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旅游景点介绍
百顺桥碑位于五峰县湾潭镇岗坪村西南1公里。刻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青石质,圆首,方座。通高1.86米,宽0.86米,厚0.23米。楷书,阳面书“百顺桥”3字,阴面碑文1000余字,记建修“百顺桥”原因和经过,容美骠骑将军田舜年撰文。桥早年被水冲毁。(第三批)……
[详细] 杨守敬墓,位于宜都市花庙乡龙窝村。1915年,杨守敬在北京去世,第二年遗体归葬于此。原墓1960年被毁。现墓为1987年当地政府重建。墓呈半圆形,底径2•5米,封土高1•7米。墓前立三厢碑一座,碑东向,高3•1米,宽1•95米。碑首刻杨守敬遗像,碑阳刻“杨守敬先生之墓”,两侧刻“重修杨守敬先生墓碑记”。碑前有石香炉、拜台各一个,左右立石狮一对。墓地占地面积130平方米。……
[详细] 虎牙山盐运纤道位于宜昌市猇亭区虎牙滩村西100米。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荆州知府邱天英主持修建,同治十二年(1873),兵部尚书、湖广总督李瀚章为提高盐输入量增加税收以资弥补军费支出而重修。纤道位于长江北岸虎牙山下,东起鹰子坳,西至狮子头,全长约1500米,宽约2米,临江岸边有石柱护栏。纤道西螺丝山立有“重修宜昌府虎牙滩碑记”石碑一通,青石质,圭首,浮雕二龙戏珠图案。通高2.76米,宽1.07米,厚0.17米,碑文楷书28行850字,记李瀚章视察虎牙滩并拨款重修事。囗希钟撰文,王肇基书丹。(第三批)……
[详细] 昭君楠木井位于兴山县高阳镇宝坪村。西汉末期,由王昭君与村人共同开掘。六角形井口,边长1米,深1.5米。青石垒砌。井中置一楠木,千年不朽,故名楠木井。井水清澈透底,常年不竭。(第三批)……
[详细] 白羊寨及圣帝行宫碑位于兴山县南阳乡百羊村。白羊寨,建于顺治十年(1635)。是明末清初农民军首领李来亨联明抗清的重要遗址之一。面积约1平方公里。平面呈不规则圆形,折垒寨墙,宽1-3米,残高1-2.5米。寨东北设门,四周崖壁陡峻。寨内存多处遗迹。圣帝行宫碑,李来享部刻于顺治十二年(1655)。青石质,圭首,方座。通高4.48米,宽0.96米,厚0.20米。额篆“为建兴山县圣帝行宫碑记”11字,正文楷书1130余字,记兴建圣帝行宫事,附各营总兵官职位及姓名。李来享(?-1664),陕西清涧人,明末参加陕北农民起义,1645年李自成牺牲后,与李锦、高一功等人继续坚持抗清斗争,转战于湘、鄂、黔、桂等地,康熙三年(1664)在兴山县茅麓山捐躯。(第三批)……
[详细] 盐井寺河神亭位于长阳县渔峡口乡盐井寺中部。坐西朝东,六角三层楼阁式石亭,底边长1.8米,通高6米,角檐飞挑,蹲兽柱础,三层塔式顶。下层两柱浮雕盘龙,四柱刻对联,中部嵌乾隆十一年(1746)碑,高1.98米,宽0.86米,厚0.16米,碑文楷书12行325字,记盐井寺得名由来及新修文昌玉皇阁经过和寺庙田产范围。(第三批)……
[详细] 峡口军垒位于宜昌县西陵区西北下牢溪口。位于下牢溪汇入长江处东岸的低山台地上,是“于峡口二垒以备蜀”的军垒之一。南朝梁陈时期曾设关筑城,宋代维修。军垒依山而建,南北长10.4米,东西宽9.5米,墙高2.3米、厚1米左右,以几何花纹砖、蓝纹素面砖砌筑。东、西、南三面砖墙保存较好。(第三批)……
[详细] 问安古墓群位于枝江市问安镇西北100米,东周墓群。面积约3万平方米。曾暴露出多座小型土坑墓。采集有陶鼎、壶等。(第三批)……
[详细] 赵家湖古墓群位于当阳市河溶镇赵湖村东。面积约2平方公里,由赵家湖墓地、金家山墓地、郑家洼子墓地、李家洼子墓地、杨家山墓地组成。1973年至1979年发掘294座中、小型竖穴土坑墓。墓葬形制有一椁一棺、无椁并棺、无椁单棺、无椁无棺四类?,葬式均为仰身葬。237座墓出土随葬品,按质地划分有陶器、铜器、锡器、铁器、玉器、石器、料器、水晶器、漆木器、竹器及丝麻织品等,以陶器、铜器为主,共计2500余件。墓群时代从西周晚期延续至战国晚期。(第三批)……
[详细] 麋城遗址位于当阳市两河乡麋城村富里寺南1·5公里,东周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城址平面略呈椭圆形。夯筑城垣,墙底宽约18米,顶宽5-10米,残高6米,南、北两面各有一缺口。城内采集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有少量泥质黑陶;纹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鬲、盂、豆、罐等。(第三批)……
[详细] 任家垄遗址位于当阳市脚东乡绿林山村南300米新石器时代、周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米左右。暴露出灰坑、红烧土。采集有石凿和陶片。新石器时代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黑陶次之,纹饰有弦纹、篮纹、附加堆纹,器形有罐、缸、壶等,属石家河文化。周代陶片有夹砂红陶绳纹鬲足、泥质灰陶盆口沿及豆柄等残片。(第三批)……
[详细] 朱家湾遗址位于当阳市烟集镇旭光村,新石器时代、周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由西面山、杨木岗、平面山三个相连遗址组成。1980年对杨木岗遗址进行了试掘。根据调查和发掘资料显示此遗址包含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及周文化因素。(第三批)……
[详细] 秭归楚王城遗址位于秭归县郭家坝镇楚王村东南100米,东周遗址。地处长江南岸山顶上,面积约20万平方米。城址平面近椭圆形。残存城垣约100米,底宽3米,残高4·2米左右,其中部有宽约2·5米的缺口。城内西北部有一不规则形台基,残高3米,面积约3600平方米。城内采集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夹砂红陶,纹饰有绳纹,器形有鬲、鼎、钵及筒瓦、板瓦等。(第三批)……
[详细] 城背溪遗址位于宜都市红花套镇吴家岗村东北500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为城背溪文化命名遗址。1983、1984年发掘。发现灰坑、灰沟。出土新石器时代石器有斧、锛、凿、球、网坠等,骨器有针、锥、钎等;新石器时代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夹炭灰褐陶次之,有少量泥质红褐陶,纹饰有绳纹、压印纹、刻划纹及镂孔,器形有罐、釜、盆、盘、碗、钵支座等。出土商代石器有斧、锛、凿、钺、拍等;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夹砂红褐陶次之,有少量泥质灰陶和黑陶,纹饰有绳纹、弦纹,器形有觚、瓮、罐、豆、灯座形器等。(第三批)……
[详细] 黄牛庙位于宜昌县三斗坪镇黄陵庙村,又称黄陵庙。相传始建于东汉建安十六年(211),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主持修建。唐大中元年(847)复建,名黄牛祠,宋欧阳修改名“黄陵庙”,主祀禹王,后多次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300平方米。中轴对称布局,现存山门、禹王殿、武候祠。(第一批)……
[详细] 广坪村位于洋坪镇与荷花镇交界处,是荷花镇的东大门,面积17平方公里,全村5个村民小组580户共1830人,拥有耕地面积1285亩,境内多山林,交通便利。近年来,广坪村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从2010年开始,该村先后建设了4个新农村居民点,新建房屋150栋,改造土坯危房160栋。2013年该村又在三号居民点延伸地段扩大了新居民点的建设范围,按照“统一设计、统一规划”要求新建25栋新房,有效地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广坪村已经纳入了荷花镇“美丽乡村”示范村的重点之一。 广坪村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投资12万元新建垃圾房15个,购置垃圾箱60个。另外,村里已经成立了8人的专职保洁员队伍,对村庄的垃圾进行清理、回收,建立了农村环境保洁制度,将垃圾清理回收工作经常化、长期化。为促进村民增收,大……
[详细] 太师楼由清朝吏部尚书、太子太傅汪由墩先生1749年建造,坐落于安徽黄山,公司于2015年重金购买,重建于此。 太师楼占地面积五十余亩,总投资1.2亿元,计划2年时间完工,该楼大小建筑共30多栋,其主体建筑深164米,宽19.8米,由五凤楼、门厅、书院、茶楼、戏楼及三处风格各异的豪华住宅等八个单元组成,整个建筑是结构科学,巧夺天工,精雕细刻,富丽堂皇,是现时尚存的清代徽派建筑艺术的经典范本;建成后的太师楼是集旅游、休闲、娱乐、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古典风格建筑群,将是镶嵌在荆楚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
[详细] 武陵峡口生态温泉旅游度假区是由湖北鑫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是我县煤矿二次转型创业代表,也是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的成果。该项目位于湖北省远安县洋坪镇境内,景区范围10平方公里,由湖北鑫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总投资3亿元,是一处集原始生态峡谷景观、农耕体验、温泉养生、户外及洞穴探险、体育运动极地赛车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休闲胜地!项目分3期建设,一期项目包括酒店、温泉、木屋、古民居、栈道等,总投资约1亿元,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元月17日开始试营业。 武陵峡谷及官道全长5公里,山岚险峻,岩壁陡峭,藤林丛生,奇绝多姿。峡谷内集暗河、碧潭、溶洞、奇石、峡中峡等于一身,拥有摩崖石刻、石屋群落、古兵寨、官道(古代商道)、香案石,绝壁栈道等人文景观。 主要景点有月亮洞、杨树洞、兵马洞、天坑洞、龙潭。摩……
[详细] 马渡河村位于洋坪镇西北面,地处沮河右岸,从前行人过河无船,便用马渡人过河,故得名马渡河。全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526户1836人,2013年农村人均纯收入12234元。近年来,马渡河村抢抓被纳入全省“百镇千村”试点村建设的历史机遇,一个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新型农村逐渐 呈现在人们面前,该村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生态文明村、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湖北省卫生村、湖北省宜居村庄、宜昌市文明村、宜昌市美丽乡村等称号。近年来,马渡河村抢抓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的历史机遇,以建设“宜居村庄,美丽乡村”为目标,以小区管理创新为突破口,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扎实开展村庄整治,群众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走进马渡河村居民小区,整齐漂亮的小楼,宽阔整洁……
[详细] 翟家岭古村落位于远安县茅坪场镇九龙村,海拔380米,村落面积180亩,常住村民53人。走进翟家岭,可看到其区域内有房舍16间,其中最古老的建筑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除此之外,村里的20余株冬青等古树,枝繁叶茂,绿叶参天,与这里的石头居相映成趣,独成一派古朴风貌。明朝万历年间,翟氏祖先翟廷从江西吉水蜡树台的翟家塝迁至远安茅葫区翟什铺龙王井。据当地一个农户家的族谱记载,翟家从“廷”字辈传承至“伺”字辈,已是第二十一代子孙。悠悠四百年,翟家家道昌盛,人丁兴旺,形成了当地一大宗派。据传,四百多年前,翟姓祖辈初来乍到,为在翟家岭安家落户,不惜用一斗米换取栽植一棵树的高昂代价在岭上种植树,并制定非常严格的族规,历代子孙严禁砍伐。违规者将在翟氏祠堂接受公审,杖击、鞭打、罚香跪拜向列祖列宗请罪。翟家岭古民……
[详细]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浇顕ч悧鎾崇暦濠靛牅娌柣顓у亞閹虫捁鐏冮梺鍛婁緱閸樿棄鐣靛澶嬧拺闁告繂瀚峰Σ褰掓倵缁楁稑娲ょ壕褰掓煙閹澘袚闁绘挻鐟╅弻娑滅疀濮橆兛姹楅梺娲诲幖閻倿寮诲☉妯兼殕閻庯綆鍋勯锟�