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整董傣族传统建筑群,位于江城县整董镇曼贺井、曼贺、曼乱宰三个傣族村寨。系傣族竹楼“干栏式”传统民居建筑,有傣族竹楼民居、景宰塔、丰收塔、贺井塔等组成。在整个傣族传统建筑群中,单体建筑为一楼一底多屋顶,穿斗式木制构架,大屋顶、低垂檐、不开窗、强通风,屋面盖缅瓦,设“廊”和“展台”,楼室宽敞,呈正方形,人居楼室。底室一般不……[详细] |
![]() | 雍家村民居建筑群位于陆良县芳华镇雍家村。建筑群坐东向西,为明、清时期形成的家族式聚落民居建筑群,总占地面积667万平方米。雍家村在南、北、西三面各设一道大门,进入大门形成网状式闾巷,通往每户人家,各户均为四合院汉式民居建筑。现存建筑附近部分被拆除或局部拆除外,完整保存的尚有10余座院落,规模布局、雕刻制作基本相同。各四……[详细] |
![]() | 盈仓街禄氏宅院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盈仓社区第六村民小组义通河北侧村内。建筑坐西南向东北,由门楼、东西厢房、正厅组成,整体布局呈“一颗印”式,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门楼,重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通面阔6.9米、进深2.4米。厢房,重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8.1米、进深4.9米。正厅,重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详细] |
![]() | 和顺传统民居建筑群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顺,由弯楼子和寸、刘、李、尹、贾、张、钏、杨八姓宗祠组成,分布在和顺镇紧邻的三个自然村中。各组建筑最早于清嘉庆10年(1806),最迟于民国24年(1935)修建。每组建筑的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及建筑形式丰富、灵活又各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及艺术价值。2012年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详细] |
![]() | 玉溪文庙藏于闹市区的小庙街中,周边高楼林立,商铺遍地,古称新兴州文庙,旧时规模宏伟,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在时代的演变中,玉溪文庙逐渐演变成了开展革命活动的阵地,人民音乐家聂耳曾经在玉溪文庙大成殿进行过演出。如今,玉溪文庙魁星阁、大成殿等主要建筑修缮一新,环境得到美化,还举办祭孔活动,弘扬传统文化。2018年1月,玉溪……[详细] |
![]() | 北城李家大院坐落于北城文星街南段,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大小分为九个组合体,每个组合体内又分为3—5个院落,仅临街铺面就有24间,是北城富商李盛堂(1915年—1918年)建盖的清式民居建筑群,风格独特,石木雕纹巧夺天工,院内具有五步一台,十步一景的奇妙景观。2001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月,北城李……[详细] |
![]() | 南算奘房(原名为“奘崩龙”,意为“德昂佛寺”)位于德宏州盈江县弄璋镇南算寨。据口述调查材料,该佛寺是德昂族留下来的,现在为傣族群众所使用的佛寺。南算奘房是典型的干栏重檐式木结构佛寺,这是根据盈江天气炎热、雨季长、潮湿严重的实际而采用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一是透风、凉爽,人不易得病;二是楼板比地面高,可延长木板寿命,具……[详细] |
![]() | 铁城佛塔,傣语“广母姐列”,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胞波路步行街北侧。因塔体之上有一棵古榕(菩提树),盘根错节的已将塔体大部分包裹,故又称“树包塔”。铁城佛塔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740、1788年曾经修缮,1985年又做了大的修葺,复建了四座小塔和四尊象征吉祥的异兽(嘎朵)。该塔属实心砖塔,由主塔和四座小塔组……[详细] |
![]() | 佛光寺是位于云南省芒市镇境内的寺庙。傣语称“奘货信”,意为司署官家寺院,因傣文诗句“堕召浪能晚”(佛身光华如日月之意)而得名“佛光寺”。 占地面积2116.8平方米,建筑面积420.16平方米。大殿经修复,面阔三间,宽12.8米,进深四间,长16.6米,重檐歇山顶,抬梁式结构。偏殿经修复,面阔、进深均为二间半,重檐歇山……[详细] |
![]() | 南涧县公郎镇回营村是一个回民聚居的古老村落,全村现有村民400余户2100多人。据《蒙化府志》、《蒙化志节稿》记载,早在元代时期就有回族的先民入籍公郎回营村。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定边之战”结束后,明军中的回回军人多留居在定边县境的要隘地带(今公郎镇回营村)。在明朝“移民就宽乡”时,也有一些从事工、商的回回入户……[详细] |
![]() | 真武阁又名玄帝阁,位于茈碧湖镇九台村,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清雍正十一年增修(1733年),咸丰年间兵燹毁坏,光绪十三年(1887年)浪穹县九气台村重修,1992年、1997年、2005年、2014年县文管所对其进行维修。1980年被洱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详细] |
![]() | 丘北锦屏文笔塔始建于道光二十八年春(1848年),由张君(知县)带领群众建造,始建地为今丘北县锦屏镇密纳村一带。清咸丰二年(1852年),由金台(时任丘北知县)组织从城南(今锦屏镇密纳村方向)移建到丘北县锦屏镇东向青龙山顶上(又称文笔山)。锦屏文笔塔为七层密檐式方形空心石塔,塔通高22米,台基长、宽各5米,往上各层作自……[详细] |
![]() | 建水诸葛庙位于北正街旁,学政考棚北侧,现存建筑有山门、正殿、配殿和白衣楼。诸葛庙系建水“七寺八庙”之一,始建于明朝后期,毁于清顺治四年丁亥兵变。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重建时从原址迁移至今天的位置。……[详细] |
![]() | 建水县崇正书院创建于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原址在西门外,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迁今址(建水临安镇书院街)。书院坐北朝南,共3进院落,纵深162米,宽70米,占地面积11340平方米,规模恢宏,布局严谨。进门左为监院公馆,右为乡绅公社,再进为讲堂;东西有学舍30环之;又进为藏书楼,底层为礼堂;左院耳楼为院……[详细] |
![]() | 永宁土司衙署:永宁土司制度始设于元朝,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至1956年民主改革废除土司制度为止,世袭土司27代,历时800多年。土司衙署原为多功能建筑群,后大部份被毁,仅存一内院,属清代建筑,为土木结构瓦屋面两层楼四合院,外墙内木,建筑风格独特,门窗雕刻精细,构思独特,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内设有--卧室、经堂。2……[详细] |
![]() | 老营李将军府(原称老营李家大院,包含老营原乡政府、李德民和李俊民院)位于隆阳区瓦窑镇老营村委会。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5亩,三进七院,现存建筑共计20余幢93间房屋,除两院为独立的四合院外,其余五院均 为屋宇相连,互相串通的院落建筑群。建筑风格具有清代汉式豪宅的特点,整体布局工整,建筑结构稳定,雕饰……[详细] |
![]() | 八街文庙位于八街街道西隅。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建。民国年间,曾为八街小学、景秀中学校址。1950年以后,文庙又作为义八区解放委员会及原安宁县第一区人民政府的驻地。八街文庙坐西向东,原大门朝北,名“大迎门”,门内有泮池。今大门和泮池已无存,仅残存原大门两侧的一对石刻楹联。联云:“水暖春池龙门鲤跃,风生月窟桂院飘香……[详细] |
![]() | 易门龙泉寺 明清 易门县龙泉公园,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现存为民国十四年(1925年)所建,由前殿、天井、台阶、左右厢房和大殿组成,占地面积1433平方米。大殿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建筑,面阔三开间。前殿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三层楼房,面阔七开间,较集中反映了滇中地区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详细] |
![]() | 凤羽古建筑群位于洱源县凤羽镇境内。凤羽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文墨之乡”之美誉。2001年被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被公布为云南省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010年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建筑群是明清以来白族历史文化的缩影,古建筑群以古庙、古寺、古塔、古牌坊、古民居和照壁等众多古代遗迹为主,十四院古民居……[详细] |
![]() | 大理金镑寺漂来阁,一座年代明确(永乐十三年至洪熙元年,1415~1425)的明早期沧海遗珠,建筑风格、形制与云南其他几个已确定为明早期的木构很有对照研究的意义,比起洱海西岸那个年代不明却又非要说是元代的圣源寺观音阁研究意义大太多了。这个三间小殿虽然外观平平无奇,内部的梁架、斗拱却原真性极强,古意盎然,阑额七朱八白与地藏……[详细]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
联系我们: QQ: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