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泰州市 > 兴化市旅游

兴化市旅游景点介绍

成氏宅第
  成氏宅第位于兴化市区牌楼东路北侧。初建于明代永乐(1403-1424)年间,改建于明洪熙元年(1425)。原为东西两轴各8进,今存东6西7共15进,一律青砖黛瓦马头墙,基本保持原有规模。现存11个院落间,东以室外火巷、西以串廊成南北联接,中以内串廊为东西串联,形成既分又合的建筑格局。现存建筑物多为明建清修,古井、挂落、石刻、木雕分布其间。客厅、穿堂、正厅(锄经堂)、板厅、内院、书屋(小居竹轩)分布有序。曾悬有“两朝忠荩”、“吐凤凌云”等匾额,为我市现存体量相对较大的明代府第建筑群。府邸的最初主人成王进,字公楷,明初兴化人。洪武廿二年(1389)以贡生入仕,历官代州学政、蔚州知州和北平布政参议。后以参加“靖难之役”有功,先后被赠封吏部侍郎和兵部尚书(大司马)。历经600年沧桑,到改革开放前,已……[详细]
兴化垛田
  分布于兴化市境内垛田、林湖、城东、竹泓等各乡镇。核心保护区位于垛田镇东南部芦洲、征北及高家荡、杨家荡一带,总面积5000余亩。兴化地处苏中里下河腹部,地势低洼,湖荡沼泽连绵,历史上由泻湖淤积而成。今垛田镇境内的耿家垛遗址及邻近的南荡遗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和先秦时期,种植业和垛田刍形已经出现。先民们为垦殖和抵御洪水灾害,在湖荡和沼泽处利用自然积土成丘,垒土成垛,与水争田。在水面上形成成千上万块形态各异、溪流回旋的岛状田块,称之为“垛”,又名“岸”、“葑”、“岛”等。唐大历二年(767)常丰堰筑成后,由于劳动力增多、种植业发展,垛田大面积出现。宋元时期又在沼泽地用木桩、木架塞上泥土水草,覆盖土壤,形成架田(葑田)。明代以后逐渐固定、加高,在种植果蔬的同时,形成了“葑田凫唼唼,芦渚雁嗈嗈”的胜景……[详细]
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
  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兴化西北部,集中于李中镇和周奋乡,总面积1304.8公顷,目前湿地面积1268.56公顷,湿地率为97.22%。2017年1月,《江苏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经国家林业局评审、公示正式获批。 规划建成后的里下河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率可达87.75%,将成为我国淮河下游以沼泽湿地保护为特色的示范性国家湿地公园。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对粮食产量的追求,人们开始从湖荡周边围垦。20世纪80年代,又开展了围湖运动,湖荡功能逐渐变为养殖业为主。从1988年、2000年、2006年的遥感卫星图,可以明显看出,1988年,兴化西北片区域的天然湖沼植被面积很大,且都是连片分布,而到了2000年,已经大量萎缩,且分部相当破碎;至2006年,只是零星分布了。兴化里下河……[详细]
千垛景区(千岛菜花风景区)
  •以千岛样式形成的油菜花田,细赏雾色中绝美的金色花海。景点介绍传说千垛是当年泰州知州岳飞大战金兵摆设的八卦阵。兴化海拔平均不足2米,农田易受渍涝灾害,于是当地百姓每当枯水季节,就将低洼地区水中的泥土挖上来,堆积到较高的地方,造成一块块水中小岛式的垛田。垛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互不相连,非船不能行。放眼垛田,河港纵横,块块隔垛宛如漂浮于水面岛屿,有“万岛之国”的美誉。每当清明前后,油菜花开,蓝天、碧水、“金岛”织就了“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奇丽画面,所以号称“世界最美油菜花海”。游玩指南如果想看到整个景区的花海美景,可以登上景区内的亭台楼榭上俯视整片花海。花海中有水路,如果有兴趣可以乘船穿行在花海之间,从另一种角度欣赏这片金色美景,或许会发现别样的美,给你别样的玩耍体验……[详细]
兴化博物馆
  兴化市博物馆现馆舍建于1993年,三层仿古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古色古香。馆内有雕塑壁画,小桥流水,复道行空,回廊相接,竹木扶疏,花香四溢。正门前有一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重檐翘角四方亭,即四牌楼。四牌楼内外悬挂着四十七块匾额,表彰兴化历史上出现的英才人杰。匾额多由当代著名书画家题写,堪称艺术瑰宝。 景点位置位于兴化城区牌楼北路……[详细]
兴化老街
  从四牌楼开始,这一带是兴化的老街,分西街和东街两段。相对其他古镇,这个不是很大,错落的老宅建筑,很多小餐馆,也是商业化的一条街。这里古建筑多数是翻建的,老街的周边有游船项目,走一走,看一看就可以了。 门票 兴化县衙需要门票:30元/人开放时间 8:00-17:00 景点位置兴化市楼牌路……[详细]
千岛油菜花景区
  每当枯水季节,百姓们就将低洼地区水中泥土挖上来,堆积到较高的地方,造成一块块水中小岛式的垛田。千百垛田漂浮于水中,云蒸霞蔚,煞是壮观,乘一艘木船优雅地穿行于花垛田错综复杂的水道之中,很有意境美。每到春季,金黄色的油菜花盛开于垛田之上,近万亩的油菜花,风景奇特。人们置身于一望无际的千岛菜花间,感受随风而来的醉人菜花香,有心旷神怡之感、美不胜收之慨。 用时参考3小时交通 自助:市内- 景区:从兴化市内的兴化汽车客运站发车,有车直达景区,票价6-7元不等,时间约为30-40 分钟。油菜花节期间有免费公交车往返于景区和市区间。景区- 市内:如果想从景区到兴化市可以在村子内坐旅游大巴,一般是半小时一趟,但在清明节旅游旺季时村内堵车情况比较严重,因为有很多从扬州、南京等地方开私家车来旅游的人。所以有时候……[详细]
桃花岛农业生态观光园
  桃花岛生态农业观光园于2008年6月份组建成立。位于兴化市区南9公里,在临城镇高效农业示范区内,兴泰大道东侧,主出入口与兴泰大道连接一体。园区水陆总面积1500亩。园区中建有特色垂钓中心、桂花苗木圃园、精品桃园、葡萄观光长廊、生态餐厅、休闲会所、烧烤吧、蒙古包等。 生态园区内的农家小院是一种传统而古老的木屋建筑,不仅冬暖夏凉、抗潮保湿、透气性强,还蕴涵着醇厚的文化气息,淳朴典雅,使人居于其中,备感温馨舒适。也使人类更贴近自然。按四星级标准建造的桃花岛宾馆位于桃花岛生态观光园的核心位置,风景怡人,是你度假、会务的理想场所。酒店拥有会议室、接待室、娱乐中心、健身房、KTV、商务中心等设施。餐厅以地产农产品为特色,确保一流品质。满足每一位旅客随心所欲的地放松休闲、处理公物、交友社交或享受原生态佳肴……[详细]
水上森林公园
  水上森林公园离兴化城17公里,有全省最大的人工生态林-李中镇水上森林公园,这里是都市人回归自然休闲的好去处,一个天然氧吧,这片人工生态林面积1500亩,采用林垛沟鱼的立体模式,水杉、池杉参天,树梢益鸟欢聚,沟内鱼儿跳跃,林内一片生机。 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猫头鹰、野鸭、白鹭、黑杜鹃、草鹦鹉、山喜等在此筑巢生息,林中鸟平时有3万多只,最多时有6万多只,黄昏时分,百鸟归巢,遮天蔽日,景象蔚为壮观,省旅游局专家、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认为这片里下河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工湿地森林生态系统,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详细]
70、海池
海池
  海池位于兴化城西北角,拱极台(玄武灵台)之侧。相传很久以前一对贫穷的年轻夫妇为一衙役所迫,先后投池自尽,后为一条龙相救,将其化身为金鱼,最终报仇雪恨。人们传说龙为海龙王所派,故称之为海池, 海池水围绕着海光楼,拱极台,北公园等兴化著名景点,两岸石栏新砌,亭台错致,杨柳依依,水光掠影,景色非常迷人。 ……[详细]
71、乌巾荡
乌巾荡
  乌巾荡旅游风景区位于兴化市区北部,交通便捷,是融休闲娱乐、水上旅游观光、农业观光、生态调节、文化旅游功能于一体的湿地生态保护区,乌巾荡拥有宽约3.2平方公里的水面和周边湿地地貌,围合空间面积约为8.36平方公里。乌巾荡是兴化城北紧贴城边的湖泊,相传岳飞抗金时,在此射下金兀术的乌巾而得名,这里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笔下梁山泊的原型,元朝末年,施耐庵回归故乡,面对景色壮美的乌巾荡,曾吟诗一首:“昔人曾去桃花源,我辈今到芦苇荡。蓝天白云映碧波,绿树丛中是故乡”。……[详细]
兴化四牌楼
  四牌楼位于江苏泰州市,四牌楼里是层层叠叠、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书法匾额,启功、沙孟海、赵朴初等47位当代书法名家的墨迹相互辉映,让人目不暇接,小小四牌楼,能让这么多名家青睐,足见其分量。四牌楼最初建于明代,里面陈列着宋至民国初年兴化籍名人孝子、名宦良臣所获得的匾额,供乡人瞻仰与学习,这些匾额大都由当时的统治者亲书或颁发,传承至今,当属不易,可惜“文革”中,楼毁匾散。上世纪80年代,兴化市重修四牌楼,基本按原貌建设,占地面积比历史上扩大了近一倍,也从民间收集到楼中原匾7块,但原来的字迹均已模糊得无法辨认,所幸的是最具象征意义的楼顶部的“五岳朝天”仍然是旧时的饰物。景点位置泰州市兴化市牌楼路……[详细]
玄武灵台景区
  海池河畔的“玄武灵台”景区,楼台亭阁依城傍水,参天大树遮天盖地,景色幽雅秀丽。这是兴化城内最具规模的一处人文景观,拥有七百多年历史。据史籍记载,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兴化知县陈垓为防御金兵和刚崛起的蒙古兵等北方军队渡淮南犯,利用改造大小垛岛和河道开挖的积土,围绕县衙署四周筑成长约3.5公里的土城和东南西北四门以及四座水关,并在县衙以北的土城南侧构筑高台;根据五行方位及其对应“四象”中的玄武(神龟),将此台命名为“玄武台”。同时,在“玄武台”上建成寓意“攻占防守”且与淮河一衣带水的“襟淮楼”。元时知县詹士龙于此读书,故又名读书楼。1538年,知县傅佩开辟玉带河引水入海池,为巩固城防重修此台,并改名拱极台,台高6米,长16米,宽15米,占地约1300平方米。正门有石刻“拱极”两字。东西两侧……[详细]
昌荣木塔
  一提起木塔,人们往往想到山西的应县木塔或者是甘肃的张液木塔。其实我的故乡昌荣木塔也算是深藏深闺人不识了。据史册记载,唐朝长庆年间(821年——824年),德道高僧德信禅师云游到被唐王李世民敕封为“大-民”李姓聚居的东海海防重地-镇(古称唐营),看到这地方不但物产丰饶,而且民风淳朴,便萌升“驻锡梵修”之意,在得到唐穆宗李恒的恩准之后,并将此地原来的一座建于唐开元年间(713年——743年)的庙宇进行改建。于是有了千年古刹“敕建木塔禅寺”。在饱经历代战火及自然灾害,几度兴废,直到民国年间才初具规模,成为一座占地百亩、绿树环抱、殿宇恢宏的乡野寺院。那块斑驳的“敕建木塔禅寺”的石质门额,便是历经沧桑的最好佐证。石质门额上自右到左的“敕建木塔禅寺”六个阴刻的楷书大字,铿锵有力。其右上角竖写着“穆宗长庆……[详细]
刘熙载故居
  刘熙载故居位于市区府前街西小关帝庙巷南端,东经119°50′07.7″、北纬32°56′14.1″,占地总面积约300平方米。大门面东,门楣上嵌有当代文艺美学家王朝闻先生手书“刘熙载故居”石额。入门一方天井,朝南一组清式建筑,为穿厅。厅内正北屏板镌有刘熙载任广东学政时,所作“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四箴》全文。屏板之上高悬清代咸丰皇帝御书的“性静情逸”匾额。后院,朝南为正厅,中设古榻,左右耳房为陈列室。天井西有厢房,东植桐木一株。故称“古桐书屋”。故居第一位主人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又字融斋,晚号寤崖子,清代兴化人。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经学家和文艺评论家。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值上 书-房,咸丰皇帝十分看重,御书“性静情逸”相赐。同治三……[详细]
兴化李园
  李园位于兴化市区武安街西侧。始建于清咸丰(1851-1860)年间,原为清代扬州富商李小波的私家花园,是一座具有设计风格独特,建筑技艺精湛,独具地域特色的水乡园林。因地形狭长,有“余园半亩”之称。清咸丰年间(1851-1860),扬州富商李小波在兴化四牌楼东侧开办“德本”当典,并在屋后狭长地块上建成后花园,即今之李园。李园门楼(1934年作商会时已改建),坐西面东。过门厅为一方天井,有南、北花厅。西去过“李园”景门,园内自东至西布有既分又合的三个院落。东院建筑主要有方亭、船厅、方厅。方亭位于院落的东南角,与船厅之间连为单坡屋面,下以走廊相衔接。北部为船厅,船厅为园中最富特色的古典建筑。整体呈船状,船头朝西,呈“L”字形,共七间,卷棚歇山顶。船头挂落上方,悬“自在流行”匾额,舱屋中间以大型双面……[详细]
77、上方寺
上方寺
  上方寺位于兴化北郊乌巾荡公园北首。古刹建于明崇祯年间,可惜于1944年毁于兵燹,寺庙荡然无存。1996年市政府决定在乌巾荡风景区重建上方寺,按原有风格建筑:照壁、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居士室、禅房、戒台等。寺院西临原始芦荡水泊,构成天然西园与放生池。2006年4月被评为“泰州市十佳旅游景点”……[详细]
郑板桥纪念馆
  郑板桥·范仲淹纪念馆,由“三绝奇才——郑板桥”、“楚水流长——兴化简史陈列”、“范仲淹纪念馆”等6个固定陈列展览展示区和2个临时展厅、江苏省文保单位李园、兴化县署、四牌楼、城内东大街古建筑群及四牌楼文化广场组成。郑板桥纪念馆亦称兴化市博物馆,位于城区中心地段,占地6000多平方米,粉墙黛瓦,曲廊环绕,系三层仿古建筑。馆内庭院中板桥塑像矗立,奇石修竹辅之,有水池、池边嵌石,犬齿相依,参差有致,逢夏季,池内睡莲盛开,红鲤穿梭其间,别有一番情趣。馆内主要有《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就》、《兴化历代名人》、《施耐庵文物史料陈列》等陈列展览。处正南的四牌楼上悬挂47块匾,记载了兴化历史上74位前贤的事迹,为后人所景仰,匾上题字都出自当代著名书法家之手,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故居北屋挂有一幅漆画,漆画两侧的……[详细]
板桥文化园
  板桥文化园位于郑板桥故居西侧,虽然规模不大,但文化气息浓郁,她是一座板桥文化艺术内涵十分丰富的园林,其对联、匾额无不体现了板桥的思想精髓。卧听轩是根据先生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意设计的,门口一副抱柱楹联“能糊涂方为智者,肯吃亏不是痴人”诠释了板桥先生的“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的思想。板桥文化园内的一方池水,定名为楚泽,水榭中“赊月”小匾,表明了板桥先生甘于清贫、守得寂寞的清高思想。园内的“兰竹厅”是因板桥先生擅画兰竹而取名,此厅是先生生前寄居在“浮沤馆”学习和创作场所的翻版。……[详细]
赵海仙洋楼
  赵海仙洋楼,即赵海仙故居,位于兴化市区东城外家舒巷16号,建于晚清。赵海仙,名履鳌(1830-1904),晚清出生于兴化中医世家。自幼学医,尽得家传。在深谐祖辈医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发展,对中医典籍融会贯通,遵经而不泥古,善治疑难杂症,成为一代名医,并成为晚清所形成的“兴化医派”的杰出代表。所传弟子遍及江、浙、皖等省,求医者遍及大江南北。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不豫,诏天下名医进京御诊,两江总督刘坤一举荐赵海仙应诏,赵海仙称病辞却。其后湖广总督张之洞患疾,亦派专使请治。赵海仙不但医术超群,且医德高尚。每逢乡里水灾疫情,都积极参与义诊施药。若遇贫苦之人上门求医,不但无偿救治,还供其食宿,故有一代仁医“赵半仙”之美誉。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曾任卫生部顾问的秦伯未先生于建国前选编出版的《清代名医医案……[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