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旅游景点介绍
榕树岭遗址位于谢岗镇大龙村石洞,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第十二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向东、西、北延伸1米至5米不等,南至路边。面积:17436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谢岗镇大龙村石洞。……
[详细] 麒麟山烈士纪念碑位于沙河街道华侨城世界之窗美洲景区西侧麒麟山上,占地面积:300㎡,建立时间:1983年建设单位:广东省沙河华侨农场,此碑建立是为纪念在战争中当地牺牲的5名烈士。1、烈士陈汉平,男,生于1929年,深圳沙河上白石村人。在东江战队税务所工作,1943年参加东江纵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日军侵略南头时,为掩护战友撤退,在与日本鬼子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15岁。2、烈士陈炳胜,男,生于1919年,深圳沙河上白石村人。1943年参加东江纵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在抗击日军侵略沙河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3、烈士陈桂喜,男,生于1921年,深圳沙河上白石村人。1944年参加东江纵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护乡队队长。1944年日军侵略沙河时身中枪伤,养伤期间……
[详细] 长源革命烈士纪念碑建设时间:1985年,由长源人民建设,2005年进行迁建,位于桃源街道长源社区寄山桃花园,占地面积:200㎡,此碑建立是为纪念1937-1949年解放战争期间在长源村(原长岭皮村)的几次战争中牺牲的5名当地东江纵队烈士英勇牺牲事迹而建。长源人民把烈士们的遗骨原葬地迁到长源村麦地巷山边,在长源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建革命烈士纪念碑,供后人奠祭,宣扬烈士的爱国精神。……
[详细] “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是原“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与“征粮纪念碑”两碑合建而来,原“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是1950年5月20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309团为纪念解放内伶仃岛牺牲的16名烈士,在南头校场建立的。原“征粮纪念碑”是1950年4月由原宝安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在西乡甲岸村牺牲的6位征粮队烈士,在南头圩门建立的。1980年8月21日,由于建设的需要,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深圳市人民政府将这两碑搬迁重建于南头校场,并统一命名为“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原位于南头校场的纪念碑不适宜瞻仰和怀念先烈,且在拆迁范围内,经深圳市政府和省文物主管部门批准,由南山区人民政府于1995年重建于此地。现碑位于南山区南山大道中山公园内,通高12米,外贴花岗岩石,内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2400平……
[详细] 1900年10月6日,孙中山先生在盐田区三洲田地区发动武装起义,打响了推翻满清王朝封建--统治的第一枪,史称为“庚子首义”。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2001年盐田区开始筹建“孙中山庚子首义雕塑园”项目,2011年完成项目建设。园区总占地面积69195.4平方米,安放雕塑作品18座,雕塑作品包括起义纪念碑和五大主题群雕,雕塑主要以铸铜为主,少量采用了石雕和钢材焊接制作而成 。其中,纪念雕像梅沙捐躯、“第二健将”史坚如是为纪念烈士何松、史坚如而立。一、梅沙捐躯革命军首领何松返回三洲田后,为筹粮饷,率兵袭击了驻守梅沙的清军,不幸在战斗中牺牲。二、“第二健将”史坚如史坚如,广东番禺人,当他得知起义失败后,变卖家产买来0-,欲炸两广总督德寿而被捕。他被捕后英勇不屈,被清廷处以斩刑。孙中山称他是“……
[详细] 大沙杨氏大宗祠位于禅城区张槎大沙东西村。大沙杨氏大宗祠,清代祠堂建筑,祀明崇祯年间进士杨邦瀚,现仅存头进。该建筑头进采用五开间形式,门前一对石狮高大威猛。……
[详细] 大--氏宗祠位于禅城区张槎大江村。大--氏宗祠,始建于明,清代重建。该建筑装饰十分精美,保留大量清代风格的灰批壁画,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是研究清代祠堂建筑的发展演变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
[详细] 张槎东岳庙位于禅城区张槎张槎村。张槎东岳庙,清代建筑,是祀东岳大帝的道教庙宇。该建筑的香亭保留有我市现存唯一木雕团龙图案装饰的藻井,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详细] 张槎仙槎书院建筑群位于禅城区张槎张槎村。该组建筑群由水月宫、仙槎书院、财神庙组成,清代建筑。水月宫,又名观音庙,供奉水月观音;仙槎书院,又名宝砚堂,祀北宋吏部尚书陈世卿;财神庙,供奉财神的庙宇。该组古建筑群为佛、儒、道三教并立,体现了当地人包融、开放的社会观念,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含水月宫、仙槎书院、财神庙。……
[详细] 永新社学位于禅城区张槎弼唐乡。永新社学位于张槎弼唐乡,清代建筑。该建筑原为祠庙,明嘉靖元年(1522年),广东提学副使魏校推行“毁淫祠,建社学”时改建为社学。(社学是官立的用于启蒙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始创于元代,至清末而止)明代大理学家庞嵩在此处接受教育而步入仕途。现该建筑内仍保留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重修碑记二通和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时的石匾额。是研究我市教育发展的重要物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详细] 石梁梁氏家庙位于禅城区澜石石梁村。石梁梁氏家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403—1415年),面积约936平方米。该建筑装饰精美,保存较好,是研究明、清祠堂建筑的发展演变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含榕庄梁公祠、梅-塾。……
[详细] 平兰陈公祠位于禅城区澜石湾华。平兰陈公祠,清末祠堂建筑,保留有大量的民国时期的壁画等建筑装饰,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是研究清末民初祠堂建筑的发展演变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
[详细] 康宁聂公祠位于禅城区澜石深村。康宁聂公祠,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清代重建,现仍保留有部分明代建筑风格和材料,是研究明、清祠堂建筑的发展演变的实物例证。……
[详细] 三华罗氏大宗祠位于禅城区南庄紫洞三华村。三华罗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末,清代重建。原为四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两侧还有由青云巷相间的四进厢房,左右对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占地约2000平方米,现仅存东侧厢房及第四进建筑,但仍保留原有高大气派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清代祠堂建筑的发展演变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
[详细] 隆庆陈氏宗祠及古官道位于禅城区南庄罗南隆庆村。隆庆陈氏宗祠,又名“聚德堂”,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为三进四合院式平面布局,保存较好。隆庆古官道为隆庆村通往外地的一条主要通道,全长252米,以花岗岩石条铺砌而成,一般宽1.6~1.8米,最窄处约一米,石条一般宽0.35米~0.39米。该古道因村前北江隆庆村支流河道的分叉口,是广西梧州至广州、顺德勒流、中山等地的水上必经之路,故上下行船只多聚于此“寄水”以候潮汛,而且是官员百姓出行的水陆交通连接之枢纽,故当地人称官道。……
[详细] 廖家围位于禅城区石湾建国二巷。廖家围于清乾隆年间廖氏家族所建的大型庄宅,现仅余建国二巷2—4号保存完好,每座大小院统一,格式一致,屋宇高大宽敞,青砖石脚,均硬山顶配锅耳式封火山墙,“三间两廊”式平面布局。作为清代时期石湾庄宅式建筑的代表,廖家围是研究石湾民居聚族而居的居住习俗、建筑史;以及经济发展史等都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详细] 集贤坊古民居群位于禅城区升平红风大街。集贤坊古民居群为清末民初大型庄宅式建筑,前有闸门楼,保留“集贤坊”石刻街额。内部为走马楼式,通风采光极好,室内装饰中外合壁、十分考究精美,具有典型清末民初建筑风格。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含红风大街3、5、7、9、21号,勤俭街21、23、25、27号。……
[详细] 梁鹤鸣墓位于三水区白坭龙池村。梁鹤鸣墓在白坭镇龙池村东面,建于明代万历十六年(1588年)。墓主梁鹤鸣、字体诚,白坭镇龙池村人。明万历元年(1573年)举人,历官浔州知府、直录常州通判。墓地完好,墓前石牛、石马、石羊俱存,并有墓碑。原三水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何维柏墓位于三水区金本芹坑村罗盘岗西北坡。何维柏墓在金本芹坑村镇岗左侧,何维柏(1510—1587年),生于南海县登云堡沙滘村,以长期寄藉三水县南岸堡生活,故自称三水县人。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历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吏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曾在三水县金本昆都山读书。深爱金本景物,遗嘱死后葬于金本。墓前为半月形祭坛,长5米、宽4米,墓碑高80厘米,上刻“礼部尚书何公之墓”。墓穴上面有一黑石碑亭,镌刻“何维柏”三字及其生平事迹。墓道两旁长30米,正面筑有石碑坊,两旁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羊。现只有石人、石马尚存。原三水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郑绍忠墓位于三水区乐平大旗头村老虎岗。郑绍忠墓葬位于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老虎岗”(当地土名)脚下,清光绪二十二年(即公元1896年)建。墓园保存较为完好,墓葬座南向北,背依“老虎岗”,墓园面积约200平方米,整个墓园是以花岗岩麻石构件砌筑,造工精巧。坟墓形制为靠椅式,墓园共分梯级式三层。第一层为进入墓园的墓地平台,第二、三层墓园的造型为“Ω”形。墓园三层之外,右上方还有一方石碑刻,上刻有“圣旨御赐祭葬”。郑绍忠(1834年—1896年),原名金星,别字心泉,花名大口金,参加陈金缸起义时改单名金,后投降清朝,再改名叫绍忠。1854年6月参加陈金缸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先后被封为大洪国运粮官、先锋、元帅、掌握兵权,部众称其为二大王。1863年10月郑杀了陈金缸向清政府投降,即以五品军功衔率……
[详细]
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氱紓鍌欐祰椤曆囨偋閹惧磭鏆︽繝闈涚墔濞岊亪鏌i褍浜為柟铏崄閻忓啴姊洪崨濠佺繁闁告ǹ妫勯悾闈涱吋婢跺鎷洪梺鍛婄箓鐎氬嘲危瑜版帗鍊电紒妤佺☉濞层倗澹曡ぐ鎺撶厵闁诡垱婢樿闂佺粯鎸婚悷鈺呭蓟濞戞粎鐤€婵﹩鍏涘Ч妤呮⒑濞茶骞栭柣顓炲€垮璇测槈濡吋娈曢柣搴秵閸嬪嫰顢旈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