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砭子西北野战军后方医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吴起镇蔺砭子村。1947年初,为配合西北野战军军事行动,西北野战军后方医院迁至吴起三道川蔺砭子原乡政府所在地。收复陇东战役部署后,该院迁往白豹川郭克郎村。……[详细] |
郭克郎村西北野战军后方医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白豹镇郭克郎村。1947年5月,为配合西北野战军收复陇东的军事行动,在进行将台战役(菩萨山战役)时,西野将设在三道川蔺砭子的后方医院和兵站迁至白豹川郭克郎村,占用了该村几十户村民的宅院和村上的一座庙宇。兵站设在庙院三清教吕诸仙洞一带,驻军一个连。医院院部和医务人员住在老爷庙……[详细] |
蔺砭子三边军分区医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吴起镇蔺砭子村。1947年4月间,为配合西北野战军军事行动,三边军分区医院迁至吴起三道子川蔺砭子村。医院院部设在蔺治岗家的3孔接石口土窑洞里,其中西起第1孔是手术室和高姓医生办公、住宿的地方,第2孔是管理员的住处,第3孔是护院部队卜参谋的住处。保护医院的部队为1个连,住在院内的6……[详细] |
梁台三边军分区医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吴起镇侯岔村梁台。现保留破旧石窑5孔,其余于2008年在新农村建设时被拆除改造。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曾有部分红军在此驻扎、休整六七天后撤离。1947年六七月间,为了配合西北野战军收复安边作战,三边军分区医院迁至梁台村。当时,医院院部设在该村一户有8孔接口……[详细] |
《红色中华》报社遗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瓦窑堡镇中山街。1931年12月11日,《红色中华》报在江西瑞金创刊,初为周刊。1935年11月25日,《红色中华》报社在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中山街原民教馆复刊,出版第241期,为四开油印,不久与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办的《苏维埃报》合刊,仍名为《红色中华》,报社由任质斌主持工作,19……[详细] |
清凉山新华通讯社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城东清凉山。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共中央的通讯宣传机关。1937年1月,在红色中华通讯社基础上组建成立。抗日战争爆发后,除播发中共中央的重要决议、声明、宣言以及陕甘宁边区的建设成就外,还有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消息。1939年初,新华社和《新中华报》分开,各自都成为独立的组织机……[详细] |
陕甘宁边区通讯总站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南关街市场沟沟口。陕甘宁边区通讯总站是在陕北省苏维埃邮政局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1935年,陕北省苏维埃政府邮政局在永坪镇成立。1937年1月,进驻延安。5月,改称陕甘宁特区邮政管理局。9月,改称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1938年,边区邮政局撤销。此举实施未及两月,因信件积压及投递……[详细] |
王皮湾新华广播电台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莫家湾村。旧址为一个院落,共有石窑洞3孔,均面阔3.3米,进深7.5米。军委三局,即通信局。1937年1月,随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后,驻延安城内。1938年11月,日本飞机轰炸后,移驻西川延店子村。1940年3月,军委三局在莫家湾村驻扎时,筹建了新华广播电台。电台于1940年……[详细] |
边区群众报社遗址位于榆林市绥德县义合镇霍家坪村。1947年10月,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边区群众报》随西北局机关迁址绥德县义合镇霍家坪村。报社设部、印刷厂、译电科、排字部等机构。1948年1月10日,报社改名为《群众日报》。在绥德期间,该报曾刊登短评《马文英事件的教训》和“无定河畔六烈士”等报道。1948年2月,迁到绥……[详细] |
清凉山解放日报社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城东清凉山。《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16日创刊,1947年3月27日停刊,共办2130期。报社第一任社长秦邦宪(博古),后为廖承志。报社分部、新闻部、采通部、副刊部、评论部。解放日报社大门上的“解放日报”4个大字是毛泽东亲笔题写,现仍保存完好。《解放日报》是当年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详细] |
三边报社旧址(李季旧居)位于榆林市定边县定边镇。1942年,三边分区机关驻定边,中共三边分区委员会机关报创办《三边报》。每5天出版一期,八开石印。主要发行在三边属地的定边、靖边、盐池、吴旗等4县。1945年10月以后,增发安边县。每期发行量约2000份。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指示。著名作家、诗人……[详细] |
《关中报》报社旧址位于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镇马栏村村西约400米的山梁上。《关中报》是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党委机关报。创刊于1940年4月12日,1950年4月终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关中报》是关中分区动员群众、教育群众、鼓舞军民的阵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9年冬,正当关中分区广大军民努力把分区建设为抗日模范区……[详细] |
中山图书馆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文化沟村。中山图书馆始建于1937年5月,由毛泽东亲笔题写馆名,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座公共图书馆。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为适应干部学习研究需要,经对该馆予以整顿、重建,使该馆成为当时延安较大的公共图书馆。重建该馆时聘请林伯渠等为理事,并由林伯渠任馆长,李昌为馆务主任,着手募集图……[详细] |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文化沟村。旧址现存数十孔窑洞,其中5孔比较完整,窑洞内有炕,墙壁上有壁龛,窑洞均高2.80—3米,宽2.60—2.80米,进深6.55—7米。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于1938年7月成立,地址设在延安城内。1939年迁至大砭沟。1940年,又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延安县分团。抗战……[详细] |
1938年7月7日,由八路军总政治部领导的延安电影团成立。电影团由徐肖冰、袁牧之、吴印咸、李肃等6人组成。10月1日,电影团开始在黄陵拍摄《延安与八路军》的第一组镜头。该片由袁牧之编导,吴印咸、徐肖冰摄制。电影团当时仅有两台摄影机,一台是荷兰著名摄影师伊文思赠送的,另一台是袁牧之到延安前专程到香港购买的。1941年11……[详细] |
清凉山新华书店办公地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城东清凉山山坡上。1939年9月1日,新华书店正式成立。毛泽东亲笔题写了“新华书店”。新华书店门市设在延安北街北头。为防止日本飞机轰炸,新华书店办公地选址在清凉山上一石窟内。其平面略呈方形,进深4.5米,高3.15米,宽5.1米。前壁开一门,窟内后部有一高1.45米的“凸”字台基……[详细] |
平剧研究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张崖村东侧。旧址北靠张崖山,西为张崖村,东为延安卫校,南为延定公路。现有窑洞约20孔,窑洞均高3.7米,宽3.5米,进深8米,该旧址现无人使用,有部分坍塌。平剧研究院成立于1942年4月。1947年2月,迁往华北后,合并入华北联合大学。康生、张经武、刘芝明、杨绍萱先后任院长。该院先后……[详细] |
大众艺术研究社成立于1942年4月,是中央党校俱乐部为探索平剧艺术革新和改造而组织的业余研究、创作、演出机构。由杨绍萱、齐燕铭等人负责。研究社成立后,先后编排上演了任桂林编剧的《卢俊义》、卜三编剧的《江油关》,李纶编剧的《秦桧》、孙震编剧的《瓦岗山》等新编历史剧。1943年,杨绍萱根据《水浒传》有关林冲的情节写成平剧剧……[详细] |
1946年5月,中央办公厅、边区政府、中央党校共同筹备,准备建立中央管弦乐团。乐团由中央办公厅领导,委托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管理。团址设在中央党校,乐团主要培养管弦乐技术人员及训练军乐技术人员。乐团原定于7月17日聂耳逝世11周年纪念日举行成立大会,因延河涨水,只好延期。7月19日,乐团成立大会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会议……[详细] |
937年11月14日,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召开成立大会。文协负责人为成仿吾、周扬、柯仲平等。文协机关设在延安城内。1938年11月,迁至延安城北兰家坪。文协成立后,先后组织了诗歌总会、文艺突击社、戏剧救亡协会、民众娱乐改进会、文艺战线社、讲演文字研究会、大众读物社、文艺顾问委员会、抗战文艺工作团等机构。1938年8月,文……[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