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香火桥,位于吴江市震泽镇八都社区龙降桥村十都里。南宋(1127~1279)始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重建,后期曾多次修缮。1986年7月1日列为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梁式三孔石桥,东西走向。全长16.1米,中宽2.09米,堍宽2.55米,中孔高3.66米,中孔跨径4.66米,两次孔跨径分别为2.8米、2.76米……[详细] |
又名廊带桥,位于吴江市震泽镇龙降桥村,连接贺家浜与廊家港。始建无考,清嘉庆十六年(1811)、宣统元年(1909)分别重建。梁式三孔桥,东西走向。全长20.4米,宽1.6米,中孔高3.4米,中孔跨径5.2米,两次孔跨径均为3.8米。中孔两桥墩柱分别用宽0.5米、厚0.3米、长4米,三块条石竖立在水中基础上。柱顶横卧枕石……[详细] |
位于吴江市盛泽镇东白漾口(此漾一作东白洋,又名菱叶渡)。明崇祯十四年(1641),里人仲时英、归语先、汤三聘、史勤、王士龙始建。清雍正九年(1731),里人郑禹甸、陈舜玉、叶殿文、宋郁照等募资重建。1986年7月1日列为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当地政府对桥进行整修。三孔石拱桥,南北走向。全长46.94米,中宽4……[详细] |
位于吴江市盛泽镇黄家溪村,跨黄家溪市河。明崇祯五年(1632)始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1986年7月1日列为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花岗石梁式三孔桥,南北走向。全长20米,中宽2.4米,堍宽3.75米,中孔高3.95米,跨径5.05米。金刚墙多由花岗石构筑,杂有青石,北桥台有一石级为武康石,余为花岗石。泰安桥在……[详细] |
又名莲花桥、人民桥,位于吴江市盛泽镇坛丘社区原坛丘老街“火通街”西首,跨坛丘港。元延佑四年(1317)始建,名莲云桥。清雍正元年(1723)修建,易名莲花桥。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重建,翌年告竣,复原名。民国17年(1928)增建栏石,望柱东西两侧栏石下用大青石筑砌。“文革-”期间曾改名“人民桥”,并在桥顶南北两侧……[详细] |
亭子桥又名望恩桥,位于吴江市黎里镇北栅,跨南北向市河北段的梨花街和西新街。明嘉靖五年(1526年),道士王光曙始建,旧时桥上有两亭,故名亭子桥。明隆庆五年(1571年),里人周善、同邑吴邦相等修缮。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里人陈世华重修。清咸丰二年(1852年),里人公捐重建。1983年,黎里镇人民政府维修。20……[详细] |
又名德庆桥,位于吴江市芦墟镇莘塔老街中市,横跨市河东、西两岸。“里仁”语出《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明代始建。清康熙四年(1665)重建后圮。清乾隆二十年(1755),由敬萱公尚德与好善之士玉田公计议共捐资二百金易址再建,改名德庆桥。民国18年(1929)重修。民国21年7月,又支银元1696元,再度重修。1994年……[详细] |
登云桥位于吴江市芦墟镇西南街,横亘于市河南口,跨小角、忠字两圩。清康熙年间(1662~1722)始建。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时任运河道按察使的陆燿“因镇中河形太直,无留顿之势”,不利安全。于是拆掉年久失修的老桥,填土筑坝,另开通岳家浜,筑通源桥。清嘉庆二年(1797),市民“因行旅不便,仍议开坝筑桥”,里人陈汝懋……[详细] |
嘉泰桥位于吴江市芦墟镇区北边的芦北村,跨武陵溪,连接亦字、承字两圩。南宋嘉泰元年(1201),“睦静先生”顾亨之始建。桥碑记载:“桥名嘉泰,盖南宋宁宗朝,嘉泰改元(1201)始建,故以此名。”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重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重建,镌刻《北顾里重建嘉泰桥题名记……[详细] |
旧名际恩桥,俗名相家桥,位于吴江市黎里镇市河东段,跨平楼街和九南街。明成化十八年(1482)游方僧始建。清乾隆十八年(1753)里人陈姓重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里人公捐重建。2005年1月,与黎里市河驳岸及其他古桥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全长13.1米,中宽2.6米,堍宽3.1米,矢高3.……[详细] |
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分湖志》记载,观音桥原名泰生桥,始建年代无考。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镇上有识之士吴之湄等人募集资材重建泰生桥。该桥至今已有240“岁”,芦墟现存古桥中“年纪”最大,仍然整体良好。清季,西北堍空地上借桥身金刚墙建有小庵。庵里供奉观音像及关帝像。所以此桥俗称观音桥。该庵至1959年拆掉。观音……[详细] |
俗称叽咯桥,在吴江市黎里镇北栅、禊湖道院西,跨南北向市河北栅出口。清初里人始建。清雍正十三年(1735),道士卜斗文募缘用石重建。1994年7月29日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1998年,整修禊湖道院时一起重修。花岗石梁式三孔桥,东西走向。全长17.4米,宽2.1米,中孔高1.75米,跨径17.4米。桥身正中有一轮回图案……[详细] |
富观桥旧名庆荣桥,位于吴江市同里镇仓场弄北部。元代至正十三年(1353)里人宁成始建,初名为庆荣桥。明成化二年(1466)里人顾宽再建。清康熙五年(1666),里人沈敬宇募资修建,易名富观桥。清嘉庆十八年(1813)修建(桥南堍西侧桥石上镌有“大清嘉庆十有八年岁次葵酉里人募捐修建”字样)。1997年9月15日列为吴江市……[详细] |
中元桥位于吴江市同里镇的东埭、南园茶社北侧,跨洪字、冲字两圩。始建无考,清乾隆十六年(1751)易石重建。1994年7月29日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梁式三孔石桥,东西走向。全长21.2米,中宽2.55米,堍宽3.29米,中孔孔高4.5米,中孔跨径6.4米,两次孔跨径均3.2米。东西两孔各用两根斜梁,在斜梁上凿出阶梯槽……[详细] |
吉利桥位于吴江市同里镇区,跨漆字、秵穬两圩,处太平桥的东南面、长庆桥的西南面。北宋始建。清乾隆十一年(1746),里人范景烈重修。清乾隆四十八年里人又斥资重建。70年代初,因填河拆除。1988年,同里镇政府重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全长18米,宽2.22米,矢高3.5米,跨径4.5米。桥身两侧各有一副楹联。南侧楹联:……[详细] |
联源桥位于吴江市松陵镇八坼社区,跨南港,连接中心街与南浩街。始建无考。清同治十三年(1874),集镇士民为利行人,捐资重建。1994年7月29日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梁式单孔石桥,南北走向。全长18.9米,宽3.3米,孔高3米,跨径6.6米。有石护栏,桥栏柱头原雕有形态各异的四只石狮,“文革-”中被作为“四旧”砸毁。……[详细] |
松陵镇八坼合浦桥,俗名祝家桥,南北走向,跨南港,连接中心街与南浩街,梁式单孔,桥长17.8米,阔3.5米,孔高3.33米,桥面长4.25米,南台阶16级,北台阶14级。桥构件以青石为主,桥梁上刻有“合浦桥”三字。桥面有花岗石护栏,栏石上雕有花卉绞籘。桥栏柱头原雕有形态各异的石狮四只,“文革-”中被作为“四旧”砸毁。清乾……[详细] |
万安桥位于吴江市松陵镇八坼社区,跨北港,连接中心街与航东街。始建无考,清同治七年(1868)四月,集镇士民捐资重建。1994年7月29日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梁式单孔石桥,南北走向。全长17米,宽3.3米,孔高3.3米,跨径6.5米。桥构件以花岗石和青石为主。桥上花岗石桥栏齐全,栏上刻花卉、绞籘、定胜等图案,原桥栏柱……[详细] |
横扇博士桥原名八字桥,位于吴江市横扇镇四都村三组。始建无考,原为木桥。相传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桥处有东西向横港及南北向西港两条河流交叉流经,两港交处的西南部是只牛字圩(农耕圩田)。元末,有位风水先生来到此地,说牛字圩像只卧牛,若能在牛头上安上两只角,就能成为“日日万人朝”的好龙脉,可出“真命天子”。地……[详细] |
又名施相公庙桥,位于横扇镇东北的四都村5组,跨庙前港。南宋始建,光绪十六年(1890)重建。1994年7月29日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花岗石单孔拱桥,南北走向。全长18.5米,宽2.25米,矢高3米,跨径5.7米。桥北堍有施相公庙,亦名施相公桥。桥东西两侧各有一副楹联。西向楹联:“成梁正遇神仙诞,题柱还期经济才。”上……[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