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区旅游景点介绍
南荔草堂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含方树梅故居、方家祠堂)2014年9月,南荔草堂被公布为昆明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晋宁古城村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年代为商周时期。2023年12月,晋宁古城村遗址被公布为昆明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上蒜人民公社旧址1959年晋宁区上蒜镇上蒜村,始建于1959年,坐北朝南,平面布局为凹字形,建筑分为两层,砖柱土木结构,传统青瓦坡面屋顶,剪刀屋架。北楼面阔,明五间,暗七间,东西侧楼,明三暗五,二楼为大通间。受时代影响,上蒜人民公社大楼具有明显的苏联建筑风格,内走廊,方形大开窗。上蒜地区从1952年开始建立互助组后,历经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一直都是云南省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典型代表。旧址见证了人民公社时期的历史。……
[详细] 国立艺专旧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安江村玉皇阁。其整体兴建于晚清至民国时期,融合了中、西建筑技法。 国立艺专旧址占地面积1161.6平方米, 四周为荷塘,建筑坐北朝南,由阁楼、大殿、前后天井及东西厢房构成。整座建筑均无彩绘,东西面均为土木结构。 旧址上保留有多栋民国时期、清朝时期的古建筑。 国立艺专在昆明及安江村期间,开展了多项艺术活动,成为云南抗战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研究中国艺术界抗战历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2002年1月,国立艺专旧址被晋宁区(原晋宁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晋宁区(原晋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9月11日,国立艺专旧址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昆明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2月21日,国立艺专旧址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
[详细] 郑和纪念馆于1984年6月正式开放,1997年12月从玉皇阁迁至郑和故居内。郑和故居占地面积为612平方米,其中纪念馆占地148.32平方米。郑和原姓马,名和,回族,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公元1405年,郑和奉命率领27800名水手、将士,62艘大船,100多只水船、粮船、马船、坐船及战船,7次出使西洋。路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和平贸易、经济文化交流和亲善往来,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创举,在世界航海史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纪念馆共有四个展厅:第一展厅介绍伟大航海家郑和的丰功伟绩;第二展厅介绍郑和的故乡——昆阳;第三展厅介绍郑和7下西洋的伟大壮举;第四展厅介绍郑和代表明王朝和各国人民建立亲善往来。第一展厅正中为郑和半身塑像,展品中由天文导航的模型“牵星板”和“指南针”以及郑和下西洋航……
[详细] 老红军墓位于晋宁县二街镇肖家营山脚。端友志(1906-1984).二街镇肖家村委会三街子人,从小在家种田,因生活所迫。离乡到外地帮工度日。1935年在绿丰县一平浪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在一二零师六团三营某排任班长,参加生产建设。因负伤致残。被评为二等甲级残废。1942年精兵简政时。复员在江西省兴县小善行政村石家告自然村落户,从事农业生产。1953年荣誉--返籍时,回到原籍晋宁县二街镇肖家营村生活。他在家乡的三十年余年中。积极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一贯表现堪为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赢得家乡人民的尊敬。老红军端友志1984年11月病故。县人民政府在肖家营后山为其修建老红军墓,以彰其勤劳朴素、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一生。老红军墓由县民政局专门负责维护。当地党委、政……
[详细] 盘龙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晋宁县晋城镇东门外盘龙山下。陵园位于晋城镇东4公里处,北依名利古寺盘龙寺,青靠龙山,面向浩瀚的滨池。四周松柏挺拔。庄严肃穆。园内安邳有解放初期在原晋宁县第五区(现六街镇)征粮、剿匪工作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陵23冢该园始建于1950年6月,1984年6月复经整修,1987年增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革命烈士纪念亭纪念碑。用墨石制作,正面刻有碑文,碑文饱含深情。背面是各个历史时期全县157位革命烈士英名录。纪念亭是六角,青瓦红柱,小巧精致,下有栏椅,供人小憩。陵园设计新额。烈士墓,纪念碑、纪念亭浑然一体,庄严肃穆。2010年清明时节,烈士牺牲整整60年。烈士张世藩之子张立人携家人和子孙从陕西咸阳千里迢迢,前来拜祭。当地扫墓的老同志满怀深情讲述烈土牺牲经过,烈士后人无不悲痛难抑,……
[详细] 金砂山古墓群位于晋宁区上蒜乡以北,2000年1月考古发掘时共出土文物150余件。2015年4月再次进行发掘时出土大量春秋至东汉时期的随葬品。继石寨山之后晋宁地区发现的又一“滇文化”的重要遗存。……
[详细] 汉益州郡治滇池县故址碑位于晋宁区晋城镇上东街,青石质地,碑中竖刻“汉益州郡滇池县治故址”十字,颜体楷书。据文献记载,晋宁县古名滇池县,历时600余年,袁嘉谷确认滇池县治故址在晋城,故题字立碑于此。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昆阳八角楼位于晋宁区区委大院内,原为冉姓民宅,始建于1940年,分三层,采用中西结合手法,东南两厢成“八”字形,0-第三层瓦屋面有八个角。1962年,朱德委员长到晋宁视察,在八角楼听取晋宁县委工作汇报。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石牌赵氏宅院位于晋宁区旧寨村,坐西向东,始建于1936年,土木结构,单檐硬山顶,四合院回廊式单檐垂柱走马转角楼建筑。整座建筑雍容大气,是一幢档次较高的民居建筑。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六街三教殿位于晋宁区六街村中部,坐东向西,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土木结构,依山形由低到高布局。是晋宁农村三教合一,保存完整的三进两院建筑。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金砂桂香阁位于晋宁区上蒜镇,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北朝南,正殿为重檐歇山屋顶,两层檐枋上雕刻有“双凤朝阳”等图案,大殿檐下西墙嵌有道光二十五年碑1通。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河泊所遗址分布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石寨、河泊所、金砂等村部分区域,东邻金砂山、西面滇池水、南望小平山、北接石寨山,是滇池地区最早的人类-遗迹,也是石寨山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泊所遗址于1958年发现,2008-2010年中美联合考古调查再次认定,2014年开始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蒋志龙教授带队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发掘。现已探明河泊所遗址分布总面积约400多万平方米,核心范围约100万平方米,其主要年代为战国至汉代。河泊所遗址是集各类功能于一体的遗址群,遗址中发现有专门的居住区、祭祀区、玛瑙等工艺品加工区、金属铸造区等不同功能区。经过考古试掘和发掘,清理各类房屋基址40余座、汉代水井13眼,“瓮棺”300余座等等。房屋类型多样,包括半地穴式、地面起建和干栏式房屋等。遗址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包括釜……
[详细] 宝泉寺座落于云南省晋宁县宝峰镇七珍山(亦名龙泉山),为明代广东惠州大居士杨黼之子——庆山祖师所建。被时人奉为大势至菩萨应化道场,誉称八宝世界、善住净地。杨黼居士晚年罢官,举家由惠州迁入云南省晋宁县宝峰镇居住,后携子到鸡足山结庐而居,耄年族人迎归,子庆山随父还乡,兴建宝泉寺,七载方成。清朝乾隆年间重建,光绪三十九年复建,香火绵延数百载长盛不衰,其迎佛赛社风俗尤为隆重,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为迎佛庙会,万人云集,盛况空前,后战乱被毁。至2003年,崇化大和尚开始重建该寺。如今建成石牌楼一座、正山门一座、侧山门一座、僧寮一院,居士寮一院、客堂、流通处、普庵殿、东西厢房、丈室、极乐塔、海会殿、伽蓝殿、地藏殿、龙王殿。宝泉寺环境清幽、山水相映,实为鹫峰灵地,规划依次建筑有:正山门、普庵殿、莲升桥,放生池、……
[详细] 东大河湿地公园是昆明市最大的河口湿地,在东大河湿地,原本已经消失不见或数量稀少的白鹭、野鸭、蛙类,又回到滇池岸边,在湖滨生态湿地里“安家落户”。夏季的夜晚,东大河湿地显得尤其热闹,数千只甚至上万只蛙类在湖滨生态湿地中齐叫。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以前叫东大河湿地公园,申报了国家湿地公园之后就更名为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晋宁县,滇池南岸,是一处风光优美的水边公园,这里可以欣赏浩瀚水景、悠悠绿植,体验特色“鸟笼村”民俗,还可以游玩沙滩,非常有趣。地址:昆明市晋宁县滇池南岸类型:城市公园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开放时间:7:00-18:00……
[详细] 马哈只墓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月山郑和公园内,居坡面西,背依滇池。据《故马公墓志铭》载,墓主马哈只,云南昆阳人,生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卒于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享年三十九岁。马哈只生前曾朝拜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娶温氏为妻并生有二男四女,其中次子即为郑和。永乐九年(1411年),郑和在第四次出使西洋前不久回乡祭扫。这段经过,刻记在《故马公墓志铭》碑阴右上角“马氏第二子太监郑和,奉命于永乐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于0坟茔祭扫追荐,至十二月吉日回还。记耳。”但字迹漫漶,大都不可辨认。郑和的祖父和父亲均名“哈只”。按伊斯兰教的习俗,“哈只”是人们对朝觐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人的尊称。中文“哈只”一词,本由阿拉伯语音译过来,意为“巡礼人”,即朝圣者。由于郑和幼年离家,对父亲的真实姓名可……
[详细] 梅树村自然保护区梅树村自然保护区位于晋宁县境内,是地质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80公顷。保护区主要保护中国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该剖面层序连续完整,含有丰富的小壳化石和痕迹化石,并且共生在一起,研究价值较高。1984年已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正式定作为全球唯一的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梅树村自然保护区为大区域乃至全球地质演变史提供重要的地模式剖面,1988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址:晋宁县古城镇梅树村……
[详细] 晋城古镇晋城古镇位于滇池东南岸的晋宁县晋城镇,三面环山,一面是滨湖丘陵平原。丘陵平原上,阡陌纵横,田畴交错,古镇西约五公里处,便是名闻遐迩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寨山。石寨山是一代滇王或几代滇王及其家族、臣仆的墓地,如今的晋宁县晋城镇一带是古滇国都邑,是滇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所在。顺着史籍的开篇向下翻页,在其后两千多年的历朝历代,两汉时,晋城名滇池县曾先后作过益州郡、晋宁郡、宁州郡、建宁郡的治所。(唐宋南诏、大理国时期为爨部地、阳城堡部)。难怪近代袁嘉谷在其《滇绎》中说:“都会者,政治之中枢也。云南中枢自战国至唐在晋宁”,也就是现在的晋城。晋城在隋文帝时作为宁州郡治所,曾由刺史梁毗“拓州城七里,建九门十二衢”,可见当时规模之宏大。明代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曾筑砖城,东南西北建瓮城和龙翔、……
[详细] 盘龙寺是昆明香火最旺的寺院之一,它位于滇池东岸盘龙山,距离昆明市区约40公里,距离晋宁县晋城镇东南3公里,与昆明西山、宾川鸡足山共同被称为云南三大佛教圣地,1983年公布为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盘龙寺建于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是当时的莲峰和尚所建。传说建寺的时候,这里是山谷间的龙潭,有蛟龙藏身在这里,盘龙祖师莲峰和尚念起法咒驱赶蛟龙,而后潭水干枯,莲峰和尚就在这里建寺,称为盘龙寺。另一种说法是潭中原有六条龙,其中五条被赶走,而有一条龙不甘心被赶,于是就兴风作浪,莲峰祖师做法将它降服,并且令其为坐骑。建寺后信徒越来越多,香火也越来越多,不久莲蜂和尚坐化,被尊为“盘龙祖师”。明朝初祖源和尚又继续扩建盘龙寺,建盖藏经楼、观音殿,使盘龙寺初具规模。明代盘龙寺鼎盛的时候,寺观有数十座,庙宇4……
[详细]
闂傚倷鑳舵灙缂佽鐗撳畷婵堜沪閻偆鎳撹灃闁告侗鍘藉畵宥夋⒑閸濆嫷妲归悗绗涘洤纾归柟鎯板Г閻撴瑩鏌涜箛姘汗闁活厼鐭傞弻娑樼暆鐎n偄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