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藏自治区旅游

西藏自治区旅游景点介绍

神湖纳木错
  位于西藏那曲地区,湖面海拔为4718米,长70公里,宽30公里,被尊崇为圣湖、天湖。它象一颗晶莹的宝石,镶嵌在万里羌塘草原上,以其瑰丽迷人的湖光山色和美丽的传说,陶醉了众多的游人和朝圣者。纳木错湖滨广阔、水草丰美,是全年均可放牧的天然大牧场。野牦牛、岩牛等众多野生动物也经常出现。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从湖东岸到西岸全长70多公里,由南岸到北岸宽30多公里,总面积为19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最深处约33米以上。纳木错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补给,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水天相融,浑然一体,闲游湖畔,似有身临仙境之感。清晨,湖面霭霭茫茫,周围群山若隐若现,太阳升起,云消雾散,清风拂面,浩瀚无际的湖面荡起涟漪,真似慈……[详细]
门莫溶洞
  莫溶洞位于巴青县本塔乡境内,海拔约4700米,距离县城120公里左右。溶洞因所在地“门莫”(藏文音译)而得名,洞内原始自然景观奇绝,以冰柱、冰原和多支洞而称绝。全洞深度和广度至今未全部探测完毕,是旅游爱好者和探险爱好者的绝佳所往,是巴青县重点旅游开发项目。旅游路线:从县城出发,可自驾车115公里,然后步行8里左右路程即可到达,沿途可以在杂色镇、阿秀乡、本塔乡政府所在地的旅馆和饭店吃饭、住宿和补充物资。……[详细]
皮央和东嘎遗址
  西藏阿里东嘎石窟遗址位于西藏西部阿里地区札达县城以北30余公里的东噶村,海拔为4100米左右。西藏古格时代的宗教艺术遗存较多。主要有,古格王国遗址的白庙和红庙中的壁画、札达托林寺壁画、东嘎皮央石窟遗址壁画、札达喀则聂拉康石窟壁画等。有关考古资料介绍,东嘎石窟是西藏西部后弘期早期佛教文化复兴期的主要艺术遗存之一,是现存古代谷歌王国石窟群中规模最大一处,是目前所发现海拔最高、壁画面积最多的高原石窟群、也是西藏西部保存较完好、内容较丰富的石窟壁画之一。东嘎石窟壁画里除了常见的佛像、菩萨、-神、曼陀罗等图像外,是苦力的动物、植物和几何装饰文案,颇具有特点,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其石窟壁画也做了完整的描述和广泛的研究。从艺术图像学的角度来看,东噶石窟壁画中的“力士”形象方面,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收集、分类、剖析……[详细]
224、穹窿银城 AAA
穹窿银城
  穹窿银色城堡是最著名的古象雄遗迹。古象雄王国分上、中、下3门的上门所在地,有古象雄18王国的城堡之首象雄银城遗址。据记载,苯教创始人大觉者西绕米袄诞生于公元前16017年。据《万部论》记载,大觉者西绕米袄骑着大鹏鸟到世间去传法,第一个降在象雄地方,故有苯教之早象雄之说。那时象雄国王也称为象雄苯教王。在此修建宫殿,宫殿周围修建十八个小殿,十八个小殿周围修建了三百六十神殿,神殿周围又修建了一千零八个供塔。穹隆银城地基为金、四壁为银、门门为铁、四门为海螺、四角为玛瑙、女墙为铜等。在所有苯教修行地中最为著名和最有福报的圣地。古象雄王国都城穹窿银城,是西藏传说中的象雄都城,在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卡尔东城址,位于海拔4400米的卡尔东山顶,面积10余万平方米。2012年6月—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详细]
西藏擦擦文化展览馆
  西藏脱模泥塑艺术,在西藏称之为“擦擦”、“擦擦”是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走进“擦擦”展览馆,映入眼帘的便是馆中色彩绚丽、雕刻精湛的各类佛像、佛塔......,近百种、上万件的“擦擦”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无比纯朴自然、庄重典雅。‘擦擦’主题馆展出的‘擦擦’展品,主要是从日喀则、山南还有阿里各个地方收集而来的,品种近百种,数量则有万件之多。有些“擦擦”已经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据了解,展馆的理念和目的就是要将传统文化跟现代旅游相结合,把西0特的文化传播出去的同时,对“擦擦”制作这项精湛的传统手艺进行保护。“擦擦”这一古老的传统制作技艺,不仅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更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所在。在制过程中,特选取泥巴、藏纸、狼毒草、藏红花、牛皮等材料,通过凹型模具挤压脱模,或人工雕塑,然后晒干,再经彩……[详细]
阿里暗夜公园
  阿里暗夜公园阿里暗夜保护区占地面积2500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区和外围区。保护区内的户外照明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规划、改造和管理,防止和控制光污染,使优质的夜空资源像其他遗产一样得到保护。为了让更多的游客欣赏到美丽的夜空,阿里地区政府部门在保护区外缘建设了暗夜公园和天文广场。公园位于狮泉河镇以南约25公里处,海拔4200米,包括星空体验区、望远镜观测区和旅客服务区。在北京天文台支持下,公园安装6台800毫米天文望远镜,其中折射镜4台,反射镜2台,这对业余天文爱好者来说属于顶级的观测设备。……[详细]
曲龙遗址
  曲龙遗址位于朗钦藏布北岸、札达县达巴乡曲龙村,在吐蕃统一时期的7世纪中叶修建,为吐蕃六茹之一的象雄东岱的政治中心。遗址名称意为“大鹏栖息的地方”,指此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鸟形状。山顶(鸟头)与两边山坡(两翼)建有城堡,山顶为地方神宫殿(藏语称颇章),两边为王宫,是国王及其家眷居住之地。古格王江绛曲沃时期,在山坡中央(即大鹏心脏)还修建了新密派寺庙。13世纪后半叶的元初时期,第八代王泽巴赞之子拜卧赞在此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小王国,其后作为达瓦法王的夏季居住地。16世纪的清代改为格鲁派寺庙,后整体搬迁至曲龙村西南侧小丘陵。……[详细]
让舍曲河谷
  让舍曲谷地,发源于齐马拉山的让舍曲,环绕着木孔雪山流淌大约70公里后,在目巴村汇入怒江。由于同时受怒江干热河谷热气流和木孔雪山冷气流的双重影响,使得这个狭窄的沟谷气候变化频繁,降水量大,同时,植被的垂直分布明显。从让舍曲与怒江汇流处进入河谷地段,满眼迎面看到的就是陡峭的峡谷,瀑布潺潺而流,山下河水湛蓝湛蓝、古树林立。……[详细]
229、绒辖沟
绒辖沟
  绒(rong)辖沟:位于西藏定日县西南部绒辖乡,在中国和尼泊尔边境的日喀则喜马南麓,是两山夹峙中的一片长谷,有绒辖曲。在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藏语里“绒辖”就是深沟,“rong”意为沟,“xia”意为深。是日喀则喜马南麓六大沟之一。绒辖沟为喜马拉雅南坡断裂深切高山深谷地貌,海拔从7340米到2100米,景观类型从寒带到亚热带,跨度巨大。这里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开始性人物、苦行僧米拉日巴尊者圆寂地。从绒辖沟的地貌遥感图上可以看出,它是一条东北到西南走向的狭长深谷,起点从达仓村算起,终点到靠近边境的左不德村,长约55公里。绒辖沟的景观特色非常丰富而又界线清晰。首先从绒辖沟的“东大门”开始,是一个叫卓吉措布的高台地,四周是卓奥友峰冰川融水汇聚而成的高山湿地、溪流和湖泊,是典型的高山湿地景观。然后从达……[详细]
230、思金拉措 AA
思金拉措
  思金拉措,当地群众称为“财主百龙之王”居住的神湖。位于墨竹工卡县日多乡东南、山南地区桑日县增期乡以北,距川藏公路(318国道)约6公里,距墨竹工卡县城66公里,距拉萨市区124公里,海拔4500米,藏语意为具有威力的神湖,地形犹如聚宝盘,四周群峰簇拥,每年到了-六月十五日那天,历代班禅、0喇嘛以及直贡-都要来到思金拉措神湖祭拜,湖中投入许多金银财宝以报神湖的恩赐。据藏文古籍《五部遗教》等藏文记录,墨竹思金拉措神湖位于犹如聚宝盘里用金银财宝向四周供奉曼陀罗。其间,蓝天倒映在湖中。而墨竹思金龙王以雪域财主的身份把财宝撒在大地上,撒满整个雪域山川,并用各种珍贵药材及树木、鲜花、野生动物将其点缀,。神湖后面形如龟王的山上有莲花生大师修行的“仲巴”岩洞及许多历史悠久的修禅静地和生成之物。神湖往东望去的……[详细]
  遗址位于日土县日土村,距日土县城20公里。据传,城堡前身是’门人’,在形似大象俯卧的土山上所建的门卡。7世纪前,“岭”国大将贤巴敏如泽在此山以东建立贤巴卡尔城堡,贤巴去世后葬于此。10世纪末,当地头人昂巴在山顶西面建新密派卡噶佛殿,主供佛为密宗事部三枯主,殿内有精美的壁画和《般若经》。元初,竹巴噶举派依山而建日布丹佛殿,殿内有竹巴噶举派大师塑像,墙壁偶静猛天众神的壁画。15世纪(元末明初),萨迦派在山以东建夏巴殿。17世纪,格鲁派在山的中央部位修建伦珠曲典寺,在西坡建立分庙—果奴殿(尼姑庙)。17世纪初期,日土宗本在山坡最西边建立宗政府城堡。18世纪,又修建主持堪布的拉让宫殿,共有两层。山下有朵盖齐本的诸多建筑。此后统称为琼宗噶莫城堡,又因城堡的山体形状与建筑布局与布达拉宫相似,故称“小 ”……[详细]
  以前扎普村有著名的三个白塔,分别是恰绒卡须儿、帕巴鑫衮、哒姆吕间。相传伦珠曲典寺的喇嘛格桑培杰来到此地为民众讲经。文革时期这三座白塔遭到了极大的损坏。1989年广大扎普民众一起维修这三个白塔,而且集资1900元在旁边修建了玛尼拉康,后来就被称为扎普玛尼拉康,扎普民众每天都在此转经。……[详细]
  蔡龙拉康位于日土县古巴二村,建造者是日土伦珠曲顶寺的一位喇嘛,所有资金都是该寺出的。拉康中主要供奉的是弥勒佛,当时资金全部都是由该寺院出的原因是,村民只有十八户,没有能力负担。据说,所有工匠为拉达克人,约民主改革前的40年代,曾由喇嘛珠巴从拉达克邀请两名建筑技术工员对拉康修缮过一次,拉康中的壁画是一位叫阿热的拉达克人画的.民主改革前,一直由伦珠曲顶寺派喇嘛管理,先后派了在三位喇嘛,第一位喇嘛叫饶杰,他多年在庙中进行管理和接待来访者,直到最后在此圆寂.第二位喇嘛叫格颡顿单,由于年事已高只住了八年.第三位喇嘛叫坚赞西饶,他提出在此庙中料理事务,还需要一位助手,于是请了一位助僧叫丹巴坚赞,给了他相应的职位。他一直住到1959年(1962年逃-外)。“文革”时期,拉康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砸坏了神像、……[详细]
  乌江玛尼拉康和伦珠曲典寺同属格鲁教派,约有200多年的历史。由于文革时期-,玛尼拉康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1994年乌江当地民众集资约2万元,对玛尼拉康进重建,与此同时在拉康旁边修建了三座白塔,就在当年伦珠曲典寺的喇嘛洛桑旦巴对玛尼拉康和新白塔进行佛法开光,让当地民众来此朝。现今拉康里面的佛像、经书都是由当地民众集资购买。……[详细]
伦珠曲顶寺
  伦珠曲典寺 在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境内,有一座山势高耸,气势磅礴的旧宗山城堡遗址,它就是闻名于境内外的日土鲜拜卡遗址。这座古老的城堡遗址,随地势而兴建,规模宏大,高大雄伟,瑰丽壮观,历史悠久,如若没有被历次的战争中惨遭劫难,那么完全与拉萨的布达拉宫媲美。从今日苍凉的遗址中依稀可见当年的辉煌。在日土宗,最有名的寺庙首推伦伦珠曲典寺,伦珠曲典寺是日土县境内唯一一座寺庙,位于日土县西部,距县城12公里,是由日土旺巴资助,不丹喇嘛贡列和格鲁派喇嘛元旦加措于公元1600年共同创建,距今有500多年历史,时间与拉萨色拉寺相当。它坐落在形同卧象的山顶上,亦称扎西曲林寺。这座古老的寺庙依山就势,楼台殿宇,玲珑典雅,建筑布局和形制极富特点。伦珠曲典寺在西藏属于格鲁教派,主供佛及具有代表性的佛是弥勒佛(弥勒佛、未……[详细]
甲维卡尔堡遗址
  遗址位于日土县日土镇德汝村境内的甲维主峰(海拔6223米)西北两条沟汇合处下游,向西出沟口至219国道。堡寨遗址由干砌石墙、戌堡、村落、农田等组成,面积约20万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其石构建筑内存有大量箭头和箭杆。现存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村落遗址和墙体基石遗址。……[详细]
藏卡尔侠戌堡遗址
  遗址位于日土县多玛乡多玛村内,“侠”意为沼泽地。戌堡背靠高耸入云的藏卡尔大石山,坐落于西边伸出的灰白色岩崖嘴顶上。石山相对高度约20——30米,遗址由防御墙、石砌碉楼等组成,用块石拌泥砌筑石墙,约长200米,墙高1——1.5米左右;当中有南向北的一条长约50多米通道,最窄处宽约2.5米;戌堡东西两头工事成环形,宽约40——70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占据阿里通向新疆和日土东北部地区的咽喉,工艺粗糙。在戌堡背面有一条通向山顶的通道入口处,依山修建了1座碉堡,高约4米,存有许多堆积雷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戌堡内外存有铁质箭头。……[详细]
郭孜康玛尔土堡遗址
  在多玛乡多玛村境内,位于著名的绕协圣洞东南5公里。座落在北靠郭孜红山,朝南面对郭孜草坝,其西200米处是郭孜温泉。土堡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与现代土坯建筑结构有些相似。其底层为石砌墙作基础,大小不等的方形或长方形土块筑其墙,墙宽约0.5米,其土质与当地草坝上的土质相同。据当地长者讲,此土堡的真名叫巴姆卡尔,是《格萨尔王传》中的著名女将巴姆所建。他们记事时(即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有四间没有顶棚的房屋,墙高约两根帐篷杆(即3米左右),现只剩南墙残迹,高约1.4米。……[详细]
  霍巍教授在《西藏研究》2005年第一期发表的《西藏西部文明的考古学探索》一文中指出,在日土县境内发现了一处古墓地。这处古墓地位于日土县日土区一条名为阿垄沟的山沟内,阿垄沟,是日土县境内阿不兰热山的一条山沟,这条山沟位于日土镇前行政所在地南面,沟前是县城通往日土镇热角村的乡间公路。沟口距日土镇约800米,沟宽20-40米,大体上由西北向东南延伸,海拔高度4400米。石丘墓葬分布在两侧冲积扇上,地表为砾石层,无植被覆盖。墓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墓葬总数在100个左右。石丘墓葬的形制,是在地表向下挖掘浅穴或不挖墓穴,葬入骨殖后用大石垒成墓框,其上用大石块垒覆,形成石丘。石丘高度约1米、直径约2米左右。死者葬式有屈肢葬、乱骨葬及火葬,屈肢葬中有男女合葬、母子合葬的习俗,部分尸体由于当地干燥的自然……[详细]
  在热帮乡境内,位于涝布湖(即芦布湖)西端南岸一级台地上,其南为东西走向的大山,其紧临湖水,石山和湖水间徒步勉强通过,果热岩画便在此处,山脊上有个不起眼的石构防御工事遗址,古墓群在其西边的山凹内。墓群座南朝北,依山傍水,大体呈东西顺序排列,其下方3座,中间一排为5座。从被人掘过的痕迹看,中间最大的墓室约20平方米,墓葬的修筑方式为向下挖掘约1米深坑穴,用片石砌成墓框,尸骨入殓后用土和片石垒覆,形成方形石丘墓,高约1米左右,其余墓较小,其中下方、上方和两边的9个墓仅有少量石堆。……[详细]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 缂備緡鍠撻崐鏇㈠矗閺囩姷纾鹃柟瀛樼箘閺嗘柨顭跨拋瑙勫 44010602000422闂佸憡鐟遍幏锟�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