帮药王殿、演戏楼。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三帮会馆厨房、养病院、阴宅院、道院、二门、影壁墙建成。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三帮又建会议所一处。在布局上,十三帮会馆分庙院、中配院、会议所三部分。其中,庙院位于会馆西……[详细]
许昌烈士陵园
  许昌烈士陵园位于许昌市长春街。1922年许昌成立党组织并领导了震惊中原的司堂农民武装暴-动,1933年在许昌建立了中共河南省工委,1944年建立了豫西抗日根据地和水西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等在许昌组织指挥了豫东战役、皖东战役、解放郑州、解放开封等重要战役。为纪念牺牲烈士,陵园于1951年始建,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分为烈士瞻仰教育区、烈士墓区、碑林区、青少年活动区、游憩区等五个功能区,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广场、革命烈士纪念馆、碑林、义斋纪念亭等,安葬烈士471名。陵园是河南省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详细]
禹州市颍河水利风景区
  颍河水利风景区依托颍河三座橡胶坝水利工程而建设,颍河自西至东贯穿我市全境。三座橡胶坝水利工程分别建于1972年、2003年和2007年,单跨长度均在110米以上,上游第一橡胶坝做为我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水源充足、水质达标,与第二橡胶坝、第三橡胶坝形成三级梯级走势。主景区面积20.7平方公里,颍河湖蓄水总量1390万立方米。景区内有宋钧官窑址博物馆、森林植物园,周边有神垕古镇、画圣吴道子故里、周定王陵等众多景点。湿地分布广泛,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并在逐年增加。近年来,禹州市不断加大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以颍河水利风景区为依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为总体目标,先后投资2亿多元打造绕城20公里的颍河湖,治理两岸河堤40公里,安装沿湖三层灯带30……[详细]
56、金鼎钧窑 AA
金鼎钧窑
  金鼎钧窑位于神垕镇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是一个集钧瓷研发制作、展示销售、参观体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艺术场馆。金鼎钧窑创建于2009年,固定资产2100万元。公司拥有员工88人,省级艺术大师2人,专业技术人员46人。金鼎钧窑以传承、发展、创新为宗旨,弘扬、传播钧瓷文化为目的,坚持固本创新理念,走个性化企业之路。在造型设计以及工艺上精益求精,纳千年传统技艺,汇现代美学情趣,多件作品都得到了钧瓷界以及工艺美术界权威人士的认可以及好评。其中作品“石榴瓶”、“乾坤鼎”、“菊花瓶”等荣获金奖,作品“双龙罐”、“出戟尊”参展钧瓷文化香港行活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详细]
禹州宣和陶瓷博物馆
  宣和陶瓷博物馆位于禹州市禹王大道中段,占地3600平方米,是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禹州市民政局正式注册登记的许昌市首家民办陶瓷博物馆。以保护和传承禹州悠久的陶瓷文化为己任,以保存、展示与介绍历史文物,吸收和宣扬古今文化艺术的精髓为宗旨,向公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古陶瓷发展史及禹州陶瓷发展史,弘扬禹州灿烂的文化,致力于文化领域的开拓与发展。并且在釉色配方和制作方面有较大的创新,竭力打造出具有强烈感召力的钧瓷艺术珍品,深受广大钧瓷爱好者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禹州宣和陶瓷博物馆位处华夏腹地颖水河畔,凝聚中原文化的深厚积淀,汇集成馆,力求全面再现颍川古郡曾经的辉煌与纯真大美。禹州宣和陶瓷博物馆占地三千多平方米,分五个展厅。藏品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各个时期的古代艺术品,尤其唐、宋、元时期的古陶瓷艺术品……[详细]
扒村窑址
  扒村窑址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城区北13公里的扒村。扒村窑址属民间窑址,有宋代墨瓷遗址之称。扒村窑遗址,东起龙母奶奶庙,西至虎头山下,南起花果岗坳,北到扒村村北,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800米,总面积约近百万平方米,是禹州市最大的古窑遗址。出土的资器瓷片品种造型繁多,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产品多为白底黑花,次为翠青地绘黑花,釉色有黑、白、三彩、加彩等。禹州的古窑遗址多达一百四十多处,是河南省古窑址最多的县。但在《禹县志》上列出具体村名者,仅有神垕镇和扒村。前一个窑址,就是以烧钧瓷为主,素以“钧都”之称闻名遐迩的神垕镇。古东张镇的扒村,便是以“白地黑花瓷”为主,磁州窑系中的明珠——扒村窑。磁州窑是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它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三省,而以河南为最多、最早,禹州市扒村窑规模最大,制作最精……[详细]
瓦店遗址
  瓦店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禹州市火龙镇瓦店村东部和西北部的台地上,颍河由遗址的北面、东面转而向东南流去。该遗址是1979年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先后在此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发掘面积700余平方米,获得了重要收获。遗址主要包含有龙山文化的早、中、晚期遗存,并以晚期遗存为主。文化层堆积厚度一般在2米,最厚处达4米,内涵丰富。出土有:陶鼎、罐、甑、斝、鬹、觚、瓮、刻槽盆、豆、圈足盘、罍、石刀、卜骨,以及玉鸟、玉璧、玉铲等,并发现有大量的房基、灰沟、奠基坑、窖穴等遗迹。其中陶酒器、玉器、大卜骨等,是目前河南境内最为精致的龙山文化时期代表性器物。灰坑数十座,依口部形状可分为圆形、椭圆形、圆角长方形、不规则形等。其中圆形坑根据其结构可以分……[详细]
钧台钧窑遗址
  钧台钧窑遗址位于河南省禹县境内。钧窑是中国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因为以县城内的钧台及八卦洞一带窑址所产品质最高,故统称为“钧窑”。1951年故宫博物院的陈万里先生在此发现一批窑址,1962年该院又对此处进行考古调查,1973年河南省博物馆在禹县钧台、八卦洞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证明此窑在北宋徽宗时期最为兴盛,是专门为宫廷烧制瓷器的窑场。窑址的分布面积十分广阔,达30多万平方米,瓷窑排列密集,堆积一般在1米以上,厚者可达2米以上。钧台窑址应是一处官营的手工业作坊,共发现11座窑炉及作坊、灰坑等遗迹。窑炉排列一线,作坊位于正中,从瓷坯的成型、上釉、入窑到烧成瓷器,各道工序可持续进行。瓷窑炉是从半侧焰式陶窑炉发展而来的,为就地挖筑的半地穴式土壁窑,一般是单火膛,只发现一座双火膛。窑炉的结构及装烧方式便……[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