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土县旅游景点介绍
过巴卧左岩画该地点位于日土县热帮乡左用湖以西约20公里处,海拔4430米,岩画分布在距湖面500米的山脚基岩节理面上,距地表4米。岩画属旷野露天崖壁岩画,刻有图像的岩面朝南,表面较平整,呈黄褐色。岩画保存完好,但有相对早晚的重叠打破现象。从画面内容的造型风格、制作方法等方面看,表现放牧场面的一组图像可能最早,其画面特征与日土县境内多处岩画相同,可能其制作年代属早期金属时代;而装饰有双涡纹等动物及以线造型的人物,从打破关系看应相对晚于前述的一组图像;画面中年代最晚的事上组图形,即以藏文和宗教符号为主的内容,推测其年代应是吐蕃王朝之后,其中金刚杵等图案甚至有可能属近代之作。……
[详细] 芦布湖岩画该地点位于日土县热帮乡龙门卡村以西约8公里处,海拔4360米,岩画分布在属卢布湖东北岸的湖滨山前地带,山脚基岩为硅质岩,岩画的大小高低不一,高出地面约1-5米。……
[详细] 康巴热久岩画该地点位于日土县扎普村以东约15公里处的一条山谷中,山谷呈近东西走向,谷宽5公里,岩画分布在山谷北侧崖壁上,距地面高1米左右,海拔高度4620米。属旷野露天的崖壁岩画,仅发现一组画面,刻在高60多米的峭壁底部,壁面朝南,表面有一层黄褐色的钙质物,岩石为灰色的硅质岩。岩画保存较好,有少数图像因岩石表面钙质层的脱落而残缺不全。岩画的制作方法为凿刻法,使用较尖利的金属工具在岩石上刻出图像的轮廓线乃至细部及装饰纹样,线条一般较细,刻痕不太深,同样也使用凿刻工具凿出图像的整体轮廓,构成剪影式造型。……
[详细] 布显岩画该地点位于日土县扎普村以西约40公里,海拔4420米。岩画发现地属湖滨阶地,在阶地前缘有基岩出露,岩画刻在岩石的节理面上,距地面高1.5米。属旷野露天岩画,仅有一组画面。刻有图像的岩石较粗糙,呈灰褐色,保存完好,仅有个别图像因风化比较模糊。岩画的制作采用通体敲琢的方法,在岩画上能够敲琢出图像轮廓及其细部,构成剪影式的图像。制作方法、表现的动物种类都与日土县境内的下曲龙、鲁日朗卡、阿垄沟等地点的岩画比较接近,推测其年代大致属早期金属时代。……
[详细] 塔康巴岩画该岩画位于日土县乌江村境内,在那布龙地点东南方向约1.5公里处,海拔4720米。岩画发现地为一条近东西向的山谷,谷地南北两侧山体露有硅质岩,岩画分布在北侧的岩石节理面上,高出地面5-10米。塔康巴地点为旷野露天岩壁岩画,调查发现的十多组画面分布在高5米,长约20米的岩石面上,刻有岩石的岩面均朝南,表面粗糙,呈褐色。该地点岩画大部分保存较好,仅有少数图像模糊。塔康巴地点岩画的内容十分丰富,画面图案的内在联系相对较强,在造型技法上个表现风格上都颇具特色,从对个体形象的刻画看,较为注重的是各类人物形象,而对动物的刻画则显得简略。对人物的刻画除在体型姿态上各有不同,服饰亦有所别,说明岩画创造者不仅对不同人群的特征有所观察,还能够通过主观认识去予以表现,从而使得塔康巴岩画具有浓烈的社会生活色……
[详细] 那布龙岩画该岩画位于日土县班公湖北岸的一条山谷中,南距乌江村约60公里,海拔4800米。发现岩画的山谷呈西北-东南走向,山谷两侧的山体基岩为硅质岩,岩画分布在东北侧山脚岩石的节理面上,高出地面1-8米。那布龙地点为旷野露天的崖壁岩画,共发现7组画面,保存较好,大部分图像清晰可辨,个别图像因风化较为模糊。岩画的制作方法为敲琢法,用尖利的工具在岩石上敲琢出线条,勾画图像的轮廓,有少数图像采用在轮廓线内通体敲琢,形成剪影式图像的方法。敲琢的痕迹一般较深,在1-4毫米之间。构成7组画面的单个形象有近40个,绝大部分为动物,其种类有牦牛、羊、鹿、驴等,以牦牛的出现频率最高。除动物形象外,还有少数人物及神灵的形象,人物多为狩猎者。岩画的题材主要是表现狩猎和与狩猎相关的野生的动物群。除了表现狩猎和动物的画……
[详细] 阿垄沟岩画该岩画位于日土县日土村南侧,海拔4370米。岩画发现地为古老的沟口洪积扇地貌,岩画刻在地表较大的石块上,石块多呈不规则状,一般都在岩石朝上的一面凿刻图像,画面面积多在1平方米以上。阿垄沟地点岩画为旷野露天的地面岩石岩画,共发现有20余组画面。岩画的制作方式与鲁日朗卡岩画基本一致,用尖利的工具在石面上敲琢出形象,其造型方式亦有用线条和通体敲琢的剪影式两种,以线造型的图像较少。……
[详细] 鲁日朗卡岩画该岩画于日土县日土村以西约2公里处,海拔4270米。这一带属于班公湖南岸的山前地带,山体基岩多为硅质岩及超镁铁岩,岩画分布在山脚岩石的节理面上,距地面高度为1-20米。鲁日朗卡岩画属旷野露天的崖壁岩画。共计有20组画面,所有岩画图像均用敲琢法完成,造型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用尖利的工具在岩石上敲琢出若干小凹坑,由这些小凹坑构成线条,用线条勾画图像的轮廓、形态;其二是敲琢出密布的小凹坑形成剪影式的图像形态,细部则用线条表现。两种造型方式构成的图像中以线条表现的居多,剪影式的图像略少。……
[详细] 下曲龙岩画岩画位于日土县下曲龙村西南侧约0.5公里处,海拔4350米,岩画分布在地表的巨大岩石上,岩画发现地属口沟洪积扇地貌,共有两组画面,均用敲琢法刻成,个别形象较模糊,因两个画面相距400米,故分作A、B两点。A点 刻有岩画的大石略呈长方形,石面长1.7米,宽1.3米,石质坚硬呈深褐色,岩性为硅质岩,表面粗糙。画面由4个图案组成,左侧有一长方形图像,其内有垂直相交的对角线,右侧为两个反旋雍仲符号,其上有一较模糊的图像,似为动物。B点在A点南侧约400米处,刻有岩画的大石呈长条形,石面长1.6米,宽0.9米,画面共有九歌图案,表现狩猎场面。中间有骑马猎人手持弩。其周围的动物有鹿、牦牛、驴等。A、B两组画面的内容不同,但制作方法均为敲琢法。A点以敲琢出的麻点构成线条塑造图案。B则以小麻点组成……
[详细] 扎普琼仓水晶洞即大鹏神山(琼仓),位于热帮乡扎普村境内,神山的形状像大鹏,山中间表示大棚的头部,山两边则是翅膀,从扎普村内远远望去,大鹏神山极为形象。琼仓水晶洞则是鸟窝似的山洞和洞中自然形成的大鹏水晶巨石,传说打开此山洞的是莲花生大师。洞的高度离地面高度约90米,山坡稍显陡峭,到半山腰必须靠绳索方可爬上,洞口布满经幡和哈达象征着佛门圣地。进入水晶洞首先看到的是成佛之道和地狱之门,然后在左前方到两个神似虎狗和豹狗的石像,类似守门的保护神。然后进入主洞正前上方有以自然形成的大鹏石像,极为逼真,头部现已遭到破坏,随着还有十一面观音、七十五化身的护法神、莲花生大师打坐的地方、冈底斯神山、玛旁雍错、无量寿佛等自然行成的石像,除大鹏石像以外主洞左方最里面石台上面有一小洞,大约一个人趴着可以进去,小洞里面……
[详细] 桂仓衰多吉的修行洞于日土村西面的7公里处。洞的外边有一个磕头的石板,西南方有一个平坦的沙地是姻缘之镜。此洞据说是桂仓衰布多吉的一生修佛洞,进入此洞中就有自然形成的桂仓大师的形象、上供仙女、护卫将军等。……
[详细] 冈底斯山又名“喀拉斯”,海拔6800多米,自古以来是中亚和东南亚各地人们仰慕、朝圣和旅游的圣地,沿着以喀拉斯为中心的朝圣线路,布满了众多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点缀了这座世界级神山。……
[详细] 玛嘎尔草场是阿里地区著名的草原湿地,位于日土县城西部,毗邻219国道,与班公湖接壤,面积约2.2万亩,平均海拔4260米,属德汝村和日土村管辖。其乡规民约规定,只允许饲养马匹,因此玛嘎尔草场成为马儿繁衍生息的天堂。近年来随着班公湖水位逐年上涨,部分玛嘎尔草场被班公湖湖水淹没。丰茂的草场、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雄伟的山峰、奔驰的骏马,在班公湖湖水的照耀下成为摄影爱好者眼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详细] 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日松乡政府所在地,距离日土县城10公里。宗山山势雄伟,整个建筑依山而建,虽已成为断壁残垣,但却十分壮观,山麓为肥沃的日土高原。据民间传说,这里原是格萨尔王之大将先巴的驻锡地,后为日土宗政府所在地,宗城堡院内有一层楼高的先巴之灵塔,故又称“先巴卡”意为先巴城堡。城堡周围的几座草场及山名与格萨尔王传中的霍固喀王宫的布局极为相似,如周围有6大草场:东面有马达草场,南面由加康珠夏,西有热曲雄布挤,西北有沃雄,北面有沃羌雄,东北有藏康夏,被称为霍尔王“那玛雄朱”(意为六座草场)。此外,东南的加果雪山原为日土神山,每年要祭祀一次,据说是霍尔王的“婆拉纳铁嘎莫”(霍尔国的魂山)等等。宗山上有城堡和寺院:东面是城堡,西面顶上是拉丈(-居室)、中部是大经堂,山的背后是卡噶寺、东面是扎那夏……
[详细] 界山达坂,喀喇昆仑山支脉西罗克宗山与东罗克宗山的鞍部,自然景观属高山荒漠,气候严寒干旱,年降雨不足50毫米,降水量稀少,人迹罕至。界山达坂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东汝乡松西村,高原咸水湖龙木错西南岸,新藏公路K718公里处,谷歌地球上的坐标为北纬34度32分31.34秒,东经80度25分14.16秒。界山达坂山口还是沿昆仑山南缘横穿羌塘无人区的起点三岔路口。界山达坂的海拔高度一直是说法颇多。我一兵团独立骑兵师进藏先遣连136人,经过45天艰苦行军,经越海拔5000米以上的昆仑山区,于本月9日翻过新藏交界处海拔6000多米之界山达坂,到达西藏阿里嘎本政府所辖改则地区,行程约计1300华里,并于本月15日在改则境内建立第一个据点。景点位置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东汝乡松西村……
[详细] 伦珠曲典寺距日土县城12公里,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该寺在日土历史上的地位显赫,加之环境优雅,风景秀美,前往朝圣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详细] 日土岩画,文化遗址,在西藏日土县境内。主要分布在班公措南部和东面近二、三百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最容易找到的岩画就在日土附近的新藏公路一带。壁画是用坚硬的石头或其它硬物在岩面或岩石上刻凿而成,线条笔划有深有浅,还有少数彩绘画面。岩画内容十分广泛,有狩猎、宗教祭礼、骑乘、放牧、农耕、日、月、山、牛、马、羊、驴、羚羊、房屋、人物等。日土岩画在班公湖湖盆南部和东部,近两、三百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分布有鲁日朗卡、阿垄沟、那布龙、塔康巴、布显、康巴热久、日姆栋、过巴、曲嘎尔羌等13处岩画点。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日土的岩画在西藏最具代表性。日土县境内的日木栋、鲁日朗卡、阿垄沟、康巴热久等十几处岩画不仅规模大、数量多,而且艺术价值也很高。这些岩画是用锐器在岩壁上刻凿而成,线条古朴,造型概括生动,色调简约而鲜明,内……
[详细] 泉水湖,一个被当地人习惯称为“死人沟”的地方。位于新疆、西藏交界的阿里地区日土县境内。海拔5118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武警边防执勤点。由于年平均气达温零下20摄氏度、永久冻土地带、高寒缺氧以及常年5至7级持续大风的恶劣自然环境,被当地人称为“死人沟”。……
[详细] 邦达措亦称“雅西尔湖”、“雅协措”。意为“悬怀湖”、“怀挂湖”。在阿里地区日土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海拔4902米,面积103平方公里。属盐湖。湖的周围为天然牧场。此外,日土宗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国家级羌塘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详细] 伦珠曲丁寺在日土县境内,位于宗山城堡旁边。由日土旺巴资助,不丹-贡列和格鲁派-元旦加措共同创建,主供强巴佛、宗喀巴师徒三尊、释迦牟尼和胜乐金刚等。该寺原有东殿、西殿、热丹寺、卡噶寺和拉康等5座建筑,属格鲁派。1986年重修。现有-5人。……
[详细]
闂備胶枪缁诲牓宕濈仦鐭懓螖閸涱厽宓嶉梺鍝勵槹鐎笛囧磹閹惰姤鐓欓柛蹇氬亹閻矂鏌涘畝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