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吴中区旅游

吴中区旅游景点介绍

东山地主宅院
  东山地主宅院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西南东山镇松园弄。原系金氏地主宅院,--在楼,俗称雕花楼。建于1922年,占地5500平方米。砖雕门楼高达9米,仿木结构,飞檐翼角,运用细砖镶嵌、透雕、高浮雕和线刻等多种手法,遍刻福禄吉祥图案、文字及尧舜禅让、文王访贤、郭子仪拜寿等历史人物故事,是中国江南砖雕艺术代表作。主楼前楼的梁、枋、柱、栏、窗等处刻吉祥图案、三国故事、二十四孝及戏曲场景。兼用科林斯式柱头、西式铁铸栏杆、“十字架”、彩色玻璃等西方建筑手法装饰。后楼特点是采用外观两层内实三层的结构手法。以回廊联通前后楼。楼北花园小巧玲珑,因地制宜布置水池、曲桥、假山、亭榭、花木等。楼南一厅,为明代建筑。……[详细]
诸公井亭
  诸公井亭位于东山镇西街。井成于明代,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大旱,太湖涸,东山居民用水发生困难,时里中父老倡议募金挖井,以解水荒。迨井建成,周围居民得益匪浅,为纪念创建父老和捐金者,命名“诸公井”,以志不忘。井亭建于清代。东山旧俗中,以正月上旬出“猛将会”最为热闹。东山人称猛将神为“会”,非常信奉。据《畿辅通志》云:“刘猛将军,名承宗,广东吴川县人,元末,官指挥使。江淮蝗旱,督兵逐捕。后元亡,自沉于河,土人祀之。”清雍正二年(1724年),有旨祭刘承宗于各省府州县,神因能驱蝗,且载在《大清会典》列为祭典,故代代相传,被民间供奉为“益民之神”。初东山欲塑猛将神像,苦不得其容,神乃显圣,作孩童像。像既塑成,抬过街西梢诸公井时,抬者将神像置井圈上,略作小憩,再抬却重不能移,知神意在此受享,即就……[详细]
183、凝德堂
  凝德堂位于苏州市东山镇翁巷。宅由席姓转买给严姓。原宅主何人,始建何时,不见资料。从遗址看,为明代建筑。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宅原规模较大。主轴上有墙门、大厅、住楼,左右各有厢房或边楼,侧边有备弄,附有花园、客厅、小楼等建筑,今仅存门屋、二门和大厅三座建筑。门屋面阔三间,附有耳房,进深七檩,前后带廓。二门位于门屋与大厅之间,实为院门。二边做有磨砖院墙封隔前后,门宽3.5公尺,进深2.6公尺,硬山顶,山面加有博风装饰。外形为木构牌坊形式。门柱下置枕石一对,制作精美,当地称这种门坊为“福寿墙门”。柱顶间复以木枋,架一斗六升斗拱三垛,柱身前后用斜撑支托出跳深远的瓦檐,称“雀宿檐”。木件制作精巧,加有木雕装饰,是研究明代木雕艺术的珍贵实物。大厅面阔三间13.05公尺,进深七檩前后带廓1……[详细]
184、瑞蔼堂
  瑞蔼堂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殿新村,是一座中型规模的古宅,其年代尚无资料可查,仅知晚清时曾大修过一次。建筑特点、装饰纹样及手法来看,基本是明代的遗构。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宅有门屋、大厅和住楼三进,两侧左右厢房,每进间隔有天井,并用院墙封围成院落。正中有院门贯通前后,正轴一侧附加“备弄”纵联里外,成为日常生活交通道。今存住宅楼和二组砖雕门楼(院门)和照壁。住宅楼,面阔三间带耳房,宽19.51公尺,进深七檩前后置廓。楼面深度小于底层半步架,左右厢楼反而悬出半步架,为同类建筑中少有。在结构上与其他明代、明式建筑一样具有时代特牲,如柱下多用木礩础,柱顶做卷杀,顶大斗架层层梁架,上下梁间用斗和荷叶墩承托。山面脊檩下用垂拱出跳交接,其他檩下均用长条替木(长儿),梁做月梁形,梁面两端刻有钩……[详细]
185、怀荫堂
  怀荫堂位于苏州东山杨湾镇。该堂的创建年代及其当时房主的姓氏均不可考,但整个建筑风格与“秋官第”瑞云楼相近,体现了明代中期的建筑风格。现还剩一进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建筑。其中包括:门楼、三间住宅楼和左右对称的厢屋等等。整个建筑布局极为紧凑。门楼:为结构简洁的皮条脊门楼,砖刻朴素无华,规制小而低矮。门楼上边有小巧的照壁。除框柱边饰外,已改为混水做法。照壁下有类似“圭脚”形式的砖雕一条,花纹分为三组,中间一组较长,两端较短,为折枝灵芝花形,砖刻线条深而流畅。楼屋是该建筑精华的所在。该楼面阔三间,进深七檩。通进深7米;梁架为抬梁式。明间与暗间之间一缝,施金柱两根。金柱下有扁鼓形木础,用材较粗壮,上端有收分,柱头带“卷杀”,置座斗,并出丁头拱,承托四椽栿,上架金檩,设有“山雾云”护脊。整个结构非常稳固。山……[详细]
186、熙庆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熙庆堂熙庆堂位于东山杨湾镇。原有门厅、大厅、门楼、前楼、后楼及附房等建筑组成。现还剩建筑年代较晚的前楼,砖雕门楼和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后楼等建筑,楼内居住着18户居民。门楼:比较高宏,砖木结构,哺鸡脊。做法精细,定盘枋和斗盘方上贴做细方砖,雕刻变体如意头纹,转折都成直角,线条都用直线。枋下的“垂云”,也为直线如意云纹。中间原有带记年的门额(现字已被铲平,不可辩认)。兜方中饰“八宝”图案。后楼是该堂现存建筑的重点。平面:通面阔17.40米,五间。通进深8.50米,楼下前廊深1.80米,明间前施踏步一级。后廊深1.20米,明间后廊设楼梯,楼上前廊深1.10米。楼下各间之间均立墙隔断,楼上明,次间一统三间,梢间以板壁隔断,单独成间。梁架:明间左右两缝为抬梁式。金柱上施座斗,丁头拱承四椽栿并饰有“官帽……[详细]
东山绍德堂
  苏州东山新义村绍德堂,是叶姓购置的宅第。宅主轴上尚有院门,大厅,住楼三进建筑物。原还有门屋、茶厅、花园等建筑。各进都用院墙封围,中置院门贯通。院内两侧置有厢房(耳房),边侧另有备弄,为日常进出的交通道,惜今已废圮,仅留存残址。但仅从现存三座建筑也足以说明其规模。第宅布局严整,屋面坡度缓和,结构古朴,为明构无疑。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院门(即二门)位于大厅正南,砖木门坊,阔4.27米,进深3米,柱间下置高门臼。柱前有门枕石,刻花版抱鼓形,中雕两狮,刀法刚劲,造型生动。柱顶搁木枋承重拱,柱前后用缕雕木斜撑,支托两坡屋顶成牌坊形式。中楹为一幅双狮嬉球,雕得镂空剔透,反面施连楹,并列四幅花鸟图案,中间刻“福”字,即所谓“出门有福”,人称此为“福寿墙门”。上方匾额一块,左右伴以木景两方,……[详细]
  楠木厅位于东山镇中心,厅名念勤堂,原属宋姓所有,全宅以厅历史最早,惜无文献记载,不知确建年代。从其形制可称明代建筑。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厅均用楠木为材,故又称“楠木厅”。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七檩8.12米,前轩后廊,平面呈矩形。外观为二坡硬山顶,山面墙顶饰以博风装饰。屋面坡度平缓,立于台庭之上,施石踏级二步,整个建筑稳重又壮丽。檐柱做抹角方形,下置青石仿木柱础,称“提灯形”,其他均做园形直柱,鼓形石础柱下用木櫍,柱头做卷杀复盆形。梁多做月梁,梁架、柱、檩间的搭接处多置大斗或加斗拱,或大梁下置木雕荷叶墩及驼峰。六架梁下两端用垫木和斗拱承托,拱首左右横出木雕透空花板,脊檩两端加有三角形木雕山雾云以作梁上装饰,在檩正中绘有包袱锦的彩图,色调温和,纹祥朴实。院内收藏一批从镇内各处搜集……[详细]
楞伽寺塔
  楞伽寺塔俗称上方塔,位于石湖上方山顶。进入上方山森林公园大门左拐,至山脚拾级而上,便到了楞伽塔院,而楞伽寺早废。塔始建于隋大业四年(608年),由吴郡太守李显所建,因“树因之最,无过起塔,崇福之重,讵甚建幢”,故“在郡城西山顶上营造七层宝塔,以九舍利置其中,-外重,石椁周护,留诸弗朽,遇劫火而不烧,守诸不移,飘劫水而不易”,塔铭由司户严德盛撰。但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塔已是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重建的。其后虽经历代修缮,然结构至今仍保持为宋代风貌。塔用砖砌,七层八面,塔刹早毁,重修时仅以葫芦形结顶,残高约二十三米。全塔挺拔玲珑,比例适度。塔底层边长2.4米,原有副阶环绕,早已圮坏,仅有高约2米的台基;第二层仅有短檐;第三层以上均有腰檐,平座。塔室呈正方形,无塔心,每层四面辟门,逐层交错。远观近……[详细]
韩世忠墓碑
  韩世忠墓,在吴县灵岩山西南麓,宋“绍兴二十一年敕葬于此”。韩世忠为南宋名将,字良臣,陕西绥德人。他力图恢复中原,反对朝廷议和,于绍兴十年(1140)被解除兵权,授枢密使虚职。岳飞冤狱,韩世忠面诘秦桧,愤慨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岳飞被害后,乃自请解职,自号清凉居士,10年后病逝。妻妾白氏、梁氏、郑氏、周氏合葬。宋淳熙四年(1177)追封蕲王,谥忠武,孝宗亲为神道碑额题:“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赵雄撰文,周必大书。碑通高1.83米,文88行,通行150字,共13000余字,记事比《宋史》详,颇具史料价值。1939年6月,碑被飓风吹倒,碎十余块。1946年,灵岩寺妙真法师倡议修复,将碑粘合成两段并立,用水泥框架固定,屹立在山岗之上。墓在碑西北约350米处,有墓道相连,原有石坊、翁仲、石……[详细]
楞严经石刻
  楞严经石刻位于吴中区光福镇司徒庙。狮林寺位于光福下绞村凤凰山西麓,相传建于南宋。当时,香火极盛,庙宇宏大。清乾隆帝至江南巡视到玄墓山,途径狮林寺小憩,手书狮林寺御额。光绪年间,住持定元法师时曾中兴一时,后日渐衰败。民国期间尚留金刚殿三间、大雄宝殿五间、观音殿五间、飞锡堂三间以及厨房等用房二十余间。文革初期,殿宇遭拆,惟有两部石刻还完整无缺:一部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正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一部是《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楞严经》全文67000多字,分别刻在84块青石上。每块青石长0.95米,宽0.33米。平均每块刻字800左右。--刻于明朝崇祯年间(1628—1637),清康熙年间赐额。--共分10卷。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昆山人魏肇鲁为《楞严经》石……[详细]
紫金庵罗汉塑像
  紫金庵罗汉塑像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在洞庭东山西卯坞内。始创于唐代,清代重修。主要建筑虽仅为一殿一堂,但它因有南宋民间雕塑名-潮夫妇塑的“精神超忽,呼之欲活”的罗汉像而声名远扬。紫金庵大殿正面巍坐在覆莲座上的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迦叶和阿难侍立两旁;海岛观音壁立“三世佛”后;而各现妙相的十六罗汉分列于大殿两侧的佛龛内。紫金庵罗汉塑像造型十分准确,形体比例适度,姿态生动,容貌各异。有的在凝想,有的在假寐,有的在讪笑,有的在愁思,各种姿态雕塑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长眉”罗汉慈颜善目,满脸福相;“评酒”罗汉遍尝杜康,一副醉态;“伏虎”罗汉虽老态龙钟,然而却法力无边,只用手向老虎一招,那斑烂猛虎,竟如温柔小猫驯服在他的脚下0袍角;而“抱膝”罗汉则傲气横溢,认为降伏一虎,只不过雕虫小技。右壁那3……[详细]
苏州报恩寺塔
  苏州报恩寺塔重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八角九层,砖身木檐,是南-江(即今苏州)城内重要一景,在《平江图》碑中已经刻出,现称北寺塔,仍是苏州城主要大街的重要对景。报恩寺塔内部为双层套筒,八角塔心内各层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设在双层套筒之间的回廊中;各层有平座栏杆,底层有副阶(围绕塔身的一圈廊道)。这些,都与山西释迦塔相仿。但副阶屋檐与第一层塔身的屋檐是一坡而下,没有重檐。与释迦塔不同。砖砌塔身每面分三间,正中一间设门。木结构部分曾经清光绪年间重修,檐角高耸,又在平座上加了许多擎檐柱,已部分改变了原样。副阶柱间连接有墙,平面直径30米,与释迦塔相近;塔全高达76米,比释迦塔高出将近9米。全塔虽尺度巨大,但层数比释迦塔多出4层,比例也比释迦塔高细,加上檐角高举,在宏伟中也蕴含着秀逸的……[详细]
万佛石塔
  万佛石塔,原名禅师塔,座落在吴县市镇湖西华装饰的西泾村(西京村)。它面对太湖,隔湖与光福窑上山相望。坚固耐用太湖水患多,而塔是佛的象征,佛是威力无比的化身,为了消灾镇邪,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始建该塔,作为镇湖之物。    在明朝成化年间,高僧昕乚将塔进行了洗刷整修。由重建至今,已经历了692年的风风雨雨了。    塔由石灰石石块砌成,作单层造。塔体外方内圆,造型简洁,比例适度,坚固朴实。它既不同于汉族传统的楼阁式宝塔,也不同于元代盛行的由印度传入我国的-塔(瓶型塔),可谓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塔原座落在江南名刹秀峰附近,座北朝南,通高11.2米,分台基、塔身、塔刹三大部分。塔朝南辟一近似火焰的塔门,门高2.1米,阔0.72米,正面额上刻有“古塔重兴”四个大字,东西两面均刻有……[详细]
轩辕宫正殿
  轩辕宫正殿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杨湾蒉家山麓。轩辕宫始建于唐,原有山门、碧霞元君祠、城隍庙、正殿、火神殿等建筑,现仅存气势雄伟的轩辕宫正殿和城隍庙。正殿曾作较大规模修缮,殿中安放花岗石轩辕黄帝像。殿前城隍庙今改为碑刻陈列室,存有明清时代珍贵石刻,陈列室中的阴亭制成于明正德年间,80年代在东山陆巷出土,系一仿木结构石筑,高3.58米,直径2.5米,六角形。六角形的每一面都有石刻,中间为藏尸骨之所。阴亭第一面刻有“叶时敬妻周氏之墓”,它是明代一种特殊的墓葬形式,弥足珍贵。殿朝向西面太湖,面阔三间,进深九檩,高10多米,单檐歇山顶,翼角翘起,出檐深远。角柱升起,有侧脚,楠木梁柱,形态自然而少斧削。柱枋斗拱前用真昂,后用上、下两层斜撑,尚存唐宋遗风。当心间辟殿门,两边设欢门式木栅窗。现存正殿建……[详细]
寂鉴寺石殿
  寂鉴寺石殿位于苏州城西12公里处吴县藏书镇(善人桥)北天池山。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建。寺平面呈椭圆形,山门两侧依山凿筑有仿木构石屋极乐园与兜率宫,分别为重檐歇山顶和单檐歇山顶。寂鉴寺石殿名为西天寺,南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明间后部突出,故石殿平面呈“凸”字形,宋代称之为“0屋”。石殿紧挨山崖,仿木构,无斗拱,单檐歇山顶。元至正十七年(1357),僧道在创建寂鉴禅庵,后经重修,改为寂鉴寺。石殿、佛龛及造像建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至二十三年(1363)。寺南山门东西两侧各有石龛一座,分别题为“兜率宫”、“极乐园”,均依山岩建筑,面阔1间,仿木结构,歇山顶抱厦式。龛内各以整块山岩雕刻立佛一尊,东龛为弥勒佛,西龛为阿弥陀佛。佛像高3.25米,线条粗犷,方面大耳。西龛内嵌有镌刻建造年代和施……[详细]
保圣寺罗汉塑像
  保圣寺罗汉塑像保圣寺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离苏州市以东19公里処的一个有2500年历史的小镇甪直(拼音:Lù Zhí)。保圣寺是建于梁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的千年古刹。极盛在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当时叫《保圣禅院》,有五千间殿堂,一千和尚,和杭州的灵隐寺齐名。保圣寺博物馆藏有国宝——唐代杨惠之手塑的九尊古罗汉像。顾颉刚救了保圣寺罗汉塑像唐杨惠之塑古罗汉像原来有十八尊,但从清乾隆时代(1736年-1795年)到二十世记初都不曾维修过。1918年顾颉刚到甪直镇访友,第一次见到保圣寺罗汉塑像群。保圣寺大殿上一幅对联写道:“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罗汉塑源惠子,为江南佛像无双”。顾颉刚十分惊奇,小小的镇上居然保存了唐代杨惠之手塑的十八尊古罗汉像。1922年顾颉刚重游甪直镇保圣寺……[详细]
苏州天堂岛生态农庄
  天堂岛面积不大,只有30多亩,却占据着太湖中很好的地理位置。周围还有桃花岛、三山岛等景点。小岛原名北箭壶岛,因为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后半部分将此岛作为拍摄基地,所以当地人又称其为巩俐岛。后来,有识之士又因其风景秀美,有世外桃源的意境,故取名为天堂岛。如今岛上经过开发,已经成为了一个集游、娱、吃、住为一体的绿色休闲小岛。当然,岛上还保留有当时拍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部分场景。坐着画舫,看着满眼的太湖美景,不多时便到了太湖中的天堂岛。岛上分为15个区域: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风月》等影视外景基地,芦苇九曲桥,吉祥如意钟,野鸭放飞观赏区,锦鸡、孔雀、肥鹅放养观赏区,碧螺春采摘工艺园,天堂植物园(石榴林、桃林、梅园、竹园),翘翘板阵,水车阵,太湖仙境观赏台,渔家小木船环……[详细]
  导 游 景区内现在存有一百多株树龄均达百年以上的名贵古木,故又称东山森林公园。并还保存由二十多处唐宋元明清的名胜古迹。雨花胜境是一座集东山古代建筑艺术、雕刻艺术、书法艺术的历史博物馆。   景区内共有十八处景观,现已建成并对外开放的有观景草坪、洞庭轩古宅、唐宋诗廊、明代双泉、八骏奔驰、宋桥明叽、印心石屋、荣阳探幽、环清胜迹、雨花禅寺 、醉墨楼等十余景。   介 绍 雨花胜境是东山历史最悠久,风光最秀丽,面积最大的游览胜地,可直达莫厘峰顶。 雨花景区的“雨花”一名来源于明代,时山坞中满栽桃林,每至春末,花瓣飘落,似花雨从天而将。“雨花”之名由此而生。  餐 饮/住 宿/购 物 饮食购物:在这里可以品尝风味独特的太湖船菜,还可以买一些碧螺春茶、白沙枇杷、杨梅等馈赠亲友。 特产:万顷太湖有三宝:银……[详细]
未来农林大世界
  导 游 由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旅游系设计,集经济生产、研究示范、资讯传播、观光游憩、文化教育于一体,全方位传播农业高科技知识和观光理念,游客在休闲观光之中可自然地丰富农业知识。  介 绍 导游:农业观光园分三大区域: (1)荷兰温室大棚,占地3公顷,生产高产高效的A级绿色食品; (2)鱼菜共生园,集工厂化养殖和蔬菜无土栽培于一体,生产AA级绿色食品; (3)百果园,由沿河、沿路自然分布的各种果林组成,极具自然情趣。餐 饮/住 宿/购 物 饮食购物:在这里可以品尝风味独特的太湖船菜,还可以买一些碧螺春茶、白沙枇杷、杨梅等馈赠亲友。 特产:万顷太湖有三宝:银鱼、白虾和梅鲚,广受游人赞誉。除此之外,白沙枇杷、乌紫杨梅、银杏、板栗和碧螺春茶等均是东山特产。 提醒:正宗的碧螺春东山每年出产不多,现……[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