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宣威东山公园免费 东山公园位于城东5公里处的东山山腰,景区主要以东山寺、海会塔和革命烈士陵园组成,是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旅游风景区。东山寺又名松鹤寺,始建于明初,由祖师殿、灵官殿、大士阁、白斋洞、回廊、海会塔等主要建筑物构成,是佛、道教合一的建筑群落。原寺主要建造在悬崖峭壁上,后因多次大火,经多次修复之后,现原悬崖寺庙已仅残存部分,主要寺体已迁至山腰那块神奇出现的平地上了。寺内古木森森、庭院重重,又有清泉喷涌,于山腰峭壁之上有平地、清泉,实为一大奇观也。游东山寺,能使你吉祥快乐、万事如意,宣威人农历三月初三游东山已成习俗。游东山寺,最宜沿小路蜿蜒而上,虽然坎坷,却有无穷妙趣:那赫赫然如刀削似斧劈石壁,裸露着……[详细] |
![]() | 可渡河古驿道位于城北69公里云、贵交界的可渡河畔,一条北连贵州,南入云南,开于秦、汉,洪武十五年重修的古驿道至今保存完好。驿道坎坎坷坷、曲曲弯弯,记录着古代商旅活动的频繁和艰辛,游人攀行在这里,似可闻有马蹄之声轻敲耳鼓。驿道沿线自然景观及古碑、崖刻等人文古迹如明珠璀灿。诸葛亮征南时屯兵的“诸葛营”,明代南征时的“古战场”及“古炮台”、“烽火台”,虽几经沧桑,却可想见当年纷飞的战火、弥漫的硝烟;可渡河北岸约二百米高的峭壁上,灌木葱绿处裸露着一片白色砂岩,远而观之,酷似“翠屏积雪”,可渡河北岸有一“V”形山口,这里有小溪潺潺,小溪两旁的山坡上桃树成林,春暖花开之际,桃花随风飘落溪中,形成“桃花泛锦……[详细] |
![]() | 浦在廷故居位于宣威市西城下街57号。建筑坐东向西,由大门、前院、二门、正厅、对厅、厢房、佛堂、雕像组成一楼一底土木结构四合院,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图片大门,位于故居东南角,为垂花门,歇山顶,小青瓦屋面。大门上方悬挂题有“浦在廷故居”的牌匾。前院,东西长约30米、南北宽约8米。院子西半部为绿地,种植花木、草坪。院子东端临街建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一层瓦房,2开间,通面阔7.2米、通进深5.7米。二门,设于南厢房明间后檐墙上,属“随墙门”,上方悬挂“少将第”匾额。在护国运动时期,浦在廷积极支持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领导的护国运动,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运动,被授予少将军衔。正厅,单檐悬山顶穿斗式土……[详细] |
![]() | 三台洞古建筑群位于宣威市西泽乡西泽村委会黄家台子村回龙山东南面。建筑坐西北向东南,依石灰石山岩用铁链将木柱固定于岩石之上,分别由玉皇阁、文阁、武阁组成建筑群。因回龙山东麓岩壁有5个天然石洞,纵横均分为3层,当地群众依洞就岩建立寺庙,故称“三台洞”。玉皇阁,位于三台洞古建筑群中部,五重檐攒尖顶楼阁式石木结构。通高5层,28.3米。底层为斋房,10开间,通面阔27.5米,与武阁通连;二层为大雄宝殿,3开间,供奉佛教三世佛像,左后侧洞中塑十八罗汉神像;三层为财神殿;四层为观音殿;五层为玉皇阁。三至五层通面阔均逐层向上递减。文阁,位于玉皇阁建筑群右侧,四重檐攒尖顶楼阁式石木结构。通高4层,24.12米……[详细] |
![]() | 位于云南省宣威市宝山镇二中校园内。 宝山革命历史悠久,抗战胜利后,宝山、格宜一带长期被上级党组织列为开展武装斗争的重点地区之一。1947年“六·六”分队成立后,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后省工委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情况,决定“六·六”分队暂时分散活动,将分队主要领导调往外地工作,留下部分党员继续做好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1948年2月底3月初,“六·六”分队留下坚持工作的柴灿国、腾显清等在宝山、格宜一带地区组织1500余人举行反蒋武装起义(称春节起义)。起义队伍曾攻打贵州水城发贵、应中、杨梅以及宣威田坝国民党乡公所,缴枪10余支,宣威常备队出兵进剿,队伍在转移途中2人被杀害,14人被抓。起义队伍……[详细] |
![]() | 位于宣威市双龙街道办事处河东营村委会北面自然村北部,即石龙山东麓缓坡地带。遗址为沾益州土知州安于蕃治所衙署建筑遗址。遗址依地势由高向低呈东西向分布,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遗址内原建筑共分前、中、后3个院落。后院南北两侧配有花厅,已毁,现仅存后院正厅房屋建筑。建筑坐东向西,单檐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4.5米、进深7.2米,明间减去中柱,呈抬梁结构,木格子门窗,小青瓦屋面。在前院西北方100米处建有石牌坊,现存直径约80厘米的石柱础1个;石牌坊西面曾建有关圣宫,为“安土司瞻天祝圣之所,乡人祈年报赛之地”。前院西南方200米处建有池塘,呈长方形。东西长120米、南北宽50米,……[详细] |
![]() | 分布于宣威市海岱镇泽嘎村北约1000米的坡地上。海岱恐龙化石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修筑乡村简易公路时发现,后至70年代修建羊场至田坝铁路支线时再次发现。20世纪80年代,在泽嘎村一带又多次发现恐龙化石露出,因而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1986年3月,羊场煤矿汽车驾驶员在石口子村拉沙,于村东约50米的路边发现股骨化石1节,被取走送有关单位。同年12月,曲靖地区科协和地理学会等单位组织人员到现场考察,在石口子村东约150米处公路边的台地上采集到一批骨骼化石。1987年6月,泽嘎村的中学生孔焱在一次大雨后于石口子村东约300米的小河岸边发现被雨水冲刷出的脊椎动物化石1段。化石较为完整,共有9节,每节长1……[详细] |
![]() | 宣威文庙大成殿位于宣威市第一中学校园内。大成殿坐西向东,占地面积530平方米。大成殿建在高1.3米的长方形台基之上,单檐歇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7开间,通面阔25.35米、进深15.1米。殿身5开间,通面阔21.05米、进深10.8米。明间通面阔5.15米、进深10.8米。次间通面阔4.95米、进深10.8米。稍间通面阔3米、进深15.1米。殿身四周为宽2.15米的回廊。鼓形柱础,石砌台基,台基边沿安装石质护栏杆。台基正面设有与殿身通面阔等长的垂带踏跺,垂带踏跺中间为石雕御路。台基背面明间后亦设有垂带踏跺,宽度略小于明间通面阔。山墙、后檐墙为砖墙,墙上共开设13道木格窗。前檐装26扇木格子门,檐……[详细] |
![]() | 法窝岩洞遗址位于宣威市宝山镇摩嘎村委会发窝村西南约1.5千米的格香河(北盘江上游)北岸萨姑梁子中段山腰偏上的岩壁上,地理坐标为北纬26°1453.8、东经104°2932.5,海拔1654米。洞口呈半圆形,朝向为南偏东42°,最宽处29.2米、最高约30米。洞内高大宽敞,最宽处达50余米,光线可及深度170余米,光线极佳。由洞口至洞内43米左右呈斜坡,至洞内岩壁后,洞转由西北方向向内继续延伸,洞也逐渐变小,光线变暗至黑暗。洞口前为高10~13米的笔直陡坎,坎下是坡度近70°、长约200米的陡坡,坡脚是由宝山至田坝的乡村公路,公路南侧是笔直的岩壁直达格香河底,岩壁高约200余米,格香河边海拔为1……[详细] |
![]() | 位于宣威市倘塘镇人民政府办公楼西北侧15米处。建筑坐东北向西南,由前后2个四合院组成,占地面积860平方米。建筑均为一楼一底,小青瓦屋面。前院,由过厅、南北厢房组成。过厅,单檐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5开间,通面阔18.45米、进深6.3米。南北厢房,低于正房约3米,结构布局相同,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0.9米、进深5.6米。过厅明间作为前后院通道,与前院宽约3米的11级台阶连通,形成前堂后寝的格局。后院,建于高约3米的台基上,由正房、南北厢房与前院过厅围合形成四合院。后院正房、南北厢房,均为单檐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正房4开间,通面阔15.8米、进深7.1米。南北厢房结构布……[详细] |
![]() | 旧堡天水祠位于宣威市倘塘镇旧堡村委会大罗汉树村东北50米处。建筑坐西向东,由正厅、南北厢房和倒座组成四合院,占地面积约530平方米。正厅,建于高2.05米的台基上,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青瓦屋面。3开间,通面阔10.15米。明间通面阔3.65米。左右次间通面阔均为3.25米、通进深7.8米。明间减中柱,前檐装18扇木格子门,檐下饰斗拱。正厅与南北厢房和倒座各3间形成封闭四合院,设台阶踏道与院落连通。南北厢房,重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对称布局,青瓦屋面。3开间,通面阔9.6米、进深4.1米。明间通面阔3.3米。左右次间通面阔3.15米。倒座,重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0.7……[详细] |
![]() | 俗称大谷堆。位于宣威市丰华街道办事处螃蟹坡村西南约 200米的耕地中。1983年宣威县文物普查时发现。由于封土高于地面,较为明显,多次被盗。2004年3月,曲靖市、宣威市文物管理所征得云南省文物局同意,对墓进行抢救性清理。墓封土堆顶部平面呈椭圆形。南北长 11.5米、东西宽 9米、高 3.2米,面积约 103.5平方米。封土全部为黄褐色。经清理发现此墓未挖墓坑,直接在地表用石灰岩石板竖砌成 1长方形墓室,石板与石板间未使用黏合剂填缝。墓室长 3.34米、宽 2.04米、深 0.9米,墓向北偏东 10°。石板宽窄不一,厚薄不等,最大者 70×70厘米、厚度 2.8~4厘米,多数厚 3厘米。墓室外……[详细] |
![]() | 姬家老城遗址位于宣威市田坝镇龙家村委会乐肥座村西600米处的山顶上。姬家老城与姬家小城南北相对,地势比小城高约16米,两城相距约700米。老城城墙用石灰石砌筑,绕山顶边缘一 周,总长约1800米,占地约94000平方米,为南北长、东西窄的不规则长方形。遗址东、南两面城墙均临城外陡坎,大部分为响石堆砌,不甚规整,西面城墙较为规整,大部分为双层,保存相对完好。北面城墙支砌则较为简单,为毛石支砌,采用石料较差。据调查,历史上老城与小城同为姬姓土司所建,但此城尚未完工便已放弃,城内除少量近现代生活遗迹外,未发现其余设施和生活遗存。据中华民国《宣威县志稿》记载,安土司统治沾益州(即今宣威)时期,辖有48……[详细] |
![]() | 位于云南省宣威市倘塘镇倘塘村委会下街村23号,现由周建屏的侄孙周树南、周才明、周宏卫3家居住。周建屏,名宗尧,字兴唐,又名子炎。1892年8月26日出生在宣威县倘塘村,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他早年投入滇军,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倒袁护国起义和北伐战争。1927年经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9年被派到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根据地工作,先后任江西红军独立第1团团长、独立团改编江西红军独立第1师师长,独立师整顿扩编红10军军长;1933年3月,在闽浙赣省的第二次全省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5月,在闽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省革命委员会……[详细] |
![]() | 宣威观音阁位于宣威市落水镇多乐村东200米处。阁坐东向西,占地面积81平方米。阁依岩石建于高约1.5米的方形青石台基上,岩石高约9米,岩面凹似弯弓,阁就岩势立柱,为攒尖顶楼阁式木结构,共5层。阁后檐从1~4层的一半,均以岩壁为后檐墙,形成1~3层只有前檐而无后檐。南北两檐也因岩面凸凹不平,以致各层进深长短不一。从正面看,前檐各层比较规整,4~5层因高出岩石顶部,方出现完整的四檐。阁为3开间,通高15米。底层明间通面阔3.35米,左右次间通面阔1.95米、进深为2间,第一进间深1.95米、第二进间深2.9米。前檐和左右檐,从2层起直至5层,逐层内收0.5米,以左右次间和第一进间为回廊。回廊因各层……[详细] |
![]() | 位于云南省宣威市田坝煤矿花果山上。1936年3月23日,红二、六军团在宣威城北虎头山与前堵后追的国民党军队激战数日,重创敌人后,于3月25日转移到田坝一带。在田坝休整两天,带领群众打土豪,分浮财,还通过写标语、贴布告、演讲、文艺演出等形式广泛向群众宣传红军的抗日主张和革命道理。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位在虎头山战斗中身负重伤的连队干部因医治无效牺牲于田坝弯子村,红军大部队离开田坝转移后,留在龙德村的两名红军伤员被尾追红军的滇军杀害。4名红军烈士牺牲后,当地群众将烈士的遗体就地掩埋。解放后,当地政府为烈士立了碑。田坝煤矿兴建后,煤矿党委为了用红军精神教育职工,教育后代,把红军烈士墓地纳入矿……[详细] |
![]() | 高坡顶战斗遗址位于宣威市板桥街道永安村委会高坡顶西面800米处的小山上。遗址在小山顶部,近似圆形,分布面积约1000平方米。遗址在小山边缘现保留有宽0.45~0.85米、深0.9~1.3米的环形战壕,总长约140米。山丘北边面临山下道路,此处战壕每隔一段均从主战壕向外挖有纵向战壕3~5米不等,尽头为直径约1.5~2米的小型环形工事,可容1~2人,当为机枪手位置。由于遗址地处山顶,居高临下,完全可以扼制山下通往宣威的道路。1949年2月中旬,永焜支队进入宣威,发展革命力量。4月,组建成立“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宣威支队”。支队成立后不久,即获悉国民党第二十六军出动30多辆军车,由沾益出发到板桥、宣威……[详细] |
![]() | 位于云南省宣威市风景秀丽的东山公园南侧。宣威是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开展武装斗争和解放较早的县之一。有悠久的革命历史,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不少优秀儿女到外地寻求革命真理,投身革命,并把革命真理带回家乡,播下革命火种。30年代,在红军长征两次过宣威的革命影响下,300多名有志青年参加红军长征,宣威革命力量迅速发展,不少地下党员身先士卒,带领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宣威境内曾经发生过几次较大规模的农民-。40年代初期,宣威地下党组织有了较大发展,以-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活动此起彼伏。40年代中后期,宣威成为滇东北地区反蒋武装斗争的基地,云南第一支反蒋武装“六六分队”就在宣威诞生。宣威武装斗争风……[详细] |
![]() | 位于宣威市落水镇灰洞村。宗祠坐北向南,由倒座、水池、厢房、正房等组成四合院建筑,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宗祠建于一座石灰石小山南面断崖处,依山石地势而建。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一楼一底,小青瓦屋面。正房建于高于院落所在平面约3.2米的1整块岩石之上,重檐建筑。由设于西厢房左次间的台阶踏道与院落相通。3开间,通面阔10.6米,明间通面阔3.8米,左右次间通面阔3.4米、进深6.3米。东、西厢房对称布局,厢房、倒座为单檐建筑,通面阔、进深均与正房相同。倒座底楼明间作为进入院落的通道,南面檐墙上开设祠堂大门。大门用五面平石灰石砌筑为拱形门洞,宽1.5米,门洞上方书有“侯氏宗祠”4字,为祠堂建造者侯正……[详细] |
![]() | 贵昆铁路木嘎至天生桥段位于宣威市乐丰乡木嘎村委会至双河乡天生桥贵州界之间。起点木嘎车站,铁路全长21千米。铁路为准轨铁路。其中最险要的路段是宣威市乐丰木嘎车站至双河荷马岭车站,距离16千米,高差达150米。为减缓坡度,增大曲线半径,达到最大坡度为12‰、最小曲线半径为300米的设计要求,线路呈“S”形设计,共有隧道21个,桥梁30座,总延长11.1千米。铁路盘旋迂回,形成桥上有桥、隧洞相叠的景观。当火车经过此地段时,让人产生几列火车同时运行的错觉。天生桥位于云贵两省交界处,全长520余米,桥下由17个高30~60米不等的混凝土桥墩和钢架桥墩支撑,下面为石灰岩过水洞,形成“天生桥上架天桥”的景观……[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