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红河州 > 石屏县旅游

石屏县旅游景点介绍

海朝寺碑
  海朝寺碑碑质为紫石,长112厘米,宽78厘米,厚44厘米,横式。碑的四边刻卷草纹饰,碑文楷书,从右至左直书,共39行,行字4-28字,共909字。碑文记载明万历六年(1578年)州人杨廷相捐资创建海朝寺的经过,描述了当时异龙湖优美壮丽的自然景象。地理学家徐霞客当年至异龙湖考察盘江西源时,曾在海朝寺内住宿。碑文由王恩明撰文。……[详细]
22、焕文塔
焕文塔
  焕文塔位于石屏县城南2公里的冒盒山顶,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焕文塔原为七级六角形楼阁式空心砖石塔,高19米,1994年重修。现塔保留原塔风貌,按比例增高为30余米,内部塔梯采用盘塔壁而上,外部采用青石支砌。塔周新建长廊180米,并配以塔基石栏。……[详细]
石屏古城
  石屏古城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曾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业绩,自元代起就重教兴文,到明清时期有书院10座。私塾、义学上百处;太史第、进士第、将军第、观察第、宗人府和私家花园琳琅满目。石屏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北部,石屏古城明代时建城,四门为,东名迎恩,西名通贡,北名拱辰,南名钟秀。400年前的周长748丈,高两丈、厚两丈的砖城,现仅存更名为“云台”的南城门。石屏,重教兴文,为明清两代的“文献名邦”,曾出文进士65人,翰林15人,经济特元1人,武进士11人,文武举人640人。到明清时期有书院10座,私塾、义学上百处;太史第、进士第、将军第、观察第、宗人府和私家花园琳琅满目,有关专家称石屏古城为明、清民居建筑的博物馆。漫步在石屏古城的大街小巷,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民居随处可见,难怪有专家称其为……[详细]
24、石屏峰
石屏峰
  石屏峰位于石屏县城西正街喻姓家园内,高2.87米,宽3.84米,厚0.48米,形似龙盘虎卧,玲珑通透洞穴无数。乾隆年间解元喻如圣曾题一对联于左右:“龙虎风云成聚会,石屏人文此根源”。石屏峰具有观赏价值。……[详细]
25、秀山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秀山寺
  秀山寺位于石屏县城西南15千米秀山东坡上。据史志记载:“秀山寺始建于唐,原名真觉寺”。中殿南壁前面立有《重建秀山真觉寺中阁两廊功德碑记》,建筑群落分为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即大雄宝殿)、左右配殿、厢房等,为典型的四合院落。全寺占地1826平方米,古建筑面积1327平方米。大雄宝殿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通面阔12.6米,进深8.6米,高9米,殿前檐正中悬“大雄宝殿”横匾,为清康熙时石屏举人所书。……[详细]
26、胡桥
胡桥
  胡桥位于距石屏县城40公里的胡寨山与阿乔寨山之间,是石屏跨越小河底河进入元江、普洱、思茅等地的唯一通道。铁索桥建于1912年,跨度38.7米,由11条铁链,每条铁链299扣环联接而成。其中9条铁链平行作为桥道,2条铁链作桥道两边的扶手。桥面宽3米,上铺黄杨木板。西北向桥墩面阔22米,进深14米,高11.5米,全为青石所砌,并有暗榫联嵌。东南向桥墩面阔10米,进深11.8米,高 8.7米,基础建于河畔巨岩之上。桥墩上建桥头堡,铁索桥上建木结构走廊,廊顶上铺青瓦。……[详细]
27、诸天寺
诸天寺
  诸天寺位于石屏县异龙镇东正街,始建于元,其后历有修整。诸天寺现仅存大雄宝殿,殿坐西向东,重檐攒尖顶,通面阔12.9米,通进深11.5米,高10余米。 ……[详细]
石屏郑氏宗祠
  郑氏宗祠位于石屏县宝秀镇郑营村,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占地1452平方米,由祠门、中殿、正殿、偏殿组成四合院。宗祠中殿及正殿面阔均13.1米, 进深9.3-10米。梁柱门窗雕镂精致,艺术价值很高。郑氏祖籍浙江,明初随沐英入滇。……[详细]
29、长春阁
长春阁
  长春阁位于石屏县宝秀镇郑营村西山腰,民国15年(1926年)里人陈钧(陈鹤亭)倡建。长春阁坐南朝北,依山而建,三重檐歇山顶建筑。第一层中间为正殿,门窗为梅花窗,从两旁石阶登上为第二层,两旁为勾廊。沿两旁楼梯而上为第三层,三层0檐上悬圆境高悬匾,系康熙时举人涂日卓手笔。登高远眺,宝秀坝和赤瑞湖美景在目。……[详细]
石屏陈氏民居
  陈氏民居位于石屏县宝秀镇郑营村西南,坐南向北,占地1282平方米,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该宅院为三进四合院,依大门入内依次是下院、中堂、上院。亦以雕镂精致、建筑艺术高超著称。……[详细]
陈虚白墓
  明天启五年(1625年),石屏土城因风雨浸蚀及地震等灾害而不断倾倒。此时陈虚白宦归乡里,向知州顾庆恩倡议改建砖城,此议得到官绅士庶的赞同,陈虚白捐金二千两赞助施工。陈虚白墓位于石屏县城西1公里的黑龙坡西南,坐北朝南。墓用青石围砌,高1.6米, 封土直径8米。阙式青石墓碑,高1.8米, 宽70厘米, 厚20厘米。碑文楷书。碑身正中直书:明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予告广西按察使司副使虚白陈公墓。……[详细]
龙大田故里
  龙在田石屏龙朋旧寨人,彝族。明天启二年(1622年)随征安效良、张世臣有功,由土守备擢为副总兵。崇祯十二年(1639年),兵部尚书熊文灿诱降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献忠伪降,熊文灿令龙在田驻守谷城监视张献忠。不久李自成暗潜谷城劝献忠起事,张献忠遂重举起义大旗,带领农民军向-围而去。熊文灿因未能遏制张献忠,被逮下狱。龙在田因熊案牵连,也被罢官回籍。清顺治三年(1646年),龙在田到贵州劝李定国、孙可望入滇击擒沙定洲,彻底消除了沙定洲给云南人民带来的祸患。龙大田退归故里,卒于家。……[详细]
石屏生态杨梅园
  石屏生态杨梅园石屏的生态杨梅园80%主要集中在省级风景名胜区异龙湖、以及赤瑞湖周边,到杨梅园采摘品尝杨梅,交通极为便利,散布在周边的上百个杨梅园与“两湖”流域的众多名胜古迹相映成辉,相得益彰,令人流连忘返。在整个杨梅成熟的季节,石屏县城的街头巷尾、宾馆饭店,挤满了外地来的车和人。杨梅园内外,更是人来车往、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人们在墨绿的杨梅树下,一边摘下果子,一边品尝着可口美味的果实,全身心地融入到异龙湖畔的秀美风光和自然生态环境中,乐不思归。这样的情景,可以持续一个多月。因此石屏民间有此说:“石屏杨梅红满天,酸甜可口味道鲜,八方宾客小城聚,石屏五月胜过年。”石屏杨梅红满山,笑迎嘉宾来品尝。相信每一位到石屏来的游客,都能找到这种过年的感觉。……[详细]
石屏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宝秀镇郑营村,为清末进士陈鹤亭所建。祠占地3427平方米。它是中国古典式回廊四合院建筑与民间吊脚楼建筑的完美结合;它的布局结构中透着智慧的灵气与精湛的技艺;它的雕饰与结构的简约、精当、色彩之协调,与整幢建筑作为一个宗祠的身份十分贴切,体现了宗祠建造者的十分优秀的内在品质;它的建筑主题是儒家思想观念与滇南侨民、本土民族建筑文化的紧密结合、体现与发扬;宗祠的礼仪与教化功能在新形势下得到了扩展与升华,保护传统的宗祠建筑,是时代的需要.陈氏宗祠沿中轴线依次为祠门、莲池、0、中殿和大殿。祠门为牌坊式砖石结构,其前石狮一对,雕琢精湛;莲池上有三孔石桥,雕十二生肖图,其内建筑雕琢亦精。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5、万德寺
万德寺
  万德寺万德寺位于石屏县异龙镇西南的小西山,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清光绪、宣统年间重修。万德寺依山而筑,存六座殿宇,均为单檐硬山顶,抬梁式与穿斗混合结构,面阔13米,进深8米。万德寺内原存有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铜钟,现存石屏一中。万德寺花木繁茂,曲折有致。地址:石屏县异龙镇西南小西山……[详细]
石屏袁嘉谷故居
  袁嘉谷故居袁嘉谷故居位于石屏县城异龙镇南正街22号,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95.8平方米,建筑面积875.9平方米,是一幢清代典型的木结构四合院民居楼房。故居内的陈设、展览是了解石屏文化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袁嘉谷故居大门雕梁画栋,一块红底金字-“经济特元”的直匾悬挂门顶。二重门顶一块黑底金字的“太史第”横匾映人眼帘,进入三重门是一幢四合院楼房。院子中央一棵枝繁叶茂的橙树长年翠绿,每到秋天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上排堂屋墙壁正中挂着袁嘉谷任浙江提学史时的半身巨照,楼上陈列着袁嘉谷的生平事迹、著作及书法作品,下排楼上展览着石屏的历史文物,两边耳房为袁嘉谷生前的书房,珍藏着他曾用过的文房四宝。袁嘉谷故居面积不大,但内涵丰富,可谓石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是石屏人了解本地文化历史,教育和激励后人刻苦学习……[详细]
37、郑营村 AA
郑营村
  郑营村石屏郑营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西边10公里的宝秀镇赤瑞湖畔,山青水秀。郑营村建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块“璞玉浑金”,这里的古建筑、宗祠、学校及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十分壮美。1999年1月19日,云南省红河州石屏郑营村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成为赤瑞湖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石屏郑营在明洪武年间原名普胜村,系傣族聚居的村子。明初,明军后裔由云南红河州蒙自进入普胜村,傣族-迁往元江及西双版纳。郑姓汉族遂将普胜村改名为郑家营。郑营村西边为小寨,东边为大河沟,系彝族聚居的村子。1958年,小寨、大河沟划入郑营,合并为一个大村子,办事处驻地郑营。郑营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辖9个生产合作社,534户人家,总人口2010人,总耕地面积1370亩,人均0.68亩。石屏郑营村居住……[详细]
石屏文庙
  石屏文庙文庙位于石屏县城北正街三号,座北朝南,通面阔33.75米,总进深140.33米,占地面积4257平方米。文庙创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明洪武十四年(1381)毁于兵燹。洪武二十二年(1389)又重建。明天顺二年(1458)重修大成殿及东西两庑,并刻“石屏州庙学记”碑以记其事。明嘉靖二年(1523)至天启五年(1625),对文庙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清初顺治元年(1644),知州刘维世和学正罗天柱又主持进行了全面修缮,使文庙面貌焕然一新。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大地震而并未受损。棂星门为木石结构牌坊,通面阔31米,进深3.88米,通高13.5米,正中一间宽4.25米,进深3.88米,左右两间各宽3.6米,进深3.88米。牌坊正面匾额书“棂星门”,背面书“德配天地”、“道……[详细]
石屏火车站
  石屏火车站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的寸轨个碧石铁路,是中国首条民营铁路,1903年始建。石屏段于1936年10月建成通车,1970年改建为米轨,2005年停开客运列车,货运照常进行。近百年来,个碧石铁路为滇南地区乃至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如今,石屏站仍然是滇南地区货物集散地,继续为经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石屏站是个碧石铁路上到今保存完好的法式火车站。从碧色寨延伸到个旧,再由两地中心处的鸡街伸展到建水和石屏。个碧石铁路自1915年5月开工,直至1936年10月10日才全线开通。这条或许是中国修建时间最长的铁路,实现的是一群硬骨头式的中国工商业者的铁轨梦想。……[详细]
40、文献楼
文献楼
  文献楼文献楼为一仿清初重檐歇山顶庑殿式建筑,采用了民族传统建筑的装饰风格,在采光、照明上独具特色,加强了陈列展览的效果。楼内陈列明清两代石屏籍翰林、进士、名士94人的画像和生平事迹简介,及民国至今的19位文化名人的照片和他们的著作及生平介绍,此外还陈列着许多石屏籍作者的书籍和文物古迹的照片300多幅,再现了石屏文献名邦风采。走入这座建筑,游人即可看到石屏近千年的历史脉络,也可看到石屏“文学南滇第一州”的发展轨迹,更能体会到石屏“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的辉煌成就。历史上的七十七名进士、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火车头的设计者何瑶、摄影家杨春洲、彝族著名作家李乔、汽车专家陈昆瑞、石化专家袁宗虞、云南首位中科院院士戴汝为……,从中,你不难看出这片土地的伟大与神奇。地址:石屏城东郊异龙湖西岸冒合山的焕文……[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