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宁夏自治区旅游

宁夏自治区旅游景点介绍

221、黄河坛景区 AAA
黄河坛景区
  黄河坛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集文化观光游、生态农业体验游、黄河十里长峡揽胜自然游、生态休闲度假娱乐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先后荣膺中国西北优质人气旅游目的地奖、宁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夏十大最美景区等称号。游客可以游览黄河坛、船游黄河十里长峡,体验航天果蔬采摘、内湖垂钓烧烤、家庭农场、金沙湾国际葡萄酒庄等休闲项目,景区还提供餐饮住宿、会议服务、拓展服务。咨询电话:0953-3731888景区地址:宁夏青铜峡市青铜峡镇广武村一组79号(金沙湾园区内)一、黄河坛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文化汇宁夏。黄河坛是为感恩母亲河黄河而修建的人文主题建筑,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与高超的建造艺术于一体。黄河坛由思恩区、礼恩区、感恩区组成,共有青铜器108件、汉白玉石器96件,浓缩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精华,再现了……[详细]
鎏金寒山铜造像
  鎏金寒山铜造像,通高55厘米、正面宽26厘米、侧面宽21.5厘米,净重16.4千克,1986年宁夏银川新华街出土,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造像取立姿,足踏双层六边形须弥台。黑发披肩,细眉长目,满脸笑容,身着宽袖紧身袈裟,系腰带,衣衫褴褛,左肩斜挎结绳串联的五个葫芦,右腰胯下挂一锦囊,双手各置左右,手中无物。其面容幽默而诙谐,神态自若,形象逼真。寒山,又名寒山子,是唐代的诗僧。其诗朴实自然,禅意深邃,风格独特,《全唐诗》收有三百余首。《五灯会元》载其为人不拘小节,放浪形骸,称得上是维摩诘式的出世高士,在佛教禅宗史、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即因寒山和尚居住而得名。……[详细]
嵌松石银菊花饰
  嵌松石银菊花饰,长4厘米、宽2.8厘米、重2.7克,1975年宁夏银川西夏陵区6号陵出土,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这件银质椭圆菊花形饰件,表面鎏金,中间花蕊处镶嵌有一颗绿松石。花心周围有连珠及卷草纹装饰。该器物为西夏人的帽饰,做工精细,反映了西夏金银器制造已经有锻、压、镶嵌、鎏金、抛光等多方面的技术。……[详细]
琉璃四足兽
  琉璃四足兽,长44厘米、高32厘米;基座长21.8厘米、宽19厘米,2001年宁夏银川西夏陵区3号陵出土,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该四足兽头部高昂,前肢伸出,后肢腾起,如猛兽扑食状。腹部柱状空心柄与脊瓦相连,通体施绿釉,光亮润泽。……[详细]
冰沟汉墓群
  冰沟汉墓群位于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距市区约45公里,2004年元月前地属石嘴山市陶乐县,为石嘴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银川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冰沟汉墓群分布在黄河东岸,其东北部为大片沙漠地带,南侧为一条深约40米的洪水沟(俗称冰沟),地势西南较高,东北稍低。经调查,墓葬群现有墓葬百余座,分布范围约4平方公里,墓葬封土堆为圆锥形,大小不等,最大底径16米,残高3-4米,最小底径5-6米,残高2米。由于洪水冲击,有的墓葬现已塌陷,棺木外露,塌陷之墓,均为砖室墓,有单室墓、双室墓两种。墓群周围散布有汉代的残砖、碎瓦和陶片。冰沟汉墓群是宁夏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汉墓群。……[详细]
226、石螭首
石螭首
  石螭首,长64厘米、宽23厘米、高25厘米,1974年宁夏银川西夏陵区6号陵出土,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红沙石质,通体呈长方形,分前后两部分:前端为螭首,用螺旋纹饰表现上唇卷曲的形状。螭口衔珠,眉骨突出,双目圆睁,颈部有一圈鬃毛,两角用浮雕手法刻出,神态威猛,气势非凡;后端为楔形榫头,可套嵌在建筑物上。……[详细]
银川文昌阁
  位于银川市中山公园。是一座建在方形台基上的三层楼阁式建筑。座西面东。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各层面东辟三个券式门窗。西墙外设有木梯可至各层。二、三层围有木栏,供游人凭栏眺望。清代光绪十八年宁夏知府谢威凤倡修,光绪二十八年建成。解放后多次重修,1984年进行了翻建。文昌阁是银川城保存至今的古建筑之一,对于研究银川建筑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1993年4月24日,由银川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地藏寺藏经楼
  位于兴庆区前进街105号院内。最早称为“地藏庵”,始建年代不详。1932年由冯园光主持扩建,1935年完工后易名为“居士林”。“文革”期间除藏经楼和后院厢房被保存做为工厂车间外,其他建筑均被拆毁。1987年当地居士集资修复后定名为地藏寺。寺院由山门、前殿、中殿、藏经楼及南北厢房组成。藏经楼为硬山顶二层楼,通高12米,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一楼供奉释迦牟尼,佛背后有木梯可至二楼,二楼原为寺院藏经之所。地藏寺藏经楼长期为银川居士的宗教活动场所,是研究银川佛教的重要实物资料。1993年4月24日,由银川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朱峰沟摩崖造像
  位于银川西30余公里的贺兰山东麓马莲口内,造像在沟北侧一块巨大的石壁上。造像面积约十平方米。中间长方形佛龛内为释迦牟尼浮雕像,高2米,宽1.28米。圆面大耳,袒胸披肩。左手屈于腹前,右手垂于膝上,呈全跌坐坐于莲花台上。左面为老子线刻像,高2.2米,宽1.1米,头戴道冠,长冉飘胸,扶膝而坐;右边是孔子线刻像,高2.4米,宽1.3米。头束发,右手扶膝,盘腿而坐。造像的年代待定。但雕刻手法纯熟,形象生动,不仅是贺兰山一处大型的石刻艺术,也上研究我市石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1993年4月24日,由银川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银川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山嘴沟石窟壁画
  位于银川市西30余公里的贺兰山东麓,顺山嘴沟约8公里,即到葫芦峪,再北行约300米,至一陡峭山峰,山峰峭壁上有六个石窟。石窟系天然石洞加工而成,分上下两排,下排三个洞窟壁画全部剥落,上排三个洞窟中间和左边洞窟保存较好,中间洞窟壁画以小幅为主,有佛、菩萨、比丘、天神,供养人,动物等。左边洞窟以大幅为主,有观音图、说法图等。壁画以石绿、赭石、墨等颜料绘制,造型粗旷生动。壁画绘制年代待定。壁画上有明代嘉靖十三年、隆庆二年游人的题刻。山嘴沟石窟壁画是银川地区目前唯一的一处石窟壁画,对研究银川地区早期佛教活动和佛教艺术有重要意义。1993年4月24日由银川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银川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宁夏谯橹禁钟
  俗称明钟,通高210厘米,口径127厘米,双龙纽,肩部饰莲纹一周。钟体腹部有上下两排十二方格铭文。该钟是明代成化元年正月,由宁夏镇守太监王清,总兵官征西将军都督同知张泰、巡抚右副都御使陈价,副总兵都督检事张荣主持,将元代废寺中的一口残钟加铜改铸而成。现存银川中山公园湖心亭内。宁夏谯橹禁钟是银川现存最早的大钟。1993年4月24日由银川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银川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夏文残碑
  纵22.5厘米、横27厘米,1974年宁夏银川西夏陵区出土,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此块残碑为西夏陵出土的形体较大、字数较多的一块西夏文碑。砂岩雕凿,阴刻楷书,所刻碑文笔画匀称,笔力遒劲厚重,是不可多得的西夏书法珍品。西夏文字多为比较工整的楷书,大概是借鉴了唐代成熟的楷书风格。从西夏文楷书的书写规则来看,西夏文字同汉字一样,亦具有端祥而宁静的特点。宋人姜夔云:“真多用折,草多用转。折欲少驻,驻则有力,转欲不滞,滞则不遒。然而真以转而后通,草以折而后劲,不可不知也。”正因为如此,西夏文字常给人以端详、宁静的感觉,不但字体方正匀称,而且秀丽轻盈。在用笔方法上,西夏文楷书亦藏露兼施,方圆并出,既显其骨力,又显其精神。……[详细]
宁夏博物馆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的前身是1959年9月成立的宁夏地质博物馆筹备处,1973年正式更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原馆址位于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承天寺院内,1988年整个院落整饬重修为仿古建筑,使用至今。2004年宁夏博物馆新馆建设被列为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的献礼工程。2006年1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新馆破土动工,总投资2.28亿元。经过两年半的艰苦努力,新馆以其端庄的外型、先进的设施、完备的功能、新颖的展陈、优质的服务,于2008年9月为迎接五十周年大庆,正式开馆使用。新馆位于银川市金凤区人民广场东侧,总建筑面积30258平方米,全高21.2米,共四层。其中,地下一层建筑面积8456平方米,分为文物库房、设备用房及办公区域,文物饱和藏量达150000件。地上建筑面积21802平方米,一层……[详细]
234、南薰门
南薰门
  位于兴庆区中山南街南端,又称“南熏门”。系银川旧城南门城楼。通高27.5米。砖包台基高7米,长33米、宽24.5米。正中辟有南北向拱形门洞。北侧东西两面设有石条台阶通向台面。台面正中为高达20.5米的重檐歇山顶二层楼;楼内有木梯至二楼,二楼四周围以木廊,可供游人凭栏眺望。南门楼始建年代不详。1038年,党项族建立大夏国,定兴庆府(今银川)为都城,大兴土木修筑殿宇和城墙。据此可知,南门楼的始建年代极有可能自西夏营建兴庆府之始。乾隆三年(1739年)地震时坍塌,五年时重修。1911年毁于战火,1917年由宁夏地方政府重建。解放后南门楼多次得以重修。1953年拆除了两侧城墙,开辟了南门广场。1985年12月16日被银川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银川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景点位置宁夏银川兴……[详细]
五七干校旧址景区
  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旧址景区是2007年5月由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隆湖一站原国务院五七干校遗址的基础上兴建而成的,总占地面积89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整体展现和反映了从国务院机关派来的1811名干部、家属及200多名子女在此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场景。景区现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综合馆、原址馆和生活体验区。综合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共分八个篇章,二十三个单元,馆内陈列着反映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干校学员及家属生产、生活场景的各种实物500多件、图片1200多张、文字资料500份,其中有林汉达、周有光、倪海曙、叶籁士等老一辈学者。原址馆,共有宿舍6栋,其中以劳动工具、劳动生产场景及历史原貌的再现,重点突出当年老干部、知识青年居住及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及部分有价值的实物。陈光尧、周荣鑫……[详细]
海原南华山
  南华山为六盘山余脉,位于海原县城南7.5公里处,南靠西吉县的月亮山,西北与西华山相邻,东南接寺口子,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35公里,宽25公里,总面积42万亩;平均高度2600米,主峰马万山海拔2955米,仅仅次于贺兰山,名列全区第二。地表土质肥沃,年均降雨量达600毫米,气候凉爽,牧草丰茂,山南是海原县南华山牧场。近1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天然次生林分布于山之西北,有育林地27万亩,森林覆盖17万亩,森林覆盖率62.9%。宋夏时期,南华山与西华山合称天都山,名震边塞;因山形似莲花,又名莲花山;又因山高气寒,春秋落雨成雪而称雪山。清代有“海城八景”,此山独占其三,山之西北端有新石器“菜园遗存”,东南有水冲寺遗址,山的中间有灵光寺遗址。 远眺南华青翠碧绿,郁郁葱葱,近处其中层恋叠翠,绿荫环抱……[详细]
菜园新时期文化遗址
  菜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海原县西安镇菜园自然村西、南、东的山梁坡地上,面积41250平方米,村落位于南华山脚下,南倚灵光寺、东靠海城镇野狐坡村。 1984年宁夏进行全区性的文物普查时发现了菜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85年5月宁夏考古研究所对部分遗址进行了试掘。秋季对遗址、墓葬进行科学、系统的发掘。1986年至1988年底,中国历史博物馆.北大考古系、宁夏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考古发掘。连续四年的清理发掘工作,共布探方297个,总揭露面积6921平方米,清理墓葬138座、房址15座、窖穴灰坑65个、窑址1座、灰沟1条,出土各类完整或可辨器物5000余件,主要为石、陶、骨、玉等生产工具,生活器皿和其它装饰品。其文化内涵揭示出:齐家文化的主体是从“菜园遗存”中孕育出来的,是自成体系的原始土著……[详细]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
  六盘山不仅是一处资源丰富、植被完好、风光优美的森林基地,而且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长途翻越六盘山,打开了通往陕北革0据地的最后通道。毛泽东登上六盘山,临风寄景,气贯长虹,遥想红军走过的艰难里程,展望革命的未来前途,即兴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光辉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从而使六盘山扬名海内外。1961年9月,应宁夏人民之请,毛泽东以大手笔书写长卷相赠,激励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建设宁夏。现在六盘山下的和尚铺还树有伟人手书的全词石碑,以昭示后人,激励来者。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1985年在红军当年走过的六盘山山顶上修建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由-邦题词。六盘山巍巍高耸,红军长征纪念亭屹立山巅。它成为永久性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今天,西……[详细]
239、泾河源
泾河源
  泾河源风景名胜区在宁夏南部山区泾源县境内。这里山清水秀,群峰争绿,林茂草丰,飞瀑流泉,鸟语花香,既有北国之雄,又具南国之秀,人称黄土高原上的绿岛,1995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这里的风景名胜主要有荷花苑、老龙潭、小南山、二龙河、鬼门关、凉殿峡、沙南峡等景区和秋千架、延龄寺石窟、堡子山公园、城关清真寺等。荷花苑景区,位于县城西5公里处,从峡口蜿蜒进入8公里,两侧青山对峙,溪水中流,山上万木葱绿,小溪清澈见底,蜂蝶飞舞,流水淙淙。最迷人的是溪水两旁绿草如茵,每年5月至8月,野荷遍地,伞叶交错,黄花泛香。老龙潭,为泾水之源。潭底深绿,深不可测,传说是魏徵梦斩老龙王的地方,柳毅传书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二龙河,位于县城南30公里。传说老龙王盘踞龙潭时,派他的两个儿子在这里的河边安营扎寨、镇扼咽喉,……[详细]
二十里铺拱北
  固原县城南二十里,平银公路的东侧,渡过清水河,在树木葱郁的幽雅环境中,依山势矗立着一座集中国传统建筑和伊斯兰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寺院,气势恢宏、古朴典雅、肃穆神密,这就是闻名国内的固原二十里铺拱北。二十里铺拱北自康熙十六年创建,因诸多或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多次被损毁又多次维修扩建,才得以达到了今日的辉煌规模。建筑格局及风格充分显示出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汇的强大凝聚力。一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氛围融汇了伊斯兰建筑风格。二是充分显示了蕴含有伊斯兰文化的雕绘工艺。……[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