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旅游景点介绍
作为大运河进入苏州的第一站,吴门望亭是当之无愧的“门面担当”。望亭镇作为大运河苏州段的起点,以亭为名,因河而兴,被誉为“运河吴门第一镇”。千年历史长河中,望亭留下了稻作文化、良渚文化、崧泽文化、古驿文化印记。吴门望亭运河公园作为传承千年的古驿站,既体现了望亭的传统历史文化,又突出了运河环境特色,成为集遗产保护、文化研究、生态旅游、特色党建为一体的“吴门文化新地标”。……
[详细] 连云港跨海大桥是连云港市海滨大道关键控制性工程,位于田湾核电站-,起自高公岛,止于烧香河闸南。连云港田湾跨海大桥是连云港市海滨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南连徐圩新区,北接高公岛,跨海桥长4.572公里,双向六车道,是江苏省建成投运的第一座跨海大桥。田湾跨海大桥的投运打通了当地的交通瓶颈,为带动以港口为龙头的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连云港跨海大桥全长4572米,桥面宽阔至34米,包含左幅114跨与右幅112跨的设计。该桥由多个精心构建的部分组成,如北引桥、主通航孔桥、中引桥、辅通航孔桥以及南引桥。在众多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奋斗,大桥建设已取得显著进展。目前,桩基工程已0-收官,桥梁下部结构也已基本完成。同时,引桥箱梁的预制工作已完成约30%,而主通航孔桥与辅通航孔桥则已启动挂……
[详细] 位于牛首山东峰舍身崖(又名兜率崖)前,离弘觉寺塔百米处的感应泉旁。石刻分佛像和题刻。佛像分别雕刻在五个佛龛内,各龛内所雕刻数目不等,多则75尊,少则仅有1尊,共计129尊。在“几”字形石壁正中一龛里,雕刻有释迦牟尼像,像高约1.78米,袒右肩,趺坐于莲花座上。在左龛的下部石壁上,另凿一小龛,内凿高约半米的弥勒佛像一尊。题刻多在佛像周围。在释迦牟尼龛房,刻有敕赐弘觉寺四至的全文。中间一段在凿窟时即已毁去,其余文字已模糊不清,仅能看出上款为“永乐元年……”等字样。在弥勒佛龛旁刻有“大明成化元年岁次乙酉五月五日真定成造弥勒佛一尊永远供奉”的题记,壁上还刻有梵字四处,另有明景泰元年(1450)题《感应泉诗》一首。明代盛时泰《牛首山志》载:“壁上有地涌泉三个字,旁多梵书。又有元贞四年等字”,“燕僧有赋……
[详细] 堆沟稽核所位于灌南县堆沟港镇,始建于1935年,由当时的大德公司建造,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大德公司主营盐业,稽核工业所是商家建设的住所。……
[详细] 臧桥烈士公墓位于泗洪县朱湖镇臧桥村,年代为现代。为宿迁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宿豫区宿北大战烈士陵园位于宿豫区来龙镇陵园村,年代为1946年。为宿迁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宿北大战烈士陵园,原名小蔡集烈士陵园。陵园位于老宿沭公路北侧,地处宿豫区来龙镇政府西约6公里处白鹿湖社区(原陵园村),距宿迁城区15公里。陵园占地面积68亩。宿北大战是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首次大规模运动歼灭战,开创了全歼国民党一个整编师的辉煌战绩。该战役胜利后,参战部队2191名将士遗体安葬于现宿北大战烈士陵园。1950年原宿迁县政府为纪念1946年12月在宿北大战中牺牲的烈士而建,1962年—1964年陵园进行了扩建。因其临近原宿北大战主战场的小蔡集附近而命名为小蔡集烈士陵园。2019年,宿豫区人民政府对小蔡集烈士陵园再次进行扩建和整体提升改造,新的陵园占地扩大至230亩。南区(一期工程)于2……
[详细] 郑集郑家宅位于泗洪县上塘镇郑集居委会,年代为清代。为宿迁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通济渠为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唐朝以后改称汴河,泗洪段是通济渠现存通航条件最好的一段。为充分挖掘和利用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资源,临淮镇以公共空间融合治理为工作抓手,不断深化创新,立足“自选动作”做出彩,“特色动作”有亮点,多措并举提升河道治理质量,构建绿色生态长效机制,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双赢局面。一是提高生活质量,打造水乡颜值担当。2018年,在县乡两级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疏浚河道、整治住家船、清理河道垃圾、拓宽河面宽度等一系列治水举措,建成龙舟赛道,该赛道全长2700米,水面宽120米,设6条赛道,可举行不同赛程的龙舟、皮划艇及赛艇比赛,2020年被命名为省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二是践行生态理念,彰显水乡生态风貌。在恢复河道生态功能的基础上,依托资源优势,植入古汴河文化元素,配套建设古汴……
[详细] 位于茅山景区崇禧万寿宫南大路旁的天监井栏,上有铭文:“此是晋世真人许长史旧井,天监十四年更开治,十六年安阑。”许长史指的是东晋上清派创始人之一的许谧,井栏上这些字据考古专家论证,很有可能就是陶弘景的手书。据说陶弘景十分喜欢“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他也是学习模仿王羲之书法的杰出代表。如今,这样古朴苍劲的文字,穿过1500多年的时间长河展现在人们面前,是不是也会让你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情愫呢?……
[详细] 说到句容,就绕不开道教。中国道教从公元三世纪到公元十三世纪,长达1000年的时间里,它的活动主要是以茅山为中心展开的。其中,宋理宗亲书的“上清宗坛”碑刻,就是最好的印证。据悉,原碑毁于清咸丰年间,仅存“坛”字,现碑刻为2024年修复。中国道教经过近两千年的发展,衍生出许多的派别。最后又整合为全真和正一两大派。其中正一派又有四大宗坛,分别是正一宗坛、上清宗坛、灵宝宗坛和净明宗坛。茅山,就是上清宗坛的发源地。……
[详细] 破冈渎粮仓遗址位于茅山镇主家棚村东北、破冈渎故道旁,面积约1万平方米,2024年5月,浙江大学破冈渎古迹调查中发现,2024年8月,考古勘探后确认。史料记载,陶侃阻击苏峻叛乱,在庱亭、曲阿、大业筑三垒,牢牢控制破冈渎,切断苏峻运粮水路,毛宝焚烧了苏峻囤于破冈渎和湖熟仓库的存粮。据初步考证,此处遗址是史料记载的六朝破冈渎管理机构“邸阁”所在,也是破冈渎粮仓所在。……
[详细] 乾隆皇帝御碑亭位于宝华山千华古村南、乾隆古道旁。据《宝华山志》记载,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三月十六日,乾隆皇帝第二次幸宝华山,御书“福”字,赐予宝华山。历经战乱,原迹已无处找寻,2024年10月,宝华山管委会根据史料记载,重新修复御碑亭和“福”字碑,再现乾隆六上宝华山的历史典故。……
[详细] 位于茅山风景区李塔村李中组的许维新旧居,是许维新烈士曾长期生活的地方,2023年修缮竣工开放。抗战初期,陈毅司令员经常往返于溧阳、句容两地,途经磨盘山时,曾经多次夜宿许维新家,一些新四军战士也曾在此疗伤休养。许维新(1902—1941年),抗日英烈,历任新四军一支队独立营营长、两溧地区兵站站长和溧水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等职,1941年7月8日牺牲。……
[详细] 上世纪30、40年代,丁庄村是苏南地区党的地下交通站所在地,地下交通员江志洪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丁庄村民的支持下,冒着生命危险,多次为党组织提供情报,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丁庄村地下交通站位于丁庄村中心,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青砖黑瓦白檐,为一层砖木结构的老式住房,从建造至今一直有人居住且保存完好。房屋内部的土石灶台、桌椅条凳,以及墙上用于拴马的石扣等物品一直留存至今,诉说着当年的革命往事……2019年,当地对交通站点进行了修葺维护并作为乡村红色旅游景点免费对外开放。……
[详细] 句容市长江提水站位于下蜀镇境内,1979年9月建成。由提水一站、提水二站两座抽水站以及引河、渠道等组成,通过抽提长江水翻越宁镇山脉,流入北山水库,补给我市北部5个镇区22.5万亩农田的灌溉和城市用水。该工程运用频繁,为我市城区的工业生产、生活用水以及农田灌溉做出了重要贡献,设计效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综合效益十分显著,是我市抗旱的战略性工程、用水生命线。累计运行6.4万台时,提水2.2亿立方米。……
[详细] 茅山会仙位于茅山风景区,越过御碑阁不远,就到了会仙桥。桥长8.6米,宽4.6米,为单孔石拱桥。此桥是仙凡相会的纽带,桥的另一边是仙境,据说心无杂念之人走过会仙桥,就会得道成仙。……
[详细] 大圣塔位于葛仙湖公园内。古崇明寺中塔,以安奉唐代高僧大圣(姓何,号僧伽)像而得名。北宋太平兴国(976-984年)年间始建木塔,元祐八年(1093年)改为砖塔,七层八面楼阁式。民国15年(1926年)秋末,塔中瓦木工不慎打翻油灯,古塔惨遭火焚。1970年1月开始拆除。拆除原大圣塔时出土了宋代《崇明寺大圣塔碑》,现藏南京博物院。2004年在葛仙湖公园重建落成,九层八面,仿宋代楼阁式,总高度(含塔刹)89.5米。……
[详细] 明清县衙官井位于市政府大院内,《弘治句容县志井泉》载:“官井,三口,在县治内,二在谯楼里东西二亭,一在幕厅之左,俱存。”《乾隆句容县志》因之。现存二口,又称龙眼井,建于明代,原位于县衙谯楼东西两侧,并建有井亭,今位于句容市政府大门内南北向道路两侧,东西对称各一口。2005年市政府改建中得以保护,拆除原来的砖砌井栏,分别安装了石质旧井栏,并镌刻“官井”二字。……
[详细] 北山湖渡槽位于北山水库东,北山水库东干渠的初段——北山水库至句蜀路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建造了7座石拱和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支架渡槽,槽身宽2.25米、深2.5米。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北山水库下建造了一座钢筋混凝土排架支墩U型渡槽,长204米,槽口宽2.5米,过水能力5.4个流量。……
[详细] 县丞署位于市区昭阳街道英武社区城内东大街,东经119°50′15.0″、北纬32°56′13.6″。县丞署初建于北宋淳化年间(990-994)。北宋天圣初年(1023)范仲淹任职兴化,理政其间,筑有小梅岭,亲植腊梅,故被称为“景范明堂”而被列入“昭阳十二景”。历经宋元。明初因在原址西侧另建县署,旧署降格使用,“明为主簿署、清为县丞署”。至清道光十四年(1834),因县丞建制取消而改为文正书院,民国间改为中学,建国后为政府相关部门办公处。1986年,在仪门壁间发现《重修兴化县丞署碑记》,因而兴化县人民政府以“县丞署”命名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县丞署建有正门、谯楼、仪门、正堂、两庑、戒石亭、迎翠亭、小梅岭等。内部设施基本依县衙规制还原陈列,并在两庑设立“范仲淹纪念馆”,对外开放。1986年,兴化县……
[详细]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鍛嵍闁哄瀵ч崐鎶芥煙閸忚偐鐭岄柛宀嬫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