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旅游

重庆市旅游景点介绍

三毛故居
  三毛故居位于南山街道黄桷古道旁,系平房建筑,小青瓦屋面,土木、砖木混合式结构,为上世纪30年代在川东地区百姓生活住房中流行最广、最普通的民居建筑式样,近年来进行了翻新维修。三毛本名陈懋平(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懋”是家谱上属于她那一代的排行,“平”是因为在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的大使命。祖籍浙江省定海县,出生在重庆市南岸区南山黄桷垭,是著名台湾作家。三毛从小聪明伶俐、好奇心强,童年被张乐平先生漫画连环画《三毛流浪记》那具有苦难经历并富有戏剧性情节的小主人翁深深打动;所以当她第一部作品面世时,就用了“三毛” 的笔名。三毛有根据自己亲身闯荡非洲撒哈拉木沙漠经历写著的《撒哈拉的故事》等多部作品誉世。一首她填写的《橄榄树》歌词“我……[详细]
王朴烈士旧居
  王朴烈士旧居位于南岸黄桷垭老厂仰天窝,修建于民国时期,围合式院落一座,砖石木土混合结构建筑。大门呈八字形,砖石结构,门上有精美的雕饰。建筑整体面阔30.4 米,进深26.4米,总占地面积696.61㎡,总建筑面积871.52㎡;由于长期无人居住,房屋破损严重,只有大门基本保存完好。王朴生于1921年,因叛徒出卖被捕,关押在重庆歌乐山,1949年被国民党杀害,年仅28岁。该遗址是王朴烈士故居,是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历史研究价值。王朴烈士旧居经抢险修复已于2021年11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详细]
  北温泉抗战遗址群位于北碚区北温泉公园,年代为1937-1946年。含馨室、数帆楼、竹楼、农庄。2009年,北温泉抗战遗址群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国立二中旧址
  国立第二中学旧址位于重庆合川城北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内,一座高大雄伟的牌坊式大门,大门正上方镌刻着“定林寺”三字,走进大门便是一个老式四合院。这里原本是一座明代庙宇,抗日战争时期是“合川国立二中”的办学地。1938年春,国民政府为收容苏沪浙等沦陷区中学流亡师生,在大后方相继设立一批国立中学。3月初,国民政府教育委员会组建以许逢熙任主席的四川临时中学校务委员会,在北碚、合川两地成立国立四川中学,周厚枢任校长。1939年,按照建校的先后顺序,国立四川中学更名为“国立第二中学”,学校含高中部、师范部、初中部及水产部。其中,高中部、水产部在合川,称“合川国立二中”;师范部、初中部在北碚。1940年,初中部由北碚迁入合川县城蟠龙山,师范部留在北碚独立成校,命名为重庆师范学校;1941年,水产部也独立成……[详细]
  陈家大院,原名举人楼,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蔡家岗街道莲花村酢房沟,是一处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遗址。这座宅院原为陈介白、陈庚虞父子所有,1933年为纪念陈介白清廉为官、深得民心,其子陈庚虞耗时3年建造了这座举人楼。举人楼的设计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八字朝门、回廊环绕、翘檐如月,构筑精美,气派非凡。1937年,陈介白逝世后,举人楼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同年,战事席卷全国,各路文豪聚居于此,惊叹于蔡家竟有如此西学东渐的建筑,使举人楼声名远播。新中国成立以来,举人楼经历了多次变迁。乐一中学、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分院、208地质队及国营845厂汽车队先后入驻此楼,见证了蔡家、北碚乃至整个新中国的发展历程。目前,陈家大院仍保留着主楼、大门和部分庭院、围墙。主楼坐西向东,砖木结构,二层带阁楼,歇山顶,前后檐各出两个老虎……[详细]
  药材公会位于渝中区储奇门羊子坝16号,年代为民国。重庆开埠之后,外商云集,为了规范药材市场,建立了药材十三帮。1926年,重庆药材同业公会组建,重庆药材公会大楼随即开建,这栋三层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洋楼——药材公会旧址,一时成为药材业豪商名流的聚集地。解放后,中药材全部收归国家经营,昔日的储奇门走向衰落,仅留下一座药材公会旧址,向世人彰显当年药材业在重庆举足轻重的地位。药材工会旧址建筑面积991平方米,左右对称,做工华丽,气势沉稳。2009年,药材公会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饶国梁,1888年生于重庆市大足区,字作霖,号绍锋,为近代民主革命者。四川陆军速成学校毕业,任新军第六十五标见习官,立志反清革命。1911年4月27日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被捕而就义,终年23岁,葬黄花岗烈士陵园,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929年,国民政府为纪念饶国梁,出资在大足县云路乡修建了一幢灰色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作为对其家人的抚恤。饶国梁故居整个院落占地约700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二层七开间欧式风格砖木结构,宽27.9米,进深14.8米,总建筑面积825.8平方米。饶国梁故居建成后到2009年,饶家人一直居住在此。2009年经由市县两级财政共同出资对其进行整体维修,建--国主义教育旅游纪念馆使其成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张之选碉楼位于南川区大观镇观桥街,年代为1921年。2009年,张之选碉楼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马家洋房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矗立在綦河岸边,面积约1万平方米,主楼洋房原高5层,各层有四面连通的廊道,每层有七个房间,有一处后院和后花园,属于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是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马家洋房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卜内门洋行位于南岸区周家湾61号,年代为1915年。2009年,卜内门洋行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南川天主堂位于南川区后街新建路15号,年代为1914年。2009年,南川天主堂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鸡冠石法国教堂位于南岸区鸡冠石下窑43号,年代为1913年。2009年,鸡冠石法国教堂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刘仁故居
  刘仁故居位于酉阳县江丰乡五育村,年代为1912年。2009年,刘仁故居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张氏民居位于黔江区黄溪镇黄桥罟委会,年代为1911年。2009年,张氏民居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重庆映像老建筑群位于南岸区南坪西路68号,年代为清末一民国。含学庐、刘家院子、园觉寺、织布厂、洋房、文昌宫。由江北老城集中搬迁至此。2009年,重庆映像老建筑群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重庆海关监督公署旧址,简称渝海关,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东路,为清末重庆海关监督公署署址,建于19世纪末。重庆海关监督公署旧址为四栋建筑组合而成的宅院,四栋建筑屋顶形式各不相同,分别为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和四角攒尖顶,建筑形式主要为中式风格,兼具西式建筑元素。总进深约18米,面阔约32米,建筑面积约1278平方米,占地面积约576平方米。重庆海关监督公署旧址是中国及重庆海关历史文化的集中诠释,包含了海关文化的演变历史。2009年12月,重庆海关监督公署旧址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向氏民居始建于清晚期,是明洪武-向姓乡绅修建的家族宅院。民居总占地面积2295平方米,整体呈复四合院布局,房屋为土木结构、穿斗式梁架、青瓦悬山屋面。其建筑包括主院和别院两部分,由门楼、牌楼、前廊、正堂、厢房、配房等组成。2009年12月,被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向氏民居是典型的渝东地区乡土民居建筑。因山环水绕的地理环境和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形成了依山就势、多外廊、深出檐的地域建筑特色。由于山地复杂地形的限制,向氏民居不苛求完全对称和坐北朝南的建筑规制,空间布局因地制宜,重视生活实用。建筑装饰方面充分吸收了移民源发地建筑流派繁复、精美的风格,院内的木雕花窗形式多样,石刻浮雕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详细]
  陈氏洋房位于凤凰镇威灵寺村,占地面积约224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已有100多年历史。该楼是一栋二楼一底的单体建筑,既具有碉楼的瞭望与防御功能,同时又在采光与通风性上又优于碉楼。加之内部空间较大,具备长期居住的功能,是一座兼具防御与居住功能的民居建筑,也是重庆近郊仅存的一座保存完整、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的砖混中西合璧式建筑。2009年,陈氏洋房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中法学校旧址,原名懋园,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121号,是大革命时期中法大学四川分校的重要遗址,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中法学校,全称中法大学四川分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庆地方党组织在重庆创办的三所学校(重庆公学、中法学校、重庆高中)之一。中法学校旧址坐西向东,建筑轴线东偏南26°,占地面积260平方米,建筑面积248平方米,通高10.7米,共有大小厅室6间,为近现代风格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平面呈矩形。基础为条石,外墙为淡黄色调,屋顶为单檐歇山式,素面小青瓦,屋架为人字形木屋架,木构架上置檩、椽和瓦件,室内为木质结构及夹壁墙。2009年12月,中法学校旧址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万涛故居
  万涛故居位于黔江区冯家镇桂花居委,年代为1904-1932年。2009年,万涛故居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